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 Bi-weekly》一向以严谨测试的宗旨,以专业态度为读者报道和试用各款影音器材,更是市民的必备影音指南。
《AV Bi-weekly》于2009年初,制作全港首本以高清影音产品及实用教学为主打之《高清年鑑2009》,大获好评,推出不够一个月即全面售罄。2010年、2011年、2012年再接再厉,推出《高清年鑑2010》、《高清年鑑2011》、《高清年鑑2012》,同样深受大众欢迎。《高清年鑑》同时也是每位影音爱好者、高清发烧友和厂家代理的必备实用珍藏指南。
随着影音产品向3D和Ultra HD技术发展,今年度的「年鑑」正式改名为《影音年鑑2013》,致力成为本地唯一本地制作的中文影音天书年鑑。
《影音年鑑2013》以去年度的旗鑑影音产品为专题,不仅辑录了《AV Bi-weekly》ISSUE 180至ISSUE 206内(2/2011 - 2/2012)所颁发过的「Editor's Choice」、「Best Buy」产品名单,和「Must Watch」蓝光天碟,还有一年间影音技术发展和精选教学,为2012年的影音界别作一个总结。
作者简介
AV双周
是香港最强清影音资讯杂志,而《HD Ready》是《AV双周》编辑部制作的影音丛书,内容结合高清电脑及影音器材及应用。
PRODUCT OF THE YEAR 年度旗舰产品选
Projector∕TV∕AV Receiver∕HD Source 30
[LOGO]
EDITOR'S CHOICE
编辑部高清影音年度之选2012 56
[LOGO]
BEST BUY
影音制品性价比之选2012 64
RECOMMENDED 专业推介 72
FEATURE
ULTRA HD全面解读
iTunes Store进驻香港 79
FOOTPRINT
影音之路 还看4K∕NHK(文:蒲东) 82
耳机界群雄剖据(文:MakCato) 84
香港数码广播股东争拗 免费电视牌照遥遥无期 86
多声道的发展 88
CAS回顾与预测 90
PC与平板的结合 Windows 8 92
讨论数码音响中定点与浮点运算的使用(文:Kent Poon) 94
EVENT
多元化影音示范会 呈献声.色.体验 96
首届 AV Bi-weekly Awards 影音产品年度优秀赏 2012 99
MOVIE & MUSIC
剧情片∕科幻片∕动作片∕动画片∕音乐 Blu-ray Disc 100
读碟王:2012年度蓝光电影精选(文:钖奇) 112
音乐无国界(文:甄敬业) 114
真效留声(文:Ken Ho) 118
AV SHOP∕BRAND LIST 120
(评价四) 我一直坚信,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影音作品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音年鉴2013》恰好抓住了这个核心,以一种别具匠心的方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属于那个年份的影音世界。它没有使用陈词滥调,而是用一种充满活力和新鲜感的语言,去描绘那些作品的精彩之处。我惊喜地发现,书中所提及的许多作品,我都曾有所耳闻,甚至是记忆犹新,但通过这本书的解读,我才真正理解了它们在当时所处的语境,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它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时光胶囊”,让我能够重温那个年代的流行文化,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我喜欢它那种不拘泥于形式的写作风格,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和参与感。
评分(评价三) 拿到《影音年鉴2013》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对过去一年影音作品感到有些迷茫的时期。总觉得虽然看了不少,但却缺乏一个清晰的梳理和深刻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及时雨一样,填补了我知识的空白,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它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有时像是一篇洋溢着激情的评论,有时又像是一次严谨的学术分析,让我觉得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惊喜和趣味。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类型作品的包容性,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独立艺术片,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实验性创作,它都给予了同等的关注和深入的解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在2013年,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回味的作品。它不仅是一本记录,更是一份邀请,邀请我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触动过我的影音瞬间,并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评价五) 作为一个影迷和乐迷,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和分析某一特定年份的影音精华。《影音年鉴2013》的出现,可以说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心愿。它不像一般的影评集,只是零散的观点,而是通过一种连贯而又富有深度的视角,将2013年的影音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欣赏它在分析作品时,能够跳出单纯的喜好,而是深入到作品的创作理念、技术革新、以及它们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多个层面。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那个年代的影音发展脉络,以及一些作品为何能在那时脱颖而出,成为经典。它让我觉得,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的过程。
评分(评价二)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年鉴,不应该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应该拥有灵魂,能够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年代的气息。《影音年鉴2013》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用枯燥的文字去描述,而是用一种充满情感和洞察力的方式,去解读那些年里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仅关注了大众熟知的热门影片和歌曲,还挖掘了一些可能被遗忘但却意义非凡的艺术尝试。它对一些导演、音乐人、编剧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他们创作的艰辛与不易,也理解了他们作品中蕴含的深意。阅读它,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远足,每翻过一页,都是一次新的发现。我尤其喜欢它在分析趋势时的独到眼光,那些当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甚至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理解影音世界的维度,让我不再仅仅停留在“好看”、“好听”的层面,而是能够更深入地去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土壤和时代精神。
评分(评价一) 捧着这本《影音年鉴2013》,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充实而又有些忙碌的年份。说实话,一开始拿到它,我并不知道里头究竟藏着些什么,只是隐约觉得,既然名为“年鉴”,定然是记录了过去一年的点滴。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纸张油墨香扑鼻而来,那是一种久违的、属于实体书的安心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窥究竟。我一直对那个时代流行的电影、电视剧、音乐以及一些新兴的娱乐形式充满好奇,总觉得那一年似乎是许多文化思潮交汇的节点,一些经典的作品和现象在那个时候开始萌芽,或者达到了它们的高峰。《影音年鉴2013》就像一位博学的朋友,用一种极为细腻和深入的方式,为我展现了当时影音世界的全貌。它不仅仅是罗列作品,更像是进行了一场场精彩的深度访谈,揭示了那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创作的灵感、以及它们如何在那个年代引起了广泛的共鸣。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回味自己当年看过的那些片段,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画面和旋律,再次在脑海中鲜活起来。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回顾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