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11年卫生署最新版(第七版)「国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DRIs)」做为修订之依据,内容包括热量、蛋白质、十四项维生素及八项矿物质,并着重于膳食营养素与慢性疾病预防之讨论。
全书涵盖「基础营养学」及「生命期营养学」二大领域,除了深入探讨六大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需要量外,并于生命期营养一章讨论各年龄层的发展特性、营养需求及常见营养问题;内容丰富、完整,为巿面上营养学书籍所少见。
新版修订更符合现今社会趋势,如:
.第1章加入最新版「国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DRIs)」之修订重点,讨论我国与各国DRIs之差异;于食品安全方面,新增塑化剂、三聚氰胺等之相关内容,以及基因改造食品之最新资料。
.第3章增加「升糖指数」及「升糖负荷」,并附上「常见食物的升糖指数」,以期加深读者对影响体内血糖反应的印象。
.第9章加入「2020健康国民白皮书体重控制目标」,并以实例来计算每日热量摄取量;另新增目前台湾「过重及肥胖盛行率」及「代谢症候群之盛行率」之相关探讨,强调维持正常体重之重要性。
.第10章说明「国民饮食指标」、「每日饮食指南」最新内容,并加入「素食饮食指标」八项原则,了解素食者如何摄取足够的营养素。
.第11章讨论「母体营养之怀孕前营养」、「神经性暴食症」、「中老年期的营养问题」等议题,并就「各生命期营养所需之营养重点」来说明;于先天性代谢异常方面,新增「中链醯辅酶A去氢酶缺乏症」、「戊二酸血症第一型」、「异戊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之先天性代谢异常等内容。
为加强读者的学习,本版修订时于每章前面加入「营养概念」,可快速了解本章的内容重点;章末「延伸思考」课后复习则加入解答提示,重新再将重要概念作复习。
Chapter 1 绪论
第一节 食物、营养与健康
第二节 国内外膳食发展趋势
第三节 国内外的营养问题
第四节 营养学研究的方向与目标
Chapter 2 营养生理
第一节 身体的构造
第二节 食物的摄取及利用
第三节 消化作用
第四节 吸收作用
第五节 代谢作用
第六节 身体的恆定
Chapter 3 醣类
第一节 醣类的构造与分类
第二节 醣类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第三节 醣类的功能与食物来源
第四节 醣类对健康之影响
第五节 酒精
Chapter 4 脂质
第一节 脂质的分类与特性
第二节 脂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第三节 脂质的功能与食物来源
第四节 脂质对健康之影响
Chapter 5 蛋白质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与分类
第二节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第三节 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第四节 蛋白质的新陈代谢
第五节 蛋白质的功能与食物来源
第六节 蛋白质对健康之影响
Chapter 6 矿物质
第一节 矿物质概论
第二节 巨量元素
第三节 微量元素
Chapter 7 维生素
第一节 维生素的定义及分类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 类维生素--胆素
Chapter 8 水分与电解质
第一节 水分
第二节 电解质
第三节 水分排泄量的调节
第四节 体液量的调节及内分泌功能
Chapter 9 能量代谢
第一节 能量的转换
第二节 食物中的热量
第三节 人体热量代谢之测量
第四节 人体热量的消耗
第五节 热量的摄取量及建议量
第六节 体重的维持
Chapter 10 均衡饮食
第一节 均衡饮食的意义
第二节 各类食物之营养价值
第三节 膳食计画
Chapter 11 生命期营养
第一节 生命期营养的目的及对象
第二节 母体营养
第三节 婴幼儿期
第四节 学龄期及青春期
第五节 成年期
第六节 中老年期
Chapter 12 营养评估
第一节 人体测量
第二节 生化检验
第三节 临床检查
第四节 饮食摄取量的评估
第五节 个人资料的收集
第六节 社区营养评估
附录
附录一 国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
附录二 食物之胆固醇含量表
附录三 台湾地区成年人健康体重对照表
附录四 酒类食品酒精含量及热量一览表
附录五 食物代换表
附录六 台湾地区0~5岁孩童身高生长曲线图
附录七 台湾地区0~5岁孩童头围、体重发展曲线图
附录八 台湾地区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作为一个对细节有着较高追求的读者,我不得不说,《实用营养学(五版)》在内容的严谨性和学术性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它以“实用”为导向,但其背后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研究数据支撑,让每一条建议都显得掷地有声,而非空穴来风。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文献和研究成果,并且在必要时对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解释,这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对营养学的研究方法有更深的理解。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更加信服,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价格。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实用性”这个维度上做得非常出色。我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它能切实指导我的日常饮食,帮助我做出更明智的食物选择,并且更科学地管理我的身体健康。而《实用营养学(五版)》完全没有让我失望。它提供了大量基于科学研究的、可操作的建议,并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情况给出了具体的指导。例如,书中关于运动营养的部分,我找到了关于赛前、赛中、赛后如何补充能量和水分的详细指南,这对我这个业余跑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还有关于孕期、哺乳期、老年人以及特定疾病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的营养管理,内容都非常详尽,并且考虑到了各种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评分这本书真是我最近的“营养圣经”!作为一个对健康饮食充满热情,但又常常被市面上五花八门、相互矛盾的营养信息搞得晕头转向的普通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权威又易懂的读物。《实用营养学(五版)》简直是应运而生。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基础营养素时那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刚开始翻阅时,我以为会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生活化的案例,将那些抽象的化学公式和生理过程变得鲜活起来。比如,在讲解碳水化合物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单糖、双糖、多糖”这些术语,而是先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米饭、面包、水果讲起,然后才巧妙地引出它们在身体里是如何被消化、吸收,并最终转化为能量的。那种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营养师,在你耳边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经意间就掌握了知识。
