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有一套之最冷和最热的俄罗斯

世界历史有一套之最冷和最热的俄罗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俄罗斯历史
  • 世界历史
  • 冷热对比
  • 气候
  • 文化
  • 社会
  • 历史地理
  • 俄罗斯文化
  • 极地
  • 西伯利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俄罗斯历史始于东斯拉夫人,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西元988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开启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佔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佔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13世纪以后,莫斯科逐渐成为原先基辅罗斯文化的中心。16世纪中叶伊凡四世时代,莫斯科大公国改称沙皇俄国。到18世纪彼得一世时代,已变成为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横跨从波兰到太平洋的广袤地域。西元1861年,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度。随后农民不断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急剧加大了革命的压力。从废除农奴制度到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推出了斯托雷平改革、西元1906年宪法和国家杜马,极大地改变了其经济和政治状况,只是沙皇依然没有意愿放弃独裁统治。

  军事战败和食物短缺引发了西元1917年俄国革命,此后共产主义布尔什维克登上权力的舞台,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从西元1922年至西元1991年,苏联逐渐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但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缺点所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西元1991年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立并继承了苏联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然而,俄罗斯已不再是超级大国,而且还要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废除计划经济和全民所有制,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新体制。直至今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结构依然带有沙俄和苏联的特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白劳


  史上最勤劳的「长工」,「地主」们的最爱。

  有感于解读中国历史的图书氾滥,而世界史的书罕见,所见者,一律一本正经,学术气味太重,让读者兴趣缺缺,于是自己动手,立志写一部老少咸宜的世界历史书。

  2008年末开讲世界史,万人空巷,人人搬把小板凳蹲守天涯煮酒,只为听杨白劳说史,全民齐补历史课,成为有网路以来的最大奇观。

图书目录

引言/007
一、雪原茫茫,征途漫漫/009
二、留里克--留下就不再是客/011
三、基辅罗斯的生平/015
四、金帐汗国/026
五、识时务者为俊杰/041
六、莫斯科/046
七、第一沙皇--伊凡大帝/057
八、雷帝之雷/065
九、「山寨」肆虐/082
十、开局三沙皇/089
十一、彼得大帝/096
十二、各种沙皇各种乱/116
十三、华丽女沙皇/123
十四、下一盘很大的棋/127
十五、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131
十六、叶卡捷琳娜大帝/135
十七、盟主--亚历山大一世/164
十八、欧洲宪兵--尼古拉一世/184
十九、唤醒一代人之一/192
二十、悲剧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210
二十一、隐形沙皇--亚历山大三世/217
二十二、末代沙皇之一/221
二十三、唤醒一代人之二/236
二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战/263
二十五、天下第一神棍/267
二十六、列宁在一九一七/272
二十七、末代沙皇之二/282
二十八、生命力强大的婴儿/285
二十九、钢铁汉炼成记/295
三十、列宁之死/302
三十一、战胜对手/305
三十二、黑色闪电高傲飞翔/320
三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325
三十四、战后/351
三十五、最后的岁月/358
三十六、土豆烧牛肉/364
三十七、大厦崩塌/377
三十八、HOLD不住/391
三十九、莫斯科不相信眼泪/404
四十、休克的转型/413
四十一、第一男主角/420
四十二、冷暖的一切/445
俄罗斯历史分期及领导人一览/449

图书序言

引言

  让我们先找两只身体结实的雪橇犬吧,要瞳孔分明目光锐利的,还要有银灰色平直的背,让它们拉上一个大雪橇,带我们从咱们家东北角那些黑黝黝的松林穿出去,向北,再向北,一路向北,大家把羽绒服,狗皮帽,手套脚套耳朵套都带上,这一路,风会越来越冷,大地冻成一块铁板。

  这是地球上自然环境最严酷的地带了,再向前,就能看到跟地球同时产生的亿年玄冰万年积雪,冷风像钢针一样刺穿我们裸露在外的皮肤。

  实在太冷了,我们就在途中找个农舍休息暖和一下,跟当地人要最好的大麦小麦玉米,再加点马铃薯。

  在这种冻土地带生长出来的农作物,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经历漫长的等候才能收获,每一颗都带着蓬勃的生命,有丰富的蛋白质,如果用来做面包,就浪费了。

  我们让这些谷物发酵,蒸腾出最激烈的魂魄,最炙热的原浆,再找那些亿万年前就已存在的冰雪融水来冷却稀释它。这些水静谧地凝固在地球的最北,保持着宇宙最初的洁净,不沾染丝毫人间的烟火。然后,我们需要一些木炭或是石英,让这些冷却稀释后的液体慢慢地,极尽细致地过泸,不要残留谷物的味道,不要留下器皿的味道,不要红尘中所有的味道,没有杂质,没有沉淀,像西伯利亚的天空一样纯净,像极地的冰山一样通透。

