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的人文思想,孔孟以后再进一步的发展,就是荀子的思想。荀子思想的重点是说明礼制。礼制其实是包括各文化的统类,所以荀子是说明人文世界的结构。孔子的重点是说明礼乐的本意,孟子的重点是说明礼乐的源头,荀子说礼制,重点是说明礼乐制度的实效。所谓实效,就是要树立起整幅的人文世界,令自然世界的天地,自然的人性,都可得到条理化。
中华新视野经典文库之《荀子》,由方世豪先生撰写导读,加以註释、翻译,并对精彩段落、经典语句进行赏析与点评。且在本书中,第一次加入了普通话与粤语两种註音,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因此这是一个版本权威、评点精准、特色鲜明的《荀子》新註,尤其适合普通国学爱好者阅读。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倡导经典阅读,普及经典文化,希望我们的出版,带给您愉悦、充实的阅读体验,伴您走过与经典亲密接触的快乐时光。
作者简介
方世豪
新亚研究所哲学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现任香港人文学会副会长,《人文月刊》总编辑,有多年讲授哲学与文化课程经验,曾追随哲学大师牟宗三先生学习中国哲学,以研究儒家哲学为主。
坦白说,初次接触这本书,我曾被其深奥的理论和严谨的论证方式所震撼。它不像一些轻松的读物,可以一目了然地理解。然而,正是这种“不易读”的特质,让我沉下心来,用一种更加虔诚的态度去对待它。作者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融汇于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之中。他对“法”的强调,以及对“势”的运用,展现出一种对权力和规则的辩证思考。我尤其被他对于“农、工、商”等不同社会阶层的论述所吸引,他清晰地勾勒出古代社会经济的构成,并分析了各个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这让我对古代社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仿佛一层层地剥开智慧的果实,品尝到思想的甘甜。这本书,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扮演着一位沉默却无比重要的引路人,指引我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惊艳的哲学巨著,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原本以为,古代的哲学书不过是些枯燥的道理和空洞的口号,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个体修养到国家治理,从伦理道德到教育方法,无不涉及。他对于“礼”的强调,并非简单的形式主义,而是将其视为维系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实现个体价值的根本。在他看来,没有“礼”,社会将陷入混乱,个体也将失去方向。这种对规则和秩序的尊重,在当下这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学”的重视,他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格的塑造,是通往更高境界的必经之路。他对于学习方法的论述,如“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读罢此书,我仿佛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未来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评分这是一部思想的宝库,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常常被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所折服,他对于人性弱点的鞭挞,对社会弊病的批判,至今仍 resonate。他强调“道”、“德”、“仁”、“义”、“礼”等概念,并将其视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石。我尤为欣赏他对于“君子”的定义,他认为君子并非天生如此,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才能达到“成己成物”的境界。这种对自我要求的极致,让我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性。书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强调了教师的责任感、学生的自觉性以及学习方法的科学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启示。我常常在感到疲惫和迷茫时,翻开此书,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便能重新点燃我的斗志,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这本书宛如一位严苛的导师,毫不留情地指出我思想中的盲点和行为上的偏差。我常常被其中激进的观点所冲击,它们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迫使我去重新思考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作者对于“性恶”的论断,起初让我感到不适,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理解了他强调后天努力和道德约束的良苦用心。他认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趋利避害、损人利己的倾向,而正是通过学习、教化和礼仪的约束,才能将这些潜在的负面因素加以控制和转化,从而实现个体的成熟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以人为恶,然后治之”的思路,在处理现实问题时,展现出一种 pragmatic 的智慧。我深感,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对人性的理想化期待,而必须正视其复杂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一味地讨好读者,而是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向我们揭示了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并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这是一本沉甸甸的古籍,封面素雅,触手温润,翻开扉页,一股陈旧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回到了那个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时代。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点一盏孤灯,摊开此书,指尖划过那些古朴的文字,脑海中勾勒出一位瘦削的身影,他眉头紧锁,眼神深邃,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用他那充满力量的言语,试图唤醒沉睡的灵魂,重塑崩塌的秩序。初读之下,便会被其中宏大的思想所震撼,那些关于治国安邦、修身养性、教育智慧的论述,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芒。他不像某些圣贤那般温和地引导,而是以一种近乎疾言厉色的姿态,深刻地剖析人性的弱点,鞭挞社会的弊病。他对“性恶论”的坚持,在当时或许显得格格不入,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并非否定人的本能,而是强调后天的教化和自觉的重要性,这是一种何其悲悯而又何其坚韧的思想。每当我感到迷茫或沮丧时,翻开此书,那些直指人心的论述,便如同一股清泉,涤荡心灵的尘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坚定前行的脚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