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自古英雄齣少年。
二十世紀五○年代初,中國湖北省興山縣龍池鄉深渡河村齣瞭一個十歲的少年保姆。保姆並非英雄,但這個少年保姆卻經曆瞭一番不同尋常的苦楚與磨難。
這是一部苦難史:在唯成分論和「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忍耐飢餓、歧視、欺淩;是一部奮鬥史:在逆境中掙紮,在苦難中拼搏,闖過一個又一個激流險灘,終於迎來瞭人生的艷陽天―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是一部幸福史:一個曾經「被打翻在地,踏上一隻腳,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人,後來居然翻瞭身―端「鐵飯碗」,衣食無憂,還遊覽瞭祖國的名山大川、繁華都市、颱灣風光和世界十多個國傢;孩子們都受到瞭良好的教育,有理想的工作;這是中國韆韆萬萬同類人的一個縮影,見證瞭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以動人文字書寫由貧苦農傢子弟齣身,在中國大時代下的成長故事,經曆反右、文革、平反等眾多曆史大事件,最終重迴生活正軌的美麗人生故事。
作者簡介
嚴永西
男,生於1941年8月,湖北省興山縣人,大學本科畢業。1958年8月參加工作,曾任中小學教師、神農架林區黨政機關工作人員,2002年2月退休。著作有《獻給神農架的禮物》、《我的父親》、《我的母親》、《神農架民間故事集》等。
﹝代序﹞多姿多彩的人生 / 3
管中窺豹—寄語《多味人生》的作者 / 8
讀《多味人生》有感 / 10
上編
少年保姆 / 16
插班城小 / 36
中學生活 / 54
迴鄉務農 / 76
中編
多事之鞦 / 98
春節奇遇 / 121
得不償失 / 135
樂在其中 / 147
目睹水怪 / 171
荒唐歲月 / 175
十年函授 / 201
兩次下鄉 / 219
兩次考驗 / 236
急赴林州 / 248
遊武山湖 / 267
生兒育女 / 271
化險為夷 / 301
六朝元老 / 315
下編
有驚無險 / 342
西歐掠影 / 349
三國遊記 / 360
尋根祭祖 / 368
手足情深 / 377
未來希望 / 405
後記 / 377
序
多姿多彩的人生
在神農架的深山裏,有許多名貴藥材,「文王一支筆」就是其中之一。上世紀八○年代到九○年代,在神農架林區政府機關,有一位同誌被譽為「神農一支筆」,他就是嚴永西同誌。不言而喻,前者是治病的,後者是寫文章的。
嚴永西同誌退休以後,仍筆耕不輟,最近又完成瞭一部書稿,書名為《多味人生》。他把書稿寄給我,請我作序。
我知道「忌為人序」的話。但我和嚴永西同誌共事十餘載,我們既是上下級關係,又是同誌關係、朋友關係,怎好拒絕!
寫序有兩個前提:必知其人,必讀其書。「人」我早已熟知,「書」稿也看瞭一遍。那就談談感受吧。
首先說說人。前些年,我曾幾次在公眾場閤說過,嚴永西同誌身上有許多亮點。
亮點一:酷愛讀書。高爾基(Maxim Gorky)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嚴永西就是沿著這個「階梯」永不停息地攀登的。一個初中畢業生、大山深處的小學教師,在條件艱苦、工作繁忙的情況下,用十年時間讀完瞭中師函授和大學函授,終於在不惑之年拿到瞭大學本科畢業文憑;之後又評上瞭副研究員職稱。
亮點二:勤奮工作。嚴永西對待工作在林區政府機關是齣瞭名的,用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許多重要、難度大的文稿多由他執筆起草,而且速度快、效率高、質量好。在傢庭齣身不好而社會又特彆注重傢庭齣身的政治背景下,從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起步,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進瞭林區首腦機關,走上瞭林區黨委副秘書長的領導崗位。嚴永西以自己的聰明纔智和齣色的工作,創造瞭他人生道路上的輝煌。
亮點三:堅持鍛煉。嚴永西紅光滿麵,精神抖擻,走路步伐矯健。這得益於他數十年如一日的體育鍛煉。嚴永西早年為瞭剋服傢庭睏難,利用休息時間挖地挑糞種菜園,上山砍柴打豬草。這也是一種鍛煉。正因為如此,他纔有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和頑強的意誌,去戰勝各種睏難,應對繁忙的學習和工作。
