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评朱熹

文革时期评朱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朱熹
  • 理学
  • 宋明理学
  • 文革
  • 历史
  • 文化
  • 思想史
  • 学术史
  • 中国哲学
  • 近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中国六十年经学研究计画」研究成果

  在文革时期有两个儒家人物落难了,一位是所谓的「孔老二」,一位是「可恶的朱熹」。一九八○年以来,孔老二逐渐变成伟大的思想家,朱熹的会议在国内外开过十多次,可想而知朱熹也被平反了。本书收集文革时期批判朱熹的专书四种,报刊文章九十多篇,反映了当时批朱的全部面貌。

  中国从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中疯狂的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经典,到了文革后期,因为朱熹是孔子的继承人,所以又对朱熹做几近毁灭式的批判,批判朱熹的文献流传下来的有多少,大概有专书四册,报刊文章九十多篇,本书编者为了让这代人知道前一代人如何去批判一个着名的历史人物,所以将这些文献汇集成书。全书收专着:《略评朱熹》、《批判朱熹文集》、《可恶的朱熹》、《朱熹的丑恶面目》四种。报刊文章九十余篇,为了让读者阅读方便,将这些文章分为:(一)评朱熹的理学;(二)评朱熹的着作;(三)评朱熹的行为;(四)评朱熹与陈亮;(五)评朱熹与林彪;(六)评朱熹的科学等六类。这些批判用语之恶毒可说史无前例,朱熹遭受如此恶毒之批评,是非对错如何总应有个批判,要评判就须要有完备的文献,这些文献在台湾的图书馆都不易见到,要还朱熹公道只能依靠此书。

作者简介

林庆彰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

  台湾台南县人,1948年10月生。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博士。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访问研究员。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台北大学古典文献与民俗艺术研究所兼任教授。专研经学、日本汉学、图书文献学。

姜广辉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一九四八年生,黑龙江安达人。现任湖南大学经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哲学》主编、《朱子学刊》主编。主要学术专长是文化史、思想史和经学史。现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

华夏文脉的流变:宋明理学与知识分子的精神轨迹(1200字左右) 本书聚焦于宋明理学这一深刻影响了中国思想史的哲学思潮,旨在梳理其理论渊源、演变脉络及其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社会功能与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接纳。我们拒绝将理学简单地视为一种僵化的教条体系,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思想场域,是儒家经典在面对佛教、道教挑战以及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回应。 第一部分:儒学的复兴与理学的肇始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宋代社会背景对思想变革的催化作用。唐末五代以来的思想真空,以及佛教禅宗在民间和士大夫阶层中的广泛传播,促使儒家学者迫切需要构建一套更具形而上学深度和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以对抗“异端”思想的渗透。 周敦颐与邵雍的自然哲学基础: 考察早期理学对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探索。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如何将阴阳五行为核心的宇宙生成论与儒家“仁”的道德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基础。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则展现了对时间、历史周期性演变的宏大构想,尽管带有浓厚的象数学色彩,却为后来的理学家提供了处理历史和时序的思维工具。 二程(程颢、程颐)的“天理”确立: 重点分析程氏兄弟如何将“理”提升为超越具体事物的、内在的、普遍的本体论原则。“格物致知”的提出,不再仅仅是考察具体事物,而是指向对普遍之理的体认。程颐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强调,奠定了宋学中关于个体道德修养与宇宙秩序相统一的基石,并区分了“天理”与“人欲”的界限,这成为后世争论的焦点。 第二部分:朱熹集大成与理学的定型 本部分详述朱熹如何通过对前人思想的整合、修正与系统的阐发,将理学推向了思想史上的巅峰地位,并确立了其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 “四书”的编纂与诠释: 分析朱熹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独特选编与注释。为何是这四部,以及朱熹如何通过《大学章句》和《中庸章句》构建了一套从修身到治国的完整路径,尤其强调“格物致知”在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向——即对“义理”的穷尽。 理气论的精微: 细致剖析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及其与心性论的内在关联。探讨“理在事先,气在事后”的表述如何解释现象世界的生成,以及“心即理”与“心具众理”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宋明理学提供了坚实的形而上学骨架。 理学与社会结构: 考察理学思想如何在族规、家训、乡约等社会组织层面得到体现,成为维护地方秩序和伦理纲常的工具,及其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 第三部分:心学之兴与理学的内在张力 理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其内部存在着深刻的张力,王阳明的心学正是对这种张力的激进回应。 陆九渊的“心即理”先声: 简述陆九渊如何批判朱熹将“理”置于事物之外的倾向,主张“万物皆备于我心”,强调主体意识的能动性。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详细分析阳明如何将朱熹的“格物”指向内心,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将道德实践的场所彻底内化。心学的兴起,是对理学过于注重外在考据和形而上学思辨的一种矫正,强调个体道德直觉和实践的即时性。 明代学派的多元化: 梳理晚明时期心学流派的分化(如泰州学派的平民化倾向),以及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重新解读,出现了更注重个体自由与“人欲”合理性的思潮。 第四部分:理学在历史关键节点的作用与反思 本部分将跳脱出纯粹的哲学分析,审视理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和知识分子心态。 理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固化: 分析理学如何被官方采纳并成为科举制度的核心,其正面意义在于提供了稳定的伦理规范,但负面影响在于可能压抑了创新思维和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探究,尤其是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显现出的保守性。 对理学“僵化”的批评: 探讨清初的朴学(考据学)兴起,以及对宋明理学“空谈义理”的系统反拨。朴学士人如何试图回归汉学经典,寻求更扎根于现实和文献的学问方法,从而在学术路径上与理学拉开距离。 结语:思想的遗产与未来的对话 本书总结理学对中国政治哲学、伦理道德以及个体心性建构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指出其理论框架的深刻性,同时也反思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局限性。理学并非一个完全终结的历史阶段,其关于道德本体、心性关系以及教育方法的思考,依然是理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精神世界和当代文化反思的重要参照系。 全书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避免过度简化或意识形态化的评判,致力于呈现一个复杂、多面、充满内在张力的宋明理学思想图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林序 .................................... 林庆彰 1
姜序 .................................... 姜广辉 7
编辑说明 ..................................... 1

