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摘录钱穆讲学时悟意精辟的语句,字字珠玑,皆极具学术参考价值,而且在已出版诸着作中所未见,叶龙名为「钱穆讲学粹语」,分为思想与学术、历史讲论、文学评述、为学与做人、人物点评等五大类。其中一部分「粹语」更曾交钱穆本人亲自作删削斧正,整理润饰,弥足珍贵。
本书第二部分刊载了钱穆与叶龙师徒二人的个人来往书信,从这些书信及叶龙为每一封书信增补的「案语」,可得知钱师生前对学生的爱护及提携,以及他在学术界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多封信件均是叶龙私人的珍藏,在本书首度公开。
本书第三部分辑录叶龙为钱穆撰写的报刊专题文章,在多方面描述钱穆为人及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包括着述及教学生涯的介绍、他对新亚书院的情意结,以及其晚年人生课等。
作者简介
叶龙
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历任中学及大专文史科教师,讲述先秦诸子经济思想、中国经济史、史记导读、明清古文研究及中国佛教史等科目。着有《钱穆讲中国经济史》、《桐城派文学史》、《桐城派文学艺术欣赏》、《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王安石诗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学研究》及《中国、日本近代史要略》等。叶氏课余在报章撰写散文,笔耕甚力。
《钱穆讲学粹语录》这本书,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朦胧感,总觉得它博大精深,却又不知从何处着手去深入理解。钱穆先生的这本书,恰好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他以一种极为亲切和生动的语言,解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我记得他讲到“家国情怀”时,不是简单地定义,而是通过举例说明,让我们体会到这种情怀是如何体现在中国人的一言一行中的。他讲到“知行合一”,更是让我理解了中国人的实用主义精神,以及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中国文化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神坛,而是把它融入到我们 everyday life 中,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温度和力量。读这本书,我不再感到学习文化是一种负担,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钱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循循善诱,一点点地化解了我内心的困惑,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更是关于如何做一个有根的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自己的文化自觉。我常常在读完一段后,会合上书本,静静地回味,然后感觉自己内心深处被触动了。
评分读完《钱穆讲学粹语录》,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学问可以如此“活泼”。钱穆先生的文字,一点也不枯燥,他讲历史,就像是在讲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且是那种让你忍不住想听下去的故事。我一直以为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年代和事件,看了钱先生的书,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讲到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不是干巴巴地列举条文,而是讲这些制度是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是如何维系了社会的和谐。他讲到“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不是抽象的哲学论述,而是结合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情感体验,让你觉得这是一种多么自然而然的生命哲学。我尤其喜欢他讲中国古代的教育,他说教育的目的是“成人”,而不是“成器”。这句话一下子就触动了我,让我反思当下教育的弊端。钱先生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亲切感,他仿佛就在你耳边细细道来,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故弄玄虚的词藻,而是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传递着最深刻的思想。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心一笑,或者陷入沉思。他讲到中国文人的风骨,讲到中国文化的韧性,让我对我们这个民族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中国文化理解的许多盲点,让我觉得,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值得珍视的宝藏。
评分《钱穆讲学粹语录》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直以来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都有一种莫名的疏离感,总觉得那些古老的东西离我们太遥远,太难以理解。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之前的想法有多么狭隘。钱穆先生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能把那些看似遥远而深奥的道理,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他讲到“中国文化是内圣外王之学”,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让我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个人品德的修养,以及如何将这种修养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他讲到“经学即是人学”,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原来我们所学的经典,最终指向的都是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我记得他有一段讲到“敬”的重要性,他说“敬”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命的力量,能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读到这里,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容易被外界干扰,很难找到内心的平静。钱先生的文字,就像一阵清风,拂去了我心中的浮躁,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读物,它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教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或者正在人生道路上寻找方向的朋友们。
评分《钱穆讲学粹语录》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学者的气息扑面而来。钱穆先生的名字,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来说,都是如雷贯耳。我一直对他的治学精神和思想体系充满了好奇,尤其是他那种“温故而知新”的务实态度,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独特的体悟。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庄重,没有过多的修饰,仿佛在低语着书中的智慧。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钱穆先生的肖像,目光炯炯,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睿智。我开始阅读,便被一种严谨而不失温度的叙述所吸引。那些曾经只在书本上看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在钱先生的笔下仿佛又鲜活起来,有了温度和生命。他不仅仅是陈述史实,更是在解读史实背后的逻辑和精神。读他写《国史大纲》时,我总觉得他在和历史对话,和那些远去的先贤们交流。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得清晰而深刻,尤其是在讲到儒家思想的演变和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我常常在阅读中停下来,反复咀嚼他字里行间的深意,试图去理解他所说的“吾人对于历史,不能完全作客观的论断,而当带一种感情的体认”。这种感情的体认,恰恰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地方,也是我一直以来试图去捕捉和领悟的。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漫游,一点点地拨开迷雾,看到中国文化独有的光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更是关于如何理解中国,如何理解我们自己。
评分阅读《钱穆讲学粹语录》的过程,体验非常奇妙,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我一直是个对中国古代哲学和历史抱着极大兴趣的人,但往往在阅读原著时,会因为语言的古奥和思想的深邃而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一遗憾。钱穆先生的讲解,并非简单的转述,而是充满了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他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梳理,清晰地勾勒出了历代王朝的兴衰轨迹,以及其中蕴含的治国理念的演变。特别是在探讨“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时,钱先生的分析鞭辟入里,让我对中国国家形态的独特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于“道统”的阐释,那种将哲学思想与历史进程紧密结合的论述方式,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传承的生命力。他并非高谈阔论,而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来展现思想的流变。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而富有感染力。读到某些段落,我会反复思考,甚至会联系到当今的社会现象,从中获得不少启发。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的知识,更在于它引导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理解中国文化的根基。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与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