百年以来,对《论语》原典、对圣人孔子的误读尤多。针对当代诸多译注本对《论语》有所误读的片断,展开深度解读。不迷信权威的注释,不盲从惯常的解析,质疑百年误读,睿智而深刻,通俗而犀利,说理透辟,廓清蒙尘,力图还原孔子的思想真谛。
作者简介
张石山
中国大陆极具独立个性、坚守民间立场的作家之一。一九八八年,辞去《山西文学》主编一职;二○○三年,辞去省作协副主席一职。小说几度获中国全国性奖项,被评论界称誉:「得赵树理真传者,张石山一人而已。」着有文集《拷问经典--未来世纪的文革考古索引》、《穿越--文坛行走三十年》、《洪荒的太息》,以及电视剧作《吕梁英雄传》等。
「学而时习之」,凭什么「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乐乎?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是不知,还是不智?
有子立论的致命偏颇
曾参荦然也「三乎」
「贤贤易色」,究竟何义?
「慎终追远」,民德如何归厚
「礼之用」,何为贵?
可与言诗夸子贡
「为政以德」居其所
被百年诟病的孝道
远离宗教的祭祀
诗礼文明的自信
君臣关系的规范
超时代的批判
天下己任何尝择居处
与世俗追求的决裂
仁者如何能恶人?
「礼让为国」可行否
岂止「忠恕」而已
「你是个东西」的幽默
一桩睡午觉的公案
一壶醋的辩证法
「乘桴浮于海」的困惑
夫子志向切忌曲解
颜渊:求道派的典范
闵子骞:不合作的前驱
冉雍:卑贱者的榜样
君子跳井之辩
「子见南子」可对天
痴人说梦见周公
收受束脩又如何
夫子何尝想称王
宣导普通话的圣哲
天命所归乃从容
轴心期的无神论
同姓不婚的天才禁忌
耳提面命上位者
曾子为什么战战兢兢
孔子并不曾搞愚民政策
孔子「无道则隐」乎
「子罕言利」辩
执鞭赶车乐融融
才艺者鄙事而已
「逝者如斯」的紧迫感
死不违礼仍从容
「苗而不秀」待后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辩
「翔而后集」的深意
先进的野人
夫子为颜渊有椁
子路问难子不语
「鸣鼓而攻」的震怒
「善人之道」探讨
「克己复礼」说
问政子贡明白否
片言折狱是片面断案吗?
有子到底是不是帮兇
「成人之美」的现身说法
樊迟学稼的易位思考
「三年有成」的构想
父子相隐,大哉人伦
小人素描一幅
君子如何可有不仁
「危行言孙」何以称勇
夫子的寂寞
「以直报怨」归来兮
击磬于卫末之难
「三年不言」可信否
「一以贯之」者何也
「有马借人」说
谋道、忧道思虑深
「仁也甚于水火」析
不忧不惧何来三畏
「生而知之」有之乎
「其斯之谓」说景公
「问一得三」何足喜
子如不言,小子何述
上智下愚不移
「割鸡焉用牛刀」之戏
子欲往何必之之
守孝三年的错位讨论
女子小人谁难养
凤不与鸟兽同群
「遇丈人」的批评与反批评
「无可无不可」的夫子
三仁三黜孔子行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
「诸」解
「攻乎异端」,止于「也已」
「不足征也」,何能言之
禘之不知指其掌
「不知所以裁之」的无头案
人之生存靠正直乎
「人而不仁」,不可疾之耶?
「空空如也」知乎哉
「恶夫佞者」佞者谁
原宪问耻耻为何
为有为亡何所之
后记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