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简单易懂又实用的爵士乐工具书,书中不仅介绍爵士乐的历史、爵士大师及着名的爵士专辑,还有其他同类爵士书未曾详述的爵士乐演奏方式及乐器编制等,更附上纽约职业乐手专为本书录制的试听CD。无论是乐迷、乐手或入门者,都能透过本书领略爵士乐的脉络及奥妙,解开心中长久以来的谜团。
本书作者林炜盛以自身旅居纽约从事职业爵士音乐演奏者十年来的资历,以最深入浅出的方式,告诉读者如何欣赏与理解爵士乐,同时,更有来自以「爵士乐之都」着称的纽约的第一手爵士乐资讯。
本书特色
增订新版,更多爵士乐知识要与你分享!
从爵士乐的起源到发展,从爵士大师到经典专辑,从纽约jam session现场到各大爵士音乐节,作者以一个纽约职业乐手的背景,告诉你怎么听、怎么玩、怎么「感觉」爵士乐。
附赠CD:纽约爵士乐手于纽约录制的爵士乐专辑CD
作者简介
林炜盛
爵士乐低音提琴演奏家 Jazz Bass Player
台大哲学系毕业,纽约州立大学普切斯分校(Purchase Colleg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音乐硕士,主修低音提琴。自1999年起旅居美国纽约至今,以演出爵士乐及流行乐为职业,为目前纽约唯一台湾出身的职业爵士乐手。其个人专辑"Gone With the Wind"于2006年10月获国际知名爵士乐媒体All About Jazz New York介绍及好评,个人更于2007年7月被All About Jazz New York挑选为当月受注目音乐家(Listen Up)。目前居住于纽约,每年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停留在台湾,从事职业演出、录音及教学工作。
自序
概念篇
一.什么是爵士乐?
二.爵士乐团常见的编制
三.传承与创新:爵士乐简史及风格流派简介
四.巨人的脚步:爵士史上的大师聆赏篇
五.如何听门道?150张经典爵士专辑推荐
六.畅游爵士之都──到纽约听爵士的教战守则
七.纽约客带路听爵士──爵士演出场所及主要爵士音乐节
八.摇摆狂潮:世界知名的爵士音乐节
九.在台湾听爵士
进阶篇
十.爵士猫(jazz cat)怎么玩?
十一.纽约飙爵士:jam session
十二.Open Mic:歌手练功的好地方
十三.谁是老大?乐团中的Leader与sideman
十四.爵士乐的当代面貌
十五.老迈的爵士道:Miles Davis的音乐发展脉络与专辑推荐
十六.昔日的流行,今日的传奇:爵士大乐团(Big band)
附录
推荐文
即兴拨弹 弦外之音--舞台上沈静的观察者 傅庆良
林炜盛,对于典型的爵士乐迷不是陌生的名字。或许是热爱音乐的初衷,也许是种执着与浪漫的内心交流,在纽约他独自努力了十余年。纽约不仅是世界艺文的顶尖圣地,同时也是爵士乐发展不能或缺的据点。能立足纽约更是爵士音乐家向往的世界。贝斯在演奏舞台上不抢眼,甚至经常被忽略。有时候演奏这种乐器就像是乐团的前导,演奏当中这个不太明显的声音好像只是跟着乐声起伏行进。但是少了这个低沈的律动,乐团就如同走路时突然踩空顿时失去平衡。就是这个沈静的低频声波,每一次拨弹的声调伴随着音乐声的变化,共同形成一个又一个旋律或节奏的即兴线条。在舞台上贝斯演奏的位置总是安排在乐团的中间,这样的特殊机缘,演奏中必须与其他成员随时契合互动,因此贝斯手也是乐团中最难得的一位沈静的观察者。
十多年来林炜盛在纽约所见所闻,直接呈现在他的演奏与文字当中。透过《非摇摆不可》这本书,不仅可以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爵士乐讯息,还能够很快得知爵士乐发展中各个乐器前辈大师的生平简历。从什么是爵士乐的概念引导开始,还有150张他个人推荐的经典专辑聆赏,以及在台湾、纽约与世界各地如何去寻找道地的爵士乐现场表演与爵士音乐节的讯息。
如果想要更深入爵士乐的核心领域进行下一步探险,进阶篇的七个章节绝对不能错过。从文章当中才知道爵士音乐圈多年盛行的Jam Session,直到现在仍是新进乐手趋之若鹜的表演舞台。早年萨克斯风手查理.帕克就是在这种即兴竞赛的舞台中演出失败而退出表演一段时间,等到他准备完全后才回到表演舞台重新出发。就如同林炜盛在书中所写的一般:「Jam Session是残酷舞台,也是进步契机」,在没有任何乐谱、事先不知演奏什么乐曲的情况下,上台前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然而这样完全开放乐手与乐手共同竞争并与乐迷直接沟通的管道,也是爵士乐在美国得以迅速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林炜盛毫无保留地将他在纽约亲身参与,加上各方搜集的资讯集结成这本书,无非是爵士乐的入门与进阶的实用宝典。这本书还附赠一片CD,收录了2009 年录制的经典乐曲钢琴三重奏录音五首。让读者阅读时,多了一深具参考价值的录音资料。
爵士乐不能或缺的摇摆精神,在林炜盛身上找到许多证明。他所坚持的音乐理念,正准备时日开花结果。他清晰的文字表达,让我们阅读时很容易进入爵士乐的即兴世界。《非摇摆不可》一书,值得推荐给乐迷与乐手们一同来参与、共鸣。
《非摇摆不可(增订版)(3版1刷)》这个书名,仿佛一个响亮的口号,直击人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海量的信息和选择,而“摇摆不定”似乎成了一种常态。我们可能在一份工作和另一份工作之间犹豫,在一项投资和另一项投资之间踌躇,甚至在人际关系中也可能因为顾虑太多而错失良机。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清晰的思路,帮助我们打破这种“摇摆”的困境。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论,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如何判断一个决策的真正优先级,以及在做出决策后如何坚定执行。从“增订版”和“3版1刷”的字样来看,这本书的生命力顽强,内容也经过了反复打磨,这本身就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看到“不摇摆”带来的积极结果,从而增强我做出果断决策的勇气。此外,我也期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平实而有力,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道理,并且能够引发我的思考。
