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不是人!
电影里的蜘蛛人凭着弹指神功布下天罗地网,飞檐走壁打击坏蛋。
现实生活里的蜘蛛,有着更真实、更厉害的功夫,让牠得以行遍天下。
谁说蜘蛛只有黑寡妇?
《绿野蛛踪》里色彩缤纷的跳蛛、活像枯枝的枯枝尖鼻蛛、体色透明的三脚蟹蛛……
个个外型逗趣、活泼可爱,一改你对蜘蛛的刻板印象!
每只蜘蛛都会结网捕虫吗?不结网的蜘蛛,还能叫「蜘蛛」吗?蜘蛛除了结网之外,还有什么功夫,让牠可以横行天下?这里有只不结网的蜘蛛,凭着八只弹簧腿的跳跃功夫,打败天下无敌手,牠准备挑战森林的蜘蛛之王──鬼面蛛,展开一段「小跳历险记」。
蜘蛛结网不稀奇,「饿虎扑羊」的绝技,让「跳蛛」在猎食场上无往不利。不结网蜘蛛「小跳」,八只脚就像弹簧一样,一跳数十里,更可以像老虎一样「饿虎扑羊」,一「跳」吃下眼前的猎物。小跳体型虽小但志气可不小,牠很自豪自己的跳跃功夫,觉得自己是森林之王,没有其他蜘蛛比他更厉害。可是,老跳蛛橙黄蝇虎却跟牠说,北方森林有种「鬼面蛛」,有着一身捕捉昆虫的好本领。牠们那张吓人的脸孔,以及神出鬼没的行踪,让人闻风丧胆!小跳不相信,牠决定向这个传说中的英雄挑战,牠告别了那群平常一起嬉戏的好朋友,独自前往北方森林。此行他能否顺利找到传闻中的鬼面蛛呢?途中牠又会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普遍来说,大朋友听闻蜘蛛时常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但小朋友却是对蜘蛛情有独钟,除了受到了电影「蜘蛛人」的影响之外,更是因为蜘蛛那披着神秘面纱的特性,让天生拥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们趋之若鹜。事实上,蜘蛛并不都是丑陋的家伙,不少蜘蛛长得活泼可爱,有些蜘蛛更有令人想像不到的「特异功能」。透过真实的蜘蛛照片与可爱的小跳蛛故事,让小朋友了解,蜘蛛不单单只是「蜘蛛人」,而是比蜘蛛人还厉害的超级动物。
本书特色
1. 新型态的知识桥梁书──【知识读本】:以文学为核心所发展的非文学书,带着故事书趣味的科普读本,满足小读者对世界的好奇心与多元阅读的需求。
2. 新时代的趣味科学故事:生动的科学故事,启发孩子探索知识的热情,不再只是堆砌知识的高墙。
3. 新世代的新鲜式阅读:诙谐的主角人物+新颖动感的插画,让孩子凭着科学的翅膀,驰骋想像的世界中,重新建立孩子对科普书籍的想像。
4. 最专业的图文合奏,演出最精准的科学戏码:由具专业背景的科普作家,和资深的生态插画家连手,创作出正确且生动的精准图文,引领孩子进入博大精深的科学世界。
5. 最活泼有趣的延伸活动:富有挑战性的知识小附录及延伸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反覆温习故事里的所学,让科学变得既有趣又有挑战性。
6. 昆虫专家、学者一致推荐:资深自然生态作家邱承宗、蜘蛛专家李文贵中、陈仁杰、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柯华葳、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李伟文热情推荐。
作者简介
杨维晟
淡江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系毕业。近年来专心于昆虫生态观察与写作,并致力推广自然生态教育。目前旅居台东,记录河海岸生态。
着有童书《虫来没看过》(童书)、《赏虫365天》、《昆虫记中记》、《野蜂放大镜》、《甲虫放大镜》、《蝶蛾放大镜》等。
Facebook:www.facebook.com/lionyang
绘者简介
黄丽珍
资深插画家,国语日报牧笛奖得主。从事儿童科学读物、杂志插画工作多年,作品横跨文学与非文学界。
每次画图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就像只蜘蛛,辛勤的结网,想网住各种想法,动物的行为和我的生活方式,原来这么的相近。
我很喜欢画自然科学,能同时满足画图和求知的慾望,期望画出更多好的作品,分享更多动物的故事。
1「蛛」小志气高
2告别跳蛛朋友
3森林中的大网子
4小心,蜘蛛杀手!