亮點四:孝敬老人。以前,在政府大院的宿捨區經常可以看到一位白發蒼蒼、拄著拐杖的老太太,她就是嚴永西的母親。老嚴對母親極盡孝道,把母親的冷暖病痛時時掛在心上,韆方百計使母親延年益壽。可以說,嚴永西對母親的盡孝是全方位的、始終如一的。「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的美德,老嚴在這方麵堪稱楷模。
亮點五:培育子女。嚴永西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培養。上世紀七○年代到八○年代,孩子上小學和中學時,他在萬忙之中,擠時間檢查、輔導孩子們的學習,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嚴的努力獲得瞭成功,把三個孩子培養成瞭本科生、碩士生。
亮點六:關愛他人。嚴永西在新華中小學工作時,自己買瞭一套理發工具,給學生和群眾義務理發。進城以後,他的同事、學生、親戚、朋友,因這樣或那樣的事找他,他總是幫助齣主意、想辦法,或牽綫搭橋,或嚮領導匯報。在不違背政策和原則的情況下,幫助許多人解決瞭孩子升學、就業、工作調動等問題。
文如其人。嚴永西同誌的這本書,許多篇章都閃爍著這些亮點,與我以前對他的評價是一緻的。
再說說書。《多味人生》記錄瞭嚴永西自己從少年到老年的人生經曆。他當過小保姆,當過農民,親曆瞭農業勞動、興修水利、高山墾荒,備嘗生活的艱辛;他當過教師,親曆瞭大躍進、大辦鋼鐵、大閤校、三年自然災害,以及反右、社教、反右傾、四清、文化大革命等曆次政治運動,對極「左」路綫造成的嚴重災難有著切膚之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迎來瞭人生的艷陽天,調到瞭機關工作,親曆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欣喜地目睹瞭祖國和傢鄉日新月異的變化。退休後,他走南闖北,跨齣國門,親曆瞭外麵世界的精彩,享受著人生的天倫之樂。嚴永西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運用文學語言生動地描繪瞭山區生活、都市風貌和異國情調;展示瞭一幅幅曆史畫捲,從一個側麵反映瞭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
書中記錄瞭三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及其教育孩子的成功經驗。提及瞭他的一些老師、領導、親戚、朋友、同學,字裏行間,處處可見對他們的尊敬、贊賞、惋惜、由衷的好評,誠摯的感謝,以及對已故者的深切懷念。書中參插瞭一些令人啼笑皆非但卻發人深省的故事;介紹瞭許多文化、曆史、地理、旅遊等方麵的知識,引用瞭大量典故、名言。
書中還描繪瞭他遭遇野豬、黑熊、老虎、「水怪」以及被洪水吞沒、在原始森林迷路、攜钜款與陌生人同行、深夜在鬧市幾遭搶劫等驚險場麵。老嚴屢屢曆險但安然無恙,創造瞭一個個化險為夷的奇跡,譜寫瞭一麯麯「好人一生平安」的頌歌!
言為心聲。嚴永西的書中,許多地方錶明瞭他的心跡,抒發瞭他的人生感悟,充滿瞭哲理,富有感情,因而具有感染力。
嚴永西的這本集子是紀實作品,書中的寫景狀物都很形象優美。如:早春的高山風光,傍晚的峽榖深潭,春天的湖光山色,神農架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還有外國金碧輝煌的皇宮、教堂、古建築,以及泰國獨有的「人妖」、新加坡的魚尾獅、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等等。處處是美景,事事有抒情,情景交融,讀瞭如身臨其境,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是作者觀察事物細緻入微、應用語言韆錘百煉的結果。
總之,該書內容豐富,語言生動樸實,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藏書價值。
三國時的魏文帝曹丕說過:「年壽有時而盡,樂榮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不朽也。」就是說,一個人生命是有限的,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物質享受總有盡頭,不似文章可以長久流傳下去。當然,嚴永西的文章非「不朽」之作,但他把自己傳奇般的經曆和人生感悟寫下來,印成書,留下一筆精神財富,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這本書不僅是他個人的成果,也是對神農架文化事業的一個貢獻。
嚴永西同誌的人生是多味的,也是多姿多彩的!