评分让我惊喜的是,《实用营养学(五版)》在呈现方式上也下足了功夫。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巧妙地结合了图表、插画和表格,使得复杂的概念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食物的能量密度时,书中就用直观的图表展示了不同食物的能量密度差异,让我一目了然。还有那些精美的食物插画,不仅美观,还准确地展示了食物的形态和可能的烹饪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这种多媒体化的呈现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反而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和学习的积极性。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觉得“得我心”的一点,在于它鼓励一种平衡、可持续的健康饮食观,而非推崇极端或片面的减肥方式。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各种“速效减肥法”和“神奇排毒餐”的时代,《实用营养学(五版)》提供了一种回归理性、科学的态度。它强调的是长期、规律的健康饮食习惯,以及了解身体自身的需求。书中对“节食”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提倡多样化的饮食,鼓励我们从各种食物中获取必需的营养。这种温和而坚定的指导,让我觉得健康饮食不再是一件充满压力和剥夺感的事情,而是一种可以融入生活、享受其中的过程。
评分总而言之,《实用营养学(五版)》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宝藏”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指引我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前行。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自己身体健康、希望科学地改善饮食习惯的朋友们。它所包含的知识之丰富、讲解之透彻、指导之实用,绝对会让你觉得物超所值。这本书让我对营养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并且激发了我持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评分我在阅读《实用营养学(五版)》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许多我之前对食物和身体运作的疑问,在这本书中都得到了清晰的解答。例如,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吃得不多却容易发胖,而有些人却怎么吃都不胖,看完书中关于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以及个体差异的章节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复杂性。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帮助我建立起一种对身体更深刻的认知和尊重。它让我明白,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用心经营的。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实用营养学(五版)》在处理一些“流行”的营养误区时的专业和审慎。比如,关于“超级食物”的讨论,书中并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并将其置于整体均衡饮食的框架下进行评价。它提醒读者,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够包治百病,也没有哪一种食物是绝对的“毒药”。这种客观、辩证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也避免了我被一些不实的宣传所误导。
评分翻阅《实用营养学(五版)》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关于人体健康奥秘的探索之旅。我之前对营养学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少吃油盐糖”的简单概念,对身体内部的复杂运作缺乏了解。这本书则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关于“吃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吃”以及“吃了之后身体会发生什么”的深入解读。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讲解,详细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功能,以及缺乏或过量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明白,原来一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苹果,在身体里却能发挥如此多样的重要作用。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有点犹豫是否要购买这本《实用营养学(五版)》,毕竟营养学这个领域更新换代很快,担心这本书的内容会有些过时。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在内容的更新和时效性上做得非常好,它紧跟最新的科研进展,并且对一些长久以来存在争议的营养话题进行了客观、科学的分析,给出了最新的权威观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健康脂肪”的章节,书中详细区分了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单不饱和、多不饱和),以及反式脂肪,并解释了它们对身体的不同的影响。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辨别哪些脂肪是有益的,哪些需要尽量避免,从而做出更健康的脂肪摄入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