5模作样的蜘蛛朋友
6鬼面蛛现身!
◎后记 蜘蛛不是人!
◎延伸活动 小虫虫大知识.蜘蛛小达人.好忙好忙的蜘蛛
◎企划缘起 天南地北说故事,上天下海玩知识
◎推荐文 让知识变得有趣又有挑战性
◎推荐文 故事里的知识,养成孩子的科学精神
推荐文
让知识变得有趣又有挑战性
◎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柯华葳
三、四岁的孩子有个特色,就是非常好奇,此时,若亲子共读小百科之类的读物,他们会有很好的反应,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学了一些东西,见人就会说:「我告诉你……」、「你知道……」,这种对知识的喜悦,表现出五岁至小学低年级孩子对新知的渴求。五岁的幼儿不只会问为什么,还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问到成人无以应对,甚至觉得麻烦。此时多数儿童可以自己读故事图画书,也会将书本的资讯和生活经验连结。因此,成人甚至会对他们满脑子知识感到讶异。
天下杂志规划【阅读123】系列,请本地作家操刀,目的在提供文字较多、篇章较长的作品,让儿童尝试超越绘本的阅读。不论故事、寓言或童话,出版后小读者都有极好的反应。编辑群再接再厉,开发知识性读物,进一步满足小读者对知识的渴求。虽是知识书,但作者们都知道怎么说故事。《象什么》以侦探调查开场,全书带领孩子像医生一般,仔细检视大象的各个部位。《虫来没听过》以金昆虫奖开场,让小读者以评审的眼光阅读,观察并比较各种昆虫。《天下第一龙》以突然出现在街头的暴龙为主题,引导读者推理判断,渐渐了解史前怪兽。
《虫小练武功》以想学武功的外太空小乖经仔细探访、观察后,发现原来人类的各种拳式如螳螂拳、鎚头功是向昆虫学习的。《绿野蛛踪》以寻找最厉害的蜘蛛为出发点,如三藏取经般,一路认识各式各样的蜘蛛与蜘蛛的天敌。
为帮助儿童以「已知」理解「新知」,书中处处可见「比喻」和「比较」,例如暴龙的牙齿形状就像香蕉,但边缘长满细钩状的锯齿,又像牛排刀。又如大象如果想和暴龙交朋友,得踩上桌子,踮起脚尖,再往上伸长鼻子,才能摸到暴龙的颈项。最常用的比喻莫如以外型 “像” 甚么来命名。在《绿野蛛踪》中,如蓝翠蛛(颜色)、枯枝尖鼻蛛(形状)、蚁蛛(像其他昆虫),以此类推,命名与名称变得非常有趣。此外,内文搭配插图、照片或小档案,既能表达「事实」,也能呈现「夸饰」和趣味化的效果,让孩子在阅读故事时,不会错过其中蕴藏的知识。
儿童对于吸收知识,充满自信与满足,但不应让他们仅止于获得新知、只作知识接受者,要不断挑战他们,提出问题和看法,并互相讨论,引起他们进一步研究(如昆虫、蜘蛛)、推论(如恐龙生与死)以及行动(如大象保育)的兴趣。当知识活络起来,好奇心必然历久弥新,有一天,孩子们也能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推荐文
故事里的知识,养成孩子的科学精神
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李伟文
父母常将学龄前或刚学着认字的孩子抱在怀里,亲子共读绘本或图画书,透过那些充满想像的故事,让孩子认识世界。 但似乎没过多久,在孩子上学后,因为有愈来愈多的评量与测验卷,我们开始要求他们坐在书桌前背诵知识,并力求没有错误,这样才能填上正确答案、获得高分。
据说曾经有个研究生问爱因斯坦:」听说期末考的题目是考古题?」这位最伟大的科学家回答:「没错,跟去年一样。」当研究生高兴的转身离去时,爱因斯坦又补充了一句:「题目一样,但是答案不一样。」
的确,科学的精神在于解释,在于给一个好的、合理的说法,而不只是单纯的知识堆积,所谓解释就是设法替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赋予意义,其实也就是给一个合理或好玩的「故事」。
天下杂志的【阅读123】知识读本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出版,希望透过故事来启发孩子对知识的热情。在生动、趣味且生活化的故事引领下,知识不再是令人恐惧、必须背诵的东西,或是考试的数据。当孩子习惯将每个观察到的「现象」编成合理的「故事」时,无形中就养成了真正的科学精神,也能让他们跳脱只追求一个标准答案的僵化思考,培养孩子想像与创造的能力!
