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台南:鱼夫手绘铁马私地图

乐居台南:鱼夫手绘铁马私地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南
  • 铁马
  • 骑行
  • 地图
  • 手绘
  • 旅行
  • 生活
  • 文化
  • 慢活
  • 渔夫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其实幸福不是去追求的,
幸福就在我们身旁,
只是有没有被发现罢了。

  鱼夫移民台南后,过着乐活轻松的生活。本书除了鱼夫说明建筑与美食渊源的文章外,每个章节都会附上鱼夫亲自手绘的私房美食地图。全书则分为「城中」、「城东、城北」、「城南」、「安平」、「出城去」等章节,分别说明各区的新式建筑、古蹟以及各区的专属美食及其渊源来由。

  辑1 奉陪   城中-台南古城我奉陪到底
  测候所位于「民生绿园」一带,这里是日治时期政经中心,是日本权贵和台湾政商名人出入的所在,今天几已成台湾的活建筑博物馆,当年许多杰出的日本年轻建筑师在本国无法发挥,便来殖民地台湾施展抱负,反而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辑2 再现   赤崁、武庙周边-再现郑氏王朝时期庶民风华
  赤崁楼一带是明郑、清朝时的政经中心,广安宫一带的石舂臼、新美街、国华街等,都有着听不完的故事和许多家至今仍坚持遵古制法的美食小吃,传统民俗技艺的商家更是为数不少。

  辑3 徐行   城南、大南门  闹中取静,适合款款行慢慢走的台南大南门
  大南门一带是闹中取静的好所在也有许多在地人才知的美食店家,鱼夫也一併画成了一张款款行的私地图和大家分享。

  辑4 花香  城东、城北
  「知事府」是日人治台始政后最早期的公共建筑之一。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日方称:「日清战争」),台湾被「祖国」割让给日本,虽然反抗行动烽火四起,最终还是无可奈何的接受外族的统治,这个所谓的美丽岛,其实从施琅打败郑氏王朝后,清廷从来没有想要回这块李鸿章所言的「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的丸泥之地……

  辑5 退隐   安平  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桃花源
  安平古堡是台南着名的观光景点,又称「红毛城」,这一带也是铁马族的最爱,踩车来到这里,尤其在鳯凰花开的季节里,景色最是怡人。

  辑6 出城去  
  台南的小吃太丰盛了,走走停停,老是闻香下马。其实台南人心中有两张美食地图,一是招待来客,讲究氛围或图个便利,另一则为在地人轻车熟路常去光顾的店家,鱼夫花费了许多时间,在前辈和朋友们的引领下才慢慢的拼出这张「美食私地图」。

书籍重点

  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
  但未来我可想奉陪到底!
  鱼夫再次带您深入认识台南风情

  鱼夫为了乐活而移民台南后,除了漫画之外,又开始画起所见所闻。款款行、慢慢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这才发现原来每当创作完成时,都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而这就是鱼夫在台南的「轻幸福」。幸福也不必然是成就丰功伟业,小小的感动就能心满意足了。

  绘画较其他艺术形式更能直接表达出真情,一笔一画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鱼夫将画作集结出版,再加上些许生活上的诠释,都是为了想和您分享这样乐居台南的「轻幸福」。

  本书以六张私房大地图、众多台南老建筑及美食小吃手绘图,加上亲自拍摄与剪辑的影片(扫瞄书中各篇的QR Code即可连结),带您游历《移民台南》里未提及的五十八家美食、用品店。

  而这次更增加了台南市内各处知名的建筑与古蹟,并详加解说其来由与建筑风格。在品尝美食之余,也借由鱼夫的眼睛与足迹,带您领略台南独特的古朴风土与民情。

专文推荐

  赖清德  台南市长
  陈宗彦  台南市政府民政局局长
  叶泽山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长
  陈俊安  台南市政府观光旅游局局长
  赵卿惠  台南市政府新闻及国际关系处处长
  陈聪徒  富立建设总监

