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龙带你游台中

佳龙带你游台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中旅游
  • 台湾旅游
  • 美食攻略
  • 景点推荐
  • 亲子游
  • 自驾游
  • 在地生活
  • 文化体验
  • 行程规划
  • 佳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中县市合併是山与海的复音交响,从武陵农场到高美海滨,生态多样,物产富饶,人情温润。

  林佳龙深耕台中十年,亲逢城市转型关键,因此以学习的心情,踏遍山巅水湄,握过无数双热情的手,用虔敬的脚印绘制出这幅大台中的行旅图。

  本书深掘在地文史以奠基,笔触平易近人,以说故事的方式带领读者慢游大台中,走访各区令人感动的人、事、物,是结合旅游、美食、社区、产业与文史的贴心导览手册。

  台中是美好台湾的缩影,而要认识大台中,就请跟着林佳龙的脚步,从本书开始。
探索台湾中部:台中人文风情与自然秘境深度游 本书并非《佳龙带你游台中》的指南,而是一部详尽记录台湾中部,特别是台中周边地区,在自然景观、历史沉淀、当代艺术与独特生活哲学交织下的深度旅行手册。 本书聚焦于跳脱传统观光路线的思维,带领读者以更细腻的视角,深入挖掘这片土地的灵魂脉络。 全书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台中乃至整个台湾中部地区的丰富面向。 --- 第一部:台中都会的肌理与艺术呼吸 本部分将台中市从一个工业重镇蜕变为文化创意中心的历程进行细致剖析。我们不只是介绍知名的博物馆或歌剧院,而是深入探讨这些建筑背后的设计哲学与社会意义。 1. 工业遗址的再生叙事: 我们将视角投向台中老城区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那些旧纺织厂、烟草仓库和铁路枢纽。通过对这些空间改造的前后对比研究,我们探讨“旧瓶装新酒”的城市更新策略。例如,某处旧糖厂如何转化为充满独立设计师工作室的文创园区,其空间设计如何刻意保留斑驳的墙面与生锈的结构,形成一种“残缺美学”。我们详细记录了数位手工艺人如何在这种特定氛围中,重塑传统技艺,赋予其现代语汇。 2. 巷弄间的味道与声音: 抛弃美食街的喧嚣,我们深入探访台中市井小民的生活区域。这里记录了数代人传承下来的“无名早餐店”的独特汤头配方,以及特定社区的午后茶馆文化。我们捕捉了当地人特有的生活节奏——那种在快节奏都市中,依然保有对慢煮时光的执着。书中特别开辟了一章,探讨台中气候对当地饮食习惯的影响,例如,如何利用午后的湿热气候来发酵特定的小吃配料。 3. 跨界艺术的渗透: 台中被誉为台湾的“设计之都”,但这种“设计”早已超越了展厅的范畴。本书记录了城市公共艺术如何自然地融入市民生活。我们分析了数个著名的公共壁画项目,探讨其背后的社会议题讨论,而非仅仅是视觉欣赏。此外,我们还追踪了数个新兴的独立剧团,他们如何利用废弃空间进行实验性戏剧表演,挑战观众对“剧场”的既有认知。 --- 第二部:山海之间:雾峰、东势的怀旧轨迹 中部地区的腹地,承载着台湾重要的农业史与早期移民故事。本部分聚焦于台中盆地边缘,那些保留着浓厚怀旧气息的区域。 1. 樟脑与林业的黄金时代: 深入探访曾经繁盛的林场遗址,记录那些因为樟脑贸易而兴盛一时的山城。我们详细描绘了木结构建筑的建造工艺,以及当时伐木工人的生活条件。书中附有大量口述历史的整理,关于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山区社区中,维持商业活动与文化传统。我们着重记录了当地保存至今的日式官舍群,它们在不同政权更迭中的身份转变。 2. 921地震后的生命韧性: 本章以极为审慎的态度,记录了台湾中部经历的自然创伤,特别是921大地震留下的地理印记和人文反思。我们参观了数个由社区自发重建的纪念公园,记录了重建过程中,居民如何将悲痛转化为对土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尊重。这部分内容旨在展现地方社群在灾后展现出的强大恢复力与互助精神。 3. 农耕文化的变迁: 台中周边广阔的田野,是台湾中部重要的粮食产地。本书关注的是“有机化”与“在地化”的农业实践。我们跟随几位坚持传统耕作法的农人,记录他们如何在现代农业的冲击下,坚守非化学种植的原则,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友善耕作”的方式,重新建立消费者对食物来源的信任。 --- 第三部:大肚山台地的地质故事与原住民文化痕迹 离开了喧嚣的市区,我们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台地与海岸线,探寻更古老的历史脉络。 