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私历史 台北的21世纪城市心理学
任性而坚定
脆弱但强悍
兴奋又感伤
在外人无法秤铊出分量的城市外貌下,
此地,有其梦想的生活方式,正酝酿无可取代的价值。
文坛新世代倍受瞩目作家──祁立峰第一本散文集
献给当代与未来的台北
在市民大道、在建国高架旁的清明上河图,那画中就是你我,无忧或微忧地在流光熙攘人群中,拥抱,聚会,谈笑或落泪。那就是我们的样子……
文坛新世代倍受瞩目作家──祁立峰第一本散文集《偏安台北》从当代台北出发,描绘台湾年轻世代的心灵图景,涵括台北光景变迁、城市体验、都会新世代网路观察、情爱价值……在火树银花、歌舞昇平的都市面貌之中,细剖台北专有的「偏安」美学。
「偏安」不只是一种政治或国家的状态,也可以是一种态度,一种美学。是照过缩小灯的梦想。
正因为偏安,我们有了太多「小」。微电影,小旅行,小情歌……
如果说,大中至正或者华丽辉煌都将被历史湮没,何妨不能沉溺于小小一隅的执着,觥筹交错、贪欢苦短?
《偏安台北》记录了盛世乱世,都必将经历的断面:痴迷的爱恋、狂欢的青春、逝水的年华。
在拔城毁国、去国怀乡前的关于爱、冒险和勇气之书。
因为时间在,所以只能歌舞昇平。直把杭州作汴州、作台北。
《偏安台北》共收入祁立峰于2007至2013年数年间于联合副刊、人间副刊、自由副刊等报章所发表的作品。全书分为四辑:「青春考」、「滥情书」、「流光笺」、「上河图」,不仅是写流行、资讯,更写它背后的疏离感、怅然,现代主义式的反思与感伤。或许现今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然而作者祁立峰仍然希望从以前的、古典的、老派角度来回顾这一切。因为有过去我们才能走到现在,而我们也将背负着他们继续走到未来。
名人推荐
王盛弘(知名作家)
宇文正(知名作家)
吴钧尧(知名作家)
徐国能(知名作家)
陈芳明(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
郑毓瑜(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一致推荐
(姓名排列按笔画顺序)
作者简介
祁立峰
生于十大建设竣工之年。现职为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
曾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台北文学奖、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补助。
作品偶见于文学杂志、副刊。
推荐序:世纪初的华丽/徐国能
自序: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辑一:青春考
1999
明日世界
制服日
广告年代
诈骗之城
新公园
时光机
三十自述
长安公主
我爱周杰伦
辑二:滥情书
偶像剧陷阱
兔女
爱情属地主义
流于表面的爱情故事
太平猫国
蔡明亮式生活
好人
认真的女孩们
少女A
辑三:流光笺
后现代赋
饮食南北
孔子与南子
我爱樊迟
一向年光
小人物大冒险
恩怨
二十世纪掰掰
马赛克之国
辑四:上河图
勇者传说
想我脸书的朋友们
永远的男孩
小实力
犀利
感情Line
幻听的瘟疫
脸书病
小说的孪生兄弟
A片
推荐序
世纪初的华丽/徐国能
我读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这南方小朝廷的诗人天子却写北方洛阳有位名叫「莫愁」的富家千金,才貌双全,嫁入豪门,生儿封侯,处处显贵,没想到皇帝最后笔锋掉转,说这女子「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也就是说那莫愁的荣华富贵虽然十分令人羡慕,但她的心中啊,却还是后悔当年没嫁给隔壁青梅竹马的英俊恋人呢!
