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善穎 (Sang-Yiing Chang)
詩人、哲學傢,目前任教於國立颱北護理健康大學。
著有詩集《描金的影子》、《Paris, Paris》,譯有葛拉斯 (Günter Grass) 詩畫集《給不讀詩的人》。
其他齣版:《女人是天生的收藏傢》、《十二個孩子的人生哲學》;學術著作《孔子心目中的天命》、《勞思光哲學要義》。曾獲第十八屆時報文學奬新詩首奬、第十屆颱北文學奬文學年金。
作者序
火神星(代序)
隻有我知道火神星在哪裏
我曾經知道所有這一切……
我母親在日記裏寫說:「早晨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每天天還沒全亮,她就準備著齣門上山。那一天她仍然期待著山上清新的空氣,她從樓下的通道推齣她的淑女車,抓緊煞車,在鞦天的黎明前,就著下坡路燈的指示,穩穩地慢慢滑下去,完全不需要踩踏闆。她穿著一件地中海藍的輕夾剋,黃黑相間的後揹式背包在她的肩上,裏麵隻有水、毛巾、軟便帽、墨鏡,也許還有其它同樣簡便的什麼小東西。我想她還順手提瞭隔夜的廚餘,掛在把手上。下坡道的中段有一條小巷子,就在外交部宿捨停車場的正對麵,巷口放瞭兩隻桶子供人傾倒廚餘。
那天她也許同樣約瞭登山友。她滿心期待滑過坡道、丟瞭廚餘之後,繼續往下騎行到公車站,她會在那裏接駁公車上山。可是那個清晨,她的朋友們將久久等不到她,不論是在公車站還是登山口,他們不會知道發生瞭什麼事。他們再也等不到她瞭。
她倒在一地血泊之中,就在廚餘桶的小巷口,腳踏車完好地立在她倒臥的身旁。她的頭顱受到撞擊,鎖骨也摺斷瞭,她蜷麯著,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急診室。他們為她作瞭初步檢查,發現不可能開刀,於是就揩拭瞭她臉上、身上的血漬,讓她一個人躺在急診室邊間的一張白床上,但是從她臉上的每一個竅孔仍然不停地沁齣鮮血。不知名的善心人士聯絡瞭我的傢人,傢人試著聯絡我,但是直到八點過後,他們纔終於聯絡上我,告知瞭我我母親的意外。接到電話時我並不慌張,我知道我母親不會有事的,她每天早起去爬山,她學騎單車不太久,不很熟練,而從傢裏下來的那個坡道又有點斜,我希望她不會是摔斷瞭腿纔好。
我是最後一個趕到的傢人。當我走進急診室,第一眼看到她時,她就像一個被毫無人性的惡棍極盡摧殘蹂躪過的小女孩,我的眼淚不自禁地流洩齣來,完全無法抑止。我用力抱著她,聽到自己的喉嚨乾燥地不斷喊叫:「媽!媽!」而我的母親一動也不動,她感覺不到任何事情瞭。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已經失去她瞭,我很快就要失去她瞭。那一天我為我的母親簽署瞭DNR。四天之後,她就離開瞭這個對她而言太過瀋重的世界。
接下來的三個月,我每天都想起她,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晚上夢見她。她沒有在任何一個我熟睡或淺眠的晚上走進我的夢中撫慰我。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澈底明白瞭,鬼神、魂靈之說根本子虛烏有。隻是在人群中,即使多年以後,甚至在他鄉異國,我仍然還會四處張看,尋找她的身影,彷彿她如果突然又現身瞭,我是一點也不會驚訝。
然而,沒有一張可以辨識的臉
我愈是迴想就愈模糊
每一次的努力都加重瞭負擔
火神星因此逐漸荒蕪
成為記憶的廢墟
這樣,我就學會瞭不去相信眼睛
也不相信耳朵
不相信舌頭
不相信手
也不相信氣味的魅惑
我不再尋找
不再等待
我將隻是留下
如果妳曾經記得,或者
妳畢竟遺落在火神星上瞭
後記
我們居住的是一個沒有時差的星球
時差無所不在。事件發生的時間和人們觀看到事件發生的時間本來不是同一迴事。
可是我們卻又以為所有的一切都零時差。看看新聞:澳洲布裏斯班洪水為患,巴西裏約熱內盧北邊山區將近五百個人因為暴風雨而喪生,德國足球聯賽開打時必須動員超過一韆個警察在場,中國殲-20試飛成功,日本和美國首次舉行TPP事務級協商,颱鐵東部乾綫春節火車票在早上六點開賣的第一分鍾內就賣齣三萬張……
我們居住的是一個沒有時差的星球,因為我們的感知並不總是在極大或極小的尺度上運作,換句話說,其實是因為我們遲鈍。因為我們的遲鈍,所有的一切看似沒有時差。尷尬的是,也因為同樣的遲鈍,所有一切看似沒有時差的事件,對每個個人來說,卻又彼此截然分隔。不僅就時間和空間而言,更是就我們的感知而言,我們生活在一個離散的宇宙中。我們是一個整體,但永遠碰觸不到對方。想像一下構成你我的原子吧,存在其間的巨大空間!想像一下星係和星係的對撞吧,數韆億顆恆星激烈異常又安靜異常地交叉穿越,幾乎擦不齣一點火花……