1. 泥岩恶地的地质奇观: 详细介绍台中特有的“月世界”地貌,即大肚山台地的泥岩恶地。我们不采用教科书式的描述,而是通过实地考察,记录光线、雨水和风蚀作用如何每时每刻都在雕刻着这些鬼斧神工的景观。书中解释了这些地貌对早期交通和聚落形成的影响,以及当地居民如何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找到生存之道。 2. 追溯巴布萨族(Taichung’s Indigenous Heritage): 虽然台中市区的原住民聚落相对不显眼,但本书深入挖掘了台中平埔族群,特别是巴布萨族(Papora)在历史长河中的迁徙与文化遗存。我们拜访了数个致力于文化复兴的家族,记录他们如何通过语言、祭典和传统服饰,努力让这部分历史不再“隐形”。重点在于探讨现代社会中,如何平衡“记忆的保存”与“身份的流动性”。 3. 高美湿地的生态律动: 高美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保育区,本书侧重于其潮汐规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我们记录了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湿地生态系统展现出的不同面貌。书中包含多位鸟类观察家的专业笔记,详细说明了候鸟迁徙路线在此地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这脆弱生态的潜在干扰与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 第四部:东部山脉的秘境与茶香回甘 跨越山脉,我们将焦点转向与台中紧密相关的山城聚落,探索高海拔地区独特的社区生活。 1. 新社的慢活哲学: 新社以其丰富的花卉种植和农场文化闻名。本书侧重于新社如何将其“慢活”理念融入商业模式。我们记录了数个精品咖啡庄园,他们如何利用山区的微气候,培育出具有独特风土(Terroir)的咖啡豆,并与当地的农业观光进行有机结合。这是一种对“在地产品”价值重估的实践。 2. 梨山的果农智慧: 深入台湾海拔最高的果园区之一,梨山。本书记录了高山水果种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包括气候变迁、病虫害管理以及运输问题。我们重点介绍了当地果农采用的先进灌溉技术和“结果调控”的精细管理,展现了台湾农业在极限环境下的高科技应用。 3. 寻找失落的森林步道: 我们重新探索了数条因年代久远而鲜为人知的森林步道,这些步道是观察台湾中海拔植被群落变化的天然实验室。本书提供了详细的植物识别指南,侧重于记录当地特有的稀有植物,以及它们在传统药用中的应用。 --- 第五部:现代台中:科技与未来的交汇点 最后一部分,我们将目光重新拉回城市的前沿,探讨台中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影响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 1. 创新聚落的孵化器: 分析台中新兴的科技园区与创投生态系统。我们采访了多位在台中安家落户的年轻科技创业者,了解他们选择台中而非其他都会区的具体原因——是成本考量、生活品质,还是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2. 大众运输的革新尝试: 详尽考察台中近年来在公共交通系统上的重大投资,特别是BRT(快速公交系统)的实践经验与遇到的挑战。本书从市民出行的角度,评估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功能性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3. 青年文化中的“在地性”回归: 总结现代台中青年如何看待自己的城市身份。他们不再盲目追随国际潮流,而是开始挖掘城市中那些被忽略的“微型文化”——例如,特定社区的二手书店、专注于本地历史研究的播客制作,以及利用数字媒体推广“台中慢生活”的社群活动。 本书为深度旅行者、文化研究者以及渴望理解台湾中部复杂生态系统的读者提供了一份详尽且富有人文关怀的参考。它不提供捷径,只提供深度探索的地图。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策划.导读/林佳龙


  1964年生,云林麦寮人,2004年迁居台中,十年深耕台中,获民进党提名2014年大台中市长候选人。台湾大学政治学学士、硕士,美国耶鲁大学人文哲学硕士、政治学硕士、博士。曾任行政院发言人、新闻局长、国安会谘询委员、总统府副秘书长、民进党秘书长、立法委员。有关台中着作三本:《爱台中100种方法》、《城市梦想家》、《对台中的爱与坚持》。