一位又要理政又要拜佛的皇帝还有功夫去关怀少女的心中情事,不免令人诧异而失笑,但仔细想想,人生中总是充满不可兼顾的选择,在豪华曼妙的世界里,日子未必无忧,因为人性那么肤浅,慾望是那么深邃,梁武帝在笙歌游乱的宴会中,在朝政昏闇的政局里,在他虚寂的小佛堂上,是不是也有着某种根深蒂固的悔恨或哀愁呢?「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再次读来,活泼的节奏依然,但我已不觉其轻薄无聊,而有深深的凄清之意了。翻读祁立峰写的《偏安台北》,忽然也有这种感慨,他笔下那些可待追忆的深情,无限迷惘的当下,好像也是这偏安时代,繁华缛丽的台北城中,纤细如秋毫的人性悲哀,逝去的不可挽回,未来又无法瞻望,存在的当下真幻迷离,《偏安台北》便在这缤纷沃若的迷宫中荡漾徘徊,忘路之远近。
在普遍的印象中,相较于小说或诗歌,写散文似乎比较容易,但要写到使人展卷惊艳其美,掩卷沉思其奥却并不那么简单。因为散文本身所言所叹,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日常琐事、人生细务,那样平凡的东西人人懂得,当作家企图赋予新意而重新描绘时,除了文字的刻画泫染要有妙趣之经营,作者本身对人世浮沉的一切也要有着极浓的情感与极高的思悟,有思悟才得使人恍然若闻道;有浓情方能令人欷歔优柔,「可怜身是眼中人」,从他者回观自己,对小我卑微的生命忽忽有了一些理解与怜惜。
除此之外,一篇好散文有其特别的质地,这质地往往来自于作者的内在才情,「文格即人格」这句老话脱去了封建道德的旧衣放在今日来看,也就是文字中所流露的一切,无非成长经验与时代文化所共同型塑的内在价值;作家之阅世,于人间之愚騃执迷是轻慢嘲弄或俯仰悲悯,亦或能赏其天真而扬其风趣,这就展露了作者与众不同的人格丰采。
我读祁立峰的《偏安台北》,正有「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之感。
他在学院中以研究六朝文学闻名,那些顽艳哀感的诗赋,有着颓荡淫靡却绝望无耐的时代荒凉,其直视人性之慾望,歌哭家国之沧桑,逼问存在之义理,都使人一再战慄。木心在〈遗狂篇〉博採魏晋典故,仿其语调而写成今世绝妙之言;而立峰《偏安台北》则以六朝彣彰为神气,西洋文学理论为视野,自我文格为骨干,台北物质文明为肌肤,外披一袭文字的华袍,叹抚这风云共谣歌流动、华厦与荒烟并存的微小一瞬。如果〈遗狂篇〉是对六朝文本的互文书写,则《偏安台北》当属对六朝精神的超文唿唤。
在《偏安台北》中,以《世说》启,以〈A片〉终,看似滑稽,而我见这正是立峰的行当家数,也就是透过拼贴、错接、反用、谐拟、超连结等手法来现象存在于这海角一隅的绝伦荒谬,以及这荒谬背后千古不移的人性所钟,这人性或痴妄得可怜,或脆弱得可哀,或憨蛮得无言以对,他以文字一一点检这些细微的存在,使读者惊觉在自己话语的心理脉络中,或行为的普世结构里,其实存在着那么多可笑的心机与肤浅的欲求。每当读到这些地方,我也不免恨其文章之残忍冷酷,彷彿一个玩世不恭的浪子,硬要撕去甜美巧致的名牌墙纸,暴露底下严重到无药可治的壁癌。然每每读至篇终,却又不免油然有尊敬之意,因为立峰终究是多情而仁厚的,终究以一种伤怀的心情理解并包容了这一切美中的不美,善中的不善—这偏安时代的小台北,在新世纪之初微雨初晴的幽幽华丽。
因能识之,故能容之,《偏安台北》体现了立峰的睿智与襟抱,他多学博闻,信手拈来,无一不可入于字里行间,而每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在他笔下说得头头是道。尤其是立峰的文字兼容古典美与现代感,有如一柄用淬火精钢细细雕纹镂花的短剑,冰冷、锋利却美不胜收,他的散文语言可以说是新生代散文家中最独特的一种腔调,我恐《偏安台北》将是一次最孤独的高音清唱。
我已不复记得我和他是如何相识的,但我常钦佩他豁达的胸怀和渊博的学识,如今更见识其文采之高妙无方。南朝品藻人物诗才的专书《诗品》,论当世无匹的诗人谢灵运:「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而今世立峰之文差可比拟这样的风流。这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写得真好,他请我写篇序文,这友情的吩咐弥足珍贵,愿我浅薄的文字能代表我对《偏安台北》的钦敬与祝福,是为序。
自序
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谓王东亭曰:「丞相初营建康,无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东亭曰:「此丞相乃所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世说新语‧言语》)
只要从稍高点的地方,大屯山象山仙迹岩或某作摩天楼观景台上,俯瞰台北城区,就会发现台北的楼房有一种独特的丑怪和不和谐──你保证此论与这几年喧腾腾市府的都更无关。顶加外露的红绿灰铁皮屋雨檐,墙与墙隙长出缺乏修剪的植栽,敞坏的旧招牌,一盏霓虹灯就是打不亮的闪啊闪,更别提大楼夹缝的第四台宽频线、基地台天线、水管瓦斯管线路,蚀锈霉灰,铁条裸露。
「都更」只是让全幅敞视走向另一种平衡,华厦高楼从低矮身边窜涨起来,像《全面启动》里造梦失败然后梦境塌掉的画面,或一只从伏身而忽然站起来披挂铠甲的变形金刚。
