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里的精彩:李宪荣回忆录

惊涛里的精彩:李宪荣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九九○年代以前,政府以违反人权的手段阻挠政治异议人士返台,许多海外台湾人无法获得返台加签,从此有家归不得,长年飘零其他国家。

  「黑名单」像一道森冷的高墙,虽然封锁了返乡路,但无法阻挡归乡之情。许多的黑名单人士,想尽办法「翻墙回家」。其中,黑名单的「首恶」分子李宪荣,更在重重铁篱阻隔下,于一九八九年在台湾成功现身,并以「世台会」会长的身分亲自主持「世台大会」,此举震惊了执政当局,也激励了全岛民心。这段面临逮捕、牢狱 囹圄的惊险过程,以及不出示证件而能获得通关礼遇离台的经过,都在这本《惊涛里的精彩》清楚说明了原委。

  自从黑名单解禁后,作者总算能「合法」返台,他在大学校园里传播学术、用心教育下一代子弟,并以「台独生活化,生活台独化」很沉潜地和台湾土地共唿吸。这本书是作者的唯一人生回顾,有精彩的故事,有深厚的期许,更有他对时局的看法。这是当代台湾人从事反对运动,不屈从威权政治,所保留的第一手见证。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宪荣


  1942年7月19日 台中市北屯

  现任
  ‧长荣大学名誉教授
  ‧台湾国际研究学会理事长
  ‧台湾加拿大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学历
  ‧美国北德州大学政治学公法组博士
  ‧美国西伊利诺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
  ‧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毕业
  ‧台中商职初高中、台中笃行国小

  经历
  ‧长荣大学翻译学系(所)专任教授兼系主任
  ‧长荣大学台湾研究所兼任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兼任教授
  ‧中山大学大陆研究所兼任教授
  ‧静宜大学通识中心兼任教授
  ‧台湾文化学院教授兼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教务长、代理院长
  ‧美国及加拿大数所大学教授
  ‧台湾翻译学学会理事长
  ‧现代文化基金会董事
  ‧台湾国际研究学会理、监事
  ‧台湾教授协会法政组召集人
  ‧台湾国会办公室主任
  ‧台北宝岛新声广播电台(TNT)理事长
  ‧世界台湾同乡会联合会(世台会)会长
  ‧加拿大台湾同乡会(加台会)会长
  ‧多伦多台湾同乡会会长
  ‧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中央委员
  ‧制宪运动海外联盟总召集人
  ‧「人民制宪会议」中央政府组召集人
  ‧李登辉之友会全国总会副总会长
  ‧台湾独立建国联盟中央委员、国际关系部主任、台中工作站召集人
  ‧美国华盛顿台湾国际关系中心兼副主任
  ‧赵耀东先生(前经济部部长、利台公司董事长)英文秘书
  ‧台湾陆军军法官
  ‧政治大学法律学会总干事

图书目录

第1篇 家世和求学篇
从小乡村到大江河
父祖的乐天知命/快乐无忧的日子/进入台中商职/拒绝国民党/高职生考取政大法律系/不再向往司法生涯/担任赵耀东的英文秘书/攻读学位克服困难/我的求知观
 
第2篇 服兵役篇

匍匐前进的军旅
成功岭上/军队里的黑文化/李法官不和稀泥/军中人权不昌明/全民防卫的国防
 
第3篇 海外生活篇
太平洋的彼岸
 前往美国途中/留学期间精打细算/在海外留学增广见闻/在美国安家立业/峰回路转定居加拿大/参与台湾人社团活动/台独生活化与生活台独化/台湾人家庭的海外生活
 
第4篇 学术活动篇
在大学校园里
赴美深造的转折/优游于教学与着述/成立「台湾文化学院」/中山大学刘维琪打压教职/在长荣大学的悠哉与忙碌/长荣大学的7-11教授/大学里的「户长」/台湾的大学沉沦/学术深耕与人才扎根
 
第5篇 海外政治运动篇
海外的浪涛
留学生的政治选择/担任台湾同乡会会长/海外的草根力量/海外同乡会/选上世台会会长/世台会自由返乡运动/燕子湖的世台会/FAPA的政治与外交/中华民国的虚幻神话
 
第6篇 世台会与黑名单篇
突破返乡的封锁线
黑名单的白色恐怖/被绑架的约谈/黑名单的迢遥返乡路/冲破封锁在台湾现身/斗智与斗法/国民党政府束手无策/通关礼遇离开台湾/国民党政府死要面子/解禁黑名单的迟来正义
 