上册

一 单篇论文
(一)朱熹总评
略评朱熹 黄佳耿 ................................. 1
可恶的朱熹 历史系大批判组 .......................... 11
(二)评朱熹理学
批判朱熹的反动的「天理论」
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批判组 ................ 23
「存天理、灭人欲」与「克己复礼」—彻底批判朱熹反动的「天理论」 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批判组 ..... 29
朱熹及其理学是什么货色 史宏 ....................... 37
评朱熹的反动理学 江西大学历史研究室 ................... 44
朱熹理学的要害是反对农民革命 江伟新 ................. 51
程朱理学是吃人学 河南省伊川县南府店大队贫下中农理论小组 ...... 60
一份绝妙的反面教材──〈朱子白鹿洞教条〉批判星子水泥厂工人理论学习班 ........................... 64
朱熹教育思想的反动本质 浩闻 ....................... 68
批判朱熹的反动教育思想 江西师范学院 教兵 .............. 77
从朱熹的「天理」、「人欲」之辨看儒家思想的实质 山西师院中文系 傅毓钤 ............................. 84
程朱理学批判 华山 ............................... 95
朱熹理学的要害在于「克己复礼」 历史研究室 ............. 135
朱熹怎么利用诗歌宣扬他的反动哲学思想 杨逊 ............ 146
朱熹的「理学」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反动哲学杨凤麟 王治 ................................... 158
朱熹是孔孟之道的忠实卫道士 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批判组 ....... 169
程朱理学的泛滥与《水浒》的出笼 鞍山红旗拖拉机厂 龚平 辽宁大学 冯华 .................. 177
评朱熹的唯心论的先验论 罗思鼎 ..................... 188
王夫之对朱熹唯心主义理学的批判 八一九九部队 张政清 武汉师院 张传湘 .................. 197
(三)评朱子着作
同题唱出异调新声胜过旧声—评陈亮、朱熹的两首咏梅 王守华 ...................................... 207
朱熹诗四首批注 司苑 ............................. 211
朱熹《四书集注》反动思想体系的批判 李学勤 ............ 216
儒家之徒歪曲化学成果的一份纪录—批判朱熹的《参同契考异》 李晓 ................................. 229
批判朱熹的《四书集注》 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大批判组 .......... 239
朱熹《中庸章句》的反动实质 施达青 .................. 250
朱熹《大学章句》批判 单远慕 ....................... 257
朱熹《小学》批判 福建师大历史系福建地方史研究室 .......... 265
评《四书集注》 闻录 ............................. 276
朱熹《中庸章句》的反动实质 庆思 ................... 282
(四)评朱子生平行事
朱熹在崇安的罪恶活动调查 福建崇安县报导组 丹山 ......... 295
撕下「大贤」的假面具—揭露批判朱熹在崇安县的罪恶活动和他的唯心主义理学的反动实质 崇安县 丹山 ......... 308
道学家朱熹的真面目 江西省婺源县文化站 文捷 ............. 315
朱熹丑史(五则) 北京师范大学 李石重 ................. 322
朱熹是投降派、卖国贼吗? 朱瑞熙 ................... 330
朱熹为什么算王安石变法的帐 历史系工农兵学员 林如球 ...... 340
朱熹在岳麓书院的罪恶活动 金鑫 ..................... 348
撕破朱熹在湖南的反动嘴脸 金鑫 ..................... 354
从「神道碑」看朱熹的丑恶嘴脸 崇安县 洪五夷 ........... 364
朱熹在浙江的罪恶活动 黄昌喜 刘小令 赵贯东 ............ 366
旧制度的卫道者—朱熹 婺源县文化站写作组 ............. 377
朱熹在漳州地区的罪行 漳州市第一、五中学理论学习小组 ....... 382
戳穿朱熹的画皮 历史系福建地方史研究室 ................. 392
