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篇 综 论
第 1 章 腹痛概说 3
第 2 章 腹痛诊断流程 24
第 2 篇 食道急症
第 3 章 穿刺性伤害 33
第 4 章 波尔希氏(Boerhaave)症候群 36
第 5 章 化学灼伤 40
第 6 章 食道异物 44
第 3 篇 胃急症
第 7 章 胃出血与其他胃急症 51
第 8 章 胃、十二指肠穿孔 58
第 9 章 胃肿瘤及胃伤害 62
第 10 章 胃手术后併发症 65
第 4 篇 小肠急症
第 11 章 小肠阻塞 71
第 12 章 肠系膜血管阻塞 75
第 13 章 小肠出血 79
第 5 篇 穿孔性消化性溃疡
第 14 章 穿孔性消化性溃疡 83
第 6 篇 大肠直肠急症
第 15 章 大肠憩室炎 97
第 16 章 缺血性大肠炎 108
第 17 章 大肠直肠阻塞 111
第 18 章 大肠扭结 120
第 7 篇 急性阑尾炎
第 19 章 急性阑尾炎 129
第 20 章 如何区分阑尾炎与骨盆腔发炎 138
第 8 篇 肝胆急症
第 21 章 细菌性肝脓疡 145
第 22 章 肝癌破裂出血 150
第 23 章 胆道出血 153
第 24 章 肝外胆管损伤 156
第 25 章 胆囊穿孔 161
第 26 章 急性胆管炎 165
第 27 章 胆囊结石 171
第 9 篇 胰脏急症
第 28 章 急性胰脏炎 181
第 10 篇 脾脏急症
第 29 章 脾脏脓疡 189
第 11 篇 动脉血管急症
第 30 章 腹部主动脉瘤 193
第 31 章 主动脉肠道□管 199
第 32 章 腹部血管外伤 204
第 33 章 急性肠系膜缺血 207
第 34 章 肠系膜静脉栓塞 214
第 35 章 急性肾血管阻塞 217
第 12 篇 小儿外科急性腹痛
第 36 章 阑尾炎 223
第 37 章 肠套叠 227
第 38 章 粘黏性肠阻塞 231
第 39 章 箝闭性腹股沟疝气 233
第 40 章 先天性巨肠症 235
第 41 章 肥厚性幽门狭窄 240
第 42 章 肠道旋转不良 244
第 43 章 麦克尔氏憩室 249
第 44 章 先天性腹裂 252
第 45 章 原因不明的穿孔性肠炎 255
第 13 篇 妇产科急性腹痛
第 46 章 经 痛 261
第 47 章 骨盆腔发炎疾病及输卵管卵巢脓疡 265
第 48 章 子宫附属器扭转 271
第 49 章 卵巢破裂 275
第 50 章 子宫外孕 278
第 51 章 卵巢过度刺激症候群 284
第 52 章 胎盘早期剥离 291
第 14 篇 泌尿科急性腹痛
第 53 章 泌尿系统外伤 301
第 54 章 泌尿道结石 306
第 55 章 泌尿道感染 312
第 56 章 肾血管栓塞 320
第 57 章 其他泌尿急症 322
第 15 篇 急性腹痛的抗生素选择
第 58 章 综 论 333
第 59 章 腹膜炎与腹膜内脓疡 339
第 60 章 脏器内脓疡 348
第 61 章 其他部位腹内感染 352
第 16 篇 急性腹痛影像学
第 62 章 急性腹痛放射线学影像实例 361
索 引 443
再版序
「外科急性腹痛」已出版多年,提供医学生、年轻住院医师对各种急性腹痛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知识与技术,也颇受医学生和年轻医师们的欢迎,对他们的帮助非常大。由于医疗的日新月异,许多的观念、新的诊断模式和新的治疗方法已逐渐产生。因此,有些旧的观念和诊治方式需要更新,「外科急性腹痛」也需要合乎潮流做一番更新。
在新版的内容里,我们增加了更多的章节,改变了原来的排版,将更相关的疾病归类在同一章节,其他各章在内容上也做了一番更新,希望提供医学生和年轻医师最有利的参考,提昇他们对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断治疗与照顾能力。
感谢外科部、急诊医学部、内科部、妇产部、泌尿部、影像医学部医师之合作,尤其感谢执行编辑陈石池主任及陈炯年主任的用心编辑,让此书得以顺利更新,谨致衷心的谢忱。新版虽经修饰,恐错误仍有,敬请医界先进不吝指教,俾作为再版时之参考与修正。
台大医院外科部主任
赖鸿绪 谨序
2013年2月
陈校长序
台大医学院近年来致力于医学教育的改善,以提昇学术研究水准及医疗服务品质。要达到此目标,不但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各类教材的编辑来充实本土化医学教科书或参考资料。如果我们一味使用外文书,不但无法了解本土医学的特质,也未能培养出热爱本土医学的情操。
台大医学院过去几年也一直努力于「医学科学丛书」的出刊,目前已出版二十几种图书,不但充实本土化医学教材,对解决本土医学特有的问题,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外科急性腹痛」一书就是针对国人常见急性腹痛做一详细阐释,对于急性腹痛的鑑别诊断不但有相当大的帮忙,更可以减少延误诊断或延迟治疗的机会,一定可以大大提高急性腹痛的医疗品质。
「外科急性腹痛」一书是由台大医学院附设医院外科部、急诊部、妇产部、泌尿部、和影医部同仁集体努力的成果,其主要之着眼点在于提昇教育的水准与医疗的品质。本书各章篇的作者都在该领域学有专精,而且书中内容对于第一线看诊医师所应具备的有关外科急性腹痛的相关知识以及处理方法,都有很详细的阐释,非常有助于外科急性腹痛的诊断与治疗。
感谢附设医院急诊部陈石池副主任、外科部林芳郁教授和李伯皇主任在百忙之中,邀请外科部、创伤医学部、急诊部、妇产部、泌尿部、影医部等医师合作编印本书,使此书能够顺利出版,谨致衷心的谢忱!
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陈维昭 谨序
2004年5月
陈院长序
持续提昇学术水准以及改善医疗品质一直是台大医学院多年来努力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台大医学院也同时全力投入医学教育的改革,而医学教育的改革要成功,需要一连串不断的努力、训练、与辅导,而其中教材的编写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住院医师的训练过程中,除了床边教学、案例分析、临床技术的养成外,他们使用的教科书或参考书籍大都是外文书,如果有本土性的教科书或参考书籍,就可以快速充实他们的医学知识,培养其医疗技能,非常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训练成效。「外科急性腹痛」一书就是由台大医学院外科、急诊医学科、泌尿科、妇产科、影像医学科等同仁共同努力完成,其内容精要而实用,能使第一线看诊的医师在短期内对急性腹痛有了充分的认识,对于急性腹痛的诊断与治疗帮助非常大。
