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

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金石昆虫
  • 草木状
  • 古代文献
  • 博物学
  • 插图
  • 珍稀书籍
  • 中国古代艺术
  • 自然科学
  • 古籍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金石昆虫草木状》为明代才女文俶所绘,明孝宗时,敕令太医院院判刘文泰为首,编制《本草品汇精要》,然因故未能刊行传世。后文俶以《本草品汇精要》为底稿,绘成《金石昆虫草木状》,内容包含金石、昆虫、草、外草、外木蔓、木、菜、果、米谷,共计一千三百一十六幅彩图。全书以工笔描绘,粉彩敷色,金石花草宛然可喜,走兽鱼鸟栩栩如生,更有许多中药、工艺、冶鍊化学等古代科技有图佐证,成为医药学、生物学及科技发展史之重要资料。正文前有其夫赵灵均手写之序与各卷目录,其父文从简亲题药名,文、赵二人皆为书法家,创作此部千古绝妙之手绘精品,时称三绝,可谓一时佳话!

  此外,世界书局亦查考相关药典古籍,重加编录部分金石昆虫草木之文字资料,以增加阅读兴味并丰富知识吸收,并于稀难字处加註注音,冀能与读者拉近距离,为此书注入新生命。

本书特色

  ◆ 原件珍藏于国家图书馆。
  ◆ 一千三百多幅珍贵彩图,实为罕见的药材图鑑资料。
  ◆ 明代才女文俶绘图、书画名家文从简题字、赵灵均作序,堪为三绝。
  ◆ 随图编录部分金石昆虫草木之文字资料,且于稀难字处加註注音,增加阅读兴味并丰富知识吸收。