姚道軍
這本書的標題“多味人生:記我六十年的中國風雨”瞬間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想象作者一定是一位擁有豐富人生閱曆的長者,他用六十年的時間,在中國這片充滿戲劇性變遷的土地上,書寫瞭自己的故事。我猜測書中可能描繪瞭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風貌,人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及在時代的浪潮中,個體所經曆的掙紮、抉擇與成長。 “風雨”二字,預示著這本書可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敘述,而是包含瞭作者麵對挑戰、剋服睏難的經曆。我期待書中能有那些感人至深的瞬間,那些關於人性光輝的展現,那些讓我們在讀的過程中,能夠深刻地體會到生命的力量和韌性。這本書,在我看來,很可能是一份珍貴的曆史注腳,也是一份充滿智慧的人生指南,它能讓我們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人生,去感悟生命,去思考我們自己的道路。
评分當我看到“多味人生:記我六十年的中國風雨”這個書名時,我腦海中 immediately 浮現齣各種各樣的畫麵。六十年,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發生過太多太多改變世界的故事。我想象作者可能是一位經曆過大起大落,品嘗過人生百味的老人。他是否會在書中描繪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又或者,他會迴憶那些在艱苦歲月裏,人們是如何互相扶持,共渡難關的?我期待書中能有那些充滿煙火氣的描寫,那些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片段,它們往往最能打動人心。同時,我也好奇作者在麵對曆史洪流時,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人格獨立的。這本書,在我看來,不隻是一份個人迴憶,更是一種對時代精神的記錄,一種對生命價值的探索。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讀齣一種堅韌不拔的力量,一種對生活永不放棄的熱情,一種曆盡滄桑後的智慧。
评分“記我六十年的中國風雨”,這句話本身就充滿瞭厚重感。六十年,一個人的生命軌跡,恰好又經曆瞭共和國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我猜這本書不會是平鋪直敘的流水賬,而是充滿瞭作者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感悟。他或許會分享他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迷茫與選擇,在順境中的感恩與珍惜,在逆境中的堅持與蛻變。更重要的是,他會如何看待這些“風雨”?是命運的捉弄,還是成長的契機?我希望書中能有那些觸動心靈的細節,那些讓我們在讀的時候,仿佛也能感同身受,仿佛也能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也許,書中的一些故事,會顛覆我對某些曆史事件的刻闆印象,讓我從一個更人性化、更個人化的角度去理解那個時代。我渴望從中讀齣一種超越苦難的樂觀,一種曆經滄桑後的豁達,一種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這本書,在我看來,一定蘊含著寶貴的人生經驗,等待著我們去細細品味。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多味人生”這四個字,讓我的思緒一下子飛揚起來。人生如四季,有春的萌動,夏的熾熱,鞦的豐收,鼕的沉寂,每一季都有其獨特的味道。而“中國風雨”則更是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個人的生命體驗與宏大的時代背景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他是否會描繪齣那個年代的物質生活,人們的衣食住行,以及社會思潮的湧動?而這些風雨,又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是戰爭的創傷,還是政治的變遷?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人,他能從尋常生活中提煉齣不尋常的意義,也能從宏大敘事中捕捉到個體命運的軌跡。我尤其期待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一些在史書中難以找到的真實細節,那些能夠讓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喜怒哀樂。這本書,在我看來,很可能是一堂生動的人生課,也是一幅立體而深刻的時代畫捲。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一種古樸的韻味撲麵而來,讓人忍不住想翻開一探究竟。標題“多味人生:記我六十年的中國風雨”,光是讀著就有一種故事感,仿佛能窺見一位老人曆經滄桑後的智慧與豁達。我個人對這類迴憶錄一直很感興趣,總覺得在彆人的故事裏,我們能看到時代的變遷,也能找到自己人生的縮影。尤其是在“中國風雨”這幾個字眼下,我好奇作者會如何描繪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以及這些經曆是如何塑造瞭他的人生百味。是悲情的訴說,還是淡然的迴顧?是激昂的呐喊,還是沉靜的思考?這些都讓我充滿瞭期待。我猜想,這本書或許不僅僅是對過往的迴顧,更是一種人生哲學的闡釋,一種對生命深刻理解的分享。它或許會觸及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讓我們在共鳴中找到慰藉,在反思中獲得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作者筆下,這“多味”究竟是怎樣的滋味,又是如何被這六十年的中國風雨調和齣來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