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物的各色风华,到背后丰富的文化意涵,相关词汇何其丰富。
掌握它们,让你运笔如刀,文章令人食指大动,色香味俱全!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又说食衣住行,人的生活无不一「食」为首,一日三餐,一筷一着皆是学问,吃什么、怎么吃,怎么说出其中门道,这是为你量身打造的捷进词汇手册‧饮食篇──
由于《如何捷进写作词汇》、《如何捷进写作词汇-语言动作篇》、《如何捷进写作词汇-人物篇》、《如何捷进写作词汇-景物篇》皆获得各级学校老师与学生的肯定,本编辑室秉持相同理念,将庞大的语汇,依特定「主题」进行区分,并遵循相同制作概念与逻辑,推出续作《如何捷进写作词汇──饮食篇》,协助读者快速升级词汇功力。
本书特色
◎ 蒐罗近2,000条绝对值得学习的词汇,超过800句名家范例,词库与赏析并驾其驱
◎ 生活化的分类,以「饮食」出发,从食物、饮品、饮食情状到饮食生活、饮食健康、饮食风俗,逻辑简单清楚
◎ 强调状态发展、层次递进、情境变化的顺序、事态的相互关联,非静态的同义词归类,便于联想,左右逢源
◎ 尤其专攻形容词与动词,词汇功力即速升级与跳级
◎ 生动活泼的心智图、快捷的查询路径,好查又好学,遣词用字从此顺畅优美
本书用生活化的分类架构,分为食物和饮食文化两大篇,从食材、饮品、饮食情状、饮食生活、饮食健康、饮食风俗,分为六大类,包括料理(如选材、烹制、工序……)、厨艺(刀工、火候、技艺……)、口感(柔嫩、酥脆、熟烂、坚实、干涩……)、味道(滋味、美味、香味、酸味、苦味、咸味、甜味……)、茶道(制茶、烹茗、品茶……)、饮酒(制酒、品酒、酒兴、醉酒……)、大宴小酌(宴会、请客……)、食疗(养生、食补……)。
除了完整收集相关的词语外,在单元词语的汇整上,并非静态的同义词归类,而是强调状态的发展、层次的递进、情境的变化顺序,事态的相互关联性等,以便于联想,左右逢源。在词性方面尤其专攻动词、形容词与副词,让你的词汇功力,秒杀升级与跳级。还有生动活泼的架构图(拉页)、详细的目录与索引,好查又好学。
最后并辅以饮食名家范例说明,包括:袁枚、沈复、曹雪芹、张爱玲、唐鲁孙、逯耀东、林文月、焦桐、朱振藩、蔡珠儿、张曼娟、韩良忆、叶怡兰、林裕森、谢忠道、周芬伶、王浩一、徐国能……等,精选近百位名家经典例句,读来津津有味,一次掌握词语意义与用法,为文章注入灵魂,立即增进写作实力。
手握「修辞」手册,不再词穷语塞,遣词用字从些海阔天空!
大专院校与国高中校长、国文教师一致推荐
作者简介
黄淑贞
淡江大学中文系、玄奘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曾任《文讯》杂志社文字编辑、崇右技术学院系助教、国科会研究计画助理、国小作文班指导老师。
着有《地球的孩子系列:听见最美丽》、《拥抱大文豪》、《国中精典古诗文快读》。长期参与「中文经典100句」系列写作。
相关着作
《中文经典100句──易经》
《如何捷进写作词汇》
《如何捷进写作词汇─ 景物篇》
《拈花微笑读禅诗》
《用年表读通中国文学史》
壹、食物
一、食材
1.料理
2.厨艺
3.形色
4.种类
5.口感
6.味道
二、饮品
1.制程
2.品味
3.感官
三、饮食情状
1.吃相
2.食欲
3.情感
贰、饮食文化
一、饮食生活
1.大宴小酌
2.饮食环境
3.饮食营生
二、饮食健康
1.营养
2.食疗
3.饮食安全
三、饮食风俗
1.地方特色
2.婚丧节庆
3.传统与思想
◎5食物口感◎
*可口*
【爽口】清爽可口。
【利口】爽口。
【清口】清爽可口。
【清爽】清淡爽口。
【合口】适合口味。
【适口】食物合于口味。
【顺口】适口合味。
【对口】适口合味。
【对味】合口味。
【对胃口】合口味。
非洲鸡原来叫「安哥拉鸡」,外表金黄油亮,强调碳烤味,和脆香的表皮;因此需有细腻的炭烤作工,才能表现鸡肉的○顺口○滑嫩,乃至酱汁的浓郁香醇;劣厨辄烤得像黑炭。(焦桐〈非洲鸡〉)
父亲不爱吃闽南菜,却很喜欢闽北的福州菜,不知是不是因为福州菜早就融合了南北之味,如福州酒席菜中的瓜烧大白菜就很○对味○,煎渍黄鱼也和浙江之味相去不远,燕丸汤更是古代中原燕地的遗味,红烧羊肉是蒙古屯兵留下来的食风……(韩良露〈福州的公家官府大菜〉)
*柔嫩*
【嫩】柔软。另指某些食物烹调时间短,容易咀嚼。
【幼嫩】细嫩。
【细嫩】柔嫩。
【细软】细致柔软。
【细致】细密精致。
【细腻】细密。也作细润光滑。
【软嫩】柔软细嫩。
【腻软】细腻柔软。
【爽嫩】爽口鲜嫩。
【爽软】爽口柔软。
【柔绵】柔软细密。
【绵密】细密。
【绵细】细密;细微。
【软绵绵】柔软。
【外焦里嫩】食物外面焦酥,里头软嫩。
【软塌易碎】柔软凹陷又容易碎开。
【融化】融解。
【入口即化】进入口中随即融化。
朋友说这是七月里才有的,直接从潮州运来,一到八月便完全绝迹,薄蚬的壳薄到透明,却有着一只蝴蝶图形,里面的肉○幼嫩○多汁,柔滑顺口,我用舌尖一舔就落进齿间。(张曼娟〈贝上的一只蝴蝶〉)
结果后则是套袋,一般有套二层袋与四层袋之分,套四层袋,果皮细致、果色柔黄,外观极美,肉质○幼嫩○细软;套二层袋,则因少少仍能受到些许阳光照拂,遂而果皮虽较粗糙、果色微绿,但肉质清脆、酸甜均衡,各有爱好拥护者,所以目前两种套袋法在三星地区都十分时兴。(叶怡兰〈八月宜兰三星上将梨〉)
色泽艳红、肉质○爽软○、滋味香醇的爽口牛肉丸,可与濑粉、河粉、米粉、伊面等搭配食用,可以当成正餐,亦可权充贴心,爽口弹牙,无以上之。(朱振藩〈牛肉丸弹跳爽口〉)
中国人春天会吃艾草,制成艾草团、艾草糕、艾草粿,也可让身体净化;法国人春天一到就等着吃白芦笋,形状很性感的白芦笋蒸熟了,浇热奶油吃下去○入口即化○,像春天的吻。(韩良露〈春膳〉)
