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4
透明、文艺设计书盒 限量发行
这是三个 不惜任何代价
也要 作 自 己 的真实故事
三百年前,二十岁的尚沙克在流浪与攸关生存的迁徙中蜕变成卢梭。
二百年前,二十岁的普鲁斯特笔下的人物,总是缺乏意志力而遭毁灭、被回忆淹没、受害于爱情的幻影,他将走入同样的命运而虚度人生?!
一百年前,二十岁的卡缪受到疾病的攻击,自此意识到死亡与生命的荒谬,而他的回应是──战斗!
而现在,我们这个世代的青年人又该如何回应这个世界?
在二十岁的时候,
在成为经典人物以前,
他们如何的思考、迷惘或造就一生的热爱?
你会发现,那些以天赋为名的灵魂,
曾经也存在在你身上;
或者现在也正依附在你身上!
**二十岁的卢梭──对 自由 的 激烈 渴望**
一七三○年六月或七月,在洛桑(Lausanne)或在维威(Vevey)。在雷芒(Léman)湖——在这片水域的东岸,人们有时称之为日内瓦(Genève)湖——湖畔,一个刚满十九岁、爱梦想的青年走在顺沿水岸的蜿蜒小径上。途中,他停下脚步,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沈思,检讨自己目前的境遇。在他眼中,这种境遇颇难令人称羡。他同时想像着自己未来的命运,希望那会是一片「无尽的纯真喜悦」。湖面上的雾气弥漫,雷芒湖的柔和氛围尤其适合感伤。三十年后,亦即在一七六五年,他在《忏悔录》(Confessions)写道:「在我眼中,日内瓦湖及其美妙水岸所构成的景象总是有一种特殊魅力。我无法解释它〔…〕它不仅源自于景观之美,并且来自于感动我、使我变得善感的一种无可比拟的趣味」。于是,这个年轻人感伤自怜;他有时会叹息,或「像孩童般地」哭泣。「我为了这种愉悦且恬静的生活而来到人世,但它却离我远去。每当渴求这种生活的炽烈慾望激发我的想像,浮现脑海中的景象总是邻近此湖的沃(Vaud)邦地方之迷人乡间。我绝对需要一片果园,就在这个湖边,不是别的湖;我需要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可爱的妻子、一头乳牛、还有一艘小船。只有当我拥有这一切,我才能算是在这世界上享有美满幸福。」他希望过着简朴生活的梦想是否会实现?
这位青年就是尚沙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或更该说是举世推崇(或厌恶)的那位公众人物、小说家、教育家兼哲学家卢梭(1712-1778)之有潜力、不明确、默默无闻、似无指望、自我矛盾的雏形。在三十七岁之前,他未曾动笔写过任何重要着作;他却在晚年一面饱受攻讦,一面受到一群仰慕、虔信他的门徒热情拥护。这种情形甚至在他死后仍持续了一段时日。仰慕,例如一位写信给他的年轻牧师。为了帮他对抗正困扰着他的悲观倾向,这位牧师写道:「不,伟大的卢梭,您绝非无益于这个世界;有一些凡夫俗子一直盯着正在穿越沙漠 的您,您的奋斗姿态鼓舞着他们。」虔信,一如出身阿哈斯(Arras)的律师马西米连‧罗伯斯比(Maximilien Robespierre)。一七八九年四月,他被阿图瓦(Artois)省公民选派,准备出席由法国国王下令召开之三级会议(états généraux)。几个月后,在未考虑到是否公诸于世的情况下,三十岁的他写了给自己看的《献给卢梭之英灵》(Dédicace aux mânes de Jean-Jeacques Rousseau):「神圣之人啊,你教会我了解自己:你很早就使我知道,要珍视自己本性的价值,并思考社会的重要原则。〔…〕我要追随你那令人钦敬的足迹,即使我在死后完全被后世遗忘:在我们的面前,空前的革命刚打开一条道路;但愿我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能始终忠于我在你的着作中得到的启迪。」
除非完全自溺于脱离现实世界的梦想中,否则,若我们跟卢梭一样,不催促自己,那么,二十岁并非人生最好的时光,甚至三十岁也不是。对于在一七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日内瓦的尚沙克而言,二、三十岁是一段流浪的生涯,是悲伤、徬徨、混乱的岁月,同时也是体验、发现、吸收丰富知识、欢乐的时候。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他如何自问这个问题:「我如何变成现在的我?」
关于自我的疑问无穷无尽。对此,尚沙克早先那段一波三折的经历仅能提供部份解答,但它不该被忽视,如果我们想了解尚沙克如何成为卢梭的原模。
卢梭的作品对改造历史有所贡献,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卢梭的影子:对自由的爱,那是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选择,对平等和公平的热情,想要了解自己是谁的慾望。