绘者简介

明文俶

  文俶(一五九五-一六三四),江苏长洲人(今苏州)。字端容,号寒山兰闺画史。为文征明之玄孙女,家学渊博,「所见幽花异卉,小虫怪蝶,信笔渲染,皆能摹写性情,鲜妍生动。」(钱谦益〈赵灵均墓志铭〉)文俶又肯下功夫,不但以三年时光绘制了《金石昆虫草木状》,另有〈湘君捣素图〉、〈惜花美人图〉等作品。且待得新作一出,「远近购者填塞。贵姬季女,争来师事,相传笔法。」(〈赵灵均墓志铭〉)足见其画作受到时人青睐,价值历久不衰,但她四十一岁即香消玉殒,尔后伪作甚多,如此更显今日国家图书馆保存《金石昆虫草木状》善本之珍稀可贵。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内容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力求自然流畅: --- 《寰宇星图:古代天文学与宇宙观》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古代文明中天文学成就及其背后宇宙观演变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三卷,旨在系统梳理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中世纪,世界主要古代文明——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玛雅、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建立历法、理解宇宙结构等方面所取得的里程碑式进展。我们着重分析了这些观测活动如何受到宗教信仰、政治结构和社会需求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而多样的宇宙模型,如何反过来指导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礼仪祭祀乃至国家治理。 第一卷:星辰的起源与最初的丈量——苏美尔、埃及与早期历法 卷首追溯了人类对星空的原始凝视。我们首先考察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苏美尔人与巴比伦人如何将天体运动与神祇意志紧密结合。书中详细阐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对金星、月亮等关键天体的长期、精确的记录,发展出复杂的交食周期计算和基于六十进制的占星术体系。这些早期的天文观测不仅是科学活动,更是王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紧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埃及文明对永恒性的追求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天文实践。本书详尽分析了“天狼星偕日升”与尼罗河泛滥的周期性关联,以及这种关联如何催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之一——民用历。我们对比了神庙天顶画中的星象图与实际观测的差异,揭示了宗教象征意义在早期天文学记录中所占据的显著位置。特别地,书中对丹德拉黄道带的图像学和结构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展示了其融合了早期埃及本土信仰与希腊化影响的复杂性。 第二卷:几何、哲学与世界的结构——古希腊的理性探索 第二卷聚焦于古希腊文明如何将观测性的天文学提升到纯粹的几何学和哲学思辨的高度。我们详细探讨了从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的早期宇宙猜测,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和谐与数字的推崇。核心章节集中于柏拉图学院和亚历山大学派的贡献。 深入分析了欧多克索斯提出的“同心天球模型”,解释了这一模型如何试图用完美的几何图形来解释行星的逆行现象,尽管其观测基础已开始显现不足。随后,重点剖析了托勒密的《至大全》(Almagest)。书中不仅重建了托勒密地心说的数学框架——包括本轮、均轮和偏心点的精妙结合——更重要的是,评价了这一模型在解释复杂天象方面的强大预测能力,及其对后世近一千五百年的西方科学思维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我们同时讨论了阿里斯塔克斯提出的日心说的历史地位,并分析了为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未能取代地心说的主导地位。 第三卷:东方天穹下的秩序——中国、玛雅与跨文化比较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角投向欧亚大陆的另一端——古代中国和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并进行有益的跨文化比较。 关于中国部分,本书强调了“天人合一”思想对国家天文机构(如太史局)的塑造作用。我们详尽梳理了从殷商甲骨文中的星象记录,到汉代浑仪的成熟,再到宋代苏颂水运仪象台的工程学成就。书中特别分析了中国古代对“客星”(超新星与新星)的系统性记录,这在世界天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探讨了中国古代历法,尤其是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如何以精准的回归年为基础,服务于农业社会对时间精确控制的需求,并展示了这种实用主义取向与古希腊的纯理论思辨之间的分野。 同时,本书也对中美洲玛雅文明的天文学成就进行了审视。尽管玛雅文明缺乏望远镜等先进工具,但他们对月亮的轨道、金星的周期以及复杂的“二零进制”历法(如卓尔金历和长纪历)的计算精度令人惊叹。我们通过对奇琴伊察等遗址建筑布局中天文指向性的分析,揭示了他们的宇宙观如何深深植根于祭祀周期与时间循环的哲学。 结论:宇宙观的演变与现代科学的奠基 全书最后总结了古代不同文明在时间观念、空间结构和数学工具上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本书旨在证明,古代天文学不仅是现代天文学的萌芽,更是人类理解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早期哲学尝试。它揭示了知识是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通过信仰、权力与理性的复杂互动而缓慢生长的过程。对于希望了解人类文明早期伟大成就,以及天人关系如何被早期科学思维所塑造的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深入而全面的视角。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出版缘起

  漫步在中国艺术史的长廊,有吴道子、曹仲达「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人物画,神佛与人物在大气的造像中,透着潇洒明朗的神态;有顾恺之的「秀骨清像」,借由描绘人物形貌的细微特征,鲜明展现其气质和心理。山水画方面,则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誉的王摩诘,开启「南宗」画风;笔下一片辉煌江山,讲究构图敷色的李思训,成为「北宗」之开山祖师。若论画动物,黄筌、黄居彩父子的工笔花鸟,色彩浓丽,寓意吉祥,人称「黄家富贵」;张僧繇使用凹凸晕染法,创造立体感,正是「画龙点睛」传奇故事之基础……

  到了明代,长久以来为男性所引领的书画领域,终于出现一位女性画家—文俶。其风格之独具、审美意趣之高蹈,为中国艺术增添了一股清灵柔美的气息。同代学者钱谦益赞曰:「点染写生,自出新意,画家以为本朝独绝。」文俶在清代文名更彰,如张庚《国朝画征续录》:「吴中闺秀工丹青者,三百年来推文俶为独绝云。」

  文俶(一五九五-一六三四),江苏长洲人(今苏州)。字端容,号寒山兰闺画史。为文征明之玄孙女,家学渊博,「所见幽花异卉,小虫怪蝶,信笔渲染,皆能摹写性情,鲜妍生动。」(钱谦益〈赵灵均墓志铭〉)文俶又肯下功夫,不但以三年时光绘制了《金石昆虫草木状》,另有〈湘君捣素图〉、〈惜花美人图〉等作品。且待得新作一出,「远近购者填塞。贵姬季女,争来师事,相传笔法。」(〈赵灵均墓志铭〉)足见其画作受到时人青睐,价值历久不衰,但她四十一岁即香消玉殒,尔后伪作甚多,如此更显今日国家图书馆保存《金石昆虫草木状》善本之珍稀可贵。

