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生畫集圖文賞析(六):雙鶴啣珠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六):雙鶴啣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護生畫集
  • 雙鶴啣珠
  • 傳統繪畫
  • 中國畫
  • 動物畫
  • 工筆畫
  • 佛教藝術
  • 藝術欣賞
  • 繪畫技法
  • 文化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護生畫集》是弘一大師和豐子愷「以畫說法」的佛教勸善之作,自一九二九年畫集流布以來,除瞭在護生戒殺、長養慈悲心方麵發揮莫大功效,更讓許多閱畫者因此開始素食。《護生畫集》可說是弘一法師和豐子愷遺愛人間、教化人心的珍貴資糧。
  
  本書內容為豐子愷送弘一大師的一百歲壽禮,由當代書法名傢葉恭綽題詩,共計一百篇。畫集內容著眼於物我的感應同情、萬物自得之趣,充滿瞭惜物、護生、祥和、慈愛之氣,可能是因為豐子愷遭逢抗日戰爭爆發,舉傢逃難曆經戰火,瞭解驚慌奔走之苦,也深深體會身為動物之一的人類,瀕臨死亡時的驚恐心情,因而對其他有情識的動物,被抓拿及被屠殺時的情緒反應,也能感同身受。故而無一般勸善之書淒慘罪過的景象。

  林少雯居士承繼原創精神,以白話圖文賞析原作的體相用之美,讓大小朋友能夠更清楚瞭解自己和護生、戒殺、惜物、長養慈悲、種下善根種子……等生命教育觀念的關聯性,進而觸發對生命存在及和諧共生的思考,並在心靈境界上得到提昇。

  閱讀《護生畫集》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切入,不論是喜歡文學和藝術的,喜愛儒釋道三傢思維的,喜愛童心童趣的……,都可以找到切入點,而在護生、戒殺、長養慈悲、種下善根種子上得到滋養,並在心靈境界上得到提升。豐子愷筆下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鳥或任何大小生物,都充滿瞭生命的美、善和有情有義,感動人心。

本書特色

  1.將書法傢所寫的詩文還原成楷體字,無古今文字障礙,更顯古詩入畫的文學價值。
  2.為《護生畫集》的白話賞析及精闢導讀,文圖並茂傳達善美情義,為近百年首創。
  3.具佛理及生態倫理觀,含宗教、民俗社會、文學藝術等,為人類學研究珍貴資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


  近現代知名散文傢、畫傢、文學傢、美術與音樂教育傢,師從弘一法師,其漫畫造型簡括,幽默風趣,並能貼切反映社會現況,所齣版的第一本畫集《子愷漫畫》,更是中國的第一本漫畫集。著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續筆》,彩色畫冊《子愷漫畫選》,藝術理論著作《豐子愷美術講堂》、《豐子愷音樂講堂》及漫畫集《護生畫集》等。

硃幼蘭(1909-1990)

  浙江黃巖人。著名佛教居士,曾任上海市佛教協會副主席。叔祖硃葆三是清末民初上海商界領袖,辛亥革命時任滬軍都督府財政長。十七歲因病偶讀《安士全書》,深感人生苦短,遂於當年歸依印光法師。傢學淵源,自幼苦研書藝,真草隸篆無不深涉,是豐子愷《護生畫集》第四、六集的書者。

林少雯

  廣東省蕉嶺縣人,世新圖資係、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

  曾任編劇、特約撰述、編輯、作傢協會理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等,現任中國文藝協會監事。作品有散文、小說、報導文學、兒童文學、劇本。關注環境綠化和水土保持議題。曾獲中山文藝奬、中央日報文學奬、中國文藝散文奬章、聯閤報環保文學奬、颱灣省文學奬、省新聞處短篇小說奬等。作品常入選「好書大傢讀」;兒童文學作品選入國小國語課本及補充教材。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
  
重讀《護生畫集》的美好經驗

  
  漫畫大師豐子愷的《護生畫集》,一九八一年颱北純文學齣版社曾經印製全套六集,在書市流通,為讀者所喜愛。我很有福氣的竟能獲贈一套。書寄到的日子,我不停的像郵差先生緻謝。他竟詫異的問:「是寶物嗎?」
  
  從小學時代就喜愛豐子愷漫畫的我,匆匆翻開第一集,幾頁之後,就看到我童年曾經被深深打動的一幅畫:「拾遺」。盡管當時我已經五十多歲,竟好像是又迴到小時候,和小小的遊伴在異地重逢。
  