假道学掩盖不了阴谋家的嘴脸—驳斥朱熹掩盖孔丘阴谋家嘴脸的卑鄙手法 黎洪 ........................... 402
可恶的儒家朱熹 徽州地区歙县、安徽劳动大学批朱小组 ......... 409
批判朱熹在泉州地区的流毒 涛泗 ..................... 483
朱熹丑史 历史系工农兵学员 薛隼 ...................... 487
自画像和自供状及其祸心—批判反党黑文〈林彪与朱熹理学〉 谢卓 ... 512

下册

(五)评朱子与陈亮
反投降派与投降派的一场大辩论—浅析南宋时期陈亮与朱熹的论战 二轻局工人历史研究组 ...................... 519
陈亮、朱熹论战是南宋爱国与卖国之争 足遍全球冷轧带钢厂工人理论小组 上海师大政牧系 郑良 ......... 526
爱国有理 卖国有罪──陈亮和朱熹的一场大辩论 卞成 ..... 533
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之辩」──评南宋时期儒法两家的一场大论战 浙江师范学院理论组 ......................... 535
南宋时期儒法两家的一次大论战—陈亮痛斥朱熹的反动「理学」 李耕 沈侃 ............................ 544
从陈亮朱熹论战看南宋时期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 岳华 .. 547
论陈亮同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辨」 青岛造船厂工人理论小组 ..... 557
南宋时期儒法两家的一场大论战—略论陈亮与朱熹的斗争施议对 ..... 564
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之辩」—评南宋时期儒法两家的一场大论战 浙江师范学院理论组 ......................... 577
陈亮对朱熹投降主义哲学的批判 《陈亮着作选》注释小组 ...... 586
陈亮痛斥朱熹 开封师院儒法斗争史话组编写 ................ 595
一场主战与投降的尖锐论战—读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蒲圻县文化科 冯金平 ......................... 599
陈亮和朱熹论战 广州氮肥厂电气间工人理论组广东师院中文系三年级四班学员 ........ 602
陈亮李贽对儒家朱熹反动教育思想的批判 广东师院教育学教研室写作组 ......................... 607
陈亮对朱熹投降主义哲学的批驳 潘瓯 .................. 613
陈亮反对朱熹的斗争—南宋前期一场儒法论战 校大批判组 ... 617
(六)评朱子与林彪
评朱熹的「待人哲学」 武汉大学哲学系工农兵学员大批判组 ...... 631
朱熹的「待人」哲学是什么货色? 夏竹 ................ 641
评朱熹的「待人」哲学 上钢五厂工人 茅森妹 ............. 653
朱熹和他的待人哲学 婺源县文化站写作组 ................. 658
朱熹的待人哲学与林彪 校大批判组 .................... 668
林彪鼓吹朱熹「待人」之道的要害是「复礼」 政治教育系大批判组 ..... 679
林彪和朱熹都是劳动人民的死敌 佚名 .................. 692
朱熹的「待人」哲学与林彪的复辟诡计 福建省崇安县五夫公社贫下中农和干部批林批孔会纪要 ........... 696
林彪为什么欣赏朱熹的「待人」哲学 西北大学 林剑鸣 ....... 700
林彪为什么念念不忘朱熹 林剑鸣 ..................... 702
伪君子朱熹和两面派林彪 武汉大学历史系大批判组 ........... 705
批朱熹刽子手、伪君子的「待人」哲学 河北农业大学革命大批判组 .... 713
朱熹的「待人」哲学与林彪的「处世」诡计 昆明师范学院 黄有成 黄永金 陈昌炽 ................... 717
从林彪和朱熹的咒骂看王安石变法—兼论两宋儒法斗争 扬江 ........................................ 729
林彪什么要鼓吹朱熹的「待人」哲学? 政教系大批判组 ....... 743
林彪为什么尊奉朱熹 湖南大学 邹肖文 .................. 754
朱熹的亡灵挽救不了林彪必然灭亡的命运──批判朱熹的「待人」哲学 林可济 穆克宏 范启龙 ................. 761
林彪吹捧朱熹的险恶用心 歙县紫阳大队党支部 .............. 768
(七)评朱子科学 剥去朱熹地质古生物学「最前驱」的画皮 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古叶红 ................ 771
剥去朱熹伪科学的画皮──批判朱熹借螺蚌化石鼓吹灾变论为封建统治辩护的反动实质 古叶红 .................. 777

