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图书馆纪行

东京图书馆纪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东京
  • 图书馆
  • 纪行
  • 文化
  • 旅行
  • 建筑
  • 城市
  • 日本
  • 文学
  • 摄影
  • 散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亚马逊网站好评 4.5颗星
书籍分类排行榜第11名 强力推荐

  没有繁杂的人潮,没有喧闹的声响,
  让我们唿吸着被书环绕的气息……

  日本重量级小说家─堀江敏幸  亲笔作序
  新兴小说家华□、三岛由纪夫赏□□□□□□专访

  东京的另类知性之旅,满足未知的知识库。
  所有知识饥渴者「终身追求」的第一站。

  放下一切,让我们去读书吧!

  本书涵盖东京着名30间各大图书馆,颠覆你旅游只能去景点的概念。在东京的图书馆除了馆藏丰富,其设计也均出自名家大师,为的是让来的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阅读氛围;书中不仅附有图书馆资讯和简介,尚有藏书讯息、图书馆趣闻以及来到图书馆不可不知的专业用语解说,是一本爱书人绝对不能或缺的好书。

译者简介

杨家昌

  铭传大学应用日语系毕业,曾担任出版社日文编辑,现为自由译者。喜欢日本文化,因而投入了翻译的世界,擅长领域为摄影、生活养生、健康休闲类。译有《Story A: 日本天才摄影师荒木经惟的摄影现场》、《台湾的女孩 苍井优》、《日系配色这样搭》系列等书。