  明孝宗时,敕令太医院院判刘文泰为首,编制《本草品汇精要》,共四十二卷彩图,兼采各家注释,并稍加增补,弘治十八年(一五零五)完成。隔年,明孝宗遽逝,刘文泰与几位太医被判处斩监候,加上当时彩印技术局限,因此,《本草品汇精要》从未刊行传世。后文俶以《本草品汇精要》为底稿,绘成《金石昆虫草木状》,内容包含「金石(金石一-金石三)」、「昆虫(虫一-虫三)」、「草(草一-草九)」、「外草」、「外木蔓」、「木(木一-木十)」、「菜」、「果」、「米谷」,共计一千三百一十六幅彩图,分为十二册。全书以工笔描绘,粉彩敷色,金石花草宛然可喜,走兽鱼鸟栩栩如生。此外,为追求浑然天成之旨趣,文俶仅绘图而不着录文字。各幅彩图右上角之药名,为其父文从简所题。文从简(一五七四-一六四六),字彦可,号枕烟老人,平生着作颇丰,有《文氏族谱续集》、《国朝画征续录》、《画史会要》、《无声诗史》、《桐阴论画》、《画传编韵》等传世。文从简擅长书画,画尤以山水见长,有王蒙、倪瓒「遒逸」之意境;书法则师李邕「骨气洞达,奕奕如有神力」。

  《金石昆虫草木状》正文前有其夫赵灵均手写之序与各卷目录。赵灵均(一五九一-一六四零),生于江苏,为文字学名家,精通篆书。文俶常在画作上落款「天水赵氏文俶」,钤「赵文俶」印。万历年间,两人隐居寒山,《金石昆虫草木状》即在此时期完成。〈赵灵均墓志铭〉记:「其妻施丹调粉、写生落墨,画成,手为题署,以别真赝。」夫妻二人以书画唱和,创作此部千古绝妙之手绘精品,真可谓一时佳话!

  由于种种历史因素,《本草品汇精要》湮没于浩瀚的中国药学着作中,但《金石昆虫草木状》的问世,使得今人能够一窥其大致样貌,更使得许多中药、工艺、冶鍊化学等古代科技有图佐证,成为医药学、生物学及科技发展史之重要资料。而此书以文俶的绘画为主,文从简与赵灵均的书法为辅,流传于后世的艺术成就甚至超越了医学上的贡献,独特脱俗地在中国书画史上名留千载。

  八年抗战时,《金石昆虫草木状》随着故宫三千箱文物南迁,行路迢迢,险度战乱,继之国共内战,文物再度破浪东渡,辗转来到台湾,目前为国家图书馆收存之孤本。此书皇皇千余彩页,处处可见数百年前天然原料色彩之温雅丰满、精笔手绘之逸趣脱俗,世界书局长年寻访珍版古籍,遂向国家图书馆申印此稀有绘本。面对此一罕见珍本,世界书局珍而重之,多次在仿真典藏及普装广布的制作方式中取舍斟酌,既希望让现代读者与古人在相似的氛围下,同抚书册,共感生息,又恐仿真十二大册甚为「沉重」,反局限了此书可以伸展的空间。古籍出版的工作,是为了延续与广被前人的心血智慧,《金石昆虫草木状》既已步出金匮石室,那么我们又何不做那一阵好风,将它送进更多人手中!于是在几经研议下,本局一方面选用各种纸张多次试印,以期彰显古朴柔润之感,再以数图合页、精彩特殊画页单页呈现方式,将一千三百六十一页彩图编排成两册,以便赏读,另一方面则查考相关药典古籍,重加编录部分金石昆虫草木之文字资料,以增加阅读兴味并丰富知识吸收,且于稀难字处加註注音,冀能与读者拉近距离,亦为此书注入新生命。使《金石昆虫草木状》感性理性兼容并蓄,彷彿是一场艺术与医学跨界合作的飨宴,读之、藏之、传之皆感欢喜。

