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30
一种直指人心的生活意境与精神高度
一把最快速开启内在智慧宝藏的钥匙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句子,显示《六祖坛经》没有太多的名相术语。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风范行止所要示现的是:
人不靠外在物质名利,以自己内在本有的智慧,就可以活得庄严精采。
而内在本有的智慧,正可以靠《六祖坛经》来启动!
发现经典,重磅讲述——《六祖坛经》
*汉传佛教中唯一被尊为「经」的祖师着述。
*媲美《论语》、《老子》的华人必读经典。
*纪念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圆寂1300年。
*禅宗最早成立的流派「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济群法师跨海讲述。
*增加重点标题,有系统的分析与讲解,让你深入经典快速上手。
《六祖坛经》是禅宗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汉传佛教中唯一被尊为「经」的祖师着述,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以下简称《坛经》),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等地所说之法,由门人记录、汇总并流传于世。
太虚大师说过: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由此延伸的禅意、禅心、禅茶一味等词,也广为教内外人士所熟知。或许人们未必能说出这些词的真正内涵,但都知道它是代表了一种意境,一种精神高度。
从修行意义上说,《坛经》开显的方法,能使我们以最快速度开启内在智慧,亲见本来面目。换言之,这是一条修行捷径,故称顿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从本质来说,佛法是简单而非复杂的,是直接而非迂回的,能化繁为简,因为佛法修行的重点不在别处,而是在我们的心。只是由于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佛陀才会应病与药,开示种种法门,演说诸般经教。但他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建立一套庞大的哲学体系,而是从不同的契入点,引导我们将目光转向内心,转向这个和我们生死相随但又始终面目模煳的心,进而看见心的本来。
《坛经》是我们认识心地的一把钥匙,钥匙是用来打开宝藏的,但宝藏并不是在钥匙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坛经》,其实是在学习如何使用这把钥匙,关键是运用钥匙,用它来开启宝藏。
所以,我们不仅要从文字上去理解,更要从内心去对照,去体证,去见到那个本来清净的菩提自性。否则,即使把《坛经》倒背如流,也不过像六祖所说,「成个知解宗徒」,结果就是拿着钥匙,看着使用说明,却从来不去试一试,从来都不知道,钥匙能打开一个怎样的世界。
济群法师讲《坛经》,根据内容增加了若干细目,让读者可以更清楚其中讲述了哪些问题;既让我们的知见更清楚扎实,也可帮助我们,活出智慧与精采的人生。
作者简介
济群法师
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禅宗最早成成立的流派「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教学之余积极致力于佛法弘扬,时常应邀于高等院校及信众团体演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港台及欧洲、澳洲等地。此外,出版并发表各类着述、论文两百余万字,如《真理与谬论》、《菩提心与道次第》、《人生佛教丛书》等。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近年来,更将弘法重点转向道次第、菩提心和皈依,着重佛法基础建设,引领佛弟子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进。
济群法师网页:www.jiqun.com/
前言
禅宗建立的基础
从妄心入手的渐修
由真心建立的顿悟
禅宗的起源及发展
如何看待《坛经》的版本
【行由品第一】
一、求道因缘
1.闻《金刚经》,心即开悟
2.初见五祖
二、得法经过
1.征选传人
2.神秀作偈
3.惠能作偈
4.五祖传法
三、接引惠明
四、剃度出山
【般若品第二】
一、释摩诃般若——开显觉悟本体的特征
二、释波罗蜜——此岸与彼岸
三、顿悟法门的摄机
四、即心是佛,自悟自救
五、般若法门的殊胜
六、无相颂
【疑问品第三】
一、功德非福德
二、净土在心中
三、在家修行
【定慧品第四】
一、定慧一体
二、一行三昧
三、禅门三大要领
【坐禅品第五】
一、如何坐禅
二、何为禅定
【忏悔品第六】
一、五分法身
二、无相忏悔
三、发四弘誓愿
四、无相三皈戒
五、自性三身佛
六、无相颂
【机缘品第七】
一、接引无尽藏尼,说诸佛义理非关文字
二、接引法海,说即心是佛
三、接引法达,说《法华经》开佛知见
四、接引智通,说三身四智
五、接引智常,说不着有亦不住空
六、接引志道,答生灭与寂灭
七、为行思印证,说圣谛亦不为
八、为怀让印证,说似一物即不中
九、为玄觉印证,体悟无生之旨
十、接引智隍,开示禅定的修行
十一、一僧问法
十二、方辩塑像因缘
十三、一僧举卧轮偈
【顿渐品第八】
一、接引志诚,开示戒定慧
二、接引志彻,开示佛性义
三、接引神会,说见不见义
【宣诏品第九】
一、驰诏迎请
二、中宗赐衣钵
【付嘱品第十】
一、传授说法的方便
二、付嘱正法流传
三、叶落归根
四、辞别嘱咐
五、入灭
结束语
注:本书所使用的《坛经》,为《大正藏》第48册No.2008《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行由品第一】
〈行由品〉主要是六祖自述身世及黄梅求法、开悟得道的过程。从这段经历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这段文字相当于佛经开头的序分,介绍了说法的时间、地点、听众、主讲人等。
时,大师至宝林。 | 时,即那个时候,类似佛经所说的一时、尔时。依后人推断,应是唐高宗仪凤二年(六七七年)。大师,本是佛之尊号,后代学人为尊重本宗祖师,也敬之为大师。当时,六祖大师在宝林寺,即现在的韶关南华寺。明万历《曹溪通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五○二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见此地「山水回合,峰峦奇秀,叹如西天宝林山」,建议地方官奏请武帝建寺。落成后,梁武帝赐额「宝林寺」,先后有广果寺、中兴寺、法泉寺、华果寺等名。六祖到宝林寺住钖后,在此说法三十七载,使南宗禅法大播于天下。此寺亦成为禅宗祖庭。 |
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 | 韶州,辖境相当今韶关市及曲江、乐昌、仁化、南雄、翁源、英德等地,因州北有韶石得名。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大梵寺,韶州曲江县河西,又名开元寺、天宁寺、报恩光孝寺等。六祖驻钖宝林寺时,声誉已隆,所以,韶州有位姓韦名璩的地方长官就率领一众官员和幕僚到位于山中的宝林寺恭请六祖,迎至城内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广开佛缘,讲说妙法。 |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 升座,上高座说法。六祖登上法座,闻法的听众有刺史及官员、幕僚三十多人,对儒学有高深造诣的学者三十多人,出家、在家的男女众共一千多人。大众同时礼敬,祈请六祖开演顿悟法门的精要。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在那个交通和资讯均极闭塞的年代,千余人共聚闻法,该是多么盛大庄严的场面。这既说明六祖在当时影响之巨,也说明人们有着普遍的闻法热情。这种热情,正是禅宗能在唐朝盛极一时、高僧辈出的群众基础。有高素质的信众,才会有高素质的僧才,才会从中涌现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
启动内在智慧的钥匙:济群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启动内在智慧的钥匙:济群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