第7篇 岛内政治活动篇

回到美丽岛
不寻常的返乡/担任「台湾国会办公室」主任/参与「台湾独立建国联盟」运作/举办「台湾发展经验国际研讨会」/参观日本海军大演习/担任台北县政府顾问/参加「台湾教授协会」运作/参与广播电台运作/对美洲外交双轨的计画/制宪和台湾正名运动/推动全民防卫的国防/立院「十三大恶」记者会/二十二名「利委」记者会/台湾加入联合国运动/公民投票运动/社团参与的历程/长荣大学的岁月/不断论政/台湾宪政体制何去何从
 
第8篇 总结篇
回首与前瞻
勇于追求精彩的人生/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参与/我的期望与担忧

图书序言

代序

  追求精彩的人生有人说,人从出生就一步一步走向死亡,这是没错的。当然从出生到死亡之间,每个人走的方向、路径、时间长短、方法,以及沿途遭遇到的人事物各不相同,因此死后所遗留下来的足迹和成就也不相同。

  从出生到懂事之间,个人并没有什么自主的能力,端靠扶养者(父母或他人)的资源、扶养的环境和方式。因此出生于古代的贵族和现代的权贵家庭,一开始就佔有很大的便宜和优势,他们成功的机会当然比一般人大很多,但这并不保证日后一定就会有很大的成就。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并非生于贵族或权贵之家,他们想在身后留下什么足迹那就要靠自已的能耐了。

  我的出生家庭只能算是普通甚至卑微,我从未见过祖父,祖母有绑小脚,会抽烟(但不是鸦片,因为抽不起)。据我所知,祖父到父母这两代都是农家出身,并未受过正式的教育,母亲是一生都不识字的家庭主妇,父亲原不识字,但能自力自强,很辛苦地去私塾旁听而成为识字的人。在当时,甚至现代,识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父亲可以不必辛苦种田来赚取非常微薄仅能餬口的收入,而能经商,甚至帮人写田契,自己买卖田地而赚钱,大大地改善了我们家的生活,兄姐们也曾经有过比邻居小孩更富裕的生活。后来不幸田产都被国民党政府征收(其实是没收),又回到小康之家,但至少家里的小孩都能享有教育的权利。

  我小学毕业后,父亲原希望我去读商业学校,毕业后能在银行或金融机构谋得一份安定的工作。这个用意当然是很好的。不过就在中学(高商)毕业后,我有一个很大的志愿,想成为法官或律师,为社会伸张正义,追求一个比较精彩的人生。这样的志气从何而来,我已不记得。总之,我完成我的志愿,从商职毕业考上政大法律系。在读法律系的时候,心智也暂成熟,在大四住台北国际学舍时和一位耶鲁大学博士生、来台湾搜集写博士论文(关于亚洲人类考古学)资料的加拿大人为室友,开始向往到国外进修充实,追求更高的学识,到了当预官(军法官)的时候被调往景美军法学校(后併入政工干校、现为国防大学),和一群司法官和检察官们同在「战地司法班」受训,听到许多有关司法界的贪污腐败事情,于是改变追求司法官或律师的初愿,下定决心出国去进修。

  要出国要有钱也要有点本事,特别是知道家里不可能拿出一笔很大的钱,那就要自己想办法。所幸我大学四年的成绩不错,英文能力(特别是文法和字汇)也在考大学前的努力而奠定很好的基础,在大学期间又继续加强,所以托福分数考得很高,申请到两个顶尖大学(McGill和Toronto)的入学许可却得不到奖学金,所以再延迟一年申请美国的大学,得到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的助教奖学金,通常美国的大学和加拿大的大学一样,对外国学生来校之前不会给奖学金,尤其是助教奖学金 (teaching assistantship),也许是我的运气好或是註定要去美国,加上我在政大法律系时的恩师和系主任张彝鼎在出国程序上的帮助,就这样才顺利完成出国留学的梦。

  初到美国时,我已是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大学已毕业、当完兵、还做过一年多的事,心智应该都已成熟,对各种问题,尤其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时对国民党统治台湾的手段,眼见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处境,因而有很强烈的不满,所以当时出国是为了求学外,主要还是带着对国民党政府的厌恶的心态。我认为台湾必须走向民主的体制,要成为被世界各国公认的独立主权国家,并加入联合国,因此在国外开始和国民党政府唱反调,而被国民党情治机关列入「黑名单」,久久不能回到台湾。我担任世台会会长时,两次把世台会年会带回台湾召开,冲击国民党政府的「黑名单」政策,这和国民党政府日后取消「黑名单」政策应有一定的关连,使许多海外杰出的人才能回来台湾贡献他们的所学,也使台湾的民主向前迈一大步,这是我参与民主运动最精彩的一段,也是我人生比较精彩的一段。