这时候你就会想起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开头描叙的:九〇年代的台北,「建铁皮屋佈满楼顶,千万家篷架像森林之海延伸到日出日落处」。故事里的男主角老段,陈义甚高和小女友米亚唬烂:我们需要轻质化的建筑。白云苍狗,这篇文章完稿悠忽二十年过去,豪宅却越来越贵、越来越重:石砌砖雕,钢骨建材,避震结构。轻质化或泡沫化哪个都没成真,蜃楼幻影,随着整个城市盛夏缛热的气温,柏油路面氤氲起了一层扭曲远景的薄雾。
但你绝无意痛斥此弊,反过来,反而因这样的扭曲与倾斜,城市显得更迷人、更诱惑了。就像在过度整齐清洁的旅馆,望着骨瓷白四面浴室而彻夜失眠那样的不习惯。正因为杂沓凌乱,正因为尖峰时间的基隆路或承德路,以千辆计的机车排气管蒸腾出的废气油烟,一座城市才真正存在着、唿吸着,苟延残喘。
这就是所谓的「偏安」。过去历史学家,或一长串的纪事本末体,大概对「偏安」这个词没什么好话。南朝,南宋,南明,以及不知道怎么称唿之的四九年后播迁来台的政权。歌舞昇平,直把杭州作汴州。但偏安更代表某种妥协的艺术,某种坚持和梦想,或以微、以小、以脆弱而滋长枝桠的那种任性和韧性。偏安不止是政治状态,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表情,属于新世代的美学和生活方式。
新网路世代将台北称为「天龙国」,典出《海贼王》。或许有点机酸讪诮,有点反串,但天龙国终究成为了我们的乡土,我对新世代创作者动辄被归纳的「新乡土」、「后乡土」甚无理解,但早在朱天文和她的米亚之前,我们的乡土就不仅是水田耕牛、搅拌机激起的白色水花,或一介农民对抗污染工厂和国家机器意志的故事。我们的乡土就可能是顶好商圈,是威秀美丽华,是Luxy,是西门町六号出口、小红楼或华山艺文特区,是光点是钱柜、星聚点、加州健身中心……「润其风华,以成大器」。
我知道有些评论家喜欢讲新世代经验匮乏,讲这类城市星球寂寞迷走故事类型,或恋爱宠物网路游戏所堆垛起的撩乱冷光面板太弱,太轻,太微型,小过头了,称之曰「肚脐眼文学」,抬不起头,充其量止能盯着瞅着自个的脏肚脐,眉头深锁、为赋新词。这当然牵扯诸多文学技巧主义理论的论辩,又不是去仁爱路上的FiFi把妹,没必要把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那套拿来嘴砲。
迫不得已时,我会讲《世说新语》的故事。东晋名相王导之孙王东亭在南州建筑了一座新城市,街衢平直,诸君不妨以新光三越信义新天地以土地标号命名的百货公司来联想:A8、A9、A11……选民于是称赞起他来,说市长比当年祖父建筑建康城的弯弯曲曲、穿廊入弄的都市规划要好多了。
《世说新语》旨在品鑑人物,而当被称赞者不被喜孜孜的马屁沖昏头,不会说自己看报才知道的时候,就值得被记上一笔。王东亭很敏锐地看出了自己与祖父的差别,他回说这才是王导巧妙之处。因为江南地势狭仄不如中原,若都更时再弄得跟副都心似的,很容易就给看破手脚了。所以迂回的街市、弯曲的巷弄、模稜周折的骑楼,地摊,比肩擦踵如五分埔或(以前的)师大夜市,那才真是造诣经营,因此也才能「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我们存在于一座城市之中,但我们同时建构了一座城市。而偏安的「纡余委曲」,不仅止是街道或都市规划之全幅辽阔,更是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之心灵图景。隋炀帝也曾建过「迷楼」,在里面尽情享受迷路的刺激和恐慌。
我一点都不反对这一代被称之为「肚脐文学」,或任意将这本散文集被视为肚脐文学的另一代表。但更重要的是透过肚脐眼我们望见什么,深入身体脏、腔膣腺体的内里,那迂曲的肠道、淋巴、腺体,它不一定比望向远方、前方或根本可能是虚构出来的彼端来得没价值。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说我们认为「重」的文学作品才有价值,是因为人生本质的沉重、苦难与混浊。但他提醒我们那些真正能够带着女巫飞行的,空桶、扫帚等庸常家庭用品,正是来自于它们的匮乏与轻盈:「让追求轻盈的历程成为对生命之沉重的抵抗,文学是对物的恆久追逐,也是对变化无穷物的恆久调适……而这是我们唯一能理解的现实。」
我们离开了那个不要输在起跑点、振臂狂飙的年代,迎向后现代。在一切都无重量、无厚度的灵光消逝时,总还想记下一些什么。可能不必那么去国怀乡。本书的辑一「青春考」将城市空间作为青春的註脚;辑二「滥情书」则将璀璨恋情歪写成另外一种忠贞与放浪;辑三「流光笺」重读了那些国文课本教材里文诌诌、却一夹就散的经络;辑四「上河图」记下了火树银花网路和流行镜城里,转瞬即逝的光痕。
或许我们距离那如烟火般妖冶的偏安年代已经远了,但我更希望将这本书作为台北围城内外的兰亭集序,在市民大道、在建国高架旁的清明上河图,那画中就是你我,无忧或微忧地在流光熙攘人群中,拥抱,聚会,谈笑或落泪。那就是我们的样子,脆弱却又强悍,兴奋却又感伤。我想我们这一代会继续着么弯曲迂回走下去,披荆斩棘,然后抵达一切意义背后的意义──或毫无意义。
祁立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