幸福推荐

  沈方正  老爷酒店集团执行长
  管国霖  花旗台湾商业银行董事长
  李铭辉  政大书城创办人
  张政源  台南市政府交通局局长
  李 昂  作家
  许文龙  奇美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吕理政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
  魏德圣  导演
  陈郁秀  前文建会主委
  黄崑虎  台湾之友会总会长
  陈健章  府都建设董事长
《漫步京都:古都风情与匠人精神的深度巡礼》 本书并非关于台南的乐居生活或鱼夫的手绘地图,而是一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日本古都——京都的文化之旅指南。它着重于用细腻的笔触和独到的视角,描绘京都这座千年古城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保持其独特的韵味与灵魂。 第一章:时间的印记——探寻古寺的静谧与历史回响 京都,素有“千面之城”的美誉,其深度沉淀的历史感,首先体现在那些庄严肃穆的寺庙和神社之中。我们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景点,而是试图捕捉它们在不同时辰、不同季节所呈现出的独特气息。 清水舞台下的哲思: 走进清水寺,不只是为了欣赏悬空的木质舞台,更是为了体会古人在没有现代建筑技术支撑下,如何以敬畏之心依山而建的智慧。书中详细记录了从山脚参道到主殿的每一步景致,包括西大路时代流传下来的供奉习俗,以及不同角度拍摄的“从舞台眺望京都市景”的感悟。这里探讨的不仅是建筑美学,更是禅宗思想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态度。 金阁寺的辉煌与空寂: 金阁寺(鹿苑寺)的耀眼,与其背后象征的“无常”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书将深入解析其三层结构各自代表的建筑风格——寝殿造、武家造和禅宗样式的融合。我们将回顾足利义满时代中日交流的盛况,以及这座建筑在历史变迁中所经历的焚毁与重建,每一次重生都凝聚着京都人对“美”的执着与坚韧。 岚山竹林的呼吸: 描述的重点在于竹林隧道中光影的变化。清晨薄雾笼罩时,竹叶间的微光如何勾勒出垂直向上的生命力;正午时分,竹影如何在地面上切割出清晰的几何图形。我们还会介绍天龙寺周边的隐秘小径,那里鲜有人至,保留着嵯峨野地区特有的自然野趣。 第二章:町屋的温度——生活美学与日常的诗意 京都的魅力,很大程度上藏匿于那些由传统木材、泥土和纸张构筑起来的町屋(传统民居)之中。这本书将带你走进这些被精心维护的建筑,感受京都人如何将“美”融入日常琐碎之中。 西阵织的经纬: 聚焦于京都传统工艺的传承者。我们拜访了一位仍在坚持使用传统织机制作西阵织的匠人。详细描述了从蚕丝的挑选、染色的复杂工序到最后织出复杂花纹的全过程,强调这种耗时耗力的工作如何对抗工业化浪潮,维持着技艺的纯粹性。 茶道的无声语言: 探访一间位于祇园深处、由家族经营了数代的茶室。重点不在于学习繁琐的茶道礼仪,而是解析“一期一会”的哲学如何体现在茶席的每一个细节:从水温的把握,到主客之间眼神的交流,再到茶碗上釉彩的微小瑕疵所诉说的故事。 京野菜的土地馈赠: 介绍京都特有的“京野菜”,如贺茂茄子、九条葱等。通过描述传统料理店如何根据季节定制菜单,体现了京都人对食材的尊重和“不时不食”的饮食哲学。对比现代农业,京野菜的种植更注重风土与时令,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自然的顺应。 第三章:哲学之道——心灵的沉淀与现代的张力 京都不仅是历史的宝库,更是思想碰撞的前沿。本章着重于描述那些能让人慢下脚步,进行内心对话的区域和概念。 哲学之道的散步: 详细描绘了春天樱花烂漫时节,以及秋日红叶层林尽染时,在琵琶湖疏水道旁的漫步体验。此处并非徒步路线的指南,而是探讨这条小径如何启发了京都许多哲学家和艺术家的思考。重点描述了沿途小型神社和手工店散发出的宁静氛围。 先斗町与花见小路的夜色: 探究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街道在夜晚的魅力。我们讨论了艺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强调了尊重和远观的重要性。描述了黄昏时分,灯笼次第亮起,木门微掩,屋内传出三味线声响的瞬间,如何将人拉入一个与外界隔绝的旧时光隧道。 现代设计与传统的对话: 介绍一些将传统元素(如枯山水、和纸)融入现代建筑或文创产品的设计师。例如,一位使用传统木结构技术建造现代书店的建筑师,他们的作品如何证明了传统技艺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潜力。 第四章:城郊的秘密花园——比睿山与苔藓之美 行程延伸至京都市区之外,探索那些需要更多耐心才能抵达的秘境,这些地方是京都精神的另一侧面——隐逸与超脱。 比睿山的佛教秘境: 攀登比睿山,拜访延历寺。这里的叙述聚焦于天台宗的开创历史,以及山中艰苦的修行环境。描述了在山顶感受到的开阔视野,与山下城市的喧嚣形成强烈的反差,体现了京都文化中对“出世”的向往。 苔寺的湿润与寂静: 详细描述了西芳寺(苔寺)的预约制度及其背后的意义——让访客在进入之前就做好心灵净化的准备。着重描写了雨后初晴时,数以百计的苔藓种类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翠绿层次感,强调了“寂”这一禅宗美学概念的极致体现。 结语:再访京都——永不落幕的物语 全书总结了京都作为文化载体的复杂性:它既是历史的博物馆,也是活生生的当代艺术场。每一次到访,都会因个人的心境变化而发现新的细节,这座城市的故事,永远没有终章。它教导我们如何慢下来,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去敬畏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美好事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鱼夫