  好,这样,我们就做出了一杯水。看上去,这就是一杯水,小小地喝一口,几亿年的寒冷麻木了舌头,一霎那后,这阵钻心的寒冷骤然升温,像利刃一样从喉咙划过,最终熊熊燃烧在胃里。那些热烈的谷物精灵,跳着最张扬的生命之舞,进入你的周身血液。如果你酒量不好,还酒品一般,就很容易被带着手舞足蹈,出一阵很大的洋相。

  对,我们酿的就是伏特加--神奇的生命之水,最热烈的魂魄藏匿在最清澈的液体中,是地球上最冷又最热最安静又最狂放的液体,它是冷静沉郁和激情豪迈最完美的结合,现在我说的不是酒,是我们这篇的主角--俄罗斯人!

  不管你喝不喝酒,酒跟文学音乐美术一样,都是神赐的艺术,地球上所有文化发达的地域都出产好酒,比如咱们家的白酒,法兰西家的葡萄酒,英伦三岛的威士忌,德意志家的啤酒,当然还有俄国人的伏特加。老山姆是一移民国家,所有别家的好东西他只管拿来改良,所以他家啤酒、红酒、威士忌、伏特加都有很好的货色,只有咱们家的白酒酿不出。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句诗是杜甫送给李白的,当决定要写俄罗斯时,老杨脑子里最先出现的就是这句诗,在我心里,俄罗斯人是更狂野的东北人,所以,老杨带大家行走在俄罗斯的历史进程中时,主要人物对白均为东北话,当写到大家的偶像普丁时,我会给他安上范伟的口音,普丁说:「老杨啊,你这样编派我,我滴心拔凉拔凉滴啊……」(听着出汗!)

  因为老杨已经带大家粗略浏览了西欧三个国家和罗马,讲述俄罗斯的故事就方便多了,请大家找出《罗马帝国睡着了》,翻到东罗马那部分,讲述俄罗斯的古代历史,东罗马的故事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图书试读

一、雪原茫茫,征途漫漫
 
整个欧洲最早的两批原居民,一群是凯尔特人,一群是罗马人,这两群城里人之外,还有各种古怪的各种蛮夷,比如日耳曼人,然而要说人口最多的一个蛮族,则肯定是斯拉夫人。
 
现在的研究认为,斯拉夫人很可能起源于印度或者伊朗一带,不知道怎么的,就熘达到西起奥德河,东到聂伯河,南至喀尔巴阡山,北临波罗的海这个位置安顿下来,大约现在波兰的维斯瓦河谷,被认为是斯拉夫人最早的家园。约莫在四--六世纪,斯拉夫人开始群居讨生活,学术名词叫做:形成初级的部落联盟。他们靠什么生活呢?主要是打猎、抓鱼、养蜜蜂,偶尔也养牛放羊。
 
都知道,在欧洲只有罗马人有权利将其他部族定性为蛮夷,既然斯拉夫人是史载的着名蛮夷,可以想像,他们肯定是挑衅了罗马帝国,把自己堕落进了流氓团伙。
 
斯拉夫人没赶上罗马最好的时候,他们张狂的时候只能找东罗马的麻烦,他们顺河流南下,进入希腊地界劫掠。根据东罗马的记录,这群蛮夷出手狠辣,下手歹毒,人家罗马人,抓了俘虏都是变成奴隶,还开发出角斗士之类的高端娱乐,斯拉夫人干脆,直接杀掉了事。
 
其实斯拉夫人真冤枉,他们从波兰河谷乡下地方氏族公社升级为劫匪,根本没人教他们规矩,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世界上有奴隶制这种玩法,况且,斯拉夫人本来没什么了不得的产业,也想不出来收一群奴隶养着有什么用,不杀掉还浪费粮食呢。所以,斯拉夫人是跳级的学生,他们几乎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化成为所谓封建社会了。
 
原来说过,欧洲大陆虽然品种流杂,可不论是种地、放牧的、钓鱼的、打劫的,在欧洲大地原本都可以相安无事,安居乐业,可因为北匈奴的向西逃窜,打乱了欧洲的民族版图,各种部族立时陷入各种混乱,拉家带口鸡飞狗跳到处乱窜,几乎所有族群都牵涉其中。斯拉夫人看着潮流兴盲流,也就跟着四散寻找更好的位置,更好的生路。
 
