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分为81章,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老子是个自然主义者,他所期望的是:人的行为能取法于「道」的自然性与自发性;消除战争的祸害;政治力不干涉人民的生活等思想;这些观点皆在本书中显现出来。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着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着作。
本书正文以王弼注本为主,参照其他各古本进行校释。﹝引述﹞部分是註译者自己的意见;﹝註释﹞部分,则选集前人在老学上的精辟解说;﹝今译﹞部分基本上是依前人註解而语译,此外参看张默生《老子章句新释》与任继愈《老子今译》;本书修改版并参考严灵峰《老子达解》的「语译」部分,尽量求译文的确当。
本书特色
「古籍今註今译」为台湾商务印书馆与文复会(国家文化总会)、国立编译馆合作出版,为中华文化之精髓,註译者皆为地位尊崇之国学大师,绝对是此类书籍权威之大作!
註释者简介
陈鼓应(1935-)
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哲学研究所毕业。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道家文化研究》学刊主编。主要着作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庄子哲学》、《庄子今註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黄帝四经今註今译》、《周易译注与研究》等。
除了翻译,这本书的“评介”部分也做得相当出色。很多解读老子的书,要么是纯粹的学术研究,要么是心灵鸡汤式的说教,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本《评介》部分,作者既有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又能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去分析老子思想的时代背景、哲学内涵,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变和影响。它不回避老子思想中一些可能被误读或者存在争议的地方,而是用一种相对客观、多维度的视角去解读,这让我觉得非常佩服。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豁然开朗”。以前觉得老子说的那些“无为”、“柔弱”、“知止”之类的概念,听起来像是消极避世,或者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借口。但是通过这本书,我逐渐理解了“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强为,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用最少的力达到最大的效果。而“柔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强大的韧性和适应性,是面对困境时化解矛盾的智慧。这种理解上的转变,对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都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我看来,在于它“今译”的处理。很多老子解读都会直接用文言文注释,或者翻译得过于古板,读起来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但这本《今註今譯》的翻译,是真的“今译”,用的是我们现在日常能理解的语言,甚至会加入一些现代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老子思想的某些方面。比如,当老子讲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时候,它并没有简单地解释为“道总是顺应自然,什么都不做,但又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而是会结合当代的管理学、哲学甚至一些生活智慧,比如“放权给团队”、“顺势而为”等等,去阐释这个概念。这种方式让我觉得老子并不是一个活在几千年前的圣人,他的思想原来一直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甚至能为我们解决当下的一些困惑。
评分总而言之,《老子今註今譯及评介(新版)》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的书。它没有卖弄深奥的学问,也没有故弄玄虚地玩弄概念,而是以一种非常真诚、谦逊的态度,将老子这位古老智者的思想,用现代人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个人觉得,对于想要了解老子,但又苦于无从下手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入思考。
评分拿到这本《老子今註今譯及评介(新版)》纯属偶然,当时在书店闲逛,被它朴素而厚重的封面吸引。我平时对古籍的兴趣不算特别浓厚,总觉得文字晦涩难懂,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在努力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书的装帧设计就很现代,纸张的质感也很舒服,翻开后,我发现排版清晰,注释和翻译部分占的篇幅都比较大,这让我这个古文基础薄弱的读者感到一阵安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