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经》到《新五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从《五经》到《新五经》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3/05/17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五经》是儒家的圣经,是道在人间的文本显像,朱子编订的《四书》则是八百年来儒家的新圣经。本书主张构成理学经学的核心着作除朱子编订的《四书》外,还当加上《易经》,《四书》与新诠释观点的《易经》可合称为《新五经》。从《五经》到《新五经》的典范转移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大事因缘,也可说是一场宁静而影响深远的精神革命。理学各学派依赖的经典依据各不相同,但几乎都从这五本经典汲取精华,以立宗旨。《新五经》的成立意味着儒家体用论诠释模式正式确立,儒家的文化关怀和性命之学的追求在此新的文本上合而为一。

  本书共分十章,除分别探讨《孟子》、《大学》、《中庸》、《易经》这些经典在理学脉络中的意义外,也另立数章探讨构成理学经典诠释学的重要议题。

作者简介:

杨儒宾

  1956年生于台湾台中。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曾任国家科学委员会人文社会处中文学门召集人;韩国外国语大学讲师;日本东京大学、九州大学及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哲学、宋明理学、东亚儒学、神话与宗教学等。曾三次获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主要着作有《儒家身体观》、《异议的意义──近世东亚的反理学思潮》、《从五经到新五经》;编着有《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儒学的气论与工夫论》、《东亚的静坐传统》;译有《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孔子的乐论》、《冥契主义与哲学》、《宇宙与历史:永恆回归的神话》等书。

著者信息

从《五经》到《新五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身体与自然」丛书序言
序 

壹、导论:《新五经》的时代
一、前言:经学即理学
二、《新五经》的兴起
三、《新五经》的密与显

贰、作为性命之学的经学──理学的经典诠释
一、前言:宋明模式的经学
二、性命之学的兴起
三、体用论的思考
四、圣人与圣学
五、道统说
六、结论:另类的经学之意义

参、「积累」与「当下」──时间隐喻下的经典诠释
一、前言
二、积累的经学
三、《论语》的证词
四、圣经圣显
五、「此也」、「这箇」、「箇甚么」
六、记籍、阶梯、糟粕
七、结论:规矩在良知或在经典

肆、孔颜乐处与曾点情趣──《论语》的人格世界
一、前言
二、孔颜乐处
三、孔颜之学
四、曾点情趣
五、两种体用论的转折
六、结论:体道人格的出现

伍、理学的仁说──一种新生命哲学的诞生
一、前言:「仁」的两次飞跃
二、造化生机与造化人格
三、〈识仁〉篇与〈仁说〉
四、仁与感
五、「能」的世界
六、结论:一种新的生命哲学

陆、《孟子》的性命怎么和「天道」相贯通的?
一、前言:人性论或性论?
二、天地之性的问题
三、从德性之知到干知
四、孟子打通了天道与性命吗?
五、由道德界到存在界
六、结论:刺激说的检讨

柒、《中庸》怎样变成了圣经
一、前言:《中庸》的天道性命
二、《四书》之前的《中庸》
三、周、张论诚与天道
四、司马光的气化论观点
五、观喜怒哀乐未发前之气象
六、程朱的苦参中和
七、结论:《中庸》的跃起

捌、《大学》与「全体大用」之学
一、前言
二、「明德」论
三、「格物」论
四、「全体大用」论
五、结论:不再是「大人之学」的《大学》

玖、《易经》与理学的分派
一、前言
二、宋儒面对的遗产
三、体用论的视野︰以周张为例
四、所以然的性理观︰程朱的解释
五、心学论点下的「己易」说
六、有元气即有元道——理学的对立面
七、结语:「整体」与「本体」的争辩

拾、结语:《新五经》之后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图书序言

书摘一

《五经》是个后起的概念,是有文明、文字、圣人以后的产物。中国的《五经》就像多数文明最早期的圣经,如印度的《吠陀》、希伯来的《旧约》一样,其起源皆杳杳渺渺。它就像该文明的语言或人种本身存在的性质一样,存在就存在了,很难再往前追踪。早期的经典多带点神祕的整体的涵义,它呈显了诗意的、神话式的表达方式,它的意义的定型化和文明的建制脱离不了关系。 中国的「五经」一词已蕴含题材与体制的分工:《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它的分工相应于文明的分工,是文明草创时期形成的经典。《五经》经由神话时代传说中的圣王整理,成为儒家文化的基础。整理经典的圣王通常介于史实与非史实之间,他们不像更早期的文明的建制者多为集体意识的幻构人物,如燧人氏、有巢氏等,但《五经》圣人的史实多半也是象征性的,原型的意义大于个体的意义。如与《易经》相关的伏羲、与《尚书》相关的尧舜、与礼制相关的黄帝等,这些圣人的意义都不是个体的,恐怕也不是历史的,我们如分析伏羲、尧舜、黄帝的性格, 不难发现它们带有相当浓厚的原型象征之意味。

──〈导论:《新五经》的时代〉,《从五经到新五经》p.9

书摘二

我们举朱子注《论语》「莫我知也夫」、「吾道一以贯之」、「子夏之门人」诸章,勾勒出朱子注经的基本立场:注重特殊中最终的同一(太极、理),但同样注重太极落在具体事物中显现出的具体之理,具体之理一定是差异的。「万理虽只是一理,学者且要去万理中千头万绪都理会,四面凑合来,自见得是一理。不去理会那万理,只管去理会那一理,只是空想像。」 「理」固如此,「仁」亦如此, 「义」亦如此。 推之千德万德,莫不如此。朱子的「理世界」乃是「统体一太极」渗透到各种层次的「所以然之理」,一—多、同—异交融的世界。但就学习的程序来看,却只能由细碎杂多之理,逐步攻坚,最后才有玄秘的朗现全体之妙境,这是条迢递悠远的旅程。

──〈「积累」与「当下」――时间隐喻下的经典诠释〉,《从五经到新五经》p.69

书摘三

理学家强调感与仁的关系,他们所说的感不会止于特殊的感官之外摄作用,而是全身之感,全身皆化为知觉作用,皆是心气流行之场,仁者道德意识的流行会在实践者身心内部释放出强烈的讯息。我们有理由宣称:「仁」这种道德是种真正的「生命之学问」,因为它不是空洞的道德意向,也不只是严格的道德法则之赋予者,它是带动行「仁」者全体存在之意义的呈现活动:仁体在每一条经脉,在每一气机中引发共鸣,共鸣的波幅扩散到全身每一角落,所以程明道才会说出底下另一句名言:「满腔子是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是仁,「腔子」是身体,「满腔子是恻隐之心」意指「满身是恻隐心」或「满身是仁」。

──〈理学的仁说──一种新生命哲学的诞生〉,《从五经到新五经》p.148

图书试读

None

从《五经》到《新五经》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从《五经》到《新五经》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从《五经》到《新五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从《五经》到《新五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