  过去几十年来,在岛内和海外冒着很有可能被逮捕下狱的危险,参与反对国民党、人权运动和台湾独立建国的运动的人数很多,每个人都有他(或她)的理由和抱负;我的抱负就是打破「黑名单」政策,做一个能贡献国家社会的人,促进台湾成为民主自由的独立国家,换言之,就是追求一个精彩的人生,而不是权势名利和荣华富贵的人生。我有不少朋友和同学在「中华民国」体制内,担任国民党或民进党的高官,享受名利,我有时也会羡慕他们。很不谦虚地说,以我的学识和条件其实有机会追求地位与权势,特别是在二○○○年中央政府首次政党轮替后,我也有几次机会可以位居高官和权势,享受荣华富贵,但我都不为所动,所以今日还只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大学教授。

  在写回忆录时,比较遗憾的,第一,资料的散失。除了住在美国和加拿大我曾搬了几次家外,回来台湾后也把许多资料分散在多处,早期资料大部分放在加拿大的家中,目前人在台湾取得不便。我放资料的地方总共有十处以上,包括在台北工作时的「台湾国会办公室」、住处,后来到台中任职台湾文化学院和静宜大学的办公室、住处,以及搬到台南长荣大学的研究室和宿舍,这每一个地方都有好几个大纸箱,有些纸箱因搬来搬去而已经遗失,也有很多文件和资料还留在未曾开箱的纸箱。第二个遗憾是早期没有数位相机、录音(影)机和个人化电脑,所以搜集和保存资料比较不便,只能靠纸本资料,而纸本资料不易留存也容易失散。在这本回忆录大部分是靠我的记忆以及身边不是很完整齐全的资料。

  西谚说「相片会说话」(一张图片说出千言万语),有相片就不必说得太多。遗憾的是在比较早的年代,数位相机或手机还不是很普遍,而且手机都还没有照相的功能,所以并无法像现在一样随时可以照相,把事件记录下来。当然可能有人将某些画面用照相机照相下来,但我无法查出来是谁拍的,去向谁要。我曾透过网路搜寻一些,但很多是媒体或政府机构所拍存的,要价很高,而且也不一定愿意释出,至于私人拍下的,更是无处可找。在这本回忆录只能尽量放些我能搜集到的相片,让读者有亲历的感觉。

  在过去这四十年,不论在海外或岛内遇到无数志同道合、非常优秀、大公无私、有使命感的朋友,虽然大家共同参与了台湾的民主和独立运动,但所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见所闻不尽相同,但都是整个台湾历史的一部分,这些朋友后来分道扬镳,有的继续做政治和社会运动,有的投入政治和选举,有的重回学术,各有不同的发展。这些朋友中,很多已出版回忆录或传记。我尽量避免别人的回忆录或所着书中或所写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传记中已经提过的,当然有小部分会重复是免不了的。我希望这本回忆录能是一幅留给后人了解台湾历史的大拼图中的一小块。

  每个人的生命无论怎么渺小,都还是社会和历史的一部分,都值得把它记述下来,俗语说「凡走过的必留痕迹」,但这些痕迹不一定被人发觉,所以要把这些痕迹以各种方式保留下来。有不少人已写下他们的回忆录或在其他的书中或文章中记述他们可贵的历史点滴和片断。我个人以能参与一段很重要的台湾历史感到非常荣幸,虽然自己所看到的和能做的极其有限,但还是有责任将这些故事记述下来,和读者分享我的所见所闻,让现代和后代没有机会参与我所经历过的人,有机会知道这些故事,知道比较完整的台湾历史。这本书就是记述我参与台湾历史的经过和我追求一个精彩人生的经验和写照。当然,什么是精彩的人生,每个人的见解不同,从这本书的篇章里应可看出我对精彩人生的看法。

  本回忆录分成八篇:第一篇「从小乡下到大江河」(家世和求学,包含海内外的求学经过);第二篇「匍匐前进的军旅」(服兵役);第三篇「太平洋彼岸」(海外生活);第四篇「在大学校园里」(学术活动,含海内外);第五篇「海外的浪涛」(海外政治活动,包含在台召开的第十五届世台会年会);第六篇「突破返乡的封锁线」(世台会与黑名单,包含在台召开的第十六届世台会年会);第七篇「回到美丽岛」(岛内政治活动」;第八篇「回首与前瞻」(总结)。

  我要感谢我的台师大的学生陈雅龄小姐在搜集资料和写作过程中给予很多的协助,本回忆录有一部分是我向学生讲故事闲聊时她记录下来的。她曾透过Dropbox做编辑或建议。我只是想要善尽知识分子的一点责任,想透过这本回忆录叙述我所经历过的历史,也许不很重要,但总是台湾历史的一部分,希望透过它能让认识我的人进一步了解我,不认识我的人能一窥台湾历史的一部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