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画集》是弘一大师和丰子恺「以画说法」的佛教劝善之作,自一九二九年画集流布以来,除了在护生戒杀、长养慈悲心方面发挥莫大功效,更让许多阅画者因此开始素食。《护生画集》可说是弘一法师和丰子恺遗爱人间、教化人心的珍贵资粮。
本书内容为丰子恺送弘一大师的七十岁寿礼,由当代书法名家叶恭绰题诗,共计七十篇。画集内容着眼于物我的感应同情、万物自得之趣,充满了惜物、护生、祥和、慈爱之气,可能是因为丰子恺遭逢抗日战争爆发,举家逃难历经战火,了解惊慌奔走之苦,也深深体会身为动物之一的人类,濒临死亡时的惊恐心情,因而对其他有情识的动物,被抓拿及被屠杀时的情绪反应,也能感同身受。故而无一般劝善之书凄惨罪过的景象。
林少雯居士承继原创精神,以白话图文赏析原作的体相用之美,让大小朋友能够更清楚了解自己和护生、戒杀、惜物、长养慈悲、种下善根种子……等生命教育观念的关联性,进而触发对生命存在及和谐共生的思考,并在心灵境界上得到提昇。
本书特色
1.将书法家所写的诗文还原成楷体字,无古今文字障碍,更显古诗入画的文学价值。
2.为《护生画集》的白话赏析及精辟导读,文图并茂传达善美情义,为近百年首创。
3.具佛理及生态伦理观,含宗教、民俗社会、文学艺术等,为人类学研究珍贵资料。
作者简介
林少雯
广东省蕉岭县人,世新图资系、玄奘大学宗教研究所硕士。
曾任编剧、特约撰述、编辑、作家协会理事、妇女写作协会理事等,现任中国文艺协会监事。作品有散文、小说、报导文学、儿童文学、剧本。关注环境绿化和水土保持议题。曾获中山文艺奖、中央日报文学奖、中国文艺散文奖章、联合报环保文学奖、台湾省文学奖、省新闻处短篇小说奖等。作品常入选「好书大家读」;儿童文学作品选入国小国语课本及补充教材。
推荐序一
重读《护生画集》的美好经验
漫画大师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一九八一年台北纯文学出版社曾经印制全套六集,在书市流通,为读者所喜爱。我很有福气的竟能获赠一套。书寄到的日子,我不停的像邮差先生致谢。他竟诧异的问:「是宝物吗?」
从小学时代就喜爱丰子恺漫画的我,匆匆翻开第一集,几页之后,就看到我童年曾经被深深打动的一幅画:「拾遗」。尽管当时我已经五十多岁,竟好像是又回到小时候,和小小的游伴在异地重逢。
「拾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诗,一共是四句:「勾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童年受限于不认识「牖」字,也看不懂书法家所写的「痴」字,所以第一、二句背不下来。但是后面的第三、第四句,因为很口语化,只读两遍就背下来了。我所以能看懂全诗,主要靠的竟是丰子恺的生动插画。
全诗的意思是:钩起廊上的帘子,好方便小燕子回到檐下的鸟窝;在窗纸上挖个洞洞,好让无知的苍蝇进出;为了爱护老鼠,特地为牠留些剩饭;为了怜悯扑火的飞蛾,夜里索性不点灯。
读到这样的内容,我一时发起楞来。一方面是我的心被打动了,变柔软了;另一方面是深深感到佛家胸襟的开阔和伟大,自己也开始有了「尊重生命」的思想。这个童年阅读《护生画集》的经验,深深藏在我心中,一直没有忘记。
不久以前,本书作者林少雯女士寄给我一份影印文件,原来是她的新作《丰子恺护生画集赏析》的书稿。她在来信中邀我为她这本新书写一篇序。理由是我过去也曾经为她的两本有关自然生态保育的书写过序。为了不辜负她的美意,我只有答应。更何况,她这本书恰好又唤醒了我童年阅读《护生画集》的一些旧经验以及面临过的困境。她的这本书有新的安排,新的做法,对喜爱《护生画集》的读者帮助很大。
第一,她把书法家所写的诗文还原成楷体字,使我们既能欣赏书法家美妙的笔法,又能认读书法家所写的每一个字。然后,她解释画意,让我们不但能了解丰子恺画的是什么,还能留意到丰子恺想表达的思想又是什么。最后她引用佛家的思想互相印证,说明了丰子恺的思想和佛家思想的密切关系。
正如书名提到的,这是一本对《护生画集》的赏析,也是一本对《护生画集》的导读,值得向喜爱《护生画集》的读者介绍。
这就是我想说的话。
林良
推荐序二
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在我心目中跟弘一大师一样都是高僧。星云大师在台湾建造的佛陀纪念馆,目前已成了台湾新地标,更是世界佛教的新地标。
佛馆风雨走廊的外墙,以我与星云大师结缘临摹父亲丰子恺的彩色护生画七十多幅,请当代着名艺术家制成浮雕画,给莅临佛馆礼佛、参观游览,或校外教学的学子们,当作生命教育的教材,让人产生慈悲心,进而惜物、护生、戒杀,这种尊重生命的教育,正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
今年是弘一大师一百三十二岁诞辰,也是他圆寂七十週年纪念。弘公和我父亲合作的《护生画集》,在台湾有玄奘大学学生林少雯居士,作为她硕士论文的研究题材。这样全面研究《护生画集》的属她为第一人。林少雯居士在星云大师所办的《人间福报》亦撰写专栏,将护生画一则一则加以赏析,平易近人的文字,深入浅出,让更多人可以了解护生画的内容,增长善种子,长养慈悲心。