这是一本丰富、精采的书,叙述对一切感到好奇和有趣的年轻「琼‧雅克」,如何变成光明时代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作家「卢梭」。追随着这位年轻男人兼具情感、音乐、哲学和科学的人生过程,从日内瓦到里昂和巴黎,沿途经过亚纳西、都灵、尚贝里、瑞士和法国西部。就是在经过这些土地的旅程中,让这位「日内瓦的平凡市民」变成了世界思想家和民主评论家。这本书详细贴近地追寻卢梭三十年的启蒙轨迹,背景是十八世纪和法国大革命,过程充满了曲折、丰富的情感和发现。
**二十岁的普鲁斯特──追寻 的 时候**
在二十岁的时候,我们看到普鲁斯特已经开始出入阿芒.德.加亚维夫人、斯特劳斯夫人和勒梅尔夫人的沙龙;他在那些场合除了认识了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小仲马,莫里斯.巴勒和杜德之外,也同时认识了许多有名的贵族:像是雪芙涅伯爵夫人、蒙特契欧伯爵、图翰伯爵或甚至是玛蒂尔德公主。但是年轻的马塞尔.普鲁斯特,是如何让自己可以从二十岁开始就出入巴黎这些最高级的贵族圈呢?他一开始其实是认真地企图想因此而获得世俗眼中高贵的生活。他的父亲是乡下小杂货店的儿子,他的母亲来自一个犹太家庭。在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中非常重视出生身分,加上几年之后的德雷福斯案件,普鲁斯特同时背负了两件似乎不可能弥补的原罪。而加上普鲁斯特又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受害者。如何能够对于这种永远,甚至是夏天,都要戴着围巾和穿着厚重大衣的情况而不感到愤怒呢?但是还有更糟的:对于男孩们来说是如此显着的倾向:他从年轻时就毫不隐藏,也常常和他的父母谈论这件事,那就是在当时尚未被以正面态度接受的同性恋。
大家都误以为年轻的普鲁斯特缺乏意志和热情,他只是百般无奈地消极过日子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地,他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来战胜他的缺陷,还有对抗想帮他安排一个工作的父亲。为了逃离父亲,普鲁斯特採取的手段是战略性的撤退:他们之间遇到的第一招是普鲁斯特出乎意料地自愿入伍奥尔良步兵第七十六团,这是可以赢得一年的方法,对于这个患有哮喘,从来没有离开他的妈妈超过一个礼拜的年轻男孩来说,这可是一个很困难的决定,他在军队中排行倒数第二。当他退伍回来之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业,他被一个从来没踏进去过的图书馆任命为图书馆员:他赢了,他的父母不再唠叨着要他去工作,他终于可以全力专心在他的文学天职。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普鲁斯特似乎度过了一段外行人的黄金年轻岁月,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他突然受到文学的恩宠和感召,让他可以写出代表作品──《追忆似水年华》。《二十岁的普鲁斯特》描写出了和这个错误印象相反的事实,指出马塞尔.普鲁斯特对写作沙龙态度的延续性,从疯狂着迷的二十岁到成熟之后带着讽刺意味的批评──普鲁斯特在他的年轻美好时代所遇到的女人们和男人们都已定型,而他才正要创造他自己这个时代性的伟大人物。
**二十岁的卡缪──最初 的 战斗**
一九三○年十月,母亲是一位文盲清洁妇,父亲则在一九一四年大战时阵亡,即将迈入十七岁的阿尔贝.卡缪住在地中海的阿尔及利亚,和所有男孩一样,他的生活是在海滩、咖啡店、足球和朋友之间度过的。但是当他感染了肺结核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他开始对文学和哲学产生热爱,他进入了阿尔及利亚高中的哲学课程。他在这里遇到了对他人生的决定性人物:琼.格雷尼尔,他的老师,同时也是他的精神导师。这一年他开始受到肺结核攻击,他因此意识到自己的死亡和生命的荒谬。
敏锐的洞察力是卡缪的特点,改革是他的战斗,文学则是他的武器。他要完成一部作品──他已经下了这个决定,他寻找可以见证他的童年、他的家庭,以及贝尔库区人们的资料来写作。他重复地写了又重写,诞生出他的第一本书:一九三七年出版的《反与正》。
他对文学的品味同时带领他发现了戏剧的世界,戏剧和足球(他的集体思维、对友情的重视和平等主义)都是他终其一生所热爱的。他创造了第一个阿尔及利亚剧团,改编和编导过许多戏剧。虽然生病但拥有对生活永不疲倦的精力,他经历了结婚、离婚,加入共产党,为了捍卫阿拉伯人而鼓吹暴动,并且变成一名记者。他在由马侯的一位朋友巴思卡.匹亚所领导的「阿尔及利亚共和党」中所发表的文章中,因为大力倡导反对不公平待遇,因此被殖民地政府判定有罪。在一九四○年,因为他的政治立场,卡缪在政府的命令之下被解雇,并且被驱感出境离开阿尔及利亚前往巴黎。在他的行李里,放着正在撰写的《异乡人》的手稿。
