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7
一種直指人心的生活意境與精神高度
一把最快速開啓內在智慧寶藏的鑰匙
「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
這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句子,顯示《六祖壇經》沒有太多的名相術語。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風範行止所要示現的是:
人不靠外在物質名利,以自己內在本有的智慧,就可以活得莊嚴精采。
而內在本有的智慧,正可以靠《六祖壇經》來啓動!
發現經典,重磅講述——《六祖壇經》
*漢傳佛教中唯一被尊為「經」的祖師著述。
*媲美《論語》、《老子》的華人必讀經典。
*紀念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圓寂1300年。
*禪宗最早成立的流派「溈仰宗」第十代傳人濟群法師跨海講述。
*增加重點標題,有係統的分析與講解,讓你深入經典快速上手。
《六祖壇經》是禪宗最為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漢傳佛教中唯一被尊為「經」的祖師著述,全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以下簡稱《壇經》),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等地所說之法,由門人記錄、匯總並流傳於世。
太虛大師說過: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由此延伸的禪意、禪心、禪茶一味等詞,也廣為教內外人士所熟知。或許人們未必能說齣這些詞的真正內涵,但都知道它是代錶瞭一種意境,一種精神高度。
從修行意義上說,《壇經》開顯的方法,能使我們以最快速度開啓內在智慧,親見本來麵目。換言之,這是一條修行捷徑,故稱頓教,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
從本質來說,佛法是簡單而非復雜的,是直接而非迂迴的,能化繁為簡,因為佛法修行的重點不在彆處,而是在我們的心。隻是由於眾生的根機韆差萬彆,佛陀纔會應病與藥,開示種種法門,演說諸般經教。但他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瞭建立一套龐大的哲學體係,而是從不同的契入點,引導我們將目光轉嚮內心,轉嚮這個和我們生死相隨但又始終麵目模糊的心,進而看見心的本來。
《壇經》是我們認識心地的一把鑰匙,鑰匙是用來打開寶藏的,但寶藏並不是在鑰匙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壇經》,其實是在學習如何使用這把鑰匙,關鍵是運用鑰匙,用它來開啓寶藏。
所以,我們不僅要從文字上去理解,更要從內心去對照,去體證,去見到那個本來清淨的菩提自性。否則,即使把《壇經》倒背如流,也不過像六祖所說,「成個知解宗徒」,結果就是拿著鑰匙,看著使用說明,卻從來不去試一試,從來都不知道,鑰匙能打開一個怎樣的世界。
濟群法師講《壇經》,根據內容增加瞭若乾細目,讓讀者可以更清楚其中講述瞭哪些問題;既讓我們的知見更清楚紮實,也可幫助我們,活齣智慧與精采的人生。
作者簡介
濟群法師
1984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隨後至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參學任教。多年來,教書育人,學修並重,為禪宗最早成成立的流派「溈仰宗」第十代傳人。現任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並受聘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廈門大學宗教研究所高級顧問、客座教授,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長期從事唯識、戒律的研究及講授。
教學之餘積極緻力於佛法弘揚,時常應邀於高等院校及信眾團體演講,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港颱及歐洲、澳洲等地。此外,齣版並發錶各類著述、論文兩百餘萬字,如《真理與謬論》、《菩提心與道次第》、《人生佛教叢書》等。繼承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提齣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們擺脫對佛法的誤解,使佛法走入生活。近年來,更將弘法重點轉嚮道次第、菩提心和皈依,著重佛法基礎建設,引領佛弟子在菩提道上穩步前進。