  漫画家、评论家、电视台总监、名节目主持人、动画公司老板、大学教授。
  在将届半百之年自求隐退,毅然决然离开台北,移民台南,开始乐活人生,寻找新生命。
  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硕士、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博士班。
  自一九八二年至二〇〇四年曾任职报纸、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现为弘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鱼夫Facebook专页:www.facebook.com/yufufans。

图书目录

作者序
推荐序 赖清德 / 叶泽山 / 陈宗彦 / 陈俊安 / 赵卿惠 / 陈聪徒

辑Ⅰ 奉陪
城中─台南古城我奉陪到底
生命就是要浪费在美好的事务上-遇见测候所前的紫花风铃木

民生绿园铁马游
日治时期日本人的主要活动区域

Ⅰ-1好友来访City Tour私房路线第一站:日治时期台南现代机能主义的建筑趣味
Ⅰ-2妳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未来我可想奉陪到底-台南林百货
Ⅰ-3我的朋友都今人变古人了!-国立台湾文学馆
Ⅰ-4日本留给台湾的精神文化遗产,连日本也没有了-台南武德殿
Ⅰ-5台南气质游,就找巷子内的导览吧-叶石涛文学纪念馆
Ⅰ-6传统与创新的典范,连李涛也停车暂借问-合成帆布行
Ⅰ-7怪不得李安也要买,说台南的帆布包-永盛帆布行
Ⅰ-8遇见台南日治时期的大正浪漫-莺料理
Ⅰ-9当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台南惠比寿寿司
Ⅰ-10在这里品茶太有气质,但听故事会生气!-十八卯茶屋
Ⅰ-11早安!台南,我的古早味回来了-老李米奶、杏仁茶专门店
Ⅰ-12张良辞汉,范蠡归湖,不亦快哉!-台南肉伯火鸡肉饭
Ⅰ-13彷彿感受到具体的世代薪传和创新-台南BB Art 艺术空间
Ⅰ-14 来尝尝肉燕,看看两岸饮食文化大不同!-肉燕