主编/路寒袖

  台中大甲人。曾任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撰述委员、台湾日报副总编辑、国家文化总会副祕书长、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长等。现专事写作,并于大学任教。曾获金曲奖、金鼎奖、赖和文学奖、年度诗奖、台中市文学贡献奖等。着有摄影诗文集《忘了,曾经去流浪》、《何时,爱恋到天涯》、《陪我,走过波丽路》、《走在,台湾的路上》、《看见,灵魂的城市》、《那些尘埃落下的地方》等近二十部。

审订/陈彦斌

  南投中寮人,长居台中逾三十年。曾任民进党台中市党部首任执行长,自立晚报记者与特派员、望春风电台台长、台湾日报採访中心主任、国家文化总会中部办公室执行长、行政院《文化视窗》月刊主编,台中市新文化协会理事长、立委林佳龙服务团队执行长、顾问等职。着有《填补地球裂缝的人》,及发行《台中风华》。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场山海屯之恋     刘克襄
总论/从樱花钩吻鲑到白海豚  林佳龙

CHAPTER 1 人文台中:沿着文化城大道,让创意花朵尽情绽放 
旖旎小京都,光荣文化城
孵育自由思潮的日出之城 
走访城市的历史印记 
陪伴人们成长的文化地标
从体制中出走的新型艺文空间
展现文创新力的历史建物
微型文创与设计生活意识萌芽
【BOX】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打开视野,看见华德福/忠信市场/南屯/丘逢甲与逢甲大学/美军驻清泉岗基地足迹馆

CHAPTER 2 美食台中:令人满溢幸福感受的美食梦土
南北吃饱,台中吃巧
转角遇见在地小食
琳瑯满目的美食伴手礼
老菜市仔引饕客流连忘返
优游慢活的都市祕境
深具创意与实验性的文创餐馆
【BOX】逢甲商圈夜市/一中商圈夜市/中华路.忠孝夜市/精明一街.东海国际艺术街/黄昏市场/建国市场/麻芛文化馆

CHAPTER 3 重温林家传奇的历史漫步:雾峰│大里│太平
雾峰林家传奇与黑手窟
藏于宁静花园里的辉煌与传奇 
鸟飞不过林家土地的神话
文风荟萃的顶厝
「不平凡」中的太平
【BOX】福兴宫 /庆源堂/倒栽榕/树王公/咸菜巷/七将军庙/台湾省谘议会/光复新村.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亚洲大学/雾峰农会酒庄/头汴坑蝙蝠洞/酒桶山/吴鸾旂墓园/草湖芋头冰/枇杷/蜂蜜/林氏父子的哀歌/国立台湾交响乐团/林爽文在大里的足迹/隐藏在街巷中的刀魂

CHAPTER 4 大肚山之恋:乌日│大肚│龙井│沙鹿│西屯│南屯
历史.生态.聚落串成的自然公园
新兵岁月与老时光
人文学府与夜景朝圣之地
享受淘宝趣与寻古味
倾听庙宇的声音
【BOX】聚奎居/追分车站/朝兴宫(妈祖宫)/保安宫与福利宫/陈三纲堂/东海大学与路思义教堂/台中都会公园/半月烧馅饼/沙鹿电影图书馆/青云铸剑世家/沙辘窑的情怀/大肚山上的野百合花/大肚溪口的水鸟

CHAPTER 5 海味的行脚:清水│梧栖
海线:慢活小镇与国际大港
探寻历史风华的人文之旅
候鸟的应许之地
因时代所植下的美丽误会
临海小镇里的散步
【BOX】五福圳自行车道之旅/下湳赵宅/玉圣寺/大杨油库/港区艺术中心/清水国小/高美灯塔/真武宫/浩天宫/林异香斋/紫云巖与庙口美食/新天地海鲜餐厅/清水有「清水」──埤仔口/找寻清水的源头─牛骂头遗址/清水蔡姓家族的乐善好施/传奇人物廖添丁

CHAPTER 6 逗阵来祈愿,沿海乡野趣:大甲│大安│外埔
大甲妈.白海豚.水蓑衣
宗教嘉年华的圣地
品尝大甲味.老故事
宁静的港湾,水蓑衣的故乡
农村乐活趣
【BOX】日南火车站/铁砧山/瑞莲堂/大安滨海渡假中心/义虎堂︵虎爷文化园区︶/永丰桐花步道/芋头酥/裕珍馨奶油酥饼/粉肠/坚贞信奉的弥勒团/蔺草编织技艺/白海豚生态

