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共包含了高一到高二学测数学必考之全部内容,章节分明、例题丰富、解说完整,是准备学测考试的考生们复习的最佳利器。
本书特色
1.完全依据99课纲撰写--本书内容分成三部分:
(1)课纲中有明确规定为学测内容;
(2)课纲中没有明确规定,但为延伸题(标☆者);
(3)课纲中有明确规定是指考内容(标◎者) 。
2.试题包含83年到102年学测题目,且平均分配于各章节内。
3.强调基本观念--每节先解释名词,如:「递回定义」、「随机试验」等,再深入介绍其相关内容。
4.同一题型的题目整理在一起--将相关题目整理,方便读者做比较。
5.题型皆附解题步骤--每种题型列出解题步骤,如:机率的「贝氏定理」,读者只要依照步骤,即可顺利解出题目。
6.本书搭配有「教学影片」和「83年到102年学测题目解析」供读者下载
作者简介
林振义
现职
明新科技大学电机系副教授
学历
屏东高中
交通大学控制(电机)工程学系
交通大学计算机工程研究所硕士
交通大学资讯工程研究所博士
经历
工业技术研究院机械所
中山科学研究院
国立空中大学学科委员
第 1 章 数与数线
99年课程纲要
99年课程纲要细部说明
83年到101年学测题目
第 2 章 多项式
99年课程纲要
99年课程纲要细部说明
83年到101年学测题目
第 3 章 指数与对数
99年课程纲要
99年课程纲要细部说明
83年到101年学测题目
第 4 章 数列与级数
99年课程纲要
99年课程纲要细部说明
83年到101年学测题目
第 5 章 排列、组合
99年课程纲要
99年课程纲要细部说明
83年到101年学测题目
第 6 章 机率
99年课程纲要
99年课程纲要细部说明
83年到101年学测题目
第 7 章 数据分析
99年课程纲要
99年课程纲要细部说明
83年到101年学测题目
序言
我在大学教授「工程数学」课程, 我的教法是: 先将工程数学的每种题型整理出来, 再写下其解题步骤, 编制成讲义后影印给学生。在解题时, 先找出该题目的题型, 再将数据带入其解题步骤内, 就可以很容易地将题目给解答出来。我还有录制教学影片,供学生课后自由下载。
我的学生很能适应此种教法,有学生在期末教学评鑑(学生打老师的教学成绩)上写着: 「工数很难, 老师把它变得很简单, 而且老师上课非常认真, 让我有心学好工数」、「老师很厉害, 把一科很不容易学会的科目,一一讲解的很详细」、「在老师的教导下, 工数就跟小学的数学一样的简单, 还有教学影片, 上课漏掉的地方可以补充」、「高三那年我放弃了数学, 自从上您的课后开始有了变化, 而且还有教学影片可以在家里复习, 重点是上课也很有趣」, 学生反应很好。所以我认为将各类题型整理出来、写下其解题步骤后印成讲义, 再录制教学影片, 可以让学生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我小孩在读高中时,问我一题数学,题目类似a1 = 2,an + 1= 2an + 3(n□ 1),他说只要题目改一下, 他就不会做。我心里想: 为什么不参照我的教学方式, 将题型整理出来、写下其解题步骤,再把相关的题目整理在一起,以方便学生阅读呢?
本书的写法就是根据上面的原则所写成的。本书的每章会先介绍名词的定义、原理、公式, 再将各类题型及其解题步骤和其相关的题目整理在一起, 最后才是练习题。
本书会将它整理出来, 以方便学生做比较。当读者了解基本知识后, 才来做练习题,如此不仅可以解出基本的题目,即使题目有一点变化,还是可能解得出来。
本书在每章的最后面都附有「83年到102年学测题目」,供读者知道哪章的内容最常考,哪些类型的题目考得最多次。
本书的特色为:
(一)完全依据99课程纲要撰写─本书内容分成三部分:
(1)课程纲要有明确规定是学测内容;
(2)课程纲要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延伸题(标☆者);
(3)课程纲要有明确规定是指考内容(标◎者)。
(二)包含83年到102年学测题目,且分配到各章内。
(三) 强调基本观念─每节会先解释名词,如:「递回定义」、「随机试验」等,再介绍其相关内容。
(四) 同一题型的相关题目整理在一起─ 将相关题目整理在一起, 如: 「递回定义」、「重覆组合」等,方便读者做比较。
(五) 题型有解题步骤─每种题型会列出解题步骤,如:机率的「贝氏定理」,读者只要依照步骤,即可解出题目。
(六)有教学影片和83年到102年学测题目解析供读者下载。其中「教学影片」存放在「1 2 0 . 1 0 5 . 3 9 . 2 5 0 / j y l i n / j y l i n . h tm」内, 点选「高中教学」即可看到, 而「8 3年到102年学测题目」存放在「webhd.mus t . edu. tw/」内,在其下的「网路硬碟社群分享」栏位内输入「数学学测解析」即可。
本书得以出版,我要由衷的感谢五南图书机构对本书内容的肯定,以及五南同仁们大力的帮忙。
本书虽然一再校正,但错误在所难免,尚祈各界不吝指教。
林振义
明新科技大学电机系
作为一个曾经尝试过很多数学教材和辅导书的人,我对《大学学测数学满级分I》抱有一种审慎的乐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沉闷感,用一种更贴近学生思维的方式来讲解。我猜测,它可能不会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推导,而是会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或者趣味性的引入,来激发我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它会不会在介绍某个概念时,先讲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一个有趣的数学现象?我特别希望,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能够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灌输解题技巧。我需要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仅仅记住“怎么”做。我还需要知道,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时,应该如何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此外,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审题技巧、解题策略的指导,教会我如何快速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避免在解题过程中走弯路。如果它还能给出一些关于如何检查答案、排除错误选项的经验分享,那就更贴心了。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学以致用”,真正地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评分这本《大学学测数学满级分I》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设计得相当用心。