作为一个对美食充满热情,却又常常在文字表达上感到力不从心的人,《如何捷进写作词汇:饮食篇》的出现,简直是我的福音。我一直觉得,能够用文字生动地描绘出食物的美味,是一种非常令人钦佩的能力,而这本书,恰恰给了我一把通往这个境界的金钥匙。 书中对不同食材的细致分类和深入剖析,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关于“蔬菜”的部分,书中不仅仅列举了常见的“叶菜”、“根茎类”、“瓜果类”,还细致地描述了不同蔬菜的生长环境、最佳食用季节、以及在不同烹饪方式下会呈现出的独特风味。我这才明白,原来“芥蓝”和“西兰花”虽然都是绿色蔬菜,但在口感和风味上却有着如此显著的差异。 此外,书中关于“烹饪技法”的词汇讲解也极其详尽。从基本的“炒”、“煮”、“蒸”、“炸”,到更细致的“焖”、“炖”、“煨”、“煸”、“爆”,书中不仅给出了这些词汇的准确含义,还提供了大量的例句,展示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应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慢炖”和“急火快炒”的对比描写,瞬间就能感受到不同烹饪方式带来的时间感和质地变化。 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触及了“饮食中的文化意涵”。它不仅教会我如何描述食物本身,更引导我去思考食物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和情感。比如,在描述“年夜饭”时,书中不仅仅关注菜肴本身,更强调了“团圆”、“祝福”、“传承”等情感元素,让我明白了,真正的饮食写作,是能够触及人心灵深处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能用“好吃”来形容食物的“门外汉”。我能够更自信、更精准地用文字去捕捉食物的灵魂,去传递我对美食的热爱和理解。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价格,它是我学习饮食写作过程中,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灵感源泉。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作为一个平时就喜欢美食,也时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下厨心得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描述食物的时候,总是词不达意,用了无数个“好吃”、“美味”来形容,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我遇到了《如何捷进写作词汇:饮食篇》,我才发现原来描述一道菜肴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充满画面感! 作者在书中搜集了大量关于食材、烹饪方法、口感、味道、摆盘甚至食物情感联结的词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辣”的描写,以前我只知道“辣”,但书中列举了“微辣”、“香辣”、“麻辣”、“干辣”、“爆辣”,甚至还有“阴辣”、“辣舌”、“辣喉”,这些词汇一下子就让辣味变得立体起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川菜的辣让人回味无穷,而韩式辣酱的辣又带着一丝甜意。还有关于“鲜”的描写,不仅仅是海鲜的鲜,还可以是蔬菜本身的鲜甜,甚至是经过炖煮后汤汁的鲜美,书中都给出了非常精准的表达。 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词汇,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词汇运用到实际写作中。通过大量的例句和写作练习,我学会了如何用更生动、更有趣的语言来描述我品尝到的每一口食物。现在,当我写一篇关于餐厅的点评,或者是一篇关于家常菜的食谱时,我不再是那个只会说“好吃”的词穷者了。我可以用“入口即化,奶香四溢”来形容芝士蛋糕,用“酥脆的外壳包裹着鲜嫩多汁的内里”来形容炸鸡,甚至可以用“唇齿留香,回味悠长”来形容一碗精心熬制的鸡汤。 这本书的排版也很人性化,分类清晰,索引明确,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我经常在烹饪过程中,或者在构思文章时,翻开这本书,寻找最贴切的词语。它就像我的写作“调味剂”,让我的文字瞬间充满了“食欲”。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美食,并且希望用更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对食物的热情的朋友们。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感受和分享食物的指南。
评分我一直以为,只要会吃,懂吃,就能写出关于食物的好文章。事实证明,我错了。《如何捷进写作词汇:饮食篇》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不仅给了我最上等的食材——词汇,更教了我如何去烹饪,如何去调味,如何将最普通的食材变成一道道令人惊艳的佳肴。 书中的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感官词汇”在饮食描写中的应用。我之前只关注味道,但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视觉(如“晶莹剔透”、“色泽诱人”)、听觉(如“滋啦作响”、“吱吱冒油”)、嗅觉(如“馥郁芬芳”、“清香扑鼻”)、触觉(如“Q弹爽滑”、“绵软细腻”)甚至味觉(如“酸甜适中”、“苦涩回甘”)来丰富我们的文字。这让我瞬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文字也可以拥有如此丰富的感官维度。 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情感联结”的重要性。它告诉我,食物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东西,更是承载着回忆、情感和文化符号的载体。