评分初拿到《非摇摆不可(增订版)(3版1刷)》这本书,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摇摆”这个词,实在是太贴切地描绘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我们常常在一件事情面前,反复纠结,患得患失,最终可能一事无成,或者即便做了,也因为犹豫不决而错失最佳时机。这本书的标题,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我特别好奇,作者会从哪个角度来阐述“不摇摆”的必要性?是关于决策艺术,还是关于心态的修炼?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有力的论据,来支撑“断然行动”的价值,也许会引用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哲学上的理论,来构建其逻辑框架。而且,作为一本“增订版”,它肯定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这让我对它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能给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如何识别自己处于“摇摆”状态,以及如何打破这种僵局。也许书中会提到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他们的决策过程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关键时刻果断出手的。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一本“行动指南”,帮助我克服拖延和犹豫的毛病,更加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评分“非摇摆不可”——仅仅是这四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在如今这个充斥着不确定性和选择的环境里,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摇摆不定”的经历,那种纠结、彷徨、以及最终可能带来的遗憾,是很多人都不愿再次体验的。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它或许会为我揭示一种摆脱这种困境的智慧。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讨“摇摆”的根源,是源于对未知恐惧,还是过于追求完美?同时,它又会如何阐释“不摇摆”的哲学,它是否代表着一种激进的决策方式,还是一种审慎的取舍?“增订版”和“3版1刷”的标签,无疑增加了这本书的可信度,意味着它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并且内容在不断完善。我期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案例,能够具体指导我们在面临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摇摆”,如何才能坚定地踏出下一步,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决策能力,并赋予我勇气的书。
评分这本《非摇摆不可(增订版)(3版1刷)》的书名,乍一看就充满了某种决绝与力量感,仿佛在说,这件事情,要么做,要么不做,没有中间地带。这样的标题,很容易勾起我对内容的好奇心,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选择过多的时代。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原地踏步,就是因为太过犹豫不决,害怕犯错,害怕失去。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种看待事物、做出决定的新视角,或者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论,那将是极大的帮助。我期待它能探讨一些关于“断舍离”精神的深层含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思想上的,帮助读者卸下不必要的包袱,轻装上阵。而且,“增订版”和“3版1刷”这样的字眼,也暗示了这本书的生命力,它经历过市场的检验,并且不断地被完善和更新,这本身就说明它有其独到之处和长久的价值。我希望书中能够有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将其迁移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同时,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引人入胜,不至于太过枯燥乏味,能够像一位智者在娓娓道来,又不失激情。
评分《非摇摆不可(增订版)(3版1刷)》这个书名,光是读出来,就有一种掷地有声的力量感,仿佛在宣告一种坚定的立场。我想,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面对无穷无尽的选择,而“摇摆”似乎成了我们的一种本能反应,害怕错过,害怕犯错,最终可能导致一事无成。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这个问题,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剖析“摇摆”的弊端,以及提出“不摇摆”的解决方案。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思维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在什么时候应该果断出手,什么时候应该保持审慎,但前提是明确方向,而非原地徘徊。作为一本“增订版”,它必然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有所升华,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识别并克服内心的犹豫和不安。也许书中会探讨一些关于“承诺”的力量,以及如何在行动中培养自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指引我走出“选择困境”的明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