丰一吟
推荐序三
护生者,护心也(初集马一浮先生序文中语)。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故曰:「护生者,护心也。」详言之:「护生是护自己的心,并不是护动植物。」再详言之,残杀动植物这种举动,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而把这残忍心移用于同类的人。故护生实在是为人生,不是为动植物。普劝世间读此书者,切勿拘泥字面。倘拘泥字面,而欲保护一切动植物,那么,你开水不得喝,饭也不得吃。因为用放大镜看,一滴水中有无数微生虫和细菌。你烧开水烧饭时都把他们煮杀了!开水和饭都是荤的!故我们对于动物的护生,即使吃长斋,也是不彻底,也只是「眼勿见为净」,或者「掩耳盗铃」而已。然而这种「掩耳盗铃」,并不是伤害我们的慈悲心,即并不违背「护生」的主要目的,故正是正当的「护生」。至于对植物呢,非不得已,非必要,亦不可伤害。因为非不得已、非必要而无端伤害植物(例如散步园中,看见花草随手摘取以为好玩之类),亦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此心扩充起来,亦可以移用于动物,乃至同类的人。割稻、採豆、拔萝卜、掘菜,原来也是残忍的行为。天地创造这些生物的本意,决不是为了给人割食。人为了要生活而割食他们,是不得已的,是必要的,不是无端的。这就似乎不觉得残忍。只要不觉得残忍,不伤慈悲,我们护生的主要目的便已达到了,故我在这画集中劝人素食,同时又劝人勿伤害植物,并不冲突,并不矛盾。
丰子恺
推荐序四
丰子恺先生以护生画第三集稿本来,谓此七十幅将为弘一法师七十岁纪念,且将沪上善信意属余写其文。余明年亦七十矣,目昏手战,勉事誊录。方今劫运方兴未艾而素食之习亦渐流行,和平且为人所同企。余以为杀机杀业互为因果,非去杀固无以胜残,且自科学日明,众益知人之与物本无大别,则屠戮之惨讵,可视为当然,人类自私之习,当此将进入大同之世,固应努力涤除,则戒杀之举,吾人应视为前进之一事,不可目为迷信与落伍也,书毕回赘述于右。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 叶恭绰志
叶恭绰
作者序
与《护生画集》情深缘也深
三十年前拜读过《护生画集》,画集中浅显的佛理、熟悉的儒道思想、诗词的文学情境、绘画的特殊风格、书法的别具特色都深深打动我的心。
几年前又细读了由洪范书局出版的四集《丰子恺文选》,温柔敦厚和自然细腻的笔触也深深撼动我的心灵。如此一位文采画采皆美的作家和画家,确实令人着迷。
我二○○七年就读玄奘大学宗教研究所,有一天在打坐中脑际闪过弘一大师的影像,这个灵感加上不久前刚读过丰子恺的散文,于是指引我去研究与弘一大师和丰子恺相关的论文,那无疑的就是《护生画集》了。此时我素食已十多年,而以「慈悲心」和「护生戒杀」为主题的《护生画集》,更加深获我心。
就这样,我以「丰子恺《护生画集》体、相、用之探讨」为题,写了篇十八万字的论文,针对《护生画集》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创作理念、传播媒介、绘画风格技巧、文人画、简笔画、题材、书法等;及内涵的思想与意境:包括文学美、及佛教、儒家、道家、道教等的哲学思维、生态伦理、童心童趣、亲子教育、护生戒杀思想、艺术价值、教育及美学思想等加以全面阐述。
论文完成后总觉意犹未尽,我开始一幅幅赏析此「以画说法」、「护生护心」的《护生画集》,于《人间福报》发表,由于赏析文字广受欢迎且得到各方关注,因此结集由香海文化出版。
(试阅1)义狗救猪
义狗救猪 闽南传说
血肉淋漓味足珍,
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
谁肯将刀割自身。
宋 陆游 示小厮诗
自古以来,常听说义犬救主的故事。义犬的传说,总是很感人;义犬的事蹟,总是被传颂;但是义犬救猪,就比较罕闻也罕见了,子恺先生在画题下加註了这则故事来自「闽南传说」。
子恺先生这幅护生画所引用的是陆游的护生诗,「血肉淋漓味足珍」诗中描绘屠杀动物换来美味馔馐,其实原意是告诉世人宰杀动物烹调为食,其过程是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而被宰杀的动物「一般痛苦怨难伸」,子恺先生借着陆游的诗来期盼食肉的朋友们能「设身处地扪心想」,想什么呢?试想用刀割断动物的喉咙让牠一刀毙命,或用斧头来砍动物的肉体,那多疼痛难当啊!「谁肯将刀割自身」有谁肯用刀在自己身上试试呢?所以,陆游的意思是,如果人们不愿意这么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将心比心,就不要让其他众生受这种苦。这叫做设身处地为众生着想,是一种慈悲心行。
这是一首劝世人戒杀护生的诗文,子恺先生以此诗来描绘一只狗和一头猪,意思是连狗都知道这个道理,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难道还不如吗?