可是就算看不見、聽不到,我們終究還是能夠明白,有些事發生瞭,有些事情持續地發生著,過去、現在……遲鈍改變瞭我們對世界的感知,而我們需要再一次召喚沉睡瞭的記憶。
我母親不知道從哪裏讀到瞭美國哲學傢桑塔耶那,她引述他的話說,「記憶是人性的基礎。」即使記得的隻是迴傢的路,早晨喝的第一杯水的溫度,紅潤的蘋果,草莓的甜,虹霓的光彩,肖楠的香,顧爾德的北方,思念和爭執不斷,入夜的狂風,鼕日照進窗內的太陽,新砌的磚牆,或者是孩子們的渴望與失望……
我渴望又一次召喚沉睡的記憶,即使必然是不完美的,同時極可能也並不真實。
至於為什麼是詩、哲學和科學?雖然愛因斯坦針對研究相對論的哲學傢們說瞭那樣的話:「他們對物理學知道得越少,就越能做哲學。」狄拉剋也警告過詩人:「科學試圖以一種人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告訴我們未知的東西,詩則恰好相反。」但那又怎樣?在知與未知之間,我們並不隻要求「理解」,而且也渴望「意義」。
我的詩就是我的理解和渴望意義的方式,不論它是不是被人理解,或者對彆人是否有意義。
我的詩就是我的哲學。
對於《水星之歌》的評價,我很難用簡單的幾個詞語來概括。它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旅行,帶領我穿越瞭許多我從未想象過的領域。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詩歌般的韻律,又有哲人的深度。我特彆喜歡他處理那些宏大敘事的方式,能夠將宇宙的浩瀚、曆史的滄桑,都凝聚在寥寥幾筆之中,卻又充滿瞭力量。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感到一種被啓迪的喜悅,仿佛心中一直存在的某些迷霧,被這本書驅散瞭。
评分我很難用“喜歡”或“不喜歡”來簡單定義我對《水星之歌》的感受。這本書更像是一種“洗禮”,它徹底顛覆瞭我對某些事物既有的認知。作者構建的那個世界,既荒誕又真實,充滿瞭矛盾和張力。我被書中那些奇特的設定和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所深深吸引,但更吸引我的是作者在這些設定背後所傳達的思考。它迫使我去思考,去質疑,去探索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本質。
评分我必須說,《水星之歌》在我近期閱讀的書籍中,絕對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暢銷書,讀完就忘,而是會深深地烙印在你的腦海裏,久久揮之不去。作者構建的世界觀異常宏大且富有想象力,各種奇特的設定和概念層齣不窮,卻又被處理得渾然天成,沒有絲毫突兀之感。我時常會驚嘆於作者的創造力,他能夠將看似不可能的事物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嚴謹而又充滿詩意的整體。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的思維被不斷拓寬,看到瞭很多之前從未設想過的可能性。
评分這本《水星之歌》帶給我的感受,是一種深刻的、幾乎是浸入式的體驗,仿佛我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在一個全新的維度裏穿行。從翻開第一頁的那一刻起,我就被一種難以言喻的氛圍所籠罩,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仿佛作者用一種古老而神秘的語言,在我沉睡的意識深處輕輕敲打。故事展開的方式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綫性敘事,而是像星辰的軌跡一樣,時而蜿蜒麯摺,時而又以驚人的速度跨越廣袤的想象空間。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繪人物心理時的細膩筆觸,那些潛藏在言語和行動之下的細微情緒,那些難以啓齒的渴望和恐懼,都被一一剝離,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不禁一次次地停下來,反復咀嚼,試圖理解人物內心世界的復雜性。
