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民事訴訟真實記錄,颱商法律現場近距離目擊。
違約者變相獲利,守約方暗地哭泣。
你可以叫醒一個睡得再沉的「法理」,卻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法官」。
習近平需要放置案頭的一本書
馬英九應該仔細看的一本書
遊走兩岸的颱商更是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一個颱灣人在大陸包銷瞭幾棟樓,買瞭幾套房,卻為此打瞭十年官司,寫瞭三百封投訴書,維權難於上青天;仲裁委三裁三撤,法院再審又審,蝸牛式審理,調解式判決,韆萬彆到大陸的「法」海中探險!
作者簡介
方木幾
著名法務工作者。在颱灣、大陸、馬來西亞從事房地産法務工作達二十餘年,熟諳兩岸房地産法令,並有豐富訴訟實操經驗。曾在大陸清大、北大下屬培訓機構授課,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獲頒奬項,對大陸司法環境觀察甚微。
其人對唐詩宋詞亦甚是鍾愛,故文章中時有抒懷的詩詞齣現。
古人傢傢戶戶備有木幾以置放日常實用物品,本書儲存瞭各種當今應對大陸司法亂象的寫實思維,用得著的自可購迴隨意取用,它將成為你放置在大腦裏的「木幾」。
第一篇 漫談大陸颱商
第一章 不倒的蘆葦14
第二章 記得說再見19
第三章 奇蹟背後的關鍵密碼23
第四章 巫婆一定得死29
第二篇 探索大陸律師
第五章 研究人比研究書管用38
第六章 「處方箋」滿天飛45
第七章 也該讓你的心靈做做瑜伽51
第三篇 認識大陸法院
第八章 殘缺的司法正義56
第九章 「法」,大陸有錢人都看反瞭61
第十章 當黑暗天使來臨時63
第十一章 不是我要看破你,而是我想突破你67
第四篇 十年磨一見
第十二章 看不見的光76
第一節 揣著明白裝糊塗81
第二節 窩裏反97
第三節 第一次死裏逃生101
第四節 不動如山105
第五節 換湯不換藥115
第六節 三裁不行123 第
十三章 大陸優秀法院不優秀128
第一節 蝸牛式審判132
第二節 同樣的訴訟,兩樣的收費142
第三節 一個媳婦判給兩個人147
第四節 上級院長的錶態153
第五節 財産保全也不安全157
第十四章 彆以為大陸法院終審一定終結163
第一節 總要留點遺憾的尾巴168
第二節 對也糾,錯也糾,一陣亂糾174
第三節 一點就靈光,白條抵萬貫185
第四節 抗!抗!抗!抗訴為何物?190
第五節 硝煙又起193
第六節 裸訴容易見到鬼197
第七節 誰是搖著紅旗的黑手?201
第八節 北京的天氣會騙人208
第十五章 枳過江東變成橘214
第一節 大陸司法豈止兩製216
第二節 誰來保護我的齣庭安全220
第三節 蜀道難,執行更難224
第四節 和諧壓倒瞭和諧本身231
第五節 四肢無力海基會233
第五篇 颱商的詩意人生
第一首 忘憂245
第二首 洗塵247
第三首 彆離249
第四首 遠朋到訪251
第五首 韆裏迎親253
第六首 慕遊揣想255
第七首 好遊太平山257
第八首 桌上風光259
第九首 孤注麓山260
第十首 古往今來261
第十一首 收復宅捨263
第十二首 無迴265
第十三首 四肢無力267
自序
四十歲是一個人震盪起伏巨大的生命綫,到底往上轉是你人生的南迴歸綫,還是往下彎是你人生的北迴歸綫,端視個人造化與努力,我何嘗不也如此遭受考驗。
剛下大陸的國際機場便高興吹起自己的成功狂想麯,以為在這擁有世界最多人口,擁有世界最多外匯的大陸裏,正是我人生展翅高飛的另一個起點,我的南迴歸綫劃定在此。可是登陸十年來,大陸市場擴大瞭,我的版圖變小瞭,市場不講誠信,法院不講法治,律師不夠稱職,每打一場官司要進無數次急診室,忙著打官司,到頭來其實是瞎忙,瞎忙偷走瞭我的青春,打擊瞭我的信心,我開始質疑,北京機場既然敞開大門歡迎久違的颱灣同胞,為何不為其加道防火牆?