二 专着
朱熹的丑恶面目
上饶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宣传组婺源县革命委员会政治宣传部
目次 ......................................... 787
毛主席语录 .................................... 789
出版者的话 .................................... 791
一 朱熹及其所处时代 ............................ 792
二 反动理学的鼓吹者 ............................ 796
三 道貌岸然的阴谋家 ............................ 806
四 祸国殃民的投降派 ............................ 816
五 剥削阶级的卫道士 ............................ 824
六 人民群众的死对头 ............................ 827
略评朱熹 江西人民出版社编
目次 ........................................ 837
毛主席语录 .................................... 839
评朱熹的唯心论的先验论(略) 罗思鼎
批判朱熹的反动的「天理论」(略)
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批判组
略评朱熹(略) 黄佳耿
朱熹及其理学是什么货色(略)
广西师范学院历史系七二级工农兵学员 史宏
伪君子朱熹和两面派林彪(略) 武汉大学历史系大批判组
评朱熹的「待人哲学」(略) 武汉大学哲学系工农兵学员大批判组
朱熹和他的待人哲学(略) 婺源县文化站写作组
可恶的朱熹 赣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编
目次 ........................................ 841
说明 ........................................ 843
第一辑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毛主席语录 .............. 845
可恶的朱熹(略) 开南大学历史系大批判组
朱熹理学的要害在于「克己复礼」(略) 江西大学历史研究室
评朱熹的唯心论的先验论(略) 罗思鼎
从朱熹「天理」、「人欲」之辨看儒家思想的实质(略)
山西师院中文院 傅毓钤
林彪什么要鼓吹朱熹的「待人」哲学?(略)
福建师大政教系大批判组
陈亮反对朱熹的斗争—南宋前期一场儒法论战(略)
郑州大学大批判组
王夫之对朱熹唯心主义理学的批判(略)
八一九九部队 张政清 武汉师院 张传湘
批判朱熹的《四书集注》(略) 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大批判组
朱熹《大学章句》批判(略) 单远慕
朱熹《中庸章句》的反动实质(略) 施达青
第二辑
朱熹 李贽 ..................................... 865
斥儒士 陈亮 ................................... 870
论作儒与做人 陈亮 .............................. 872
夫妇论 李贽 ................................... 875
赞刘谐 李贽 ................................... 877
说命中二 王夫之 ................................ 879
系辞上传第十二章 王夫之 .......................... 885
驳气质性恶 颜元 ................................ 889
总论诸儒讲学 颜元 .............................. 892
理 戴震 ...................................... 895
天道 戴震 ..................................... 900
性 戴震 ...................................... 902
批判朱熹文集 福建省图书馆编
目次 ........................................ 905
毛主席语录 .................................... 907
评朱熹的唯心论的先验论(略) 罗思鼎
伪君子朱熹和两面派林彪(略) 武汉大学历史系大批判组
评朱熹的「待人哲学」(略) 武汉大学哲学系工农兵学员大批判组
朱熹及其理学是什么货色(略)
广西师范学院历史系 七二级工农兵学员史宏
朱熹的亡灵挽救不了林彪必然灭亡的命运—批判朱熹的
「待人」哲学(略) 林可济、穆克宏、范启龙
朱熹是孔孟之道的忠实卫道士(略) 福建师大政教系批判组
略评朱熹(略) 黄佳耿
朱熹和他的待人哲学(略) 江西婺源县文化站写作组
评朱熹的「待人」哲学(略) 上钢五厂工人 茅森妹
林彪为什么欣赏朱熹的「待人」哲学(略) 西北大学 林剑鸣
批判朱熹在泉州地区的流毒(略) 涛泗
资料
朱熹 ........................................ 909
四书 ........................................ 909
程朱理学 ..................................... 910