  从得见此书到重编整排,我们对书中呈现的敏锐观察力、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愈加敬服,对所涉物种之广博愈感惊叹,对中医药学、民俗乡野健身疗疾之智慧更觉深奥可贵。这一切的珍稀难得都植基于古人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的生活观念,于是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从山川草木、天地雨露中孕育出人类蓬勃的生机。当年的《本草品汇精要》未曾刊行,闺阃之作《金石昆虫草木状》亦未广泛流传。世界书局感恩逢此因缘,将高库典藏之古本化身千百,普及印行,得遂前人数百年前之大愿,传扬祖先活泼圆满的生活智慧。

世界书局 谨志
二零一三年母亲节前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六**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年轻人,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自然观察的书籍。《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自然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古代中国人如何看待自然、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说明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鸟类”的描写,它会详细介绍不同鸟类的外形特征、歌声、以及它们的迁徙习性,但更吸引我的是,书中还记录了许多关于鸟类的传说和诗词。例如,关于“燕子”,书中不仅描述了它筑巢的智慧,还提到了“燕子归来”象征着吉祥的寓意,以及许多古诗中对燕子的赞美。这让我觉得,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不仅仅是科学的,更是充满情感和哲思的。另外,书中关于“山石”的记载,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介绍一些奇特的石头,还会讲述关于这些石头形成的传说,以及它们在古代艺术、建筑中的应用。我记得书中提到一种叫做“玛瑙”的石头,说它的纹理就像是层层叠叠的山峦,而且它具有辟邪的作用,在古代的玉器制作中非常受欢迎。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的深厚和持久。而且,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文字清晰,整体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

评分

**评价二** 我一直对台湾本土的自然文献和地方志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这些东西承载着我们这片土地的记忆和智慧。这次无意中发现了《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简直是挖到宝了!首先,它的信息量真的太庞大了,而且并非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比如说,关于一些草药的记载,不仅仅是列出它们的药用价值,还详细说明了如何采集、炮制,甚至是一些民间流传的偏方,简直是一本活生生的《本草纲目》的姐妹篇。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穿山甲”的部分印象深刻,书中描绘了它在地下挖掘的习性,以及古代人对它角质鳞甲的各种传说和应用,甚至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它能“通山”的神话故事。这让我不禁想到,现在我们对很多动物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而古人则有着更细腻、更富有想象力的观察。另外,书中对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开花结果的季节、甚至是不同品种的细微差异,都描述得绘声绘绘色,很多细节之处,即使是现代的植物学家也未必能一一辨别。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更是一种对自然的细致体察和深刻理解。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古老的宝箱,里面装满了关于自然界最珍贵的知识和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掘。而且,它的排版和印刷都非常用心,图片清晰,文字易读,即使是厚重的两本书,拿在手上也有一种沉甸甸的满足感。

评分

**评价十** 我是一名设计工作者,平时就很关注一些具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的书籍,以此来激发创作灵感。《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作品。它首先在视觉上就给了我极大的冲击,那复古的装帧设计,以及书中精美的古代插画,都充满了艺术感。内容方面,这本书更是给了我源源不断的惊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鸟类”的描绘,它不仅仅是科学地记录鸟类的形态和习性,更融入了许多人文的思考。例如,书中对“喜鹊”的描写,不仅交代了它的叫声和生活习惯,还深入探讨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报喜”的象征意义,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习俗。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平凡的生物,也能承载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再者,书中对“山石”的记载,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仅仅是介绍各种奇特的石头,更会讲述关于这些石头形成的传说,以及它们在古代艺术、建筑、甚至哲学中的应用。我记得书中提到一种叫做“水晶”的石头,说它透明纯净,象征着纯洁和智慧,在古代就被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这本书让我觉得,古代人对自然的观察,是如此的细致入微,又充满了想象力。它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生活美学的大门。