感谢附设医院急诊医学部陈石池副主任、外科部林芳郁教授和李伯皇主任在百忙之中邀请相关科部同仁完成此书,希望住院医师和医学生能好好利用本书,并应用在临床上,来提昇自己的专业技能,造福病人。
台大医学院院长
陈定信 谨序
2004年
作为一名曾经饱受腹部疾病困扰的患者,我对于“急性腹痛”这个词汇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当我偶然看到《外科急性腹痛 (第二版)》这本书时,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翻开了它。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当时所经历的一切,也希望能为其他遭受类似痛苦的人提供一些参考。书中对腹痛病因的分类和讲解,让我对疾病的发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一些常见疾病,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病理生理学阐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会感到疼痛,疼痛的性质又是如何产生的。此外,书中对诊断过程的描述,也让我体会到了医生工作的严谨和不易。从看似简单的问诊,到细致的体格检查,再到各种辅助检查的运用,每一步都充满了科学的逻辑。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分析,以及对于不同治疗方案的权衡,都展现了医学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关怀。虽然我是一名非专业人士,但我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仁爱之心。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腹痛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医学领域充满了敬意。
评分作为一名临床经验尚浅的年轻医生,每次遇到腹部急症,总是抱着几分忐忑和几分期待,希望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最精准、最实用的指导。当《外科急性腹痛 (第二版)》摆在我案头时,我心头涌起的,首先是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欣喜。翻开书页,精炼的语言、清晰的逻辑、以及那股扑面而来的临床实战气息,立刻将我深深吸引。这本书不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循循善诱地为我剖析每一个疑难点。它不会仅仅罗列疾病列表,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腹痛的发生机制,从生理病理到影像学表现,再到手术指征的把握,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让人豁然开朗。我特别喜欢它在分析具体病例时,那种抽丝剥茧般的推理过程,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急诊室,与作者一同诊断、一同决策。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胜于我过去独自翻阅各种指南和期刊。而且,书中对一些经典病例的深入探讨,以及对最新研究进展的梳理,都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前沿的视野。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位良师益友,为我未来的临床之路指明了方向。我甚至可以在忙碌的科室值班间隙,快速翻阅某个章节,就能迅速理清思路,不至于在面对复杂的病情时感到茫然无措。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临床思维方式,这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是比任何技术都更加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是一名外科进修医生,正在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尤其是在腹部外科领域。《外科急性腹痛 (第二版)》这本书,无疑是我进修生涯中的一股清流。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书中对于病史采集的细致要求,让我认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腹痛”,背后可能隐藏着千丝万缕的线索。它教会我如何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患者回忆起关键的症状,从而缩小诊断范围。在体格检查方面,书中详细阐述了每一种检查技术的操作要领和临床意义,并辅以精美的插图,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影像学鉴别的深入分析,它不仅介绍了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典型表现,还重点强调了如何结合临床表现来解读影像,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检查。在鉴别诊断方面,书中提供了大量鉴别思路,并对一些易混淆的疾病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这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不同疾病的手术指征把握、术式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手术导师,在我的进修路上,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拿到《外科急性腹痛 (第二版)》这本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关于腹痛的书籍市面上并不少见。