好的,这是一份名为《古籍修复师的秘密手札》的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东京图书馆纪行》。 --- 《古籍修复师的秘密手札》 一卷尘封的技艺,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 作者: 林 沧 澜 出版社: 翰墨轩文化 装帧: 精装典藏版,附赠手绘修复工具图谱 页数: 约 600 页 定价: 128.00 元 书籍简介: 《古籍修复师的秘密手札》并非一本冰冷的工具书,而是一部承载着百年匠心与生命温度的史诗。它深入中国传统古籍修复领域最核心的技艺与哲学,以细腻入微的笔触,记录了一位隐退于世的修复大师——沈怀玉,毕生所学与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 第一部:纸墨的呼吸与生命的延续 全书开篇,作者林沧澜以第三人称视角,缓缓揭开了沈怀艺这位“活文物”的神秘面纱。沈怀玉自幼跟随家族的家传手艺,浸润在宣纸的纤维、虫蛀的痕迹与墨汁的陈腐气味中。本书详尽描绘了修复工作中的一系列关键环节,但其叙事角度远超技术指导的范畴。 例如,在“抄经纸张的纤维重塑”一章中,作者没有简单罗列化学制剂的使用,而是描绘了沈怀玉如何通过浸泡、刮浆、打浆的每一个动作,感受纸张在水中“苏醒”的过程。他将修复视为与古籍的对话,每一次处理都是在倾听纸张诉说的历史。书中详细记载了如何辨识不同朝代纸张的特性——宋代的麻纸韧性、明代的皮纸的细腻、清代藏书纸的致密。这些描述充满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那历经风霜的纸张表面。 另一个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对“虫蛀与霉变”的叙述。蛀洞不再是简单的物理损伤,而在沈怀玉的眼中,是历史留下的“呼吸孔”。修复霉变时,他摒弃现代的强力消毒手段,坚持使用传统的艾草熏蒸和天然植物提取物进行缓慢的杀菌。这种对“慢工”的执着,体现了对古籍生命力的尊重。 第二部:失落的装帧密码 古籍的灵魂,往往藏于其装帧之中。《古籍修复师的秘密手札》花费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专门探讨了中国传统装帧形制的演变与修复。 从汉代的“卷”到魏晋的“册”,再到唐代的“经折装”和宋代的“蝴蝶装”,作者细致入微地解析了每一种装帧形式背后的文化考量。书中收录了大量沈怀玉亲手绘制的装帧结构图,标注了线脚的粗细、糊剂的配方,以及如何使用特定的竹签和骨刀进行“打孔穿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线装”的描述。沈怀玉认为,线装的线材选择至关重要。他坚持使用本地桑蚕丝线,并记载了如何根据书籍的重量和纸张的硬度,调整穿线的针法和松紧度,以确保书籍在翻阅时,既能保持平整,又不会对书脊造成过度压力。书中的一个案例,讲述了如何修复一部罕见的宋版《说文解字》中,因年代久远而松动的“包背装”,沈怀玉运用了其独创的“活屉法”,使得原本松垮的书脊恢复了优雅的弧度,而这一切都未伤及原装的残存部分。 第三部:墨的哲学与色彩的救赎 古籍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墨色与朱砂的保存。《秘密手札》深入探讨了传统制墨工艺的奥秘。沈怀玉不仅是修复师,更是半个制墨匠人。 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对松烟、油烟、胶料的甄选标准。他强调,修复中补色的“墨”,必须与原有的墨色“同源”。他通过研磨不同年代出土的残旧墨锭,提取其中的微量元素,来调配出与原书在光照下呈现出“一致的衰老感”的墨水。这是一种对时间痕迹的模仿,而非简单的覆盖。 在处理朱红泥金的书页时,修复难度倍增。朱砂易碎,泥金易脱落。沈怀玉的方法是使用极其稀薄的鱼鳔胶水,以极细的狼毫笔尖,耐心一点点“熨烫”和“固定”脱落的朱色。书中描述了一次修复明代宫廷藏本的经历,那本册页上的描金图案因潮湿而几乎消失,沈怀玉花费了数月时间,仅凭肉眼观察光线在纤维上的反射角度,才得以重现原有的富丽堂皇。 结语:匠心与传承的重量 《古籍修复师的秘密手札》的最后,不再是技术指导,而是沈怀玉对后世的期许。他感叹在机械化与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遗忘了“等待”的价值。修复古籍,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敬畏心”。 本书不仅仅是献给古籍修复专业人士的宝贵资料,更是对所有热爱传统手工艺、珍视历史文化的人们,一次深刻的启迪。它告诉我们,每一页泛黄的纸张背后,都藏着一个需要被温柔对待的世界。读完此书,你会发现,修复的终极目的,是让历史的低语,能够清晰地被下一代人听见。 --- 荣誉推荐: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庄教授 题词推荐 《中华文博》杂志 评为“年度最具人文关怀的出版物”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2 生气蓬勃的异国
8 一起去图书馆吧!

PART1
11 历史悠久的图书馆
12 国立国会图书馆 国际儿童图书馆
16 早稻田大学坪内博士纪念戏剧博物馆
20 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
24 东京日法学院多媒体图书馆
26 世田谷文学馆
28 东京都北区立中央图书馆
32 日本近代文学馆
34 知弘美术馆.东京
36 图书馆的回忆 华惠

PART2
37 充满艺术味图书馆
38 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八王子校区)
42 东京艺术大学 附属图书馆
46 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图书室
48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 电影中心图书室
52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 美术图书室
56 Bookshop TOTO(杂志图书馆)
58 国立新美术馆美术图书室

PART3
63 产生交流的图书馆
64 千代田区立日比谷图书文化馆
67 城镇塾@城镇图书馆
70 人、城镇、情报创造馆 武藏野PLACE
72 粉红色的光芒 石井慎二
74 图书馆相关用语集

PART4
75 在专门图书馆发现新世界
76 纸张博物馆 图书室
80 现代漫画图书馆
84 味之素饮食文化中心 饮食文化图书馆
86 邮票博物馆 图书室
88 印刷博物馆图书馆
92 广告.博物馆东京 广告图书馆
96 国立天文台图书室
100 国立剧场 图书阅览室
102 提升图书馆乐趣的大祕诀