大陸某些法院並不善待颱灣同胞,國民黨雖然勇於開放颱商投資大陸,卻也無力協助。十年一想,與其愁怨天地不如變革自己,改變不瞭環境就改變自己的心境。不是大陸還要再等多久纔來,是來瞭能撐多久。對颱招商不需再喊口號,不需再辦餐會,百萬老颱就足以撼動韆萬新颱,穩住老颱不怕新颱不來。
大陸沿海城市不論物質與精神文明均讓內陸城市望塵莫及,因為思路不同,活路就大不相同。大陸幅員遼闊,凡事難以一窺究竟;人口眾多,凡事不能以偏蓋全。本書所指大陸鄉裏法院意指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地區的法院,如宜昌相對南昌落後,南昌相對南京落後,而落後地區的法院其貪腐不公程度相對嚴重。
我把話說到心窩裏,大陸鄉裏法院聽瞭肯定不中意。
這本書讀完後,我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的旅程,一個關於大陸司法現實的旅程。作者的敘述方式很特彆,他沒有采用傳統的分析方法,而是像一個故事講述者,將一個個真實的案例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生動的畫麵。這些案例並非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共同構成瞭大陸司法體係的復雜圖景。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關係”的描述。在大陸, “關係”似乎無處不在,它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麵,也滲透到司法體係的每一個角落。有瞭“關係”,就可以化解矛盾,避免麻煩,甚至可以逃脫法律的製裁。而沒有“關係”,即使你身處正義的一方,也可能被無辜地冤枉。這種現象讓我感到震驚,也讓我感到擔憂。我曾經在大陸遇到過一些朋友,他們為瞭在商界站穩腳跟,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建立“關係”。他們告訴我,在大陸, “關係”比金錢更重要,比能力更重要。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這種“關係”文化,是大陸司法製度的根源所在。它提醒我們,在大陸經商,不僅要遵守法律,更要學會與人打交道。
评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從一個宏大的視角去分析大陸的司法體係,而是聚焦於一個個具體的案例,通過這些案例來展現大陸司法製度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作者是一位颱灣商人,他在大陸生活瞭十年,親身經曆瞭許多與司法相關的事件。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講述瞭那些被法律所忽視的角落,那些被權力所操控的真相。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小商小販,他們因為一些微小的違法行為,被判處重刑,而那些大權大貴的人,卻可以逍遙法外。這種鮮明的對比,讓人感到憤怒,也讓人感到無奈。我曾經在大陸的街頭看到過許多這樣的場景,那些小商小販為瞭生計,不得不鋌而走險,而那些執法人員,卻對他們毫不留情。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大陸的司法製度,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也犧牲瞭公平正義。它提醒我們,在大陸經商,不僅要遵守法律,更要瞭解當地的文化和習慣。這本書對於所有關注兩岸關係、對大陸社會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值得閱讀的佳作。它讓我們看到瞭大陸的真實麵貌,也讓我們對兩岸的未來充滿瞭思考。
评分讀完這本關於大陸司法係統的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作為在大陸打拼多年的颱商,我一直對兩岸在法律製度上的差異有著隱隱的擔憂。這本書並非從宏觀的法律條文去分析,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將那些看似遙遠的“製度性問題”具象化,變得觸手可及。作者的敘述冷靜而客觀,沒有刻意的批判,卻更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書中描述的那些為瞭地方利益而扭麯的判決,為瞭經濟發展而犧牲公平正義的現象,讓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經遇到的睏境。記得幾年前,我的公司在大陸投資的一個項目,因為一些莫名的原因被當地政府以環保為由叫停,後續的協調過程漫長而艱難,最終不得不通過“關係”來解決。當時的我,雖然感到憤怒,卻也無可奈何,因為我知道,在那個環境下,法律往往隻是權力的工具。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這種睏境並非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它提醒我們,在大陸經商,除瞭要遵守法律,更要瞭解“潛規則”,這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現實。這本書對於所有關注兩岸關係、對大陸法律製度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值得閱讀的佳作。
评分坦白說,這本書讀起來有些壓抑。它沒有像一些媒體報道那樣,用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吸引眼球,而是用一種平淡的筆觸,描繪瞭一個個令人不安的場景。作者是一位在大陸生活瞭十年的颱灣人,他的視角是獨特的,他的感受是真摯的。他沒有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受害者,也沒有把自己擺在道德的製高點上,而是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記錄下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書中描述的那些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徇私枉法等現象,雖然我們早已有所耳聞,但當它們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麵前時,依然會讓人感到震驚。我曾經在大陸投資過一傢工廠,在運營過程中,也遇到過一些“灰色地帶”的問題。比如,為瞭獲得一些優惠政策,不得不“走關係”;為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不得不“打點”一些人。當時的我,雖然感到不舒服,卻也隻能無奈地接受。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這種“灰色地帶”的存在,正是大陸司法製度的弊端所在。它提醒我們,在大陸經商,不僅要遵守法律,更要學會保護自己。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什麼新的“發現”,而在於它將我們已經知道的那些問題,用一種更深入、更細緻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從事兩岸貿易已經超過二十年,對大陸的商業環境和司法體係,早已有瞭自己的判斷。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更多被掩蓋在錶象之下的真相。作者並非法學專傢,卻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法律問題娓娓道來。他沒有試圖去構建一個完美的理論框架,而是專注於講述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這些故事充滿瞭人性的復雜和製度的無奈。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被冤枉的商人,他們為瞭維護自己的權益,耗盡瞭所有的資源,卻最終不得不接受不公正的判決。這些故事讓我感到心痛,也讓我對大陸的司法製度感到擔憂。當然,我也知道,大陸的司法改革一直在進行中,但這本書提醒我們,改革的道路依然漫長而艱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大陸司法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性和社會現實的書。它讓我們反思,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更加重視公平正義的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