然而,当我真正翻阅之后,才发现它是我低估了它。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它没有过多地停留在基础理论上,而是将大量的篇幅集中在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处理急性腹痛。从病史采集的重点,到体格检查的技巧,再到各种辅助检查的解读,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临床的智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鉴别诊断的梳理,它将那些容易混淆的疾病,通过清晰的对比,逐一进行剖析,让我在面对复杂的病例时,能够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思考。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原则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有详尽的阐述。我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我在临床实践中遇到棘手问题时,翻阅频率最高的一本书。它就像一个万能的“救火队员”,总能在关键时刻,为我提供最及时的帮助。对于我这种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来说,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的腹痛专著,其价值不言而喻。
评分作为一名社区全科医生,我经常是患者最先接触到的医疗人员。当患者带着各种程度的腹痛前来就诊时,我需要快速地进行初步的判断和分诊。《外科急性腹痛 (第二版)》这本书,在我看来,是我应对这一挑战的“秘密武器”。书中详尽的鉴别诊断思路,能够帮助我快速缩小诊断范围,将需要紧急转诊的患者识别出来,避免延误病情。书中对病史采集的重点提示,让我能够更有效地从患者那里获取关键信息。例如,对于腹痛的性质、部位、发生时间、伴随症状等,都有明确的指导,这对于我做出初步诊断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常见腹部急症的诊断和处理原则的介绍,也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即使是一些较为复杂的病情,书中也给出了明确的转诊指征和建议,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处理日常的门诊工作。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大哥”,在我的临床实践中,给予我源源不断的指导和支持。它让我在面对看似棘手的腹痛患者时,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而是能够更加从容和专业地应对。
评分我是一名影像科医生,与外科医生相比,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影像来“看见”疾病。然而,《外科急性腹痛 (第二版)》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影像背后更深层的临床意义。书中对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解读,与临床表现紧密结合,让我明白,每一个影像学发现,都应该放在具体的临床情境中去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的详细描述,以及对于鉴别诊断的深入探讨。例如,对于肠梗阻的诊断,书中不仅列出了各种影像学上的征象,还结合临床症状,分析了不同类型肠梗阻的鉴别要点,这对于我们准确解读影像,做出正确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此外,书中对一些少见但凶险的腹部疾病,如血管性疾病、腹腔内肿瘤破裂等,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线索。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影像学和临床医学,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腹痛的诊断和治疗。它不仅提升了我的影像解读能力,更让我对外科医生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作为一名非临床专业背景的读者,我一直对医学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外科急性腹痛 (第二版)》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清晰和系统的视角来理解这个复杂的话题。尽管我无法亲身实践书中的技术,但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上的严谨和用心。书中对不同类型腹痛的描述,从疼痛的性质、部位、放射,到伴随症状的出现,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让我得以在脑海中勾勒出疾病的轮廓。更让我感到惊叹的是,书中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详细阐述了诊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体格检查的要点,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的意义。例如,对于腹部触诊时的一些细微变化,书中都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让我仿佛能够“触摸”到疾病的真相。此外,书中对不同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后也进行了分析,让我对疾病的转归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医学术语和复杂的概念,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给非专业人士,让我能够窥见医学的深邃和智慧。它让我认识到,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精准的诊断和及时的干预是多么重要,也让我对辛勤付出的医护人员充满了敬意。
