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全書

論語全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儒傢經典
  • 國學
  • 論語
  • 孔子
  • 古代典籍
  • 修身養性
  • 傳統文化
  • 思想
  • 哲學
  • 道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988年,西方七十五位諾貝爾奬得主於巴黎集會後發錶公開宣言,聲稱:「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就必須迴到二韆五百年前,嚮孔子汲取智慧。」

  《論語》內容豐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倫理、人際等,儒傢思想的核心:仁、義、禮、樂、忠、孝、慈、智、信等均包含其中,閱讀本書,能學習到:

  一、做人之道:「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亦即「恕」道,孔子認為這是人們應當畢生追求的理想道德境界。

  二、交友之道:首先應當「裏仁為美」,擇善而居。

  三、處世之道:「誠信」是首要的基本條件。「愛人」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另一原則。「中庸」則是至德。

  四、為政之道:孔子主張實行以道德教化為基礎的賢人政治。對教育、人纔的重視,在今天仍具現實意義。

  五、治學之道: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傢,其教育思想、方法在《論語》中隨處可見。

本書特色

  古譯今釋

作者簡介

原著∕孔子

  姓孔,名丘,字仲尼,春鞦時期魯國人(西元前551~前479年),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傢和教育傢,儒傢學派的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曾周遊列國推展自己的政治理想,卻不得重用,後將全部心力投注於教育上,其有教無類、舉一反三的教育主張,培育齣許多優秀傑齣的弟子。其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論語》及《史紀.孔子世傢》。

編者∕司馬誌

  喜好鑽研中國「古典文學」,一位嫻熟中國曆史的史學傢和文學傢,性喜比較與綜閤中西文化的異同,並從其中歸結齣宜於當今所用的「現代精神」,常於報章雜誌發文立論,是一位熱愛中西文學、曆史和科學,並不忘關懷、迴饋社會的優質作傢,編有《鬼榖子全書》、《莊子全書》、《道德經全書》。

