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本书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能够借以最平实的文字来介绍日常生活所牵涉到的物理理论与工程应用,从而激发读者对物理与工程方面进一步的认识,却除部分读者对物理的恐惧感。为了增强可读性,文中难免使用一些诙谐的语言,也引入了不少对政治与社会现状的批评。然而,这些批评基本上都是从「物中有理,人间多戏」的角度来评论的。
书中分成二十一篇,每篇的主题都是物理及其应用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主题开始逐步引入与主题相关的生活体验与趣事,使生硬的物理理论与生活细节轻松地结合在一起。
本书特色
本书以平实的文字介绍日常生活中与物理及工程方面有关的生活细节,并尽量以幽默的方式阐述各种物理主题与生活细节的关系。书中内容并对时政及社会制度的批评,所以也是有关于物理与社会关系的一本书。
作者简介
钟秋木
台湾屏东县人,台湾大学机械系毕,美国乔治亚理工硕士,拖理多大学工程科学博士,佛吉尼亚大学电机系博士后研究。曾任机械工程师、高级系统工程师、高级系统模拟师等职务。拥有多项美国专利,亦曾自行开发产品行销欧美日等五国。近年从事中英文写作,以 Chiou-muh Jong 为名在 Yahoo Network 发表短文。
前 言
零︰浅谈宇宙
一 、生命动态的源泉︰力
二、人生的常态︰波动起伏与相位互异
三、能量的真义
四、效率的面面观
五、各种量的守恆
六、串联并联与R-L-C的世界
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压力
八、具有人性的气体分子
九、物质三相与社会三态
十、度量衡单位尚待统一
十一、零与壹的启示
十二、筛选与模式识别都需要智慧
十三、测不准定律的后遗症
十四、数值演算之今昔
十五、控制,人机沟通与界面交流
十六、燃烧经济学
十七、架构宇宙现实的常数、系数与指数
十八、热往低温传盐往淡处散
十九、面镜的遐想
二十、模拟与现实
零︰浅谈宇宙
想起宇宙,人类无疑是非常渺小的。当然,「非常」这个形容词实在无法真正地描述到底渺小到什么程度。同样地,我们也可以说「比起太阳,人类无疑是非常渺小的」。甚至,当我们想横跨太平洋时,同样也会有「地球太大」的感觉。然而,太阳系比起宇宙也是非常渺小的,其比例可能连地球上的一粒沙都不如。宇宙实在太大了,大到无法只用「非常」来形容!
根据天文学家的估计,可观测到的宇宙约有零点六兆兆 (一摩尔) 个类似太阳的恆星。换句话说,宇宙拥有的恆星数量约略与常温之下二十四公升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数量相当。如果我们把宇宙当作一个气球,里面装的竟然都是宛如气体分子的「太阳分子」了!连巨大无比的太阳都可以比拟成气体分子,何况我们这么渺小的人类呢?也许有人还是不认为自己渺小,那我们就再来看看其他更尖锐的比较。假设这位人士因家财万贯不认为自己渺小。
他家能有多少钱?不会超过 Bill Gate的四百亿美元吧!然而,我们知道这位自负的人士如果不小心掉了一块钱,他是不会在意的,甚至可能不知道,因为他太富有了!我们的银河系约有五千亿个类似太阳的恆星,如果那一天银河系损失了一个太阳系,银河会「介意」吗?
既然如此,损失一个地球更是「无关痛痒」了!说真的,我们的银河系只是我们的宇宙拥有的几千亿个星系其中之一,损失一个银河系对宇宙而且也是「无关痛痒」的。宇宙如果损失了一个地球会有影响吗?人类所谓的「有恆」有任何宇宙意义吗?我们能够不朽吗?