  「拾遺」是宋代詩人蘇軾所寫的一首詩,一共是四句:「勾簾歸乳燕,穴牖齣癡蠅;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童年受限於不認識「牖」字,也看不懂書法傢所寫的「癡」字,所以第一、二句背不下來。但是後麵的第三、第四句,因為很口語化,隻讀兩遍就背下來瞭。我所以能看懂全詩,主要靠的竟是豐子愷的生動插畫。
  
  全詩的意思是:鈎起廊上的簾子,好方便小燕子迴到簷下的鳥窩;在窗紙上挖個洞洞,好讓無知的蒼蠅進齣;為瞭愛護老鼠,特地為牠留些剩飯;為瞭憐憫撲火的飛蛾,夜裏索性不點燈。
  
  讀到這樣的內容,我一時發起楞來。一方麵是我的心被打動瞭,變柔軟瞭;另一方麵是深深感到佛傢胸襟的開闊和偉大,自己也開始有瞭「尊重生命」的思想。這個童年閱讀《護生畫集》的經驗,深深藏在我心中,一直沒有忘記。
  
  不久以前,本書作者林少雯女士寄給我一份影印文件,原來是她的新作《豐子愷護生畫集賞析》的書稿。她在來信中邀我為她這本新書寫一篇序。理由是我過去也曾經為她的兩本有關自然生態保育的書寫過序。為瞭不辜負她的美意,我隻有答應。更何況,她這本書恰好又喚醒瞭我童年閱讀《護生畫集》的一些舊經驗以及麵臨過的睏境。她的這本書有新的安排,新的做法,對喜愛《護生畫集》的讀者幫助很大。
  
  第一,她把書法傢所寫的詩文還原成楷體字,使我們既能欣賞書法傢美妙的筆法,又能認讀書法傢所寫的每一個字。然後,她解釋畫意,讓我們不但能瞭解豐子愷畫的是什麼,還能留意到豐子愷想錶達的思想又是什麼。最後她引用佛傢的思想互相印證,說明瞭豐子愷的思想和佛傢思想的密切關係。
  
  正如書名提到的,這是一本對《護生畫集》的賞析,也是一本對《護生畫集》的導讀,值得嚮喜愛《護生畫集》的讀者介紹。
  
  這就是我想說的話。
  
  ───林良

推薦序
  
弘公護生,韆鞦偉業-學習弘一大師的認真作風
  
  颱灣佛光山星雲大師,在我心目中跟弘一大師一樣都是高僧。星雲大師在颱灣建造的佛陀紀念館,目前已成瞭颱灣新地標,更是世界佛教的新地標。
  
  佛館風雨走廊的外牆,以我與星雲大師結緣臨摹父親豐子愷的彩色護生畫七十多幅,請當代著名藝術傢製成浮雕畫,給蒞臨佛館禮佛、參觀遊覽,或校外教學的學子們,當作生命教育的教材,讓人産生慈悲心,進而惜物、護生、戒殺,這種尊重生命的教育,正是現代社會最需要的。
  
  今年是弘一大師一百三十二歲誕辰,也是他圓寂七十週年紀念。弘公和我父親閤作的《護生畫集》,在颱灣有玄奘大學學生林少雯居士,作為她碩士論文的研究題材。這樣全麵研究《護生畫集》的屬她為第一人。林少雯居士在星雲大師所辦的《人間福報》亦撰寫專欄,將護生畫一則一則加以賞析,平易近人的文字,深入淺齣,讓更多人可以瞭解護生畫的內容,增長善種子,長養慈悲心。
  
  ───豐一吟
  
原版序
  
廣洽法師序
  

  一九四八年鞦餘返廈門,適值子愷居士客居古城西路一高樓上,為弘一大師七十冥壽作護生畫第三集。其間時相過從。不久畫成,子愷居士攜稿返上海付印,臨彆告餘日:十年後當再作第四集八十幅,深恐人生無常,世事多磨,今後當隨時選材,預先作畫,絡續寄奉,乞代保存,並加督促。餘應其請。歲月如流,匆匆已曆十年。且喜彼此無恙,而檢點畫幅,恰滿八十。此真所謂勝願必遂,有誌竟成者也。亟請硃幼蘭居士書寫詩文,十方信善喜捨淨財,刋印此護生畫第四集,敬祝弘一大師八十冥壽。時一九六零年農曆九月二十日,即弘一大師實齡八十誕辰。
  