后记
蜘蛛不是人
蜘蛛令人又爱又怕,我身边不少爱好昆虫的朋友,对多了两只脚的蜘蛛态度丕变,害怕或厌恶感直接表现于惊恐的脸上,更别说连昆虫都害怕的人了。说也奇怪,以蜘蛛为灵感的好莱坞电影「蜘蛛人」,却卖座到续集拍个没完,蜘蛛人以矫健身手在摩天大楼高来高去,脱下面具又是个大帅哥,难怪蜘蛛人有做偶像的命。
现实生活中,蜘蛛可没那么幸运,外貌不只离美丽或帅气有好大一段差距,电视电影总将「黑寡妇」蜘蛛的毒性渲染过头(台湾仅有一种赤背寡妇蛛),或将蜘蛛丑化为恐怖大怪兽,各种误解使蜘蛛甚少收到关爱眼神;善于结网的蜘蛛若是登堂入室,家庭主妇们对于墙角碍眼的蜘蛛网,无不除之而后快。眼前的蜘蛛就算只距离我们数公分,心中的隔阂却比大海还宽。
我发现尚未接受过多「错误」讯息的孩童,少了丑陋、身怀剧毒、大坏蛋的刻板印象,对蜘蛛喜爱的程度远远超过「心智成熟」的大人,蜘蛛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误解了牠。
我从事自然生态摄影超过十年,随处可见的蜘蛛,是野外观察中每每不期而遇的老朋友,为了介绍我的老朋友,多年来我绞尽脑汁,将一篇篇有趣生动又合乎蜘蛛生态的故事写成『绿野蛛踪』一书,希望大家摆脱对蜘蛛的一知半解 ,并对蜘蛛这类地球古老生物刮目相看,别再让蜘蛛里外不是人了!
系列企划缘起
天南地北说故事、上天下海玩知识
天下杂志童书出版,因为体认到台湾的童书界,一直少了一块介于「图画书」与「文字书」之间的「桥梁书」,于是规划了【阅读123】系列。又为了兼顾小读者的兴趣和多元化的主题,我们在这个桥梁书的架构下,开辟另一块新园地,推出一种新型态的知识读本,可以同时满足孩子对故事与知识的需求。【阅读123】知识读本是以文学为核心,发展出来的非文学书籍,也就是带着故事书趣味的科普读本,每本书都有可爱的角色和小故事,陪伴孩子随着情节起伏,探索世界。
《象什么》里的神探福尔摩穿个性迷煳,在办案过程中闹出许多笑话,却成功引领孩子去观察、认识大象;《天下第一龙》里见义勇为的小朋友李小龙,阴错阳差与暴龙展开时空旅行,亲眼目睹暴龙的食衣住行;《虫来没看过》里的两位鸟评审带领孩子参加「金昆虫奖」颁奖典礼,看昆虫们如何争奇斗艳;《虫小练武功》里的变形金刚小乖和台湾本土猕猴欧A,结伴寻找昆虫功夫高手,见识到昆虫各种厉害的拳脚功夫;《绿野蛛踪》则透过小跳蛛寻找传说中的蜘蛛之王「鬼面蛛」的过程,带领孩子一窥神秘的蜘蛛。
这些知识读本的主题各异,却都紧扣着「结合故事与知识」的主轴,由具有专业背景的科普作家和最受孩子欢迎的童书插画家共同创作。文字浅白易懂、插图活泼新颖,推翻过去大家对知识、科普书籍的想像。这种新型态的知识读本,目的是在让孩子透过故事认识世界、启发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而非在小小心灵堆砌知识的高墙。我们期待能在充满感受力的童年时期,让孩子尽情探索、在心中充满对万事万物的感动。希望孩子们不只爱上阅读,也能在富涵人文素养和求知精神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读完《消失的密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巧妙地将历史悬疑与台湾本土文化巧妙融合,故事背景设定在九份老街,那种迷雾缭绕、古色古香的氛围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真的走进了那条蜿蜒曲折的街道,闻到了茶香和海风的味道。主角是一位在台北工作的年轻记者,因为一桩陈年旧案回到故乡,却意外卷入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事件。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记者内心的挣扎、对真相的执着,以及与家人之间复杂的情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故事的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既有紧张刺激的追逐戏码,也有温情脉脉的亲情描写。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台湾传统信仰和祭祀仪式的描写,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也让读者对台湾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老街的建筑、当地的特产、居民的口音等等,都充满了台湾特色,让人感觉非常亲切。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体验了一场精彩的悬疑之旅,也仿佛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强烈推荐给喜欢悬疑小说和台湾文化的读者!
评分《我的少女时代》这本书,完全就是我的青春回忆啊!虽然故事发生在九零年代的台湾,但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让我感同身受。主角是一位平凡的高中女生,她暗恋着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却始终不敢表达自己的感情。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她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策划了一系列搞笑而又感人的事件。作者对于高中校园生活和少女心事的描写,非常真实而细腻,让人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春时代。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当时的流行音乐、流行的服装、流行的游戏等等,都充满了怀旧气息。这本书的文笔轻松幽默,读起来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虽然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友情和爱情,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感动。这本书不仅是一部青春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它让我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强烈推荐给所有曾经经历过青春岁月的读者!