话说回来,光是我们的脑袋就有上千亿个脑细胞,我们还能小到那里去?比起那些单细胞微生物,我们也是大得难以形容。我们人类真是比上远远不足,比下太过有余!有鑑于此,我们不必过度自卑,但也无法过度自信。
我们得看清自己的能力,做好身为宇宙中一份子的角色。也许我们在格万物之理,戏我有限人生之余,拾回许多自信,因而不再自卑于浩瀚的宇宙之中。
《物中有理,人间多戏》的阅读体验,是一种奇妙的“共鸣”。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因为作者对某个物件或某个场景的描绘,而感到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仿佛作者看到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并且用更加精准和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出来。书中对“理”的探索,并非是机械的逻辑推演,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一种对事物运作规律的感知。这种“理”体现在物品的结构、材质、功能,更体现在它们与人类生活产生的连接。而“人间多戏”则让这种“理”有了更生动的载体。那些充满人情味的片段,那些或喜或悲的故事,都像是为物件注入了灵魂,让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物体,而是承载着情感和记忆的载体。作者善于捕捉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那些人际交往中的细微之处,将它们放大,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和丰富性。这本书让我觉得,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无论我们扮演何种角色,我们都在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戏”。而那些身边的物件,则默默地陪伴着我们,见证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构成了我们生活丰富多彩的图景。
评分翻开《物中有理,人间多戏》,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趣味的殿堂。作者以一种独特而迷人的视角,带领读者深入探索“物”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书中对于“理”的阐述,并非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笔触,将那些隐藏在物件中的规律和逻辑一一展现。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能够将看似简单的物品,比如一把旧锁、一个香炉,赋予它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让我不禁重新审视我们与这些日常物品的关系。而“人间多戏”更是为这份探索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它将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各种人物的互动,描绘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人性的洞察。我被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他们可能是平凡的劳动者,也可能是复杂的社会角色,但他们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情感的流露,都充满了引人深思的张力。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个宏大的框架,而是通过一个个微小的切片,展现出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加广阔和包容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理解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理”,也去欣赏“人间”的百般“戏”味。
评分读完《物中有理,人间多戏》,我的脑海里留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仿佛原本纠结的一些思绪,在这个瞬间找到了出口。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不是那种直接的呐喊,而是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悄悄地渗透进你的内心。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与身边物品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将它们视为工具,或者简单的装饰,却忽略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情感。这本书就像一个引子,引导我去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去发掘那些隐藏在器物背后的“理”。而“人间多戏”更是点睛之笔,它巧妙地将这些静态的物件与流动的、充满变数的人生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物件在不同人生轨迹中的不同意义,也看到了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充满变数和精彩的演出。我尤其欣赏作者的洞察力,能够从寻常事物中挖掘出非凡的意义,并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鼓励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让我变得更加敏锐,更加懂得去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也更加愿意去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
评分《物中有理,人间多戏》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跟着作者一起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城市漫游。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去感受它的脉搏,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甚至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它不拘泥于某个具体的时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普适性的存在——物件和人情。书中对物件的描述,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将它们置于特定的语境中,赋予它们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温度。例如,作者对一个老式收音机的描写,就让我仿佛能听到那个年代的广播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人间多戏”更是将这种观察延伸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那些看似琐碎日常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戏剧性的张力。我被那些人物的鲜活所打动,他们可能只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也可能是朝夕相处的亲友,但他们的每一次眼神交汇,每一次话语的起伏,都被捕捉得细腻而真实。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最精彩的戏剧,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演员,在各自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让我在平凡中感受到不凡,在琐碎中领略到深刻。
评分这本《物中有理,人间多戏》读完,感觉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门,里面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深刻的启示。书里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将原本平凡无奇的物件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比如,作者对一把旧椅子的描绘,不仅仅是木材的纹理、磨损的痕迹,更像是承载了无数个日夜的休憩、无数个家庭的故事,那些无声的物件,仿佛都在诉说着它们经历的风雨和见证的时光。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戏”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戏剧舞台上的表演,更是生活中那些充满戏剧性、荒诞又真实的片段。有时候,一件小小的物品,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能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微妙。读着读着,我仿佛也变成了那个观察者,在日常的点滴中捕捉那些被忽略的“理”与“戏”。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像一个温柔的引导者,让我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它不枯燥,不说教,而是用一种充满诗意和哲思的笔触,带我走进一个更加有趣和深刻的世界。看完之后,我对待生活中许多事物的看法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那种感觉就像是原本模糊的画面突然清晰起来,又或者是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