评分我是一名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专业考试做准备。对于“急性腹痛”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我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外科急性腹痛 (第二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完整的学习框架。它从基础的解剖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引起腹痛的疾病。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征象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让我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影像学检查的讲解,它不仅介绍了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原理和操作,还详细阐述了各种疾病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上的表现,并辅以大量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图片。这对于我理解和记忆影像学知识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鉴别诊断的分析,以及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介绍,也让我对整个疾病的诊疗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本书就像一位尽职尽责的老师,为我提供了最全面、最系统的学习资料,帮助我攻克了学习上的难关。
评分我是一名在急诊科工作了多年的老兵,见过的腹痛患者数不胜数,也经历过无数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在我看来,急性腹痛是外科领域中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一类疾病,它考验着医生的知识储备、临床经验、甚至是直觉。而《外科急性腹痛 (第二版)》这本书,恰恰是能够助我不断精进的利器。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基础的解剖生理、病因学入手,层层递进,将各种引起急性腹痛的疾病一一剖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常见但容易被忽略的疾病,比如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诊断线索和鉴别要点,这对于避免误诊漏诊至关重要。另外,本书对影像学检查的解读也十分到位,它不仅仅是列出各种影像学表现,而是结合临床情况,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劣势,以及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指导治疗。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紧急手术的腹部急症,书中对术前评估、手术时机选择、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都做了深入的阐述,这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指导意义。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我的床头柜,遇到疑难病例时,就会拿出来翻阅,总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我多年临床工作的“战友”,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帮助我做出了无数个正确的决策。
评分最近,我一直忙于准备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需要整理和更新我对于“急性腹痛”领域的知识。《外科急性腹痛 (第二版)》这本书,成为了我此次准备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它的内容涵盖了急性腹痛的各个方面,从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到诊断学、治疗学,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最新研究进展的梳理和分析,它能够帮助我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为我的学术报告提供更前沿的素材。此外,书中对一些经典病例的深入探讨,也让我从中学习到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急性腹痛的“百科全书”,它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刻的见解。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多次被书中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观点所折服。这本书无疑为我此次学术会议的准备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坚实的后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