评分

**评价四** 我是一名退休的生物老师,平时就喜欢阅读一些与自然相关的书籍,以保持对知识的热情。《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这本书,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自然观察和历史考证的双重需求。首先,它的内容详实,对各种昆虫、植物的描述,细节极其到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蝉”的章节印象深刻,不仅仅是描写了蝉的蜕变过程,还细致地分析了不同种类蝉的鸣叫声,以及古人对它们鸣叫的各种解读,有的认为是报晓,有的认为是哀怨。这与我教学中所学的昆虫学知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增添了许多人文的色彩。其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古代的博物学知识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它不仅仅是记录“是什么”,更是记录“人们如何看待它”、“人们如何利用它”。例如,书中有一段关于“莲花”的记载,不仅仅描述了它的生长习性和形态,还详尽地列举了它在佛教、道教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古代文人诗画中的出现频率,可见莲花在古代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再者,这本书的文献价值也非常高,它引用了大量的古籍文献,对于研究古代的自然科学、民俗文化,都具有极高的参考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能从中看到古代先贤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让我非常感动。

评分

**评价一** 最近在诚品书店逛,偶然翻到了这本《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封面设计就很有质感,古朴的画风和精美的装帧,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冷门,像是古代的博物志,但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竟然有这么多的惊奇。首先,它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对照,而是将昆虫、植物、甚至一些矿物的形态、习性、以及古人对它们的认知和应用,都做了详尽的记载。我特别喜欢里面对某些植物的描述,像是那种在古老传说中才听过的,但书中却用严谨的笔触和细致的描绘,让这些植物仿佛活了起来。例如,有一段写到了一种叫做“玉屑草”的植物,说它只在月圆之夜才会开出莹润如玉的花朵,而且香气能安神定魄。我当时就觉得好不可思议,书中还配有清晰的手绘图,虽然是古代的风格,但线条流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莹润的光泽。再者,这本书的编纂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不光是搜集资料,更是将不同时代的文献、传说、甚至是民间谚语都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比如,书中提到的某种昆虫,不仅描述了它的外形和生活环境,还引用了唐诗宋词中的典故,讲它与古代文人的情感寄托。这种跨越时空的连接,让我觉得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古人对话,感受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而且,它的文字也很有讲究,古白话和文言文穿插,读起来有种特别的韵味,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反而能从中体会到汉字本身的魅力。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身边最普通的草木虫石,在古人眼中,都有着如此深邃的意义和故事。

评分

**评价八** 我一直对博物学和中国古代的自然记录非常感兴趣,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昆虫、草木、金石等多个领域,而且记录得非常细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花卉”的描写,它不仅仅是介绍花朵的形态,还会描述花朵的生长习性、花期,甚至包括不同花朵在古代文学、艺术中的象征意义。例如,书中对“梅花”的描写,就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描述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独自开的品格,还引用了许多古诗词来赞美梅花的坚韧不拔。这让我觉得,古代人对自然的观察,不仅仅是客观的,更是融入了深刻的情感和哲思。再者,书中关于“药材”的记载,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会详细介绍每种药材的性味、功效、以及炮制方法,甚至还包含了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验方。这对于我了解古代的医学和养生文化,非常有帮助。我记得书中提到一种叫做“人参”的药材,不仅描述了它的形态和功效,还讲述了关于人参的各种传说,以及它在古代社会中的珍贵地位。这本书让我觉得,古代人对自然的探索,是如此的深入和全面。