《星海探秘:宇宙的起源與未來》 一部跨越時空的宏偉敘事,一次對存在本質的深刻追問。 內容提要: 本書並非對古代哲思的追溯,而是聚焦於人類認知的前沿——宇宙學、粒子物理學與生命起源的交叉領域。我們將帶領讀者,從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啓程,深入到普朗剋尺度之下,探索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所見一切的根本法則與未解之謎。 第一部分:創世的黎明——從奇點到星係 第一章:時間的原點與暴脹的狂想 宇宙的誕生,一個比任何已知事物都更小、更熱、更緻密的奇點。我們詳盡探討大爆炸模型的證據鏈: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精確定量、輕元素(氫、氦、鋰)的豐度,以及哈勃膨脹定律所揭示的宇宙正在加速的故事。重點剖析暴脹理論(Inflationary Theory)如何優雅地解決瞭視界問題和磁單極子問題,並預測瞭原始引力波的印記。我們引入最新的LISA(激光乾涉空間天綫)項目目標,展望直接探測宇宙暴脹殘留波紋的可能性。 第二章:物質的編年史——從誇剋到恒星 宇宙冷卻的初期,能量轉化為物質。本章深入描述瞭誇剋時代、輕子時代,以及質子和中子的形成。隨後,我們進入“核閤成時代”,解釋瞭宇宙中前三分鍾內主要元素的鍛造過程,以及為何我們需要第二代恒星纔能閤成更重的元素。 第三章:黑暗的統治者與結構的形成 觀測錶明,我們熟悉的原子構成的物質僅占宇宙總質能的不到5%。本書用大量篇幅闡述暗物質的證據:星係鏇轉麯綫異常、引力透鏡效應的精確測量,以及大型結構(如宇宙網)的形成動力學。同時,介紹WIMPs(弱相互作用重粒子)、軸子等主流候選者及其地麵和地下探測實驗的最新進展,如LZ實驗和XENONnT的靈敏度提升。 第四章:宇宙的加速——暗能量的謎團 自1998年發現以來,宇宙的加速膨脹一直是現代物理學的最大挑戰。本章係統梳理瞭Ia型超新星觀測數據,詳細解析瞭暗能量的性質——它是否是愛因斯坦的宇宙學常數($Lambda$),還是動態的第五種場(Quintessence)?我們將對比DESI(暗能量光譜調查)和Euclid任務的數據預期,嘗試界定暗能量方程的狀態參數$w$的精確值。 第二部分:微觀世界的深淵與量子引力 第五章: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豐功偉績與局限 在討論宏大結構之前,必須理解構成它們的基石。本章迴顧瞭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輝煌成就,從誇剋到希格斯玻色子。然而,模型在解釋中微子的質量、暗物質以及引力如何量子化等方麵展現齣的不足,為我們指明瞭新物理學的方嚮。 第六章:希格斯場的後續:質量的源頭 希格斯玻色子於2012年的發現是裏程碑,但其質量的微調問題(Hierarchy Problem)依然睏擾著理論傢。我們探討瞭對希格斯偶極矩的精確測量,以及未來對希格斯自耦閤常數的探測,這關係到宇宙真空的穩定性——我們的宇宙是否處於一個“假真空”狀態,隨時可能發生災難性的真空衰變? 第七章:弦論與圈量子引力:通往量子引力的橋梁 物理學的終極目標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本章對比瞭兩種主要的量子引力候選理論:弦理論(及其M理論框架,引入額外維度)和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對時空進行離散化處理)。我們分析瞭它們各自在解決黑洞信息悖論和描述宇宙早期狀態方麵的潛力與挑戰。 第三部分:生命的化學與可能的未來 第八章:生命的起源:從無機到有機 宇宙的演化最終導嚮瞭復雜性。本章聚焦於生物起源學(Abiogenesis)。詳細考察米勒-尤裏實驗的現代版本,分析深海熱液噴口、冰層界麵等環境在形成氨基酸和核苷酸前體中的作用。討論RNA世界假說及其麵臨的化學穩定性挑戰。 第九章:地外生命搜尋與係外行星的宜居性 隨著開普勒和TESS任務的成功,數韆顆係外行星已被發現。本書運用新的行星氣候模型,評估瞭“宜居帶”的局限性,深入探討瞭潮汐鎖定、大氣逃逸以及係外行星磁場對生命維持的重要性。我們審視瞭尋找生物信號(Biosignatures),如氧氣、甲烷等,在遙遠行星大氣層中的可能性。 第十章:宇宙的終極命運 如果暗能量保持不變,宇宙將走嚮“大凍結”(Heat Death);如果其密度持續增加,則可能導緻“大撕裂”(Big Rip)。我們結閤當前的宇宙學參數,推演瞭宇宙在萬億年尺度上的可能結局,並探討瞭生命乃至信息最終能否在熵增的洪流中找到抵抗和延續的終極形態。 總結: 《星海探秘》是一次對人類知識邊界的勇敢探索。它不僅梳理瞭當代天體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的最新發現,更引導讀者思考人類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與意義。本書旨在激發下一代科學傢的好奇心,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擁抱我們所處這個既美麗又充滿謎團的實在世界。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三軍可奪帥 匹夫不可奪誌 3
第二章 從心所欲 不踰矩 6
第三章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9
第四章 博學而無所成名 11
第五章 君子後進於禮樂 14
第六章 從其善 改其不善 16
第七章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18
第八章 驕且吝 不足觀 21
第九章 微生乞其鄰 23
第十章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26
第十一章 君子三戒 28
第十二章 殺身成仁 31
第十三章 文質彬彬 謂之君子 34
第十四章 不遷怒 不貳過 36
第十五章 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 既往不咎 39
第十六章 與其奢 寜儉 41
第十七章 君子為學 43
第十八章 苗而不秀 秀而不實 46
第十九章 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48
第二十章 未知生 焉知死 51
第二十一章 一簞食 一瓢飲 53
第二十二章 逝者如斯 56
第二十三章 又敬不違 勞而不怨 58
第二十四章 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 60
第二十五章 今之孝者 大孝尊親 63
第二十六章 父母唯其疾之憂 65
第二十七章 孝發於心 67
第二十八章 愛之 能勿勞乎 70
第二十九章 朋友死 於我殯 72
第三十章 後生可畏 74
第三十一章 不在其位 不謀其政 76
第三十二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 78
第三十三章 不逆詐 不億不信 81
第三十四章 裏仁為美83
第三十五章 巧言令色 鮮矣仁 85
第三十六章 忠告而善道 87
第三十七章 不患人之不己知 89
第三十八章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2
第三十九章 再思而後行 94
第四十章 富而可求 雖執鞭亦為之 97
第四十一章 放於利而行 多怨 99
第四十二章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01
第四十三章 過則勿憚改 104
第四十四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 107
第四十五章 臨事而懼 好謀而成 109
第四十六章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112
第四十七章 不怨天 不尤人 115
第四十八章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 118
第四十九章 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 120
第五十章 道韆乘之國 124
第五十一章 觀其所由 察其所安 126
第五十二章 其身正 不令而行 130
第五十三章 傷人乎 不問馬 132
第五十四章 以言取人 失之宰予 135
第五十五章 棖也欲 焉得剛 137
第五十六章 日月逝也,歲不我與
第五十七章 愚不可及 144
第五十八章 非敢後也 馬不進也 147
第五十九章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149
第六十章 中庸之為德 152
第六十一章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154
第六十二章 過猶不及 156
第六十三章 非祭肉不拜 161
第六十四章 求為可知 167
第六十五章 是可忍 孰不可忍 169
第六十六章 慎終追遠 以禮事之 172
第六十七章 道之以政 齊之以刑 174
第六十八章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177
第六十九章 知及之 仁不能守之 179
第七十章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187
第七十一章 朝聞道 夕死可矣 198
第七十二章 君子欲訥於言 202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第一章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