评分《孤恋》这本书,说实话,读起来有点沉重。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台湾兰屿岛上的爱情故事,但这个故事却充满了悲剧色彩。男主角是一位来自台北的医生,他被派到兰屿岛上工作,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当地的达悟族少女。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由于文化差异和社会偏见,他们的爱情注定无法得到祝福。作者对于兰屿岛的风土人情和达悟族的文化习俗,描写得非常细致入微,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原始而神秘的岛屿。书中的一些场景,比如达悟族的祭典、海边的日落、渔民的劳作等等,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然而,作者并没有美化兰屿岛的生活,而是展现了当地居民的贫困和落后,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这本书的文笔非常优美,但却充满了忧伤,读起来让人感到心痛。作者通过这个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呼吁,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这是一本值得深思的好书,它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文化冲突和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评分最近读了《台北人》,感觉整个人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本书描写的不是光鲜亮丽的台北,而是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那些孤独、迷茫和绝望。作者以冷静而客观的视角,展现了台北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为了梦想而奋斗,却最终都迷失在城市的洪流之中。书中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比如那个在夜市摆摊的老人、那个在酒吧唱歌的女人、那个在工地打工的年轻人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痛苦。作者并没有对这些人物进行道德评判,而是让他们自由地展现自己的生活,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本书的文笔非常简洁,但却充满了力量,作者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刻的思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台北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我想象中的天堂,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现实。这本书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和沮丧,但它却能够引发我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评分《海角七号》的电影版我早就看过好几遍了,但读完同名小说后,感觉又有了全新的体会。小说并没有简单地将电影情节文字化,而是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拓展。阿嘉和马沙露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小说中更加细腻动人,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误解和隔阂,到后来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让人为之动容。小说中对于垦丁小镇的描写,也比电影更加详尽。作者将垦丁的阳光、沙滩、海风,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真的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和浪漫气息的小镇。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台湾历史和文化的片段,比如日治时期的故事、当地的传统习俗等等,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也让读者对台湾的过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的文笔清新自然,充满诗意,读起来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虽然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它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台湾的文化史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