斯拉夫人是民族语言相类的一个种族群体,内部可以细分成不同的部分,尤其是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还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以至于,遭遇不同的受害族群时,就以各自的方式给他们乱起名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让我感到特别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最热”的俄罗斯仅仅定义为地理上的高温,而是延展到了历史文化层面的“热烈”与“活力”。作者在描述南方地区时,展现的不仅仅是夏季的炙热,更是这些地区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之前一直觉得俄罗斯的历史充斥着严酷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在相对温暖的南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商业贸易更加繁荣,生活也更加充满生机。他提到了黑海沿岸地区,作为俄罗斯与西方和东方文明交汇的枢纽,其历史充满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这种“热烈”的交流,催生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从艺术、音乐到文学,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作者的叙述非常引人入胜,他用生动的例子,展现了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我尤其欣赏他对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变革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俄罗斯并非只有一个面向,它的发展是多元的,是复杂而迷人的。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地理类书籍非常感兴趣,而《世界历史有一套之最冷和最热的俄罗斯》这本书,则以一种极其独特和引人入胜的方式,满足了我对俄罗斯历史的求知欲。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从“最冷”和“最热”这两个极端的自然条件入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俄罗斯。关于“最热”的俄罗斯的章节,尤其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对俄罗斯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冰天雪地,很少有人会想到在俄罗斯的南方,也存在着如此炙热的景象。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南方草原的烈日,黑海沿岸的温润,以及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讲述了这些地区因气候适宜而发展出的农业文明,因地理位置而形成的贸易中心,以及因此而孕育出的多元文化。我仿佛看到了,在那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人们是如何热情奔放,生活是如何多姿多彩。这种与我固有印象截然不同的俄罗斯,让我感到既意外又着迷,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国家,即使以某种极端特征闻名,也一定有着其他丰富而重要的面向,而这本书,恰恰将这些被忽略的“热”的方面,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它打破了我对俄罗斯固有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俄罗斯就是一个被寒冷统治的国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生动的方式,向我展现了俄罗斯土地上温度的两极。特别是关于“最热”的俄罗斯的章节,让我着迷。我很难想象,在俄罗斯南部,竟然会有如此炎热的地方,它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由此孕育出的独特文化,都与我想象中的俄罗斯截然不同。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描述了这些地区夏季的骄阳似火,但也描绘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他们如何适应这种环境,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明。我尤其喜欢他对这些地区历史发展的探讨,那些因气候适宜而兴起的贸易路线,那些因地理位置而发生的文化交融,都让我对俄罗斯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让我明白,俄罗斯不仅仅是西伯利亚的冰雪,它还有南方草原的炙热,有黑海沿岸的温润,这些多样性的地理环境,共同塑造了俄罗斯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读到这些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漫步在那些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热浪和浓郁的地域风情。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就被“最热”的俄罗斯这个章节深深吸引了。我之前对俄罗斯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以为它只与寒冷有关。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在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也存在着如此炙热的景象,让我感到既意外又着迷。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方草原上夏日的烈阳,将那种灼热感扑面而来。我仿佛能听到夏日草原上野草燃烧的噼啪声,闻到阳光晒在泥土上的气息,感受到汗水顺着额头滑落的黏腻。他深入探讨了这些“热”的地理区域,比如黑海沿岸,以及这些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如何在相对“温暖”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这让我开始思考,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如此辽阔的国家,其内部环境的多样性是多么的丰富。这种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自然风光上,更体现在人文历史的交织与碰撞上。作者通过讲述这些“热”的地区,让我们看到俄罗斯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那是一种充满活力,甚至是奔放的景象,与人们固有的“寒冷”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这些地区时,对当地人民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以及历史事件的细致刻画,这些细节让整个叙述鲜活起来,仿佛我就是亲身经历者,在那个热烈的夏天,感受着俄罗斯另一部分的魅力。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不仅要看它的政治军事,更要看它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以及他们如何与自然环境互动。而《世界历史有一套之最冷和最热的俄罗斯》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关于“最冷”的俄罗斯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数据,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笔触,展现了严寒环境对俄罗斯人民生活的影响。我能感受到,在那片冰天雪地中,人们的生存是多么的不易,但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坚韧和乐观。他讲述了在极端寒冷中,人们如何依靠集体的力量,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下创造出独特的文化和艺术。特别是关于那些在西伯利亚流放的描写,让我对俄罗斯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遥远和寒冷,更是心灵上的磨砺和成长。读到这些部分,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严寒的考验,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在绝境中绽放出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或许正是塑造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让我对俄罗斯的历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我一直觉得俄罗斯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它的疆域辽阔,历史悠久,既有辉煌的篇章,也有令人扼腕叹息的时刻。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我内心深处的这份好奇。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最冷”的俄罗斯时,那种身临其境的笔触。读到那些关于西伯利亚严寒的描写,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寒风刺骨,雪花飞舞,甚至能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寒冷。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和事实,而是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将文字转化为画面,让我们看到沙皇时代的流放者如何在冰天雪地里挣扎求生,看到探险家们如何挑战极端环境,发现未知的土地。那些关于严冬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关于俄国人民如何在严酷的气候下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探讨,都让我茅塞顿开。它不仅仅是地理的寒冷,更是历史的严寒,是民族在困境中孕育出的坚韧与顽强。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那些在寒冷中发生的悲剧,那些被遗忘的生命,都被他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呈现出来,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段历史的敬畏,以及他试图让我们理解这种极端环境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读完关于“最冷”的部分,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冰雪的洗礼,对俄罗斯的认知也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巧妙,它以“最冷”和“最热”这两个极端的自然条件为切入点,却展现了一个无比丰富和立体的俄罗斯。在关于“最冷”的俄罗斯的叙述中,我被作者那种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捕捉所折服。他不仅仅是讲述了严寒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更是深入剖析了这种极端气候如何塑造了俄罗斯的民族精神。我能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那片土地和人民的敬畏。他描绘了在冰天雪地中,人们如何依靠智慧和毅力生存下来,如何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关于流放制度的描写,让我对俄罗斯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挣扎与闪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到这些部分,我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像是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感受着生命在严酷环境中顽强绽放的力量。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俄罗斯”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来对俄罗斯的印象,似乎都围绕着“冷”展开,无论是地理上的严寒,还是政治上的铁腕。但这本书,特别是其中关于“最热”的俄罗斯的章节,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思维。作者并没有回避俄罗斯的严寒,但他更深入地挖掘了在这片土地上,那些同样重要,甚至更具活力的“热”的区域。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些地区的深厚情感,他描绘了南方草原上夏日的奔放,黑海沿岸的温润,以及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扮演的独特角色。他讲述了这些地区如何在相对适宜的气候下,发展出繁荣的农业,兴盛的贸易,以及开放多元的文化。我仿佛能看到,在那片炙热的土地上,人们是如何享受阳光,如何热情好客,以及他们的生活是如何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这种与我想象中截然不同的俄罗斯,让我感到既惊讶又着迷。它让我明白,一个国家,即使有其极端的一面,也一定有其温暖而充满生命力的一面,而这本书,恰恰是将这些被忽略的“热”的方面,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评分