【原文】

子曰:三軍(1)可奪帥也,匹夫(2)不可奪誌(3)也。

【注釋】

(1)三軍:軍隊的通稱。

(2)匹夫:夫婦相匹配,分開說則叫匹夫匹婦,所以匹夫指男子漢。

(3)誌:誌節。

【名傢評析】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

硃熹評:「三軍之勇在人,匹夫之誌在己。故帥可奪而誌不可奪。如可奪,則亦不足謂誌矣。」

李贄評:三軍奪帥,亦非易事。藉此以極其形容耳。

孔安國評:三軍雖眾,人心不一,則其將帥可奪而取之;匹夫雖微,苟守其誌,不可得而奪也。

錢穆《論語新解》評:三軍雖眾,其帥可奪而取。誌則在己,故雖匹夫,若堅守其誌,人不能奪。自子在川上章起,至此十章,皆勉人為學,然學莫先於立誌。有誌則進,如逝川之不已。無誌則止,如為山虧一簣。故凡學而卒為外物所奪,皆是無誌。

【譯文】

孔子說:「一個軍隊的主帥可能被奪去,但一個普通人的誌嚮不可能被強迫改變。」

【延伸閱讀】

在孔子道德思想中有著很強的人格意識,他認為人格高於一切。即使是在當時等級製度森嚴的社會,人格也是不容侵犯的。「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誌。」這句話就展現瞭孔子的人格意識。兩韆五多百年來,這句話不知道激勵瞭多少的中華兒女,使他們堂堂正正挺立世上,逐漸演化成為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之一。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孔子的這句話展現瞭他對人格的重視和尊重,今天的我們可以把此視為中國最早的人本主義思想的源頭之一。在西方還處於神權至高無上的時代時,孔子已經把誌節作為人格的重要內容,比呼喚人性解放的文藝復興時代到來早瞭接近兩韆年。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這句話裏麵的「誌」,是指人的誌節,包括誌嚮、氣節,反映齣孔子對於「誌」的高度重視,甚至將它與「三軍之帥」相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任何人都無權侵犯。不管你有多大的力量,也不能輕易改變彆人的意誌。沒有誌節的人,會失去氣節,在威脅利誘下變得奴顔婢膝,成為人們鄙視的對象。孔子認為人應該有誌嚮,維護自己的尊嚴,能夠抵抗威脅利誘,始終保持自己的「誌節」。

誌節的確立和堅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儒傢修身的基本內容之一。孔子本人從年輕時就擁有誌節的人。孔子曾經說過:「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由此看來,孔子早在十五歲時就立下瞭苦讀修身的遠大誌嚮,他也世人稱為「萬世師錶」。同時,孔子還是十分有氣節的人。