图画中那只狗,看到猪被綑绑在地,不断哀嚎;牠又看到一位屠夫准备好刀具要宰杀那头猪;狗心中生起慈悲,于心不忍。牠要如何救那头猪呢?最快的办法就是将屠夫的刀子叼走,并藏匿起来。
真是一只有灵性的义犬,牠试图挽救猪即将被屠宰的命运。这样是否就能成功解除猪的危机呢?未必!除非屠夫被感动而不杀猪了!否则再去找一把刀即可;或许屠夫为此生气,说不定将狗痛打一顿,狗不但救不成猪朋友,自己也受到牵连而有了危险。
但是,子恺先生所要表达的是猪的无奈、悲鸣和狗的忠义及奋不顾身。连狗都能设身处地为猪着想,发挥慈悲和感同身受的心,何况身为人类呢!
哇,光是看到《护生画集图文赏析(三):同盟欧鹭》这个书名,就让人联想到一股浓浓的文人气息,还有一种跨越时空的亲切感。我平常就很喜欢阅读一些能够触及心灵、又带点历史底蕴的书,尤其对于那些能够唤起我们对生命、对自然的关怀的作品,更是爱不释手。这本书光是标题就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护生"二字,不正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吗?它提醒我们要温柔对待一切生命,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甚至是大自然本身。而"同盟欧鹭",听起来就有一种联合、合作的意味,"欧鹭"更是让我联想到海鸥,海鸥在许多文化里象征着自由、远航,也常常与大海、海岸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辽阔、壮丽的感受。这本书是否在探讨一种跨越物种的连结?或者是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我真的非常好奇,它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这样的主题。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期待它能涤荡我的心灵,让我对生命有更深的体悟。
评分《护生画集图文赏析(三):同盟欧鹭》这个书名,让我感觉它充满了古典韵味,又带着一丝现代的哲思。我一直很喜欢那些能够连接历史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的书籍。这本书的“图文赏析”形式,就让我觉得它既有视觉的享受,又有思想的深度。我猜想,“护生”二字,可能是在倡导一种慈悲心,一种对万物的关怀。而“同盟欧鹭”,更是让我充满了联想。这是否是一种对人类与其他生命体之间关系的探讨?或者是一种对生态平衡、和谐共处的呼唤?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将这些深刻的主题呈现出来,而不是枯燥的说教。我希望它能通过画面的力量,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并通过文字的引导,引发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一个不曾留意过的,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世界?
评分我对《护生画集图文赏析(三):同盟欧鹭》这本书的兴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护生”这个关键词。在当下社会,我们常常会忽略身边许多微小的生命,甚至因为自身的便利而对自然造成伤害。所以,当我看到“护生”这个词,就会觉得这本书很有可能在传递一种温暖、一种善意,一种对于生命最基本的尊重。而“同盟欧鹭”的搭配,更是给我带来一种非常独特的想象。我不太清楚“欧鹭”具体指的是什么,但光是听起来就很有一种诗意和画面感,也许是某种特定的鸟类,或者是泛指与海洋生物相关的意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精美的图画和深入浅出的文字,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更加懂得去呵护那些与我们一同存在于这个地球上的生命。这本书会不会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知?我非常期待它能带给我新的启发和感动。
评分说实话,《护生画集图文赏析(三):同盟欧鹭》这个书名,对我而言,简直是充满了神秘感与吸引力!“同盟欧鹭”这四个字,太有画面感了!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广阔的海面,一群海鸥振翅高飞,自由自在地翱翔,而“同盟”又似乎暗示着一种合作、一种共生。这本书会不会是在讲述人与自然之间,一种超越语言、超越物种的深刻联结?我本身就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常常去海边散步,看着海鸥在空中盘旋,总觉得它们身上有一种不羁的生命力,也有一种与我们共存的和谐感。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通过怎样的图画和文字,来描绘这种“同盟”的景象?它是否探讨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环境时的角色和责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就像站在海边,感受海风拂面,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一样,能让我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一种美好而深刻的意境之中。
评分这本《护生画集图文赏析(三):同盟欧鹭》的书名,一开始就勾起了我对于“画集”与“赏析”结合的好奇心。我本身不是专业的美术人士,但非常喜欢透过文字的解读,去理解画面背后的意涵,甚至是创作者的情感投射。所以,当看到“图文赏析”这几个字时,我的心就有些跃跃欲试了。我知道,一本好的赏析,不只是简单地介绍画作的技法或者背景,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读者深入到作品的情感世界里去,去感受那种触动人心的力量。而“护生”这个概念,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它承载着一种更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充满艺术美感的世界,同时也能让我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护生”的理念。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度的文字,为我们解读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画作,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被深深地感动和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