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虚」与「无」的大智慧,
圣经之外,全球译着销售量最大的书。
老子的着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欧洲早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包括着名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与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等世界着名学者,都对《道德经》有深入的研究,并有专着或专论问世,直至今日,老子热也仍未退烧,可见老子思想之深刻、实用,古今中西皆同。
道德经》虽是一部涵盖人生大智慧的经典着作,但其思想属于对整体、对「道」的概括,而非人们现实生活的指导规条。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帮助读者面对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人际、社会问题,以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得到解脱。
作者简介
老子
姓李名耳(约西元前571~前471年),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为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其为老子。其着作存有《道德经》,其内涵充满对立辩证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编者简介
司马志
喜好钻研中国「古典文学」,一位娴熟的中国历史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性喜比较与综合中西文化的异同,并从其中归结出宜于当今所用的「现代精神」,常于报章杂志发文立论,是一位热爱中西文学、历史和科学,并不忘关怀、回馈社会的优质作家,编有《鬼谷子全书》、《庄子全书》。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1)可道(2),非常(3)道。名(4)可名(5),非常名。无(6),名天地之始。有(7),名万物之母。故常(8)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9)。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10)。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道: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2)道:道白。
(3)常:常规的,一般的。
(4)名:事物的变现形式。
(5)名:说明。
(6)无:没有形的。
(7)有:有形的。
(8)常:经常、常常。
(9)徼:边际,轨迹。
(10)玄:幽深,奥妙,高深莫测。
【名家点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纯阳子评:道,由也。道,言也。道本人所共由。然非常说所能尽也。名,称也。道以名显。故可指名。然非常称所可泥也。
黄元吉评:朱子云:「道犹路也,人之所共同也」。其实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理,故谓之道。天地未判以前,此道悬于太空;天地既辟以后,此道寄诸天壤。是道也,何道也?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不敝。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内,无可见亦无可闻。
李函虚评:道也者,内以治身,外以治世,日用常行之道也。道之费隐不可道,道之发见则可道。统发见于费隐之中,至广至微,故道为非常之道也。名在无极不可名,名在太极则可名。生太极于无极之内,能静能动,故名为非常之名也。人所共由则曰道。可道者,可述也。非常之道,斯为大道也。欲着其状则曰名。可名者,可拟也。非常之名,斯无定名也。
翻开这本书,就像是开启了一场与古老智慧的对话。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强迫你去接受某种观点,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一种极其简洁和朴素的语言,引领你思考生命和宇宙的奥秘。书中的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打磨,字字珠玑,意蕴深远。初读时,你可能会被它看似简单的表述所迷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它不是一本让你感到压力倍增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杯醇厚的茶,需要你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韵味。它所倡导的“以柔克刚”、“不争”的哲学,在充斥着竞争和对抗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它教会我们如何顺应自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读完后,你会发现,内心的浮躁似乎被抚平了许多,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宽广和包容。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你在不经意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就像是流淌的溪水,清澈而又充满力量,即便不懂得其中所有深意,也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内在秩序和生命智慧。它没有明确的章节划分,也没有生硬的论点堆砌,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隐喻和哲学思辨,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读起来,仿佛在与一位古代的智者对话,他用简洁的语言,阐述着关于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类个体如何在其中安身立命。最让我着迷的是它对“无为而治”的阐述,这并非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顺应事物本来的样子,不妄加干涉,从而达到更佳效果的智慧。在现代社会,我们习惯了“有为”,习惯了“掌控”,这本书则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放下执念,反而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成功。它的语言有时晦涩,有时又异常精炼,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既有挑战,又有无尽的惊喜,它迫使我去思考“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以及“我应该如何生活”。
评分这是一本越读越有味道的书,初读时可能觉得有点“空”,甚至有些不知所云,但随着阅历的增长,你会逐渐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它不像一本传统的说教书籍,而是通过一些看似矛盾却又合乎逻辑的表述,引导读者去领悟事物的本质。比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开始会觉得奇怪,声音和形象怎么会“没有”呢?但细细品味,就能体会到那种超越感官的、更深层次的“存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帮助我们摆脱狭隘的认知,看到更广阔的图景。它讲的“道”,并非是某个具体的神祇或教条,而是一种贯穿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一种自然的运行规律。理解了它,你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书中关于“反者道之动”的论述,更是充满了辩证的智慧,提醒我们事物发展到极致往往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在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印证。它不是一本速成的读物,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它的精髓。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现代社会的一剂良药,尤其适合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迷失和焦虑的人。它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追求的目标和生活方式。书中的很多观点,比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在喧嚣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们总是在追逐更多,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本书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于索取,而是来自于懂得放弃和停止。它倡导的“柔弱胜刚强”,在力量至上的观念中,犹如一股清流,让我们反思那些看似坚硬的外壳下,是否隐藏着真正的韧性和生命力。读这本书,需要抛开固有的思维模式,尝试用一种更朴素、更自然的方式去理解世界。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逻辑,却能直抵人心,触动最深处的柔软。它不是一本需要你去“读懂”的书,更像是一位老友,在你疲惫时,静静地坐在一旁,用温和的语调,分享人生的智慧。每次读到“上善若水”,都会感到一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顺应自然、无私奉献的境界,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努力去靠近的美德。
评分一本读起来让人静下心来的书,翻开它,就像走进了一个古老的庭院,空气中弥漫着宁静和智慧。初读时,或许会被那些看似简单却又深邃的词句所吸引,它们不像现代的论述那样直白,而是留有很多想象的空间,需要你慢慢去品味,去感受。有时候,读到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脑海里会涌现出无数的疑问,什么是道?什么是常道?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这种“不言之教”恰恰是最具力量的。书中描绘的山川河流、草木生灵,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作者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不讲道理,但处处是理;它不说教,但句句是教。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领悟,就像在一条蜿蜒的小路上行走,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风景,每一次回首,都能发现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无为”,它不强求你理解,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你与它产生共鸣。读完后,你会觉得内心变得更加平和,看待事物也多了几分从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