CHAPTER 7 走进丰原郡的岁月流光:丰原│后里│潭子│大雅│神冈
糕饼的故乡与葫芦墩圳
葫芦墩往事并不如烟
丰原庙埕凑热闹
糕饼与漆艺的故乡
双马奔驰的土地
凝滞时光的轨道
从蔗田到花乡
黑叶荔枝的发源地
潭雅神追风摘星
麦乡,原来那么近
从历史驶向国际的航道
饼艺传香的推手
以书香传家的望族
【BOX】中正公园/鎌村菸寮/万选居/水流观音/毘卢禅寺/丰原糕饼节/慈济宫与庙口小吃/潭子马铃薯/神农蛋/张连昌萨克斯风博物馆/九天民俗技艺团/深耕在地精致农业的潭子兰园/连结陶器与土地记忆的赵家窑

CHAPTER 8 头嵙山寻访录:大坑│新社
台中的后花园与阳明山
去大坑头嵙山‧森唿吸
三杯奉茶泛起的涟漪
少年梦‧猕猴情
山间寻菇味
遇见新社生命之泉
香烟缭绕的山城
【BOX】横坑巷市集/香菇街形象商圈/种苗改良繁殖场/浊水巷的樱花/大坑圆环美食商圈/八卦灶和双面菜橱

CHAPTER 9 避暑‧铁道迷踪‧单车行:和平│石冈│东势
客家‧泰雅族‧水果王国
谷关泡汤嬉游
八仙山森林铁路寻踪
武陵迎贵客
「0蛋月台」趣闻
单车追风找土牛
就「匠」寻根
梨飨驰名
【BOX】捎来步道/温泉文化馆/德基水库/十文溪/土牛客家文化馆/土牛界碑/石冈农会碾米谷仓/五福临门神木/石冈水坝/文化街奇观/永兴宫双福祠/巧圣仙师庙/永安宫/东势林场/新丁粄/牛肉面/摩天岭甜柿/千年五叶松/梨文化馆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一场山海屯之恋


  年初时,林佳龙兴奋地在脸书分享,自己和几位民代、官员勘察筏子溪的讯息。

  面对这条穿越台中盆地的大溪,除了顾及上游大雅地区的防洪工程,他提到从刘厝堤防段起,整条筏子溪和高铁并行,未来将是进入台中重要的门面意象。溪岸最好以自然工法整治,同时在考量生态多样性下,或许可以栽植适合的景观树,做为绮丽的迎宾大道,让它成为像塞纳河般明媚的地景。

  以前,我从北部搭乘高铁回台中,过了中港路一线,都会选择靠左的窗口。这时筏子溪便与高铁并行,我贪图的便是这一溪景的俯瞰。在进站前最后两分钟,彷彿欣赏一段短短的自然田野记录片。我的家园大溪泱泱南流,岸边田野风光旖旎明媚,还有高楼大城辉煌地矗立于平野,尽在眼里。此时,我也密切注意着,堤岸是否有市民在散步,或者垂钓者蹲伏于溪边的身影。

  佳龙对筏子溪未来美好蓝图的想像,自是引发我的共鸣。隔没几日,我还从刘厝堤防段走到乌日去,像年轻时在这条溪岸的漫游,记录一路所见的树种,进而思考着哪一种较适合这儿栽植,可以成为迎宾大树。

  我年轻时,筏子溪位于都会边缘,如今它随着城市重心的位移,成为地标之河。一座城市如何保持田野风光,生活在此半世纪,我常有美好的绿色人文想像。佳龙认为防洪和生态必须并重,却还有观光旅游面向的前瞻思考,显见一个全面观照的视野,早已存藏于他的胸臆里。我隐隐感觉,他观看台中家园的角度,跟我这个老台中人有着重叠性甚高的同调。显见长年居住台中后,他成熟地内化出一个多样兼容的在地思考。

  以前的旅游书多半以吃喝美食为主,难免流于浮光掠影。这本书大胆的以文史做为引导,更加显示他对在地风物的认识有十足信心,方能勇于做此一尝试,跟市民,乃至于和外来的游客深度对话。

  文史型的旅游指南,往往源自于地方寻根的怀旧情结。再透过此一形式的抛砖引玉,积累生活情感的共识,进而创造地方社会的自我认同。社区营造也才能逐步带动,见证一个地方多元文化风貌的过程,同时反思当下的社会生活方式。