濟群法師網頁:www.jiqun.com/
前言
禪宗建立的基礎
從妄心入手的漸修
由真心建立的頓悟
禪宗的起源及發展
如何看待《壇經》的版本
【行由品第一】
一、求道因緣
1.聞《金剛經》,心即開悟
2.初見五祖
二、得法經過
1.徵選傳人
2.神秀作偈
3.惠能作偈
4.五祖傳法
三、接引惠明
四、剃度齣山
【般若品第二】
一、釋摩訶般若——開顯覺悟本體的特徵
二、釋波羅蜜——此岸與彼岸
三、頓悟法門的攝機
四、即心是佛,自悟自救
五、般若法門的殊勝
六、無相頌
【疑問品第三】
一、功德非福德
二、淨土在心中
三、在傢修行
【定慧品第四】
一、定慧一體
二、一行三昧
三、禪門三大要領
【坐禪品第五】
一、如何坐禪
二、何為禪定
【懺悔品第六】
一、五分法身
二、無相懺悔
三、發四弘誓願
四、無相三皈戒
五、自性三身佛
六、無相頌
【機緣品第七】
一、接引無盡藏尼,說諸佛義理非關文字
二、接引法海,說即心是佛
三、接引法達,說《法華經》開佛知見
四、接引智通,說三身四智
五、接引智常,說不著有亦不住空
六、接引誌道,答生滅與寂滅
七、為行思印證,說聖諦亦不為
八、為懷讓印證,說似一物即不中
九、為玄覺印證,體悟無生之旨
十、接引智隍,開示禪定的修行
十一、一僧問法
十二、方辯塑像因緣
十三、一僧舉臥輪偈
【頓漸品第八】
一、接引誌誠,開示戒定慧
二、接引誌徹,開示佛性義
三、接引神會,說見不見義
【宣詔品第九】
一、馳詔迎請
二、中宗賜衣鉢
【付囑品第十】
一、傳授說法的方便
二、付囑正法流傳
三、葉落歸根
四、辭彆囑咐
五、入滅
結束語
注:本書所使用的《壇經》,為《大正藏》第48冊No.2008《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行由品第一】
〈行由品〉主要是六祖自述身世及黃梅求法、開悟得道的過程。從這段經曆中,我們能得到什麼樣的啓發?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名璩)與官僚入山請師,齣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韆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瞭成佛。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這段文字相當於佛經開頭的序分,介紹瞭說法的時間、地點、聽眾、主講人等。
時,大師至寶林。 | 時,即那個時候,類似佛經所說的一時、爾時。依後人推斷,應是唐高宗儀鳳二年(六七七年)。大師,本是佛之尊號,後代學人為尊重本宗祖師,也敬之為大師。當時,六祖大師在寶林寺,即現在的韶關南華寺。明萬曆《曹溪通誌》記載: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五○二年),印度高僧智藥三藏見此地「山水迴閤,峰巒奇秀,嘆如西天寶林山」,建議地方官奏請武帝建寺。落成後,梁武帝賜額「寶林寺」,先後有廣果寺、中興寺、法泉寺、華果寺等名。六祖到寶林寺住錫後,在此說法三十七載,使南宗禪法大播於天下。此寺亦成為禪宗祖庭。 |
韶州韋刺史(名璩)與官僚入山請師,齣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 | 韶州,轄境相當今韶關市及麯江、樂昌、仁化、南雄、翁源、英德等地,因州北有韶石得名。刺史,古代官名,原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後沿為地方官職名稱。大梵寺,韶州麯江縣河西,又名開元寺、天寜寺、報恩光孝寺等。六祖駐錫寶林寺時,聲譽已隆,所以,韶州有位姓韋名璩的地方長官就率領一眾官員和幕僚到位於山中的寶林寺恭請六祖,迎至城內大梵寺講堂,為大眾廣開佛緣,講說妙法。 |
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韆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 升座,上高座說法。六祖登上法座,聞法的聽眾有刺史及官員、幕僚三十多人,對儒學有高深造詣的學者三十多人,齣傢、在傢的男女眾共一韆多人。大眾同時禮敬,祈請六祖開演頓悟法門的精要。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那個交通和資訊均極閉塞的年代,韆餘人共聚聞法,該是多麼盛大莊嚴的場麵。這既說明六祖在當時影響之巨,也說明人們有著普遍的聞法熱情。這種熱情,正是禪宗能在唐朝盛極一時、高僧輩齣的群眾基礎。有高素質的信眾,纔會有高素質的僧纔,纔會從中湧現齣類拔萃的佼佼者。 |
啓動內在智慧的鑰匙:濟群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啓動內在智慧的鑰匙:濟群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