阅读《世界历史有一套之最冷和最热的俄罗斯》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行。书中的“最冷”部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俄罗斯的严酷环境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我之前对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和历史事件的理解,总觉得隔靴搔痒,但这本书通过对极端寒冷天气的细致描绘,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漫长而艰苦的冬季。作者将历史事件与自然条件巧妙地结合,例如,当他描述拿破仑入侵俄国时,不仅仅提及了俄军的英勇抵抗,更强调了西伯利亚严寒对法军造成的毁灭性打击,这种分析角度让我受益匪浅。我能清晰地想象出,士兵们如何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跋涉,马匹在积雪中寸步难行,补给线被严寒阻断的场景。这种对细节的刻画,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画面,跃然纸上。此外,作者还探讨了严寒对俄罗斯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影响,比如俄罗斯民族的坚韧、乐观以及对家庭的重视,这些特质似乎都与长期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俄罗斯人民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评分

坦白说,我最开始拿起这本书,是因为它的标题《世界历史有一套之最冷和最热的俄罗斯》非常吸引人,带着一种探险和揭秘的意味。我一直对历史类的书籍情有独钟,但通常都是阅读那些宏大的叙事,比如帝国兴衰,战争变革。这本书则另辟蹊径,从“最冷”和“最热”这两个极端的自然条件入手,来剖析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这种视角非常新颖,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述气候的极端,而是巧妙地将这些极端气候与历史事件、民族发展、社会变迁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述“最冷”的俄罗斯时,他不仅仅提到了战争中,寒冷如何成为俄军的“盟友”,是如何影响了入侵者的战略部署,更深入地探讨了寒冷如何塑造了俄罗斯人的集体记忆,以及这种记忆如何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社会心理层面。而对于“最热”的俄罗斯,作者则展现了另一番景象,例如南方地区因其适宜的气候,如何成为重要的农业和商业中心,以及这些地区的文化融合和发展,又是如何与北方截然不同。这种对比和联系,让我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理解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刻,不再是单一的“冰雪王国”的刻板印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