  佳龙採取此一书写方法,不仅跳脱了传统观光的模式,还拉升了自己观看台中的高度。这本以旅游为经、文史为纬的指南,我的翻读兴味也增高许多。于是,初读的基调,便有这样一些些重温着复古的美好乡愁,但更多当在积极地寻找未来愿景的图像。

  地方文史导览如是取向,其实也是很新潮时尚的。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另一类型的火车头,拉出台中不一样的旅游风情。在既有的美好基础上,添增更多璀璨的彩光。

刘克襄


总论

从樱花钩吻鲑到白海豚


  四年多前,宣佈台中县市合併升格时,我高兴之余,总喜欢这样形容:「县区是蛋白,市区是蛋黄,光是蛋黄胆固醇太高,光是蛋白缺乏营养,如今成为荷包蛋,营养又好吃!」

  大台中是丰饶之都,从中央山脉到台湾海崃,大安、大甲、大肚三大水系穿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空港,有海港,天然条件得天独厚!

  尤其是大甲溪,从上游七家湾溪的樱花钩吻鲑,到出海口的白海豚,都是台湾生态保育指标!德基水库储水丰沛,让台中人用水无虞,中游石冈水坝,是台中人的主要饮用水源!引大甲溪水开凿的葫芦墩圳,灌溉着三万多公顷良田。矶田谦雄设计建造的白冷圳,造就了新社的花果世界。大甲溪堪称是台中人的母亲。

  天候、地质,加上灌溉便利,成就了大台中的农业王国,摩天岭甜柿,东势椪柑、高接梨,白毛苔葡萄,太平荔枝、枇杷,外埔火龙果、大甲芋头等,品质都是台湾第一。中央山脉是自然屏障,让台中少受台风侵害,和平山区的梨山、武陵农场、大雪山、八仙山、谷关都是避暑胜地,群峰翠峦,风景秀丽!

  台中市区是台湾第一座都市计划的城市,棋盘式的街道,从火车站呈45度角延伸,绿、柳、梅三川流淌,呈现旖旎风貌,仿巴洛克建筑的州厅、市役所、火车站等,洋溢人文风味,老建筑重生的宫原眼科,成为中区新亮点,台中公园是东方庭园的代表,湖心亭则是台中永远的地标。可惜旧市区近来持续没落,昔日繁华走向黯淡,让台中人无不扼腕!
优质的环境,让台中被视为最「宜居」城市,从「南北吃饱,台中吃巧」这句谚语,可见台中人生活的品味!而这里也一直被称为糕饼的故乡,绿豆椪、凤梨酥、奶油酥饼、煎饼等,都是台中名产,太阳饼更已和台中划上等号!晚近最夯的冷饮泡沫红茶、珍珠奶茶等,也都从台中崛起,行销到全世界!

  清代刘铭传盛誉台中,「襟山带海,控管南北」,故选为省城之地。如今,襟山带海的地势没有改变,控管南北的优势也依然存在,特别是高铁通车后,台湾已成一日生活圈,乌日高铁区是运转的核心基座,我所推动的国会迁建台中等主张,如能一一实现,台中可望成为台湾发展的真正轴心。

  台中的公路交通已算普及,但铁路山线、海线贯穿的特性优势,却缺乏横向的联结,我最重要的愿景「山手线」如能成真,从大甲、后里、丰原、神冈、大雅、潭子、北屯、中区、南区、乌日、大肚、沙鹿、清水形成的环线,将使大台中连成一气,不仅交通便捷,也将卷动大台中经济起飞的热带气旋!

  台中雅称「文化城」,那是因日治时代,台湾精英启迪台人的文化协会,一九二一年虽在台北大稻埕创立,但成立后最重要的推展舞台却都在台中,先贤在这里兴学校、创报社、开书局,一场一场催化台人思想的活动,一波一波在台中展开,直至文化协会的分裂,也是在台中遗憾上演!

  台中一中原称台中中学校,校园矗立一块美丽石碑,标示着:「台人本无中学,有则自本校始」,那是一九一五年间,各地士绅结合创设的第一所台湾人中学,意义自是非凡!文化协会的要角,不少都出身台中,除林献堂是总理外,清水蔡惠如、杨肇嘉,以及知名作家杨逵等,都在反抗日人统治中挺身引领,值得后人追思、凭弔!