封面风格比较简洁大气,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元素,显得很专业,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信任感。我猜想,这本书的排版应该会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不会让眼睛产生疲劳感。我特别在意数学书籍的例题呈现方式,希望它能将题干、解题思路、关键步骤以及最终答案都清晰地列出来,并且在关键的地方配上详细的解释,说明为什么这样解,为什么用这个公式。我还在想象,这本书会不会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立即提供几个相关的练习题,让我能够当场巩固,而不是等到学完一大章节才开始做题,那样很容易忘记前面学的内容。另外,我也很看重数学书籍的章节划分和知识体系的搭建。我希望这本书的知识点是逻辑严谨、层层递进的,能够帮助我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如果它还能在章节末尾提供一些章节小结,梳理本章重点,并且给出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常见问题,那真的就太棒了。我甚至在考虑,这本书会不会有配套的在线资源,比如视频讲解或者互动练习,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加生动有趣。
评分哇,拿到这本《大学学测数学满级分I》的试读本,简直是给我这种数学“小白”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一直对数学有种莫名的恐惧感,总觉得那些公式、定理就像天书一样,怎么也啃不下去。尤其到了大学,数学更是让我头大,每次考试都感觉自己在瞎蒙。这本书的书名就给我一种“治愈”的感觉,虽然还没开始看具体内容,但仅仅是“满级分”这三个字,就足够点燃我的学习热情了。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一套系统性的学习方法,能够循序渐进地讲解知识点,而不是上来就丢一堆难题。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一步一步地引导我理解数学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我还在想,这本书会不会有很多贴心的“小贴士”或者“易错点提醒”,帮助我避开那些常见的陷阱。毕竟,对于像我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每一个细微的指导都能带来巨大的帮助。我尤其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不同难度的例题和练习,让我能够从易到难,逐步建立自信。如果它还能有一些关于如何高效复习、如何应对考试压力的建议,那就更完美了。总之,我怀揣着满满的期待,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数学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让我不再畏惧数学,甚至爱上数学!
评分老实说,我一直以为“满级分”离我太遥远了,拿到《大学学测数学满级分I》这本书,感觉像是在做梦。我对它的期待,更多的是希望它能成为我学习数学的“启蒙老师”,帮助我建立起对数学的正确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友好的姿态,向我展示数学的魅力,而不是仅仅给我施加压力。我猜测,它在内容设计上,可能会有很多图示、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来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毕竟,文字性的描述有时会显得乏味,而视觉化的呈现方式更容易吸引我的注意力。我特别看重学习路径的设计,希望这本书能为我规划出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让我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我还需要一些能够帮助我建立解题自信的素材。也许是那些“一看就懂”的简单例题,也许是那些“豁然开朗”的解题思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体验到“我做到了”的成就感,从而逐渐克服对数学的畏难情绪。我还在想,这本书会不会有意识地引导我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去记忆。比如,在讲解完一个定理后,它会不会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我去探索它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真正的好数学书,应该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读者的思维方式。《大学学测数学满级分I》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是一本“人生导师”。我期待它能够让我理解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更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关于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一些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来拓展我的视野,让我看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我特别希望,它能够教会我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然后再逐个击破。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也大有裨益。我还在考虑,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数学直觉和创造力的建议。毕竟,数学的最高境界,往往在于那些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思路。如果它能够引导我去发现数学的美,去感受数学的优雅,那将是巨大的惊喜。我期望这本书能让我不仅仅是为了“满级分”而学习,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