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7
在死亡面前,你有多大的勇气?
面对生命后头未知的道路,你能准备多少?
且让我们以爱,以理解,以慈悲,以智慧,心无罣碍,航向生命永恆的归宿。
差不多两千六百年前,佛陀四处说法,曾经遇到一位悲伤的母亲,哀求佛陀让他死去的儿子复活。佛陀请她到城里,看如果有哪户人家没死过人,他就能让她儿子复活。
佛陀并非不慈悲,而是告诉这位母亲,告诉所有的人,死亡乃必然之事;佛法,就是用来解脱;超越死亡,就是超越生死!
在百花齐放的生命图腾里,我们可以追求工作的成就、财富的丰厚,追求生活美好的愿景、名声的妄念,但这一期生命的结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死亡是个事实──这并非恐吓。
然而实际上,死亡却也只是个幻影,可以超越的幻影;天国亦是幻影,可以突破的幻影。佛教的临终关怀,简单地教导我们如何超越那幻影,如何对生活敬重──不懂得生活的人,难以超越生死;不正视生死大事者,也不会善待生活──如何洒脱自在地追寻生命的最终站:死亡是残酷的,但生命却是尊严的!
《超越生死:佛教的临终关怀与生死解脱》突破宗教藩篱,进行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对于生死的大整理,无论佛教徒与否,都可从其中萃取智慧、攫获能量,在生离死别的这堂课上,令亡者自在解脱、生者安心无憾,两皆渴求心灵抚慰,死亡便是生命的再次教育。
本书打破禁忌,直书死亡话题―─
★什么是业报与轮回?什么是本觉、始觉与究竟觉?
★金光明沙与往生被该如何运用?
★为什么遗体完全冷透前切忌搬动更衣?
★为什么在将亡者临终面前不可唿天抢地?不应垂死急救?
★什么是临终自我关怀?什么是临终反向关怀?
★什么是助念?助念有什么好处?什么是中阴身?
★如何帮助将亡者坦然豁达地走向生命尽头?
如何面对自我生命的消逝而能坦然自在?
达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关于身后事,我们早该未雨绸缪;关于死亡我们终究面临其中。死亡的超越,亦是生命的昇华!
「死亡之痛,乃现实人生诸苦中之极苦,世间无逾此痛者。
正因为人们不能安详自然地面对死亡,且被死亡的哀恸所惊吓而恐惧万分,失去了生命中应有的觉醒与自由,是故佛法的首要目标就在于解脱死亡之苦,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死亡。解脱死亡之谜、关怀死亡之痛、揭示死亡之真相、超越死亡之束缚,乃是佛教临终关怀的基本要务。」──达照《超越生死:佛教的临终关怀与生死解脱》
★ 至亲挚爱即将永别,生者亡者两皆渴求心灵抚慰与再教育──《超越生死:佛教的临终关怀与生死解脱》突破宗教藩篱,无论佛教徒与否,都可从中萃取智慧攫获能量,令亡者自在解脱、生者安心无憾。
★ 佛教的临终关怀有三种:
「正面关怀」需要别人全面的关怀;「自我关怀」不需要他人来关怀,只需要自己清醒地安排生命的最后时刻;「反向关怀」则是不但不需要别人来关怀自己,而且还能够更进一步来关怀身边的人和一切苦难众生。最后者在死亡面前仍然能够安然喜悦地关切他人的悲怀,是一种从爱心中爆发出来的具有圆满智慧的慈悲。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双贤:目犍连与舍利弗、摩诃迦叶与阿难尊者、玄奘大师、达摩祖师、中唐禅门居士庞蕴父女等,皆堪称「临终自我关怀」的最佳典范。
★ 达照拆解生死:
「从出生一直到死亡,再从死亡一直到出生,每一种关怀,每一个提示,每一次训练,每一样修行,都是在全心全意地为了有情众生的究竟真实之利益。」
「在死亡面前,过去生活的一切负面记忆,都显得不足挂齿,首先要原谅自己,其次要原谅别人,然后再原谅其他的人和事,原谅一生中所有的不满、积愤和误会……意识里面没有了贪恋和怨恨,世间的是非恩怨,都能够在死亡到来之际作个了断,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别人,都能以博大的胸怀来包容。以一颗透明而自然的心面对一切境界的出现,此生的诸多业习恩仇,都要一一告别。」