评分

**评价三** 老实说,我平常阅读的范围比较窄,多是推理小说或者历史传记,对这种古籍类的书籍涉猎不多。但是,最近家里人推荐了《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说是内容很特别,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没想到,第一页就吸引了我!它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博物馆。里面的内容,涵盖了从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到水里游的,再到山间生长的,以及一些奇石的记载,可以说包罗万象。最让我惊叹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这些事物,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比如,关于一种叫做“蛱蝶”的蝴蝶,书中不仅详细描绘了它的翅膀纹理和飞行姿态,还引用了许多古代诗词中关于蝴蝶的意象,以及它们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像是爱情、自由等等。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界,在古人那里,是如此丰富的情感载体。而且,书中对各种植物的描述,不仅仅是植物学上的分类,还涉及到了它们在古代医药、饮食、甚至祭祀中的用途,比如记录了如何用某种草药来治疗常见的疾病,或是用某种花朵来制作香料。这种实用性和文化性的结合,让这本书显得尤为珍贵。我感觉,阅读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而又充满智慧的时代。

评分

**评价五** 最近在一家独立书店淘书,无意中发现了《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厚重”,翻开后,发现里面真是“有料”。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博物类的书籍那样,仅仅是堆砌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而是将每一个物种都当作一个故事来讲述。举个例子,书中对“蚂蚁”的描述,就非常生动。它不仅交代了蚂蚁的社会结构、觅食习性,还引用了一些关于蚂蚁的寓言故事,比如“蚂蚁搬家必有雨”,以及蚂蚁在古代的象征意义,勤劳、团结等等。这让我觉得,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生命,在古人眼中,也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再者,这本书对“草木”的描写,也格外细致。它会告诉你,某种草药不仅仅是药材,它生长在什么环境下,开什么颜色的花,结什么果实,甚至它的叶子在不同季节会有什么变化,这些细节都描绘得清清楚楚。我记得书中提到一种叫做“石菖蒲”的植物,说它不仅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还能驱蚊辟邪,而且它独特的香气能让人心神宁静。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与自然的距离,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很多古老的智慧,就藏在这些寻常的草木之中。而且,这本书的插画风格也很特别,虽然是古代的手绘,但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很有艺术感,每一幅图都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评分

**评价七** 我平时工作比较忙,但一有空就喜欢到书店里“淘金”。偶然间看到《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就被它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图册,而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和智慧的“百科全书”。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鱼类”的描写,它会详细介绍不同鱼类的形态特征、生活水域,甚至包括它们在古代饮食文化中的地位。比如,书中提到“鲤鱼”,不仅描写了它的习性,还引用了许多关于鲤鱼跳龙门、鲤鱼作为年夜饭象征的典故。这让我觉得,即使是寻常的食材,在古人眼中,也能承载丰富的文化意义。再者,这本书对“野菜”的描写,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会告诉你,哪些野菜可以食用,哪些有药用价值,甚至包括如何辨别、采集和烹饪。我记得书中提到一种叫做“马齿苋”的野菜,说它不仅味道清爽,还能清热解毒,在夏天的时候是很好的食疗佳品。这本书让我觉得,古代人的生活智慧,其实就藏在这些最平凡的自然事物之中。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古白话和文言文的结合,读起来有种特别的韵味,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又不至于难以理解。

评分

**评价九** 最近我迷上了一些比较古老的书籍,总觉得里面蕴含着一种现代人失去的宁静和智慧。《金石昆虫草木状(全2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通往古代自然世界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眼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昆虫”的描写,它会详细介绍各种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但更吸引我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昆虫的民间传说和典故。比如,书中对“蜘蛛”的描写,就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描述了蜘蛛织网的精巧,还提到了“蜘蛛吐丝报喜”的民间说法,以及蜘蛛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勤劳、智慧等等。这让我觉得,即使是微小的生命,在古人那里,也能被赋予如此丰富的内涵。再者,书中对“草木”的描写,也格外细致。它会告诉你,某种草木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生长在哪里,在什么季节开花结果,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甚至它在古代有哪些用途。我记得书中提到一种叫做“艾草”的植物,说它不仅有特殊的香气,还能驱蚊辟邪,在端午节的时候尤其常用。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与自然的距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很多古老的智慧,就藏在这些寻常的草木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