卡缪在一九五七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中宣称:「每一个世代,毫无疑问地都相信他们注定要改变这个世界。但我却认为我们这个世代不会改变世界。但是我们这个世代的存在也许更伟大,因为它阻止了这个世界的瓦解。」而事实上,当希特勒握权时卡缪正值二十岁。接着发生西班牙内战,然后接着是世界大战。阅读《二十岁的卡谬》,可以了解这十年如何成为他的那些首发战斗,他的作品主题为何偏爱这个时代,同时也可了解到为什么卡缪的一生都远离他真正的家园,一辈子当异乡人。
透过这套书,我们可以知道这些伟大作家的年轻时代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他们年轻时候的模样。每一个年轻人,在二十岁的时候,都会自问自己想变成什么样的人,自己有什么样的天赋或特殊才能。这套书所描写的都是改变时代的作家,每一个不同时代的作家都面对着不同的时代问题,每一个人在二十岁时的独特和不平凡造就了后来的经典人物,也因此改变了世界观。这套书的文字都很容易阅读,但又不至于落入教条式的平铺直叙,也有别于一般的自传。我们可以在这些书中明显地读到一个思想是如何发展而成的,它通常是由实际的亲身经验而来,而不是来自书中的文字。
这套书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因为欠缺部份资料,导致作家必须自己延伸事实的情况,一种方法是创造事实的场景故事,另一种是化身和假设,但是这两种都有很确定的证据作为依据,所以也不能算是杜撰。不同的作者让他们所写得书具有不同的魅力,虽然都是描写伟大作家年轻时代的书籍,却不会让人觉得每一本都一样,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每一本书都是一趟充满学习的旅行,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某一个时代,并且和这些伟大作家相遇。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博士 戴丽娟 推荐
本书特色
※比起读那些厚重枯燥的文学史或历史书籍,这套系列书相对来说非常轻松易读,虽然没有太深入的探讨剖析,也没有特别的观点和论述,但因为其中立和确实性,让这套系列书具有了教育价值,适合各种不同年龄层和教育程度阅读。
※二十岁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并且具有影响力的年纪,在这个时期,大多数的人会反思过去并决定未来的方向及目标。这些伟大作家年轻时期所经历的生活,深刻地影响并造就了后来的经典人物。有很多关于这些伟大作家的传记和研究书籍,但是针对年轻时期的传记,这是首见的创新之举,令人感觉很清新,可以透过另一个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些经典作家,除了教育价值之外,也是让人感到满意和具有知识性的系列套书。
**本书获法国艺文推广协会《胡品清版权补助计划》支持出版。**
"Cet ouvrage a bénéficié du soutien des Programmes d'aide à la publication de l'Institut français."
作者简介
柯娄德‧马佐希科(Claude Mazauric)
出生于一九三二年,是一位专精十八世纪的历史学家,他的着作等身,包括:一九六二年的《为了平等的阴谋》、一九八八年的《追寻法国革命》等。
尚帕斯卡‧马伊俄(Jean-Pascal Mahieu)
出生于一九五九年,曾经做了二十年的律师并成为企业公司主管。他目前是家庭企业的谘询顾问。
玛夏‧塞希(Macha Séry)
从一九九五年开始任职世界报的记者,她着有两本论文集和两本小说。
系列套书主编:路易士-保罗.亚斯陀德(Louis-Paul Astraud)热爱探索古典文学大师的年轻时期,毕业于文学系,曾任职记者。在三十岁时,他主编了这一系列探索大文学家们在生命最美的二十岁时光的书籍,他自己同时是「二十岁的斯塔夫‧福楼拜」的作者。
译者简介
郭维雄
一九六六年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历史学深造文凭(DEA)、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博士班,目前从是当代史之研究写作、网路程式设计。
追忆二十世代 经典人物套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追忆二十世代 经典人物套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