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知名中医药专家李昭莹副教授之翻译着作,适合执业药师作为持续教育用书,亦可当做药学系学生研读生药学之课外补充教材。内容介绍了100种重要的生药,叙述浅显易懂,与其说这是研读生药学的参考书,倒不如说是原着作者木村校长在生药学上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可给一般莘莘学子多面向的生活观,及有趣的生药体验,进而引发其对生药学的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
木村孟淳 Kimura, Takeatsu
1936年 在上海出生。939年 回京都。。
1956年 岐阜药科大学入学。
1960年 大坂大学大学院入学。加工附子的研究、苍朮成分的研 究。药学博士。
1969~1970年 泰国公众卫生省药用植物研究所顾问。
1971年 第一药科大学助教授(生药学)。1979年教授、2001年药学部部长。
1975年 北卡罗来纳大学留学。由K.H.Lee教授指导做植物制癌作用物质的研究。
2001年 日本生药学会会长。
2004年 日本药科大学教授。
2007年 日本生药学会、日本东洋医学会名誉会员。
2008年 日本药科大学校长
2012年 退休。名誉校长。
译者简介
李昭莹 副教授
1981年 中国医药大学药学学士
1983年 中国医药大学中国药学研究所药学硕士
2004年 中国医药大学中国药学研究所药学博士
1983~1992年 大仁药学专科学校药学科讲师
1992~2005年 中国医药大学药学系讲师
2005年迄今 中国医药大学药学系副教授
2008年 荣获第七届许鸿源博士中医药学术奖
作为一名对自然疗法和传统医学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那些源远流长的草药知识充满了向往。《汉方生药学》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开启神秘宝藏的钥匙,为我揭示了汉方生药学的博大精深。书中对各类药材的介绍,详尽而富有条理,从它们的外形特征、生长习性,到它们的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再到它们所蕴含的药理功效,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辨证施治”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同样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种个体化的治疗理念,与现代医学的“千人一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看到了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书中对于一些经典方剂的解析,更是让我叹为观止。它不仅列出了方剂的组成,更深入地剖析了每味药材在方剂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治疗作用。这种精妙的组合,如同精心编排的乐曲,和谐而富有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身体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对如何利用大自然的馈赠来维护健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对传统的医学体系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接触到一些关于亚洲传统医学的文献时,对其中蕴含的精妙理论产生了好奇。《汉方生药学》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深入探索的渴望。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更是一份穿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书中对汉方生药的阐述,不仅仅停留在药材本身的功效上,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哲学和医学框架下进行解读。我被书中关于“方剂的组成与君臣佐使”的论述深深吸引,这是一种极其精巧的药物组合艺术,将多种药材的功效进行了精密的整合与协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种“一加一大于二”的智慧,是现代药物研发中常常难以复制的。作者还详细讲解了不同生药的炮制方法,并阐述了炮制对药效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中药的炮制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工,而是一个能够改变药材性味、功效,甚至毒性的关键环节。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理念,更是让我对个体化治疗有了深刻的理解。它强调的是,针对病人的具体体质、症状和病情发展阶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而非一概而论。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是现代医学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评分这本《汉方生药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充满兴趣,但往往感觉深奥难懂,很多概念像是隔着一层窗户纸。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步步地引导我走进汉方生药的世界。从最基础的“气、血、津液”的运行,到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再到脏腑功能的生理病理,作者都做了详尽而生动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生药的讲解,不仅仅是罗列它们的性味、归经、功效,更深入地剖析了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药理基础。例如,对于一些常见的草药,书中不仅给出了传统的用法,还结合现代的药学研究,解释了其有效成分以及在体内是如何被吸收、代谢和排泄的。这让我对传统智慧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经验积累,而是有迹可循的科学体系。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理解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精妙之处,以及为何同样的疾病在不同个体身上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这种精细化的思维方式,是现代医学很多时候难以企及的。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身体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更能理解身体的微妙变化,也对如何通过自然的方式调理身体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我对传统医学领域一直有着浓厚的求知欲,尤其对于那些蕴含着古老智慧的生药学理论,更是充满了探索的动力。《汉方生药学》这本书,恰如其分地满足了我这种学习需求。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药材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著作。书中对“阴阳五行”在生药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理论体系是如何构建起来的。从药材的性味归经,到脏腑的生理病理,再到病症的诊断与治疗,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君臣佐使”理论的讲解,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不同的药材会被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疗效的。这种精密的药物配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生药的炮制方法,并解释了炮制对药材功效的影响。这让我明白了,中药的炮制并非简单的加工,而是一个能够改变药材属性,提升疗效,甚至降低毒性的关键环节。这本书让我对汉方生药学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佩古人的智慧。