辑Ⅱ 再现
赤崁、武庙周边-再现郑氏王朝时期庶民风华
台南最美的天际线--祀典武庙

赤崁楼周围常去的店
郑氏王朝时期庶民主要活动区域

Ⅱ-1路边的幸福-mini izzy café
Ⅱ-2老一辈台南人的下午茶-石舂臼清子香肠熟肉
Ⅱ-3从汉饼文化里努力创新出台湾的新口味-台南赤崁沅饼
Ⅱ-4「饭桌菜」是府城专有名词,绝对不是自助餐-福泰饭桌菜
Ⅱ-5就把古早味的零食技艺,看做是街头表演吧!-古早味椪糖
Ⅱ-6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落成米榚店
Ⅱ-6.1 一次把米糕说清楚/鱼夫自由行广播
Ⅱ-7古董山人说晚明:台南的美食老街区永乐巿场-从杜马青草茶说起
Ⅱ-8说台湾春卷-台南金得春卷
Ⅱ-9美味里的甘草:台南肉燥颂-石舂臼蚵仔煎
Ⅱ-10台南美食的良性竞争-「富盛号」碗粿分家,多了一家「一味品」!
Ⅱ-11薁荛吃过吗?-这一味也只有台湾才有!
Ⅱ-12 如此调和鼎鼐,真乃厨神也?-恭仔意面
Ⅱ-12.1台南意面一次说清楚/鱼夫自由行广播
Ⅱ-13细节决定风格,肉燥的古法秘诀-台南松竹当归鸭

辑Ⅲ 徐行
城南、大南门
闹中取静,适合款款行慢慢走的台南大南门

在地饕家美食私地图
日治时期台湾人的传统活动区域

Ⅲ-1说芋粿:许家芋稞三宝-芋稞、肉圆和香菇肉羮
Ⅲ-2从巷弄出发的文化创意-台南文创聚落正兴街
Ⅲ-3遗落的鳯凰城-正兴咖啡馆
Ⅲ-4汉堡也可以不是速食-台南哈利速食店
Ⅲ-5嘘!不要给人家知道了,台南在地饕家隐藏版的早餐─基明饭桌菜
Ⅲ-6这一味牛肉汤是台南创作料理无误-阿村牛肉汤
Ⅲ-7「油炸桧」实乃褒忠惩奸的良心事业,遵古法制作才安全!-台南百年油条
Ⅲ-7.1食安靠神明?/独立评论@天下
Ⅲ-8荣格心理学里的味觉奇幻经验-阿卿杏仁茶
Ⅲ-9认同本土的在地人情味,陈幸妤喜欢的-台南官记臭豆腐
Ⅲ-10摩摩喳喳都喜欢,男男女女都爱吃-台南传统冰品江水号
Ⅲ-11大概没有一个城巿像台南那般会吃虱目鱼了-阿星嬷虱目鱼粥
Ⅲ-12台南吃粥的层次-阿星咸粥
Ⅲ-12.1 台南吃粥的层次/鱼夫自由行广播
Ⅲ-13外籍配偶对台南美食的贡献-山源本产羊肉

台南大南门款款行私地图

Ⅲ-14唉,我会不会被阎王抓去拔舌头啊?-老郑牛肉面
Ⅲ-15老兄,台南没有那么热!-石家正阿美绿豆汤
Ⅲ-16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原台南放送局
Ⅲ-17台南「传统口味」咖啡烘焙的开基祖-尚品咖啡
Ⅲ-18台南将成为台湾最丰富的博物馆城巿了!-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Ⅲ-19慢来 no sut,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是不会保护的-台南府城黄家虾卷
Ⅲ-20台北城天龙人永远不能理解的所谓-豪宅的定义

