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不同的角度分别探讨中古时期佛道交流的不同议题,焦点集中在灵宝经当中的佛教概念。大乘佛典译介进入中国后,其中的观念开始渗透并被借用到中国本土的经典,最明显的就是古灵宝经。本书即在佛道的脉络下探讨佛教观念在灵宝经中的借用与转化,试着去了解在四世纪到五世纪的中土佛教与道教如何去诠释与运用印度佛教概念,这种考察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世纪的中国如何理解印度中亚的宗教概念,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概念如何被中国人所吸收与转化,进而渗透到佛教以外的宗教,从而建立一种新的观念。
此研究议题也开展了当代佛道交涉研究的新面向,使我们可以从这些案例来重新思考佛教的「汉化」与佛道「融合」的议题。
作者简介
谢世维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东亚语言文化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国立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并担任政治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专研道教经典、佛道交涉、道教艺术、华人民间宗教。着有《绸缪缱绻:古中国房中养生研究》、《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编有《宗教与艺术的对话》,另有期刊论文与会议论文共四十余篇。
序一
序二
导论
第一章 首过忏罪:中古时期罪感文化之探讨
一、前言
二、罪与解罪
三、承担与忏悔:从自身、家族到国家
四、忏悔与罪的流动性
五、真文与转经:首谢与禳灾、救度仪式
六、结论
第二章 太阴练形:六朝道教经典当中的死后修练与亡者救度
一、前言
二、宋代「鍊度」的转变与发展
三、太阴练形的观念
四、灵宝经当中的鍊度观
五、结论
第三章 破暗烛幽:灵宝经中的燃灯仪式
一、前言
二、佛教经典当中的燃灯仪
三、首谢与禳灾、救度仪式
四、古灵宝经当中的灯仪分析
五、结论
第四章 真文开显:《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研究
一、前言
二、《五篇真文》的经名与结构
三、《五篇真文》对《五符经》等传统的改造
四、灾劫与救度
五、斋法与八节日修斋
六、《五篇真文》中斋的观念与佛教斋仪
七、《五篇真文》的「功德」观
八、结论
第五章 元梵恢漠:道教灵宝经典中的「梵」观念
一、前言
二、梵书
三、梵音
四、《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的「梵」
五、大梵隐语无量音
六、结论
第六章 大乘玄宗:论中古时期道教经典型态之转变
一、前言
二、佛教翻译经典中的「大乘」
三、灵宝经中的大乘观念
四、古灵宝经的救度观
五、结论
引用书目
索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