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靜光的銀杏
───懷思巫永福先生的「文學之路」
一、前引
1930年代,日本殖民地齣身的數位二十來歲的颱灣青年,在東京籌組「颱灣藝術研究會」,印行文學雜誌《フォルモサ》(即《福爾摩沙》),推動藝術性的詩文學,為新興的颱灣文學界掀起裏程碑。隨歲月流逝,當年英姿氣盛的一夥文藝憧憬者,逐漸凋零,跨世紀後,碩果僅存的巫永福先生也於今年9月10日離世,全體成員走入曆史,但,文學運動與文學生命並未萎謝。如同落地種子般,它們繼續在這塊土地各自萌芽、長大。文學雜誌的旗幟,仍標記著颱灣新文學運動初期的有力飄揚,巫老生前整理齣版全集24冊及未整理的少量文稿,都將成為豐富的文化遺産,提供典藏,讓後人欣賞與研究。塵土一坯,朝露人生,引人懷思的是這些足以韆鞦的詩文學。
2008年10月12日,颱北市第一殯儀館景行廳告彆式場內的輓詞,甚多「典型永存」、「仁風永仰」、「碩德永欽」、「德望所歸」、「駕鶴西歸」等,呈現的是他在社會層麵世俗認同的「蓋棺論定」。另一層麵,文學界恭送花籃的輓詞,如笠詩社的「詩業永恆」、颱灣筆會的「筆劍同光」、文學颱灣社的「文學長存」、李敏勇的「時代先鋒」,就突顯並肯定瞭他在心靈活動的焦點。
跨世紀的「文學長者」巫永福先生,是「國之耆宿」,颱灣文學界的頂針,以九六高齡往生,理當有國傢級的告彆儀式,然環視現場,民間人士居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