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在未知的高处,幸福正在你的手里“待机”。
拿起这本书,妳的幸福将多10+N种可能。
如果妳刚在25岁临界期,请拿起这本书,
和灵魂来一次深度对谈,扫走困惑,捕捉幸福。
如果妳还是小女孩,应该阅读这本书,
上一堂未来人生的预习课,提前给幸福加分。
如果妳已成为大女人,赶快收藏这本书,
抓紧时间,给妳的幸福补补课。
读一本有价值的书,就是在与幸福共舞。可恨,我没有在25岁那年遇到这样一本书!
妳有多少种幸福的可能?
第一种:相信幸福会来敲门
第二种:把美丽当成一生的功课
第三种:别放弃对智慧的追求
第四种:用气质给美丽加分
第五种:让事业成为必需品
……
第N种:无限幸福的源泉——妳的幸福,由妳来决定。
作者简介
安颜
心理学专家。
曾担任各大企团体的心理谘商老师,目前专事两性成长的心理学创作。
本书即是她针对年轻一族「自我成长」的主要作品。
〔编序〕25岁这个年纪006
〔自序〕25岁是最好的年纪009
坚信幸福会来敲门
幸福一定会来014
恰逢其时的美好018
那些为爱所付出的代价022
当谈论男人的时候,女人都在说些什么?027
安心当个煳涂虫 034
把美丽当成一生的功课
美女的生活态度040
假如妳不漂亮046
自信之美050
肥胖是会唿吸的痛053
上帝和魔鬼都在细节中057
别放弃对智慧的追求
情感与理智062
常识有多重要065
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069
无聊是一种病073
用气质给美丽加分
知性VS理性078
那些猫儿教我的事081
妳的脸上写着什么 085
看不见的气场090
醒醒吧,阿宅! 093
让事业成为必需品
优秀是一种习惯098
做一行爱一行102
身体是工作的本钱106
业余生活决定妳是什么人110
给自己找个树洞115
充实妳的荷包,让灵魂独立
就虚度光阴吧! 120
生命不息血拼不止123
不理财不能活127
家有小讨债鬼131
用心体会「戒不掉的爱」
那些温暖的女人136
长大后我就成了妳139
养儿方知父母恩144
一不小心就老了148
即便全世界的男人都变心,还有闺密拥抱妳
朋友进化论154
万用星座标签159
没有人比妳更懂我—姐妹淘163
羡慕嫉妒恨167
两个人的世界里,让爱无限蔓延
恋爱要趁早174
妳还相信爱情吗? 179
择偶俗事182
围城法则190
Truth or Happiness 209
认清未来,信仰自己
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216
妳真的有病吗? 220
旅行的意义229
简单生活234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237
编辑序
25岁这个年纪
刚接到这部书稿时,看一眼书名:《那些25岁该做的事—女人与灵魂畅谈幸福的十种可能》,倒也觉得有几分新鲜—如今的市面上,指导20几岁年轻人生活或创业的书很多,针对25岁这一年龄段的也不缺乏,写给女人、谈幸福之道的书更是车载斗量,但是女人与灵魂畅谈幸福的却不多见。
通常情况下,「灵魂」一词不是出现在神鬼故事里,就是宗教类书籍探讨的主题,很少出现在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心灵励志书里。好像大家有个约定俗成的偏见:年轻的女生只关注美容、购物与爱情,哪里会关心灵魂的事?好像年轻女生就浅薄、庸俗到不配跟她们谈灵魂似的。
身为一个编辑,我还不至于对读者群有那样的「傲慢与偏见」,但也实在好奇:作者到底会怎样让女人与灵魂畅谈幸福呢?会不会又是说一些老掉牙、烂大街的励志故事,看了上句知道整篇情节,一整本读下来,等于复习了一遍心灵鸡汤、励志文摘?