朱子语类 ..................................... 912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揭示的“视角”的力量。文革时期对朱熹的评价,绝非简单的学术探讨,而是被置于一个宏大的意识形态斗争的背景之下。作者的梳理让我清晰地看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朱熹的“理学”思想如何被解读、被改造,甚至被用作批判现实的武器。从“封建卫道士”到“反动学阀”,这些评价标签的转变,折射出的是时代政治风向的剧烈变动。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派别批判声音的呈现,使得朱熹的形象在读者心中逐渐立体化,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当历史评价被赋予过多的政治功利时,会造成怎样的扭曲。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的历史叙事,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辙,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颇为引人注目,简洁大气,黑白两色为主调,一个泛黄的朱熹画像若隐若现,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封面上“文革时期评朱熹”几个字,字体粗犷有力,带着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翻开书页,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纸张的触感略显粗糙,却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喜欢序言部分,作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历史事件的深切关注,以及对那个特殊时期思想斗争复杂性的深刻体察。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正文,但仅仅从这开篇的介绍,我就感受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审慎。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一个我所不熟悉的、被特定时代背景重塑的朱熹形象,并深入理解那个年代思想批判的逻辑与演变。这不仅是对一位古代哲学家的重新审视,更是对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挖掘与解读,其价值不言而喻。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叙述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时而又如疾风骤雨,鞭辟入里。尤其是在描绘当时学界论战的场景时,他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得那些抽象的哲学概念和复杂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在获取知识,更是在享受一场文字的盛宴。作者的叙事结构也很清晰,他能够将庞杂的史料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严密。每一次的转折都显得自然而有力,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理解那个时期的思想脉络。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愉悦且富有深度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历史叙事。

评分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好奇。作者在书中展现了令人钦佩的史料考证能力,他不仅广泛搜集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批判材料,还对这些材料的来源、传播途径以及背后的意图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他揭示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同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可能出现的偏差和扭曲。书中对于如何辨别和解读带有政治色彩的史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这种严谨的研究方法,让我对历史真相的获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提醒我们,任何历史评价都不能脱离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并且需要多方位的审视和批判性思考。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视角来理解一位被历史长河反复评价和解构的人物。作者通过细致地梳理文革时期大量的报刊文章、学术批判以及当时的官方口径,生动地再现了这场围绕朱熹的“思想战役”。他并非简单地复述观点,而是深入分析了当时政治气候如何影响了对朱熹思想的解读,又如何利用或扭曲了朱熹的某些论述来服务于当时的政治目标。读到作者对某些批判文章的原文引用和深入剖析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昂而又充满迷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思想的碰撞与交锋。这种基于史料的还原,使得书中对朱熹的评价显得尤为真实可信,同时也揭示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以及意识形态在塑造公众认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