「佛教的临终关怀,就是因为现实人生具有老、病、死之悲哀。……由于觉者圆满的智慧和无我的慈悲,能够给正在受苦受难的临终者温馨而喜悦的力量,使之开放自己而获得彻底的自在,因此说正面的临终关怀,是临终者解脱痛苦和觉悟真理的重要助缘。」
「每个生命都具有两种力量,那就是百分之百的自由和百分之百的幸福。从生命本身的角度说,整个佛法就是告诉人们如何获得这两种力量。获得绝对自由的力量,那就是二乘的解脱道,获得绝对幸福的力量,那就是大乘的菩萨道,除此之外,更无修道可言。」
「临终之际,尚未昏昧之时,有二方面的忌讳。一忌家属与病者作温柔暧昧的软语,以世情牵缠,徒增恩爱之悲伤;二忌临床挥泪,未死先哭,喧譁吵闹,扰乱正念,令病者心生悲恋、执着,或将泪水滴亡者身,触动其情执,使之不忍离去,而深受无可奈何的极苦。」
「佛教不主张『灵魂永恆不灭』,而主张生命全体的缘起缘灭,相似相续,不常不断,无我、无我所,没有主宰。……佛教临终关怀的起码要求,就是在临终者行将选择善道或恶道的时候,我们能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们能够以欢喜的心情去转世,从而使之有机会再进一步努力,解脱生死之苦。」
作者简介
达照
达照法师,俗姓林,笔名天台子。一九七二年出生于浙江省文成县,自幼生活在佛化家庭中,奶奶专念佛号、往生前预知时至对其影响巨大,因感念唯有佛法方能解决 生命终极的疑惑,遂于一九八九年于文成县七甲寺依了识长老剃度出家,属于嫡传天台教观第四十六代,并于一九九二年礼宝华山茗山大和尚受具足戒。尔后,其姊姊、兄长、弟弟及母亲受其影响,亦相继出家;父亲则长年居住寺院,护持道场、吃素念佛,在佛法中寻找生命归宿之究竟,一家人佛缘殊胜,谱写了「五僧一居士」的人间佳话。法师曾留诗为念:「一道佛光照我家,浮生幸得五袈裟,流缘漏尽伤心事,任尔天涯到海涯。」
一九九一年至二○○一年法师先后就读福州鼓山佛学班、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和中国佛学院。期间,于一九九九年获得密宗大圆满无相密乘心中心法灌顶资格,二○○七年六月获得香港观宗寺觉光长老传授天台观第四十七代法嗣。二○○九年创立了安福利生功德会,组织开展禅修、养生、慈教、怀老等四大志业。
现任温州佛教永嘉禅学会会长、温州市妙果寺住持。着有《超越生死:佛教的临终关怀与生死解脱》《〈金刚经赞〉研究》《永嘉禅讲座》《〈天台四教仪集注〉译释》等,另有论文三十余篇、诗作数百首。
【台湾版序】
【自序】
导论 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第二节 佛教业报论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第二章 以觉为本——觉悟乃人生之真谛
第一节 本觉与生死
第二节 始觉与慈悲
第三节 究竟觉与净土
上 篇 临终之正面关怀
第三章 临终关怀——关怀为真情之透露
第一节 临终关怀之概念
第二节 临终关怀之范围
第四章 正面关怀——死亡为光明之回归
第一节 死亡的过程
第二节 真情与爱心的关怀
第三节 智慧与慈悲的关怀
第五章 殊胜关怀——佛法是殊胜之通道
第一节 净宗助念往生
第二节 密宗迁识往生
第三节 法物利益亡者
第四节 善后事宜
第六章 中阴救度——中阴是救度之良机
第一节 中阴之情境
第二节 中阴之救度
下 篇 临终自我关怀与反向关怀
第七章 自我关怀——自我即生死之主人
第一节 我是谁
第二节 我与生死
第八章 超越自我——无我即解脱之前提
第一节 临终自我关怀之层次
第二节 临终自我关怀之方法
第三节 临终自我关怀之事例
第九章 反向关怀——慈悲从爱心中爆发
第一节 反向关怀之概念
第二节 反向关怀之层次
第十章 智者回眸——智慧从实践中生起
第一节 反向关怀之训练
第二节 反向关怀之方法
第三节 反向关怀之事例
结语 佛教临终关怀的现实意义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超越生死:佛教的临终关怀与生死解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超越生死:佛教的临终关怀与生死解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