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的财富易求,无形的富足难觅!
而财神就是让你各方面富裕的代表!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偏偏财神却总是恰好相反!
财神不是一个神,而是一群神,一个象征,一种文化,
想邀请财神来家中作客,你非得了解财神所代表的意义,
请对你所需要的神来补你的缺,才能拥有真正的富裕!
古往今来,财神降临是人们生活中的向往,但令人讶异的是,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神都具有财神的功能,所以财神不是一个神,而是一群神,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食衣住行育乐,财神文化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产物,也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产物,所以我们尊财神、迎财神,也拜财神!
然而,财神并非只是肤浅的功利主义,除了历史的文化背景外,还蕴藏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想招来财神?先了解财神,方才可能!
作者简介
沈泓
湖北江陵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作协会员。
在海内外2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5篇报告文学在全国性评奖中获一、二等奖,19家出版社分别出版长篇小说《深圳闲人》、长篇报告文学《沈泓婚恋书系》5部、《寻找逝去的年画丛书》11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6部、《收藏创富丛书》7部、《中国民间收藏智库丛书》4部、《宝石鑑赏与收藏丛书》5部、《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10部等系列丛书和个人专着50多部。着作入选法兰克福等国际书展,被购买版权,在国内也多次再版,出修订版,甚至因热销而被大量盗版。现居深圳。
序
第一章 财神的文化内涵
第二章 财神的来源
第三章 接财神风俗
第四章 正财神赵公明
第五章 信义财神关公
第六章 公正财神比干
第七章 智慧财神范蠡
第八章 增福财神
第九章 功名财神文昌帝君
第十章 偏财神五路财神
第十一章 江南财神沈万三
第十二章 活财神刘海蟾
第十三章 和气生财和合二仙
第十四章 家财之主灶神
第十五章 镇宅财神钟馗
第十六章 福德财神土地爷
跋
序
古往今来,财神降临是人们生活中的向往,所以财神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较高,人们认为倘若得到财神的保佑眷顾,便可财源广进,日进斗金。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神信仰和财神年画,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财神的泛神现象。中国有众多的财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面;换一个角度来看,则令人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神都具有财神的功能,并可兼职担任财神的职责。
透过财神现象,可以看到古人信仰的功利性和世俗性。因为财神可以带来金钱、物质等财富,所以古人把所有的神都当成了财神。这就导致了古代民间财神信仰的一大特点:财神并非只是一个神,而是一群神。从个体看,他们是一个个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汇聚成了一个圈子,一个团体,或一个群体,形成一个来源不同之各种神的集合体。
作为群体化的财神,在共性中也有其个性,古代民间信仰将每一位财神都赋予了某种道德精神,或想像成某种能力的化身。如关公代表了忠义,范蠡代表了智慧,而赵公明和比干则代表了公正。
财神文化影响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财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生财聚财的神仙。人们为了实现发财的梦想,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靠勤劳致富,用智慧和血汗创造财富;二是求神保佑致富。
所以,财神信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财神伴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而生,因为剩余产品导致了私有制,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追求财富和占有财富的慾望。人们将这种慾望典型化、形象化,最后神化而形成财神。
财神的发明者深谙中国文化的性格,从财神发明之日起,就在人性上定了一个文化基准。这人性就是:人的慾望是永远没有满足的。从人性积极的一面来看,是人人都有上进心,追求财富;但从人性阴暗的一面来看,则是人人都对占有财富贪得无厌。
财神的产生也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产物。古人心理上认为,官场竞争要有文财神做后盾,商场竞争要以武财神做靠山,谁更虔诚,谁就能得到财神的福佑,谁家里不贴财神年画,谁就要受穷,这种心理正是财神信仰两千多年来历久不衰的原因。
生活中没有平等,但财神却带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平等,就是家家户户贴的财神年画都是一样的。贴了财神年画,就意味着能过上好日子,意味着金钱越来越多,意味着可以成为大富翁。
财神真的能给人们带来财富吗?有趣的是,古代民间艺人的生活是很艰苦的,画财神的人都是穷人。这又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对财神崇拜者给予反讽:瞧,给人间创造财神的人都没有富裕起来,显然财神不灵。正如算命先生能给别人算出大富大贵,自己却流落街头摆地摊。民俗的悖论往 往成为民俗存在的理由。
自古人们希望发财致富的愿望,形成了财神文化。财神文化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是民俗表现,每年春节期间,财神民俗大行其道,放鞭炮接财神的习俗沿袭千年,构成了一幅幅人们祈求「一年好运」、「招财进宝」、「大福大顺」的财神文化画面。民俗的趣味在于差异,春节期间请财神,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仪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无论财神灵不灵,财神在民俗文化中是最可爱的神之一。
另一方面是财神年画和各种民间艺术的形象表现。人们将财神供在庙里,或将财神年画请入家中,至今做生意的人,对财神爷仍是崇敬有加,在很多店舖,包括宾馆酒楼,都供有「财神爷」塑像或画像,以明灯蜡烛照耀着精致的神龛,祈求财神的保佑。
通过财神年画上的文字,可以看出财神承载着人们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的美好祈盼,寄託着人们合家富贵、人财两旺的心愿。
本书对各位财神的介绍篇幅有所选择和取舍,并非以财神的重要性和流行度为侧重标准。本书中篇幅较多的是文财神范蠡、偏财神沈万三和五路财神等,这是考虑本丛书的整体性、互补性和连贯性而作的取舍。
在本丛书中单独成书的财神人物,如关公、赵公明是多重身份,他们是财神,同时他们还是门神等,关于他们的内容较多,笔者在其他专着中有专门描述,为了避免重复,本书不作重点介绍。读者如需要了解关公、赵公明等财神的更多信息和年画,可参考笔者其他的专书。
沈泓
第一章 财神的文化内涵
财神也被称为「财神爷」,是带来家财万贯、生财聚财的神仙,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产物。
尽管古代有视金钱如粪土的高人,但从人类的本性来看,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富裕,以致兴起了一种财富文化,这种文化的标志之一就是请财神,将财神供在庙中,或将财神像请入家中,而这正是人们求财思想的体现,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财源广进。特别那些做生意的人,对财神爷崇敬有加,奉之若祖,视之若神。
研究中国古代信仰中的诸神,可见到在民间多神信仰的社会中,人们最喜欢的还是财神,由于财神能赐人财帛,给人美好生活,遂成为人们心中最尊崇的神祇。
财神文化源头
财神文化源于何时,已不可考,自古以来,人们对财神的崇拜,实际上是对金钱财富的向往和追求。《史记.货殖列传》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民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财神的出现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官场竞争要有文财神做后盾,商场竞争要以武财神作靠山。谁的诚意更虔诚,谁就能得到财神的福佑。这就是近两千年来财神信仰经久不衰的真谛。
财神的源头在远古,但财神真正形成完整概念和成熟形象,则可以说是中国较晚出现的一个神。中国人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对于财富的追求意识比较淡薄,所以长期以来的财神观念并不明确,以致赋予财富的职司许多神灵,甚至是一切神灵。
民间财神之说大约出现在宋代或宋以前,在大约宋代或稍早的时候,在过年的习俗中出现了请禄马和财马。马,就是神马、纸马,即绘有某种神像的纸。中国古代重禄,因为得功名获官职,就能有固定的俸禄,所以财富即在禄中,财禄同时出现在民俗中,说明了中国人对财的重视开始提升。
因此,财马,也就是财神的象征。
宋代的送穷祈财仪式中有「相共送陶朱」的说法,此时「陶朱公」似乎已隐隐约约参与到民间的祈财活动中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