带着一点对作者的怀疑和对幸福的偏见,我开始阅读这部书稿。
浏览过目录后,心里不禁疑惑:一般讲女人、谈幸福的书里,爱情与婚姻通常占很大篇幅,而且位置居前,默认女人的价值与幸福主要来自于这两项;而这本书却将爱情与婚姻定为十种「幸福可能」中的一种,而且位置居后,似乎在说:爱情与婚姻当然是制造幸福的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读完第一节,便有些震惊了。作者清晰的思维、缜密的逻辑、流畅的文笔、广博的知识量,实在是同类书籍中罕见的。她讲解「幸福一定会来」,就引用了四种观点派别,罗素、村上春树、亚历山大大帝、《圣经》、《金刚经》中的观点,旁征博引之后,清楚地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妳决定幸福,那么妳所经历的所有好的、不好的事其实都是在为妳打下幸福的基础,甚至那些曾经羞辱妳、耻笑妳的人不过是将妳的幸福陪衬得更加难能可贵罢了。」当即就在脑海中设想她跟年轻人面对面进行心理谘商时的风采了。
继续看下去,看作者谈对健康与美丽、头脑与智慧、心灵与气质、事业与成功、理财与独立、亲情与责任、友情与选择、爱情与婚姻、未来与自己的各种看法,没有看到老掉牙的励志故事,只看到许多来自于书本、电影、史料、新闻、科研、身边实例等资讯,看到许多以前未曾想到的观点,看到一个拥有成功事业、幸福家庭的知性女子,在怎样聪慧又耐心地给25岁的女生们,讲解对于幸福的达观看法、实现幸福的务实态度。
在书的末尾,作者用戏曲中的一段唱词来结束畅谈:「我只道富贵一生註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余音袅袅,既慨叹人生,又不失追求。
掩卷之际,差些红了眼圈,阅读之前的那点怀疑与偏见已烟消云散了。
在这本书里,被渊博轰炸了头脑、被境界涤荡了心灵、被真诚感动了灵魂。读一本有价值的书,就是在与幸福共舞。
可惜没能在我25岁那年遇到这样一本书!
第8种可能
即便全世界的男人都变心,还有闺密拥抱妳
25岁,妳有多少朋友?又如何定义友谊?年少时的玩伴为事业与家庭所累,大学时的至交散落在各地,工作中结交的人似乎都新鲜可爱,时间一长又觉得他们好像都另有所图…等,当妳遇到过不去的槛,当夜深人静妳想找个人谈谈心,翻遍通讯录妳会打给谁?上帝垂怜亚当的孤独,为他造了一个女人,却没有造一个朋友,可见友谊在人生中,属于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一种奢侈品。正因为此,25岁的妳应当开始节吝精力,筛选朋友,将交友的门槛提高,努力去维护那些禁得住考验的真正友谊。
亲人是父母给的朋友,朋友却是自己找的亲人,茫茫人海中,学会辨认他们。
有些朋友不宜深交。
有一个笑话,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问他:「妳做什么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妳快就好了。」这样没有义气的朋友不交也罢,交了反而危险。虚伪的人不宜深交。因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说谎,什么时候耍心机。
装熟的朋友不宜深交。朋友与情人一样也需要适当的空间,距离才能产生美。装熟就像总是来借东西的邻居一样,时间久了也会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而多半又讲不出狠话,只能自己不胜其扰。
《诗经》有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鸟儿尚且唿朋唤友,我们人怎么能不重视朋友呢?
时间会挑选出重要的朋友,用心对待他们,并敞开心扉迎接新的朋友,那么朋友会越来越多,品质会越来越高。我们不求朋满天下,只求三五好友能够交心。与朋友一起促膝谈心、秉烛夜游,皆是人生乐事。但是妳不知道此情此境还会不会再有,唯有各自珍重。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静谧的旅行,目的地并非某个远方,而是自己的内心深处。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转折,然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力量,那是一种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力量,缓缓地渗透进我的意识。书名《把幸福踩在脚下》,起初让我觉得有些激进,甚至有些消极,似乎是在宣扬一种对幸福的漠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理解到,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是一种从被动接受幸福到主动创造幸福的升华。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如何做”的答案,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示了一种“成为”的过程。主人公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不断地与自己内心的期望、社会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进行着悄无声息的对话。每一次的选择,每一次的妥协,每一次的坚持,都像是一步步走向内心深处,最终在那片土地上,发掘出被遗忘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的种子。这种发现不是惊喜,而是顿悟,是一种“原来如此”的释然。它没有教我如何去“踩”,而是让我明白了,当一个人真正懂得自己想要什么,并敢于为之付出行动时,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幸福”,不过是脚下的路,任由自己去丈量和定义。
评分初见《把幸福踩在脚下》这个书名,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一种挣脱束缚、冲破牢笼的画面,仿佛主人公要以一种近乎决绝的姿态,将那些曾被视为珍宝的“幸福”,毫不犹豫地踩在脚下,以示不屑或反抗。然而,当我真正投入阅读,我发现这本书所要传递的,并非是那种张扬的破坏力,而是一种更加内在、更加沉静的转变。故事的主人公,并没有经历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件,她的生活,在旁人眼中,或许已经足够令人羡慕。但是,正是这种“圆满”,让她开始审视,那些被外在赋予的“幸福”,是否真正契合了内心的渴望。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她通过捕捉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瞬间,那些不经意的对话,那些内心的悄然涌动,来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主人公并没有刻意去“踩”什么,而是在一次次的体验和反思中,逐渐认识到,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幸福”,原来并非是唯一的答案,甚至可能是一种阻碍。她开始剥离那些附加的意义,去寻找那些最本真的、属于自己的幸福。这并非是对幸福的否定,而是一种超越,一种不再被“幸福”这个概念所局限,而是去主动创造和定义幸福的能力。这种转变,让我对“幸福”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开始思考,我是否也曾被一些表面的“幸福”所迷惑,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召唤。