比如,书中提到描述“家的味道”,不再是简单的“妈妈做的饭菜”,而是可以联想到“外婆亲手烘烤的饼干,那份香甜中,包含了无数个童年午后的温暖回忆”。这种情感的注入,瞬间让食物的描述变得有温度、有故事。 我之前写文章,总觉得像是在流水账,缺乏亮点。但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尝试运用书中教的方法,用更形象的比喻、更生动的动词、更具感染力的形容词来描绘我品尝到的食物。比如,形容一份意面,我不再是写“味道很好”,而是会写“酱汁浓郁地包裹着每一根意面,咬下去,能感受到面条的劲道在舌尖跳跃,番茄的酸甜与罗勒的清新在口中交织,仿佛一场味蕾的盛宴。” 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我从未预料到的。它不仅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食物的关系。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支能描绘出舌尖上美好滋味的笔。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吃”的认知。以前觉得,我吃过的东西,只要我知道名字,知道味道,也就够了。但《如何捷进写作词汇:饮食篇》让我意识到,原来“吃”的背后,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的魅力。 书中对各种食材的起源、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的探讨,让我大开眼界。例如,对于“米饭”这个最普通的食物,书中就详细介绍了不同品种稻米的香气、口感差异,以及它们在中国、日本、泰国等地的不同烹饪方式和文化地位。我从来没有想过,一碗简单的白米饭,竟然可以有如此多的故事和讲究。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关于“餐桌礼仪”和“饮食习俗”的词汇。这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常需要与人交往,尤其是在商务宴请或者朋友聚会中,非常有帮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得体的语言来表达邀请、感谢,甚至是拒绝,避免因为语言的不当而引起误会。书中关于“敬酒”、“夹菜”、“打包”等行为的细致描述,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词汇积累,它更注重引导读者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通过书中提供的各种场景模拟和思考题,我开始主动去留意生活中的饮食细节,去体会食物带来的感官享受,并尝试用更具象、更富有情感的语言去记录。 我之前总是觉得,描述食物就是描述它的味道,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食物的“味道”不仅仅是味蕾的感受,更是它所承载的记忆、情感、以及与我们生活方式的连接。这本《如何捷进写作词汇:饮食篇》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宝藏。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的“美食博主”新人,我一直苦于自己的文字不够吸引人,总是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虽然我拍出来的照片看起来还不错,但配上的文字却显得索然无味,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如何捷进写作词汇:饮食篇》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万能句式”,而是通过大量的词汇分类和情景运用,激发我的想象力。比如,在描述“汤”的时候,书中列举了“浓稠”、“清澈”、“鲜美”、“醇厚”、“滋补”、“暖胃”等等形容词,还区分了“炖汤”、“煲汤”、“煨汤”的细微差别。这让我意识到,原来一碗汤,可以有这么多层次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书中的例子非常贴近生活,我常常可以在自己的写作中找到对应的灵感。比如,书中提到如何描述“早餐的幸福感”,用“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厨房,咖啡的香气弥漫开来,搭配着刚出炉的吐司,这样的早晨,怎么能不充满力量?”这种描述,比我之前简单的“早餐很好吃”要生动得多。 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如何用更具画面感的词语来构建场景。例如,在描述一次野餐时,我不再是简单地说“我们在公园野餐”,而是可以运用书中提到的“微风拂过草坪,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空气中弥漫着烤肠和野餐垫的独特气息”这样富有诗意的表达。 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能提升我写作的技巧,更能让我对食物的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刻。它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更广阔的角度去观察和品味食物,从而让我的写作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的分享。这本书绝对是我写作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助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