PART5
103 更具深度的图书馆
104 大宅壮一文库
108 东洋文库
112 都立多摩图书馆 东京杂志银行
114 国立国会图书馆
118 还有更多值得推荐的东京专门图书馆

P122 MAP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众多琳琅满目的书籍中,《东京图书馆纪行》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姿态,静静地等待着被发掘。我还没来得及深入它的文字世界,但仅仅是书名,就已经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我并非一个热衷于追逐潮流的读者,我更偏爱那些能够带来独特视角和深度思考的作品。而“东京”与“图书馆”的结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魅力。我试着去想象,作者是如何将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与那些承载着知识与沉思的场所联系起来的。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我能读到关于东京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关于阅读、关于思考、关于人与城市关系的深刻描绘。它所传递的,或许是一种静谧的力量,一种在喧嚣中寻找自我的智慧,一种关于城市灵魂的温柔触碰。

评分

终于下定决心,踏上了这趟文字的旅程,翻开《东京图书馆纪行》的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古老纸张的低语,预示着一段未知的探索即将展开。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书中的每一个章节,但仅仅是那封面设计,就足以勾起我无限的遐想。那种融合了古朴与现代的设计感,如同东京这座城市本身,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又迸发着前沿的活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那些被文字精心描绘的图书馆,去感受那里的氛围,去想象那些沉浸在书海中的人们。我想象着,在某个雨天的午后,我也会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找到一处安静的角落,让思绪随着文字的流淌而自由飞翔。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东京这座城市的灵魂,去发掘那些隐藏在喧嚣背后的宁静与智慧。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用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座我心仪已久的城市。

评分

说实话,我对《东京图书馆纪行》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它所承诺的“纪行”二字,以及“东京图书馆”这个极具画面感的词汇组合。我还没有真正阅读,但光是这个标题,就足以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并非仅仅是关于阅读和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旅行体验。我想象着,这本书会带领我穿梭于东京的不同区域,用图书馆作为锚点,去发现这座城市在不同时空下的变迁与活力。或许,某些图书馆本身就承载着一段历史,或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而作者正通过这些“书屋”,为我们讲述着东京的故事。我期待的,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我正身临其境,触摸着那些泛黄的书页,感受着那些隐藏在建筑背后的灵魂。它承诺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评分

当我在书店偶然瞥见《东京图书馆纪行》时,我并没有立刻被它吸引,但“东京”和“图书馆”这两个词汇,却像是一种低语,在我脑海中回响。我还没来得及细读内容,只是直觉告诉我,这或许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作品。我对于那些将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提炼出独特美感和深层意义的书籍,总是抱有一种莫名的喜爱。我想象着,作者会如何在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图书馆里,挖掘出不平凡的故事,如何将这座繁华都市的喧嚣与图书馆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不像是一本纯粹的游记,也不像是一本学术研究,它更像是一种带有个人印记的探索,是对城市文化与精神的一次温柔解读。我期待着,在这本书里,我能看到一个不曾想象过的东京,一个在文字中缓缓展开的,充满惊喜与启发的东京。

评分

我总是对那些能够触及城市深层脉络的作品抱有特别的期待,而《东京图书馆纪行》恰好满足了我这一点。我还没开始阅读,但从书名中,我捕捉到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以图书馆为载体,去解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乃至生活节奏。这是一种多么迷人的切入点啊!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一幅幅画面:也许是某个年代久远的古籍阅览室,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和岁月的沉淀;又或许是现代设计感十足的公共图书馆,充满了科技的冰冷与知识的温度。我想象着,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截然不同的空间串联起来,又是如何从中提炼出东京独有的韵味。这不仅仅是对建筑空间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城市精神的捕捉。我期待着,在这本书里,我能找到那些关于东京的,不为大众所熟知的角落,那些在喧嚣都市中默默存在的,承载着知识与故事的静谧之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