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先秦諸子澎湃的人文思潮以來,道傢思想對於人生命處境的關注,不自抑的流露著人文情懷;在每個韆差萬彆的個體中,以韆姿百態相互含攝、會通,尋求相尊相蘊的齊物精神、大鵬展翅的智慧哲思。
尼采使人積極,莊子使人開闊,他們都熱愛生命,為生命謳歌,是引領作者進入哲學領域的二道光輝。並由此而起展開東西方哲思的交鋒對談。
本書特色
匯集瞭1995~2011年間,國際學術會議裏關於「道傢思想」的重要討論。作者首次將自己對於時代的感受置入於詮釋之中,從道傢思路審視現實世界。
作者簡介
陳鼓應
1935年生。颱灣大學哲學係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曆任颱灣大學哲學係講師、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校區研究員,現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著有《悲劇哲學傢尼采》、《尼采新論》、《存在主義》、《老子注譯及評介》、《莊子哲學》、《黃帝四經今註今譯》、《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傢思想》等書。
序言
一 道傢的社會關懷
道傢的社會關懷
道傢的和諧觀
先秦道傢之禮觀
衝突世界中的和諧對話---老子和諧觀給世人的提示
老子的哲學智慧對當前文化危機的啓發
道法自然與道通為一
二 老莊的人文思想
道---精神傢園
中國哲學中的道傢精神
道傢的人文精神---從諸子人文思潮及其淵源說起
從老莊談宗教的人文精神
異質文化的對話
跋:我讀《莊子》的心路曆程
序 言
這本書匯集瞭我從一九九五年到二○一一年參加的國內外各種學術會議所撰寫的文章,雖然這些文章有相當大的時空間隔,但都錶達瞭我對道傢思想在兩個主題下的詮釋:其一是道傢的社會關懷,其二是老莊的人文精神。
本書以《道傢的人文精神》為名,意在闡發曆代道傢的人文情懷。在我看來,道傢思想園地裏,人文與自然是相互蘊含的。老子的「道法自然」洋溢著人文的內涵,而莊子贊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時,物理的自然中深透著人文的意蘊,更由人文的自然提升到境界的自然。藉用方東美先生的話,道傢的自然「在中國人文主義者看來,都是普遍生命流行的境界」。
這是繼《老莊新論》之後另一本闡釋原始道傢的書。兩書有理路上的一貫性,也有發展上的不同。《老莊新論》在寫作上有幾個特點:第一是盡量根據文本來說話。不過,讀者依然可以從字裏行間隱約體會到我對老莊的評價要高於儒墨名法。第二,我對老莊思想做解釋時,有相當濃烈的時代感受被置入我的詮釋之中。我青年時代生活在威權體製下和道統意識的籠罩下,因此我有較強烈的反絕對主義、偶像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思想觀念,也反對凝固化、禁錮化和獨斷論的哲學係統。老莊開闊的心境能含容多元性、多樣性的價值,這不隻是我對《老子》、《莊子》做文本的詮釋,這種理念也滲透到我內心深處。所以,我字裏行間不自主地凸現齣自由自適的意境和相尊相蘊的齊物精神。本書與《老莊新論》的略異之處在於主題更為明確。首先,作為一名知識份子,幾乎每篇文章都透過老莊錶達瞭我對社會的關懷。其次,作為一名學術工作者,尼采和莊子是我進入哲學領域的兩個通道。他們都歌謳生命,以生命為主題。透過這兩者照見瞭西方文化的輝光,也透視瞭西方中心論的弊病。我這本書的最後一篇文章〈異質文化的對話〉錶達瞭我這樣的觀點。
在本書十餘篇文稿中,所引述的事例和論述的觀點,頗有些重復之處,敬請讀者見諒。凡重復引述的事例和論述的觀點,委實是齣於我內心不自抑的流露。例如,當我的論述放眼到國際事物時,我所耳聞目睹的日軍侵華之暴行,便無可阻遏地從我的記憶中一再浮現齣來;當我討論到地球村的一些情景時,破除西方中心論及探索其集權宗教的曆史淵源,便不期然地在我的筆下一再陳述。從道傢思路審視現實世界,我確有「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之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