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创新的书,而本书的最大宗旨,便是在说明宗教不应造成隔阂,因为宗教本同源。本书的创举,在于揭示了许多新观念,打破佛教思想上固有的框子,作者用极浅显易懂的笔调带领读者接近真理。
市面上所看到的释迦牟尼佛传,多半是描述佛陀和弟子们之间的事情,以及度化众生的种种,对于他自出家到悟道的一段遭遇和心路历程,则付之阙如。然高桥信次的这一巨着,令读者有如时光倒流,置身于佛陀诞生的国境。从出家、求道、悟道、传道等心路历程,栩栩如生,其奥妙功力,令人赞叹。不仅让现代人了解佛陀亦是与凡人一般有血肉之躯,更能劝化众生本身亦具有佛性。
宗教之信仰要透过自然科学的探讨,并实践于日常生活中,方能求得真义;此书具有涤除心垢和提昇精神领域的作用,高桥信次先生其讲道宣说正法,浅显易懂,特别值得推介,希望有缘者同沾法益。
作者简介
高桥信次
自幼即经历多次灵的体验,于电子工学、物理、天文、医学等皆有涉猎…对人类心灵与肉体的关系有精辟独特的理解,经一再深入探究的结果,发现了灵魂的转生轮回一事。
着作:《般若心经的真义》、《心的原点》、《心的指针》、《超越的爱》、《恶灵- 破除躁郁症》、《心灵的对话》、《缘生之舟I 神理篇》、《缘生之舟II 科学篇》、《缘生之舟III 现证篇》。
高桥信次大师生于长野县,如他事前的预言般,于1976年6月蒙佛接引,往生极乐。
第四章 丕葩利‧桠那出家
1 富家子丕葩利‧桠那
2 桠那成婚
3 精神夫妻
4 夫妇一道出家
第五章 巴巴里十七位弟子的皈依
1 师徒分离
2 初见佛陀
3 泉涌般的智慧
第六章 教团的产生
1 祇园精舍的捐献
2 雨季来临
3 精舍内的法会
4 舍卫城之旅
5 街头佈道
6 波斯匿王的皈依
第七章 生为女人
1 毘舍佉的布施
2 女人的业
3 波斯匿王的盛情
4 优陀夷出家
5 迦毘罗卫城的骚动
第八章 佛陀返乡
1 十二年后第一次回国
2 城中的乞食团体
3 与双亲、妻儿相会
4 解脱之道
5 王子们出家
第九章 活在真理中
1 一週来的反省
2 慈悲的佛陀
3 优波离加入僧团
4 冒充者
5 真实行道的人
用语诠释
后记
再版序言
《生死的觉醒》一书具有涤除心垢和提昇精神领域的作用,经由读者的热烈反应而获得了证实。
读者们除自己购阅外,或辗转推介友人购阅,或大批购置以为赠书,足以说明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更蒙有心人士之不弃,不惮烦琐地就书中的某一问题与译者做书面讨论,这种对真理热切期盼与追求的心情,真教人感动不已。
在日本,高桥信次先生一系列的心灵类书籍被图书馆协会列为各级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并将之视为不可多得的品格教育的教学资材,市面上心灵方面的着作很多,为何独独高桥先生的书能获得此一殊荣?因为高桥先生在中和的言行中让人接触到真理的精髓,也可说他本身就是真理的显现,自然说出来的话就格外具有影响力。
或有人说高桥先生虽具有超人的灵力,却未能以文字将体悟的境界描述周详,以致文中有为人诟病之处。今蒙数位佛界耆宿的指正,译者谨在此列出三点,以供读者参考定夺:
一、 本书将佛陀的境界列同梵天的层次,是一种错误。「佛陀」是超乎天界的一种存在。佛陀经常在天界说法化渡人,即是最好的证明。
二、 文中有关梵天斥责佛陀的一段叙述,显出错倒的现象。依据佛经记载,天众当时是劝请佛陀住世说法的,其景象才更合乎调和之道。
三、 佛陀入涅槃不能视如自杀,两者在意义与境界上有天壤之别。
以上三点,参见原书第一章第十七节。该节文字固然与佛学的一贯道理相悖,然并不影响作者在阐述灵性不灭这一点上的真实性,诚如高桥先生在《心灵的对话》一书中所说:「关于另一世界的境界,我若不以大家现有的概念来引申,则将是无法想像的,甚或是不能存在的。由于此一事例,望读者在阅读本书之际,当以更自由的心灵来接触书中的道理,既不一定要肯定它,也不一定要否定它,因肯定与否定恰是两个极端,都有偏执之嫌,而偏执正是探讨真理的障道,存疑方是治学的基本态度。」本书自出版以来业已引起读者对人生问题的研究与兴趣,尔后第二、三、四集亦将陆续出版,希望读者能继续本着爱顾的热忱,不吝赐下高见,则于真理,必能收越辩越明之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