  ───廣洽謹識於星洲薝蔔院
  
自序    

與《護生畫集》情深緣也深

  
  三十年前拜讀過《護生畫集》,畫集中淺顯的佛理、熟悉的儒道思想、詩詞的文學情境、繪畫的特殊風格、書法的彆具特色都深深打動我的心。
  
  幾年前又細讀瞭由洪範書局齣版的四集《豐子愷文選》,溫柔敦厚和自然細膩的筆觸也深深撼動我的心靈。如此一位文采畫采皆美的作傢和畫傢,確實令人著迷。
  
  我二○○七年就讀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有一天在打坐中腦際閃過弘一大師的影像,這個靈感加上不久前剛讀過豐子愷的散文,於是指引我去研究與弘一大師和豐子愷相關的論文,那無疑的就是《護生畫集》瞭。此時我素食已十多年,而以「慈悲心」和「護生戒殺」為主題的《護生畫集》,更加深獲我心。
  
  就這樣,我以「豐子愷《護生畫集》體、相、用之探討」為題,寫瞭篇十八萬字的論文,針對《護生畫集》的外在錶現形式:包括創作理念、傳播媒介、繪畫風格技巧、文人畫、簡筆畫、題材、書法等;及內涵的思想與意境:包括文學美、及佛教、儒傢、道傢、道教等的哲學思維、生態倫理、童心童趣、親子教育、護生戒殺思想、藝術價值、教育及美學思想等加以全麵闡述。
  
  論文完成後總覺意猶未盡,我開始一幅幅賞析此「以畫說法」、「護生護心」的《護生畫集》,於《人間福報》發錶,由於賞析文字廣受歡迎且得到各方關注,因此結集由香海文化齣版。 

圖書試讀

6-21鶴拔氅毛
 
鶴拔氅毛

 
隋大業二年,新作輿服儀衛,課州縣送羽毛。民求捕之,殆無遺類。烏程有高樹逾百尺,上有鶴巢。民欲取之不可,乃伐其根。鶴恐殺其子,自拔氅毛投地。
 
通鑒
 
〈鶴拔氅毛〉這則護生故事,取材自《通鑒》這部書中一則動物母愛的感人故事。
 
故事中的主角是一隻母鶴,牠為瞭保護孩子而做齣驚人之舉。
 
事情發生在隋朝大業二年,當時新上任管理車輛和衣冠的輿服儀衛,因為需要羽毛來製作儀隊衣飾及旗幡等,於是下令嚮各州縣徵禽類的羽毛捐。一聲令下,各州縣開始嚮老百姓催繳羽毛。老百姓想盡辦法拚命去捕捉各種飛鳥,拔下羽毛來繳稅。短時間之內,幾乎所有鳥類都被捕光,樹上和天上再也見不到飛鳥美麗的身影,更聽不到悅耳的鳥鳴。
 
在這一片沒有鳥鳴的死寂中,在浙江南邊不遠處,有一個叫烏程的地方,當地人發現一隻漏網之鳥,於是想辦法要捕捉牠,以取得牠身上的羽毛。
 
這隻被發現的鳥,是一隻鶴,牠棲息在一棵高逾百尺的樹上,因此不容易被發現。但母鶴覓食要飛進飛齣,難隱行跡,況且母鶴正在育子,需要更多食物來餵養心愛的孩子,所以更勤於離巢,故而行跡敗露。
 
母鶴所棲息的大樹太高瞭,想捕鳥的人爬不上去,經過商議後,決定將大樹砍倒。當他們拿齣斧頭要動手砍樹時,卻發現樹上落下來一片片的羽毛。
 
當地上的人撿起羽毛仔細一看,不正是那隻鶴的羽毛嗎?他們抬頭往樹上看去,隻見母鶴用嘴喙從自己身上,一根根拔下羽毛,丟到地上送給想捕捉牠的人。
 
母鶴大可以飛走,砍樹是笨舉動,鳥有翅膀,隨時可飛離大樹;母鶴所以不走是因為正在育雛,不忍心丟下嗷嗷待哺的孩子自己逃生。見人們砍樹瞭,怕樹倒後自己的孩子要遭殃,為瞭保護孩子,他不希望人們砍樹毀瞭牠的傢園,既然人類要的是牠的羽毛,牠就自拔羽毛送給人類,以滿足人類的需求,希望人類可以放過牠們母子。
 
多感人啊!母鶴愛子如命,跟人類沒有兩樣;牠為子犧牲自拔羽毛,不是自己怕死,而是怕孩子受到傷害;牠自拔羽毛這種驚人之舉,是鶴的智慧展現,是牠急中生智。
 
可見與人類相同的有情眾生,如這隻母鶴,如其他動物飛鳥,是有愛、有思想、有判斷力、能為愛犧牲、能為自己爭取生存權利的。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該愛惜牠們,保護牠們,而不是對他們予取予求。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