  清朝三大民变中,林爽文在大里起事,戴潮春则誓师于四张犁,当年不管是官逼民反,或是结党叛变,两大影响深远的历史都起源台中!丰原有丘逢甲抗日足迹,潭子头家厝到北屯旧社沟背,有台湾志士抵御日军的浴血圣战。文化协会以台中为反日文化基地,及至二二八事件发生,谢雪红、钟逸人等组织二七部队,之后退往埔里和平解散。台中在台湾历史洪流中,扮演着重要一页。

  雾峰林家是台湾传统五大家族之一,其兴起与中挫,紧密连结台湾历史,下厝建筑五进十一开间,是台湾宅第辉煌之最,林文察、林朝栋、林祖密、林正亨的命运,见证着台湾人的悲情!顶厝的林家花园美轮美奂,飞觞醉月亭、五桂楼、栎社纪念碑……都有林献堂等台湾精英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印记!

  台中人文荟萃,民间文化遗产也留存许多,除雾峰林家外,社口筱云山庄、大夫第、潭子摘星山庄、丰原万选居、西屯的张廖家庙和张家祖庙、南区的林氏宗祠等等,不仅展现建筑之美,也呈现先人智慧!

  台中的民俗活力蓬勃,尤其庙会更为人熟知乐道,大甲妈祖遶境规模之大,名列世界三大宗教活动,大庄妈进香,旱溪妈遶境十八庄,新社九庄妈遶境,万和宫老二妈回西屯省亲,动辄汇集上万人潮,早已遐迩闻名。另梧栖走大轿、犁头店端午木屐踩街……也都是地方年度盛事!意义深远,且深具特色,我们还要持续大力的推扬!

  台中的人文、历史、地理精彩又丰富,值得细细品味,走一趟优雅的台中,势必丰富满行囊!另外,台中除了天然条件优越,目前是名副其实的非核家园,比起台北、高雄笼罩在核电厂的恐怖威胁,台中的「非核」也是一大优势!我若有幸入主市府,一定和大家共同打造,让大台中成为最宜居、宜游的「生活首都」。

林佳龙

图书试读

孵育自由思潮的日出之城

二十世纪初期的台中是近代亚洲第一个新兴的计画都市,网格(棋盘)状街道纵横井然,街屋齐整,市容新颖时髦,精致的铃兰街灯高悬;河川蜿蜒流经市区,清澈见底,两岸遍植垂柳、绿树,清风拂来,摇曳生姿,景致如诗似画,市井小民衣着整洁,从容慢活,氛围宁静怡人,俨然是一座瑰丽耀眼的日出之城。

虽则如此,面临被殖民的命运,此地的资产阶级与知识菁英却依然苦闷。一九一五年第一所专收台湾学生的「台中中学校」(即台中一中前身)诞生,掀起「民族自觉」思潮。一九二一年蒋渭水在台北成立「台湾文化协会」,推举林献堂为总理,旋即办理会报《台湾民报》,设立中央书局、文化书局,筹组各地青年团体,提倡文化剧,上山下海举行各类型演讲会(曾接连两年每年超过三百场),诉求「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一九二五年二林蔗农组合成立,两年后台湾文化协会分裂,新派于台中设立本部,旧派则在台中成立台湾史上第一个政党「台湾民众党」,此时以杨逵、吕赫若为首,主张农民解放运动的台湾农民组合本部也移驻台中,一九三○年杨肇嘉更在台中成立台湾地方自治联盟。

此时台中成为台湾社会、政治、文化、农民和妇女解放运动、学潮的根据地,领导者和主力干部几乎都是台中人,即人们挂在嘴边叫唤的「(做)文化仔」(河洛语,指从事文化工作者),这个称号意味着启蒙、激进和改革,尤其在新文学运动中杨逵、赖和、张深切等人也在台中地区从文学走向实际的运动,为农民、妇女和社会底层劳苦弱势阶级发声,台中被称为「文化城」,此为最普遍和公认的说法。现今台中人表面温和,说起话来慢条斯理,阶级意识淡薄,理解与同情普罗大众尤其深厚,对于新观念、新事物却又格外灵敏开放,何尝不是冥冥中承继了「文化仔」充满反叛和革命精神的热血?