魯昭公七年(西元前535年)。當時社會上的政治代錶人物有注重養士,招士、禮賢下士的風氣。

孔子十七歲的時候,已經是魯國學識深湛,深孚眾望的青年瞭。孔子相信憑自己是陬邑大夫的兒子和博學多纔,已經具備瞭士的資格。他認為自己一直缺少機會,使自己躋身仕途。

一天,權傾朝野的魯國相國季孫氏做齣決定:在仲鼕時節,在相國府舉辦一次款待文人學士的盛大宴會,招賢納士。孔子也希望透過宴會的機會和和季孫氏接觸,讓自己有機會施展自己政治理想。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論語全書》給我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驚艷”二字。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說教讀物,沒想到它更像是一部生動活潑的生活百科全書,裏麵充滿瞭各種場景的描繪和人物的對話。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細節的刻畫,例如描述孔子在不同場閤下的神態舉止,以及他與弟子們在日常交流中的機智問答,都顯得栩栩如生。讀著讀著,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戰國紛紜的時代,親眼目睹瞭這位偉大的思想傢是如何用他的智慧影響著周圍的人。書中很多觀點,雖然齣自兩韆多年前,但放在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特彆是關於人際關係、個人修養和社會責任的論述,讓我對許多日常問題有瞭新的認識。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比如在與同事溝通時,嘗試更加換位思考;在麵對睏難時,提醒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這種將古老智慧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過程,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閱讀,更在於實踐。這本書也讓我對中國古代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價值觀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故事化的敘述,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吸收知識。

评分

《論語全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感。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壓力裹挾,內心難以獲得片刻的寜靜。而這本書,恰好提供瞭一個可以讓我們放慢腳步,迴歸內心平靜的港灣。它所傳達的許多思想,都與追求內心的平和、修養品德、以及與他人和諧相處有關。我喜歡書中那種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它不會強迫你接受任何觀點,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體會。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關於“仁”的論述,它並非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簡單,卻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它提醒我們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衝突。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洗滌,它幫助我清理瞭許多雜念,讓我的內心變得更加澄澈和寜靜。我常常在讀完某些章節後,會感到一種深深的滿足感,這種感覺比物質上的享受更為持久和深刻。

评分

這本書《論語全書》真的給瞭我太多意想不到的啓發。一開始,我擔心自己對古代哲學理解不夠,會讀起來很吃力,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它以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高深的道理一一剖析。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關於“學”的討論,孔子關於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以及他對學習重要性的強調,都讓我茅塞頓開。我一直認為學習是一種枯燥的任務,但讀完書中關於學習的章節,我纔意識到,學習可以是一種充滿樂趣的探索過程,而不僅僅是為瞭應付考試或達到某個目的。書中也談到瞭很多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這些論述並非空洞的口號,而是提供瞭非常具體的指導,比如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剋製自己的欲望,如何做到言行一緻。我嘗試將這些指導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發現自己與同事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得到瞭提升。這本書就像是一位博學的長者,在循循善誘地教導我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種感覺非常美妙。

评分

拿到這本《論語全書》純屬偶然,當時在書店閑逛,就被它古樸典雅的封麵設計吸引瞭。拿到手裏細細翻看,纔發現裏麵的內容遠比封麵更為吸引人。這本書並非我一直以來期待的那種學術專著,它更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故事集,娓娓道來一個個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片段。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孔子弟子們與夫子之間對話的描寫,仿佛能穿越時空,親臨現場,感受到那種真摯而又深刻的師生情誼。那些樸素的語言,卻蘊含著直抵人心的力量,讓人在閱讀中不斷反思自身的言行舉止。這本書沒有長篇大論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將那些深邃的道理融入其中,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略有涉獵但並非深入研究的讀者,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認知空白,它以一種非常親切和易懂的方式,嚮我展示瞭中國古代思想的魅力。很多時候,我會放下書本,獨自品味其中某個章節,迴味片刻,然後帶著一股莫名的感動繼續閱讀。這種體驗,是很多 contemporary 的書籍所無法給予的。它讓我明白,原來在那些看似遙遠的年代,人們對於人生、對於社會、對於道德的思考,是如此的真摯和純粹。

评分

初次接觸《論語全書》,我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它那獨特的敘事方式。不同於我以往閱讀過的任何一本曆史或哲學類書籍,這本書更側重於通過“片段”和“對話”來構建其核心內容。它沒有宏大的敘事綫,也沒有嚴謹的邏輯推演,而是將一個個獨立卻又相互關聯的場景展現齣來。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和探索的樂趣,仿佛在解謎一般,一點點拼湊齣孔子及其思想的全貌。我尤其被書中那些充滿智慧的問答所吸引,每一次對話都像是一場思想的碰撞,既有對人生睏惑的解答,也有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這些對話的語言簡潔樸實,卻往往能觸及問題的本質,引人深思。而且,書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也十分到位,通過他們的言行舉止,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真性情,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抉擇。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是關於思想的,更是關於人的,關於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安身立命。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發現新的閃光點,這種“常讀常新”的感受,是許多書所不具備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