评分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感受,是一种奇特的宁静与力量并存的体验。书名《把幸福踩在脚下》,初听之下,会让人联想到一种桀骜不驯、甚至是有些叛逆的态度,好像是要否定世俗对幸福的定义,或者要以一种睥睨一切的姿态去面对生活。然而,当我沉浸在字里行间时,我发现作者所描绘的,并非是那种激烈的反抗,而是一种更加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内在的觉醒。故事的主人公,并没有经历什么惊天动地的变故,她的“幸福”也并非建立在物质的丰裕或人前的荣耀之上。相反,她所拥有的,恰恰是许多人所渴望的,一种稳定、体面、符合社会期待的生活。然而,正是这样的“幸福”,却让她开始审视,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书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都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挣扎。她开始质疑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价值,开始探索那些被忽略的情感需求。这种探索的过程,是孤独的,但也是充满勇气的。她并非是要“踩”掉什么,而是要“走过”什么,让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幸福的标签,成为自己脚下的基石,让她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种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也让我思考,我是否也曾被一些外在的标准所束缚,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渴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着实让人好奇,一开始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如何摆脱困境、重拾生活光彩的励志故事,或者是一种挑战世俗观念、追求自由的宣言。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却发现它并非我所设想的那般直接,也没有预期的那种“踩”的凌厉和决绝。它更像是一场细腻而绵长的内心探索,作者用一种近乎自省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看似顺遂的生活中,如何一步步发现那些被忽视、被压抑的、甚至是被自己亲手埋藏起来的“幸福”的碎片。故事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戏剧性的冲突,更多的是日常的点滴,是生活琐碎背后涌动的暗流。主人公并非经历巨变,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和经历,逐渐意识到,那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应该”拥有的东西,并不等同于自己真正渴望的。这种觉醒的过程是缓慢的,甚至有些痛苦,因为它意味着要告别一些固有的认知,要面对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书名《把幸福踩在脚下》,也许并非是要践踏,而是一种超越,一种不再被幸福所定义,而是去主动创造和定义幸福的能力。它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也曾被某些表面的“幸福”所蒙蔽,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声音?这种思考带来的共鸣,比任何大道理都来得深刻。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无疑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充满了哲学意味和一种挑战的姿态。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关于如何颠覆传统观念、打破既定格局的书,或许会讲述一些惊世骇俗的故事,或者提供一些极具颠覆性的观点。然而,当我翻开它,却发现它所呈现的,是一种更加内敛而深刻的力量。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看似圆满的人生中,所经历的微妙变化。她并没有遭遇什么巨大的挫折,也没有面临生死攸关的选择,她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无疑是幸福的。但是,正是这种“看起来”的幸福,让她开始审视,那些被赋予的“幸福”光环,是否真正照亮了她的内心。书中的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更多的是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对生活、对他人,进行的一种不动声色的观察与反思。她开始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模式,开始倾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这种觉醒,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如同抽丝剥茧,一点点地揭示出内心的真实面貌。书名《把幸福踩在脚下》,我认为并非是要轻蔑或践踏,而是要超越,要达到一种不再被幸福所定义,而是去主动定义幸福的境界。这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一种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让我深受触动,也引发了我对自身幸福观的深刻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