走访城市的历史印记

台中中区是台中市的发源地,尽管在经济上它已被五期的文教美术区、七期的副都市中心所取代,如果你喜欢旧建筑所铺陈的古老氛围,到中区走走,必定行囊满载。

用户评价

评分

哇,这本书简直是让我爱不释手!我是一个十足的旅行爱好者,尤其喜欢那种能够深入了解一个城市文化和历史的旅行方式。一直以来,台湾的台中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从繁华的都市景象到宁静的山林风光,从精致的日式建筑到充满活力的文创园区,台中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然而,在真正踏足这片土地之前,我总会感到一丝迷茫,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台中这座城市的精髓。这本《佳龙带你游台中》就像一个贴心的向导,它并没有把我丢进信息的海啸里,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台中的方方面面徐徐展开。刚开始翻开的时候,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旅游手册,但事实完全相反,它充满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这座城市的深情描绘。文字间流淌着一种亲切感,仿佛佳龙本人就坐在我身边,用他最熟悉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为我一一介绍他眼中的台中。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台中老街区的故事,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建筑,那些曾经辉煌的往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眼见证了它们的变迁。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景点打卡,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去感受一座城市的灵魂,如何去聆听它的呼吸,如何去品味它的韵味。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按照书中的指引,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巷弄里的惊喜,去感受台中人热情好客的生活态度了。

评分

这本书,它就像一位老朋友,用一种最自然、最舒服的方式,和我分享着关于台中的一切。我不是那种会为了追求“网红景点”而挤破头的人,我更喜欢那些能够让我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发现美好,去感受生活的地方。而《佳龙带你游台中》,它恰恰满足了我这样的需求。书中并没有过多地强调那些已经被过度曝光的景点,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更加有温度、更有故事的地方。无论是那些藏在巷弄里的特色小店,还是那些充满历史韵味的古迹,亦或是那些能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的郊外风光,作者都用一种非常细腻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将它们一一呈现。我喜欢那种在书中阅读到的,关于一杯咖啡的香气,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段悠闲的午后时光的描写,这些细节都让我觉得,原来旅行可以如此地贴近生活,如此地充满诗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旅行,是心灵的旅行,是用心去感受,去连接。它让我对台中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也让我对自己的下一场旅行充满了期待。

评分

当我拿到《佳龙带你游台中》这本书时,我抱持着一种“看一看,或许能有点参考”的心态。然而,随后的阅读过程,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在听一个朋友娓娓道来他对家乡的热爱,以及他眼中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那种冷冰冰的攻略感,也没有那种程式化的介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温度的叙述。作者仿佛带着我,穿梭于台中的大街小巷,去感受那里的阳光、微风,去聆听那里的市井生活,去品味那里的独特美食。他并没有试图让我记住每一个地名,每一条路线,而是引导我用一种更加放松、更加投入的方式去体验。我特别欣赏书中那些关于“人”的故事,关于那些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奋斗、创造的人们,他们的故事让这座城市更加鲜活,也让我更加想要去了解和接触。这本书就像一本邀请函,邀请我去台中,去感受它的生活,去发现它的美好。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忘的书,它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记,让你对这座城市充满向往。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旅行指南类的书籍并没有太高的期望,总觉得它们千篇一律,缺乏深度。但《佳龙带你游台中》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将台中描绘成一个完美的、无懈可击的旅游目的地,而是真实地呈现了这座城市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它独特的生活气息。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可能不那么光鲜亮丽的角落,反而用一种更加细腻和人性化的笔触,去描绘它们。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台中当地人生活方式的描写,那些琐碎却真实的日常,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幸福感,都让我觉得非常 relatable。它让我明白,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去理解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书中穿插的很多小故事,都充满了人情味,让我觉得作者不仅仅是在介绍景点,更是在分享他与这座城市的故事,以及他在其中所经历的情感。这种真诚的分享,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台中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只是一个地图上的点,而是一个充满鲜活生命力的有机体。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选择困难症”晚期患者量身定做的!每次计划旅行,光是研究攻略就能耗费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往往是东拼西凑,信息碎片化严重,总感觉抓不住重点。而《佳龙带你游台中》,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轻松、更加有条理的方式来规划我的台中之旅。书中并没有罗列一大堆景点名称,然后告诉你怎么去,而是通过非常巧妙的故事性和情景化的描述,将每个地方的特色和魅力展现出来。比如,在介绍某个夜市的时候,它不仅仅告诉你有什么好吃的,还描绘了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诱人的香气,以及当地人在这里的日常生活,让我瞬间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旅行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要用心去体验,去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传递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是那个只是想去打卡拍照的游客,而是开始思考,我希望在台中留下怎样的足迹,我希望带走怎样的回忆。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我与台中的未知,也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旅程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