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音乐的传播和移植于不同地区社会的比较为主题,以台湾的北管及日本的清乐(指传到日本的清代中国音乐)这两种具密切关系的乐种为例,探讨当音乐移植于不同的地区社会,被不同的民族所继承时,如何被赋予不同的角色与意义,而这种角色与意义的变迁又如何反过来影响音乐的保存与发展。
北管与清乐均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以福建为主)所流传的民间音乐及戏曲有渊源关系。大约三百年前(清代)渡海来台的移民们带来北管,随着移民们的落地生根,音乐也流传于此族群、语言、宗教与习俗均与其原乡相同的新土地。而在另一方,清代中国东南方的民间音乐于十九世纪初经由中国商人带到日本长崎,后来传播到日本各地─亦即被移植到一个语言与民族截然不同的地方,主要流传于日本文人及中上家庭之间,后来普及于常民百姓。当北管与清乐植根于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发展时,虽然都作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然而因为社会因素、人们的品味与性格的不同,也就赋予音乐不同的角色与意义,其音乐的实践、曲目范围、所反映的社会气质,以及在现代化与西乐冲击下音乐的保存与传承等,在在都受到影响。
读到《根与路:台湾北管与日本清乐的比较研究》这个书名,我的思绪立刻飘到了那个充满历史风情的年代。我设想,这本书的笔触会是相当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它会不会从“根”出发,深入探究台湾北管那古老的源头,那些来自大陆的音乐种子是如何在台湾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又如何与当地的文化土壤相互作用,演变成独具特色的音乐传统?而“路”,则象征着跨越地域的交流与传播。日本清乐的“路”是如何抵达台湾的?是伴随着殖民历史的脚步,还是通过民间贸易和文化往来?书中会不会详细描绘这种“路”的轨迹,以及在这条“路”上,两种音乐文化是如何相互碰撞、交流,甚至融合的?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具体的音乐分析,比如通过乐谱、旋律片段、甚至是音色上的细微差别,来证明它们之间的关联。这本书会不会也涉及到表演艺术的比较,比如北管在剧场、庙会等不同场合的演出形式,以及日本清乐在类似情境下的呈现方式,这其中的差异与共鸣,想必会非常引人入胜。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根与路:台湾北管与日本清乐的比较研究》一听就很有学术的味道,让人好奇它到底会揭示出怎样的文化联系。我虽然不是音乐专业出身,但对历史和文化交融的故事一直情有独钟。想象一下,在遥远的过去,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传统如何在台湾的土地上相遇,又如何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今天我们所知的北管。这本书是不是就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历史的长河,去探寻那些隐藏在音符背后的深层文化基因?我特别期待它能描绘出北管在台湾扎根的过程,那些迁徙、融合、演变的具体细节,或许会比想象中更加跌宕起伏。而日本清乐的引入,又会给这片土地的音乐带来怎样的冲击和改变?是完全的取代,还是巧妙的融合?书中会不会有丰富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乐曲、表演形式,甚至是乐器构造的细微差异,来展现这两种音乐文化的对话?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音乐本身的力量,体会到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产生的火花。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理解台湾这片土地的多元文化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在聆听北管时,也能联想到它背后更广阔的文化图景。
评分光是书名《根与路:台湾北管与日本清乐的比较研究》,就足够勾起我对跨文化音乐学的兴趣。我想象这本书会深入挖掘两种音乐形式在起源、发展脉络、乐器编制、旋律特点、演唱方式以及表演仪式等方面的异同。特别是“比较研究”这几个字,预示着作者会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无论是直接的借鉴还是间接的影响。我很好奇,在台湾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日本清乐是如何被接受、被理解,又如何在与本土北管的碰撞中,催生出新的音乐形态。这本书会不会探讨这些音乐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例如,它们在不同阶层、不同场合的传播方式,以及它们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情感表达。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收集资料的,是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还是实地的田地调查?如果涉及田野调查,书中会不会有那些充满故事的访谈记录,或是对老一辈艺人的珍贵记忆的呈现?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幅细致的画卷,徐徐展开台湾音乐史上一段被忽视的精彩篇章,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片土地上音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评分《根与路:台湾北管与日本清乐的比较研究》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音乐学与历史学交叉领域的强烈好奇心。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本充满学术严谨性,却又不失人文关怀的作品。它应该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一种对文化基因深层挖掘的尝试。我猜想,作者会从宏观的历史脉络入手,将台湾北管的形成置于整个中国音乐史的大背景下考量,然后再细致地切入到其在台湾的本土化历程。而日本清乐的引入,则是一个更具时代特征的议题。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分析,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日本清乐是如何被引入台湾,其目的是什么,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音乐生态?我期待书中会有关于两种音乐在器乐、声乐、曲式结构、以及表演程式等方面的详细比较,或许还会引用大量的史料、乐谱、甚至是口述史料来支撑其论点。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会不会去探讨这种比较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台湾作为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域,有何特殊的意义?它是否能为我们揭示出,音乐如何在无形中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又如何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身份?
评分单看《根与路:台湾北管与日本清乐的比较研究》这个书名,就足以激发我对于文化交流和音乐演变的浓厚兴趣。我脑海里描绘的,是一本充满学术深度,同时又不乏生动叙事的著作。它会不会从“根”的意象出发,去追溯台湾北管那深埋于历史中的起源,探寻它如何从大陆的音乐土壤中汲取养分,又如何在台湾这片独特的土地上,与本土的文化元素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知的独特韵味?而“路”的意象,则暗示着跨越地域的交流与影响,特别是日本清乐的引入,这条“路”是如何被开启的?书中是否会详细描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日本清乐是如何进入台湾,它的传播途径,以及它与北管之间发生的各种互动,或许是借鉴,或许是抗衡,又或者是更为复杂的融合过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通过丰富的音乐实例、细致的乐器分析,甚至是对不同年代北管和清乐乐曲的对比,来展现这两种音乐文化碰撞出的火花。我更期待它能带我们思考,在音乐的“根”与“路”的交织中,台湾的音乐文化是如何逐渐丰富、多元,并最终形成其独有的身份认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