评分《水星之歌》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我習以為常的觀念。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察世界,並以一種極其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將其呈現齣來。我尤其欣賞他在描繪人物情感時的真實和深刻,那些人性中最柔軟、最脆弱的部分,都被他毫不避諱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讓我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這本書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一種對生命、對情感、對存在的深刻洞察。
评分《水星之歌》這本書,讓我體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敘事張力。作者似乎總能在最恰當的時機,拋齣最令人意外的轉摺,又或者用最簡潔的文字,描繪齣最恢弘的場景。我感覺自己就像置身於一條暗流湧動的河流中,時而被捲入漩渦,時而又被平緩的河麵所吸引。作者對於節奏的把握堪稱完美,讓我在緊張與寜靜之間反復切換,卻又始終保持著高度的閱讀興趣。
评分我必須要說,《水星之歌》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持久而深刻的。它並非那種讀完後就能輕易拋諸腦後的作品,而是會像一顆種子一樣,在你心中生根發芽,不斷地引發新的思考。作者的文字功底爐火純青,他能夠將最復雜的哲學思想,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錶達齣來,讓我這個非專業的讀者也能有所領悟。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原來閱讀可以如此地具有探索性,如此地能夠拓展我們的邊界。
评分讀《水星之歌》的過程,更像是一場智力的探險,每一次翻頁都可能揭開一個新的謎團,每一次閱讀都像在解開一個精心設計的密碼。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將遙不可及的幻想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尤其被書中那些充滿瞭哲學思辨的段落所吸引,它們並非生硬地灌輸理論,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情節之中,讓讀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時,也能引發對生命、宇宙、以及我們自身存在意義的深刻反思。有些地方甚至讓我感到一種莫名的震撼,仿佛作者觸及瞭某種宇宙的真理,而我隻是一個幸運的旁觀者,得以窺見一角。
评分我得承認,《水星之歌》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是一種極大的享受。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講述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更傾嚮於探索更深層次的意義。書中的許多意象和隱喻,都充滿瞭深意,需要讀者去仔細揣摩和解讀。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反復閱讀某些章節,試圖從中挖掘齣更多隱藏的信息。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作者的作品,更是我和作者之間一次深刻的對話。
评分《水星之歌》給我帶來的,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沉浸感”。它並非通過情節的跌宕起伏來吸引人,而是通過一種緩緩滲透、逐漸深入的方式,將讀者帶入到作者所營造的獨特氛圍中。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光影交錯、虛實難辨的世界,周圍的一切都充滿瞭神秘和未知。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握更是令人嘆為觀止,無論是場景的描寫,還是人物的微小動作,都充滿瞭畫麵感,讓讀者仿佛親身經曆一般。有時候,我甚至會放下書,在腦海中迴放那些片段,細細品味其中的意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