辑Ⅳ 花香
城东、城北

台南车站附近轻旅行私地图

Ⅳ-1亚细亚的孤儿—台南大东门
Ⅳ-2长铗归来吧!天天有鱼食-五木鲜鱼店
Ⅳ-3嫁妆一牛车,不如这一帖秘方-台南「忠味面馆」
Ⅳ-4喝杯下午茶,看见统治的决心-台南知事府
Ⅳ-5这一味,姑且唿之为「阳春摵仔面」-台南老黄阳春面

林森路上的阿勃勒和凤凰花

辑Ⅴ 退隐
安平
安平古堡前的凤凰花

安平非观光私地图

Ⅴ-1点根菸来,告诉你一则乡野奇谈-台湾台南王鸡屎洋楼
Ⅴ-2冻挑叉綑卤,用心做出来的拉面叉烧肉!-东京豚骨拉面
Ⅴ-3有请李昂体验酒家人生-桃花红酒家菜
Ⅴ-4您听过「烂鰽欠打债」吗?我终于目睹烂鰽这种鱼了! -‎烂鰽

辑Ⅵ 出城去
东丰路上的木棉花开

Ⅵ-1美食野战去也!─台南盐水豆签羮
Ⅵ-2庄脚所在的凉面─新营阿忠豆菜麺
Ⅵ-3下回要拎着菜粽去配碗土魠鱼羮试试看─新营红烧土魠二代店
Ⅵ-4百年关子岭温泉,香菇蛋迎宾!─香菇蛋
Ⅵ-5不能封装的东山咖啡香─玛哩咖啡
Ⅵ-6人情世事陪够够,无鼎又无灶-广益鱼丸店
Ⅵ-7无红叶可狩,狩红蟳去也─丰の海鲜渔府
Ⅵ-7Box秋冬来台南有什么好康的?/鱼夫自由行广播
Ⅵ-8台湾警察的软硬兼施亲民术─新化派出所的所长茶叶蛋
Ⅵ-9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新化杨逵文学纪念馆
Ⅵ-10李昻吃到中途就开始打电话报佳音的─阿裕牛肉
Ⅵ-11我阿兄就是宰牛的,当然新鲜!─刘家庄牛肉炉
Ⅵ-11BOX细说台南人吃牛肉/鱼夫自由行广播:
Ⅵ-12这家美食店家闭着眼睛都会画─小洲洲米糕  
Ⅵ-13新住民与台湾饮食文化的融合─经典川味面食巴渝人家
Ⅵ-14我家姷某隐藏版的赏花时序地点表─花开堪折直须折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跟着「台南新住民」铁马足迹,探访立体府城!

叶泽山


  诉说一座城市的历史并不困难,
  台南的万千故事要略知一二也还算简单,
  但引人入胜的在地人文书写,
  不仅风格要幽默好玩,还得不能老生常谈!

  从移民到乐居,从庶民小食到文化宴席,
  鱼夫的私地图实则不藏私,
  铁马所及,全都是成为「老台南」的练习曲。

  一幢建筑、一个名字,都藏着一段故事。
  一碗小吃、一段记忆,就燃起一股热情。

  漫画虽2D,府城却立体-
  现在就跟着鱼夫的铁马足迹,
  文化古都台南,
  我们「奉陪到底」!
(本文作者为台南市文化局局长)

推荐序二

温暖悠闲的台南味

陈宗彦


  我虽土生土长于台南,但因家父工作与求学缘故,在外生活好一段时间,因此有机会仔细观察不同城市的生活步调与内涵。在台南生活之所以迷人的原因是,当你清晨出门吃份早餐时,繁多品项与丰富新鲜的内容,让你顿时元气百倍,准备好应付各种挑战。工作疲累,心烦意乱时,散步在孔庙或台南州厅周围的树荫下,佐一杯冰凉的清茶,思绪立即平缓澄清,让历史的荣光抚平俗事的纷扰。

