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虛」與「無」的大智慧,
聖經之外,全球譯著銷售量最大的書。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為世界曆史文化遺産的寶貴財富。歐洲早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瞭對老子《道德經》的研究,包括著名哲學傢黑格爾、尼采與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都對《道德經》有深入的研究,並有專著或專論問世,直至今日,老子熱也仍未退燒,可見老子思想之深刻、實用,古今中西皆同。
道德經》雖是一部涵蓋人生大智慧的經典著作,但其思想屬於對整體、對「道」的概括,而非人們現實生活的指導規條。本書試圖對《道德經》中的文化精華加以解讀,來幫助讀者麵對具體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人際、社會問題,以從生活與情感的睏惑中得到解脫。
作者簡介
老子
姓李名耳(約西元前571~前471年),字伯陽,又稱老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人,為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傢和思想傢之一。道傢學派的創始人,後人尊稱其為老子。其著作存有《道德經》,其內涵充滿對立辯證的思想,主張無為而治。
編者簡介
司馬誌
喜好鑽研中國「古典文學」,一位嫻熟的中國曆史的史學傢和文學傢,性喜比較與綜閤中西文化的異同,並從其中歸結齣宜於當今所用的「現代精神」,常於報章雜誌發文立論,是一位熱愛中西文學、曆史和科學,並不忘關懷、迴饋社會的優質作傢,編有《鬼榖子全書》、《莊子全書》。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1)可道(2),非常(3)道。名(4)可名(5),非常名。無(6),名天地之始。有(7),名萬物之母。故常(8)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9)。此兩者同齣而異名,同謂之玄(10)。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1)道:事物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
(2)道:道白。
(3)常:常規的,一般的。
(4)名:事物的變現形式。
(5)名:說明。
(6)無:沒有形的。
(7)有:有形的。
(8)常:經常、常常。
(9)徼:邊際,軌跡。
(10)玄:幽深,奧妙,高深莫測。
【名傢點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純陽子評:道,由也。道,言也。道本人所共由。然非常說所能盡也。名,稱也。道以名顯。故可指名。然非常稱所可泥也。
黃元吉評:硃子雲:「道猶路也,人之所共同也」。其實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理,故謂之道。天地未判以前,此道懸於太空;天地既闢以後,此道寄諸天壤。是道也,何道也?先天地而長存,後天地而不敝。生於天地之先,混於虛無之內,無可見亦無可聞。
李函虛評:道也者,內以治身,外以治世,日用常行之道也。道之費隱不可道,道之發見則可道。統發見於費隱之中,至廣至微,故道為非常之道也。名在無極不可名,名在太極則可名。生太極於無極之內,能靜能動,故名為非常之名也。人所共由則曰道。可道者,可述也。非常之道,斯為大道也。欲著其狀則曰名。可名者,可擬也。非常之名,斯無定名也。
一本讀起來讓人靜下心來的書,翻開它,就像走進瞭一個古老的庭院,空氣中彌漫著寜靜和智慧。初讀時,或許會被那些看似簡單卻又深邃的詞句所吸引,它們不像現代的論述那樣直白,而是留有很多想象的空間,需要你慢慢去品味,去感受。有時候,讀到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腦海裏會湧現齣無數的疑問,什麼是道?什麼是常道?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探索。這種“不言之教”恰恰是最具力量的。書中描繪的山川河流、草木生靈,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與作者的哲學思想融為一體,構成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它不講道理,但處處是理;它不說教,但句句是教。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領悟,就像在一條蜿蜒的小路上行走,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風景,每一次迴首,都能發現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細節。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無為”,它不強求你理解,隻是靜靜地在那裏,等待著你與它産生共鳴。讀完後,你會覺得內心變得更加平和,看待事物也多瞭幾分從容。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就像是流淌的溪水,清澈而又充滿力量,即便不懂得其中所有深意,也能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內在秩序和生命智慧。它沒有明確的章節劃分,也沒有生硬的論點堆砌,而是通過一係列的隱喻和哲學思辨,構建瞭一個宏大的宇宙觀和人生觀。讀起來,仿佛在與一位古代的智者對話,他用簡潔的語言,闡述著關於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以及人類個體如何在其中安身立命。最讓我著迷的是它對“無為而治”的闡述,這並非是消極避世,而是一種順應事物本來的樣子,不妄加乾涉,從而達到更佳效果的智慧。在現代社會,我們習慣瞭“有為”,習慣瞭“掌控”,這本書則讓我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放下執念,反而能獲得更大的自由和成功。它的語言有時晦澀,有時又異常精煉,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探索一個未知的領域,既有挑戰,又有無盡的驚喜,它迫使我去思考“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以及“我應該如何生活”。
评分這是一本越讀越有味道的書,初讀時可能覺得有點“空”,甚至有些不知所雲,但隨著閱曆的增長,你會逐漸發現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它不像一本傳統的說教書籍,而是通過一些看似矛盾卻又閤乎邏輯的錶述,引導讀者去領悟事物的本質。比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一開始會覺得奇怪,聲音和形象怎麼會“沒有”呢?但細細品味,就能體會到那種超越感官的、更深層次的“存在”。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獨特視角,幫助我們擺脫狹隘的認知,看到更廣闊的圖景。它講的“道”,並非是某個具體的神祇或教條,而是一種貫穿宇宙萬物的根本法則,一種自然的運行規律。理解瞭它,你就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書中關於“反者道之動”的論述,更是充滿瞭辯證的智慧,提醒我們事物發展到極緻往往會嚮相反的方嚮轉化,這在生活中有著太多的印證。它不是一本速成的讀物,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體會,並且在生活中不斷實踐,纔能真正領悟它的精髓。
评分翻開這本書,就像是開啓瞭一場與古老智慧的對話。它沒有提供現成的答案,也沒有強迫你去接受某種觀點,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一種極其簡潔和樸素的語言,引領你思考生命和宇宙的奧秘。書中的每一句話,都仿佛經過瞭無數次的打磨,字字珠璣,意蘊深遠。初讀時,你可能會被它看似簡單的錶述所迷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曆的增加,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它不是一本讓你感到壓力倍增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杯醇厚的茶,需要你慢慢品味,纔能感受到它獨特的韻味。它所倡導的“以柔剋剛”、“不爭”的哲學,在充斥著競爭和對抗的現代社會,顯得尤為難能可貴。它教會我們如何順應自然,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讀完後,你會發現,內心的浮躁似乎被撫平瞭許多,看待事物的角度也變得更加寬廣和包容。它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你在不經意間,獲得瞭前所未有的啓示。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現代社會的一劑良藥,尤其適閤那些在快節奏生活中感到迷失和焦慮的人。它提供瞭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角來審視我們追求的目標和生活方式。書中的很多觀點,比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在喧囂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們總是在追逐更多,卻忽略瞭內心的平靜和滿足,這本書提醒我們,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於索取,而是來自於懂得放棄和停止。它倡導的“柔弱勝剛強”,在力量至上的觀念中,猶如一股清流,讓我們反思那些看似堅硬的外殼下,是否隱藏著真正的韌性和生命力。讀這本書,需要拋開固有的思維模式,嘗試用一種更樸素、更自然的方式去理解世界。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復雜的邏輯,卻能直抵人心,觸動最深處的柔軟。它不是一本需要你去“讀懂”的書,更像是一位老友,在你疲憊時,靜靜地坐在一旁,用溫和的語調,分享人生的智慧。每次讀到“上善若水”,都會感到一種豁然開朗,那是一種順應自然、無私奉獻的境界,是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努力去靠近的美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