评分长期以来,我对那些源自自然的治疗方式和药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介绍这些知识的书籍。《汉方生药学》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并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生药的名称和功效,而是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理论化的方式,将汉方生药学展现在我的面前。书中关于“气、血、津液”在人体中的运行以及与生药药效的关系,让我对身体的运作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不再是机械的生理过程,而是充满了动态和变化的生命流。我对书中对各种生药的分类和阐述方式印象深刻,它们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被置于一个庞大的药物体系中,通过性味、归经、功效等多个维度进行阐释。这使得我对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作用于人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让我明白,同样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这种精细的辨别能力,是传统医学的精髓所在。
评分我一直对亚洲传统医学的奥秘充满好奇,尤其是其中关于草药的知识,更是让我着迷。《汉方生药学》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穿越时空的指南,为我打开了通往汉方生药学殿堂的大门。书中对生药的分类和功效的阐述,极为详尽且条理清晰。我被书中对“四气五味”和“归经”理论的深入解读所吸引,这是一种独特的理解药物作用的方式,将药物的属性与人体的生理功能紧密联系起来。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讲解,更是让我对个体化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强调的是,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而非千篇一律。这种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是现代医学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经典方剂的分析,它不仅仅是列出药物的组合,更是深入剖析了每味药物在方剂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协同作用,共同发挥疗效。这种精密的药物组合,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人体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名对草药的自然力量充满好奇的爱好者,一直想深入了解那些世代相传的草药知识。这本书《汉方生药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草药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观察、理解和运用自然之力的智慧宝典。书中对各种生药的描述,不是简单的堆砌文字,而是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药草的世界,能闻到它们的香气,感受到它们蕴含的生命力。作者对于每一种生药的讲解都极其细致,从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到采收、炮制的时间和方法,都娓娓道来。这让我意识到,草药的功效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它们的生长环境、收集过程以及炮制方法息息相关。书中关于“四气五味”和“君臣佐使”的理论,更是让我对药物的配伍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以前总觉得中药方剂是很多药材随意组合而成,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其中的配伍有着极其严谨的逻辑和深厚的学问。每味药材在方剂中都有其独特的角色,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佳的疗效。这本书让我对“天人合一”的理念有了更深的体会,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评分我是一名对健康养生充满热情,并且喜欢探索自然疗法的普通读者。长期以来,我一直对那些古老的草药智慧充满了向往。《汉方生药学》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深入探究的渴望。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药材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之书。书中对各种生药的介绍,详细而生动,从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到它们的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再到它们所蕴含的药理功效,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气、血、津液”的讲解,这让我明白了身体内部的能量是如何运作的,以及草药如何影响这些能量的运行。书中对“君臣佐使”理论的深入分析,更是让我对中药方剂的配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中药的方剂并非是简单的药物堆砌,而是有着极其精密的逻辑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评分我一直对传统的医学体系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接触到一些关于亚洲传统医学的文献时,对其中蕴含的精妙理论产生了好奇。《汉方生药学》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深入探索的渴望。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更是一份穿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书中对汉方生药的阐述,不仅仅停留在药材本身的功效上,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哲学和医学框架下进行解读。我被书中关于“方剂的组成与君臣佐使”的论述深深吸引,这是一种极其精巧的药物组合艺术,将多种药材的功效进行了精密的整合与协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种“一加一大于二”的智慧,是现代药物研发中常常难以复制的。作者还详细讲解了不同生药的炮制方法,并阐述了炮制对药效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中药的炮制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工,而是一个能够改变药材性味、功效,甚至毒性的关键环节。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理念,更是让我对个体化治疗有了深刻的理解。它强调的是,针对病人的具体体质、症状和病情发展阶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而非一概而论。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是现代医学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评分我对传统医学的方方面面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如何运用自然力量来调理身体的知识。《汉方生药学》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药师,耐心地为我讲解着古老而神奇的生药世界。书中对各种生药的描述,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山野间生长的草药,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生命力。作者对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的讲解,都极为透彻,并常常结合药理学知识进行解释,使得原本深奥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方剂配伍”的讲解,它揭示了中药方剂并非简单的药材堆砌,而是有着严谨的配伍原则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君臣佐使的理论,让我看到了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增效的精妙之处。这本书让我对“治未病”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白如何通过日常的饮食和草药来预防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