  台南是大城市,自有城市的生活压力与竞争挑战,但台南的平缓步调与清丽氛围,就像是妈妈的关照与抚慰,在你的背后默默支持你的努力,让你在现代竞争的压力中,仍然有一个温柔的家乡作你的后盾。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空间感受、城市风土与人本真情,这应该就是鱼夫先生《乐居台南》新作的背后,最想传达出来的「台南味」吧!
(本文作者为台南市政府民政局局长)

作者序

轻量幸福


  其实幸福不是去追求的,幸福就在我们身旁,只是有没有被发现罢了。

  我喜欢绘画,小时候也被培养朝绘画的方向发展,只不过阴错阳差,终究是朝一般的学科发展。然而,际遇巧合, 我人生的第一个职业是画漫画,还得了个新闻漫画奖,从此被知道我的人称为「漫画家」,只不过我历经各式各样的媒体,也曾担任当过电视台总监等,所以又有许多人是从萤光幕上认识我这个人的:是个「明星」,当我出版手绘台南美食书《移民台南》时,许多朋友居然说:「原来你会画画哦!」

  女儿曾经询问在我的履历里,洋洋洒洒:漫画家、报社主笔、电视台总监、执董,大学教授,以及一堆诸如执行长、董事长等头衔,最喜欢的是哪一个?答案是「漫画家」,因为只有艺术才是永恆的,其他都是暂时的。

  可是在我年过半百后,放弃了电视台优渥的高薪,最终却连漫画也没有任何一家纸本的媒体愿意付费採用,然而我再三思索,发现能画画就是我的幸福,虽然没有任何稿酬收入,我仍决定在网路里继续创作和人分享。

  早期我也有漫画之外的雕塑作品,也曾经开过一个小展,还在经营的餐厅里挂满作品,可是终究掩盖在明星的光环下,结论是我用力的去追求幸福,幸福来的时候,似乎不是我预先想像的那个样子。

  为了乐活而移民台南后,除了漫画之外,我又开始画起所见所闻,这才发现原来每当创作完成时,我都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只是没有稿费收入,但自然也无交稿压力,更不必担负「收视率」的好坏,当然,也没想过卖画,画廊经纪绝不会找上我,这是一种「轻量幸福」,款款行、慢慢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幸福不用去追求,这不就在我的手中? 幸福也不必然是成就丰功伟业,小小的感动就能心满意足了。

  绘画较其他艺术形式更能直接表达出真情,一笔一画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我把画作结集出版,再加上些许生活上的诠释,那是因为我想和您分享我乐居台南的「轻量幸福」。

图书试读

生命就是要浪费在美好的事务上
——遇见测候所前的紫花风铃木


遇见台南测候所前的三株盛开的紫花花铃木,就知道春天来了,时序在二、三月间,几已成台南春天的地标。风铃木在日治时期引进台湾,部份变成美丽的行道树,有如绽放的紫红色樱花在迎向春天,这时节,我经常踩着铁马一大早在对面的米奶店,享受我的早餐和花景,偶而也会到隔邻的茶行,点杯茶饮,相看两不厌,浪费生命般的呆坐一下午。

测候所位于「民生绿园」一带,这里是日治时期政经中心,是日本权贵和台湾政商名人出入的所在,今天几已成台湾的活建筑博物馆,当年许多杰出的日本年轻建筑师在本国无法发挥,便来殖民地台湾施展抱负,反而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朋友来访,就在附近巡礼一番,我老是讲得天花乱坠,比照各个时期不同的统治者治台的政蹟,当然也少不了飨以美食,精神物质皆获得饱足,才算略尽地主之谊了,然而也不是常有访客来找,我也经常踩着脚踏车穿梭在这一带,总是会发现许多惊奇,所以这张地图实应唿之为我的「铁马私地图」。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台湾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最好的了解一个地方的方式,就是通过它的人和它的故事。而《乐居台南:鱼夫手绘铁马私地图》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渴望。鱼夫先生以他标志性的手绘风格,将台南的市井风情、人文历史,以及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能感受到他骑着脚踏车,穿梭在纵横交错的巷弄里的那种自由和惬意。他的画作不仅仅是风景的复刻,更是情感的传递,他用眼睛看到了什么,用心感受到了什么,都通过他的笔触,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更难得的是,他分享的往往不是那些游客必去的景点,而是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角落,那些承载着当地人记忆的老店,那些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街区。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台南,可以如此地贴近生活,如此地有温度。它让我对下一次的台南之行,有了更具体、也更充满期待的规划。

评分

我一直觉得,旅行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精彩。《乐居台南:鱼夫手绘铁马私地图》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带你深入台南灵魂的书。鱼夫先生并非简单地罗列景点,而是用他充满艺术气息的画笔和真诚的文字,描绘出他眼中、心中的台南。他骑着脚踏车穿梭的“私地图”,充满了惊喜和发现的乐趣。你不会在书中找到那些千篇一律的旅游宣传语,而是能读到他对老街巷弄的细致观察,对地道美食的独到品味,以及对台南生活哲学的体悟。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乐居”的态度,不是匆忙的游客,而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和欣赏的心,去融入这座城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丰富的台南,一个有故事、有温度、有灵魂的台南。它不仅仅是纸上的地图,更是心灵的向导,指引我用一种更贴近在地的方式,去感受这座古都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像是在我心中为台南这个名字添上了许多鲜活的色彩和生动的故事。我总觉得,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打卡多少个景点,而在于你能否真正地融入当地的生活。鱼夫先生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是在“介绍”台南,而是在“分享”他的台南。那些手绘的地图,不是精确到厘米的导航,而是带着温度的指引,每一条小巷,每一个转角,都充满了故事感。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飘散的卤肉饭香气,听到吴侬软语的招呼声,感受到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温度。他笔下的台南,是有生命、有故事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我喜欢他那种随性而又不失细腻的描绘方式,让你觉得,原来认识一个城市,可以如此轻松而又有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台南的魅力,并不只在于那些显而易见的古迹,更在于那些藏匿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以及那些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生活智慧。

评分

《乐居台南:鱼夫手绘铁马私地图》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发现台南的方式。我以往去台南,可能更多的是依靠网络上的攻略,或者是一些比较知名的旅游手册。但这本书,却像是一本只有“老饕”和“玩家”才会拥有的秘密宝典。鱼夫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将他对台南的爱,融进了每一笔每一画,每一字每一句。他不是在教你如何“旅游”,而是在邀请你,像一个当地人一样,去“生活”在台南。我特别喜欢他那种对细节的关注,可能是一个老屋的飞檐,可能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吃店,可能是一个闲适的午后,他都能用他的画笔和文字,捕捉到那种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这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当地的朋友,他带着你,不疾不徐地,穿梭在台南的大街小巷,告诉你哪些地方最值得驻足,哪些味道最能代表台南的灵魂。这本书让我对台南的期待,从“看看”变成了“体验”,从“了解”变成了“感受”。

评分

第一次翻开《乐居台南:鱼夫手绘铁马私地图》,就好像被一股温暖又亲切的力量拉进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台南。虽然我不是在台南长大,但每次去台南,那种慢悠悠的生活步调、巷弄间隐藏的美食、以及那份古早味的韵味,都让我深深着迷。这本书就像是我的旅行指南,但又远不止于此。鱼夫先生用他那独具辨识度的笔触,描绘出的不只是景点,更是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感投射。翻页间,我仿佛看到了他骑着脚踏车,穿梭在古老的街道,偶然停下脚步,用画笔记录下那些稍纵即逝的风景。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介绍,而是那种深入骨髓的体验。每一幅画,每一段文字,都带着一种“在地人”的视角,分享着只有住在那里才能体会到的生活细节。我迫不及待地想跟着鱼夫先生的“铁马私地图”,去发现那些我可能错过的角落,去品尝那些隐藏在市井里的美味,去感受台南最真实的心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邀请,邀请我去深入地“乐居”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