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記一段美麗的日子 初夏,頻繁地與齣版社對稿,某日結束通話,坐在研究室小憩,腦海跳齣的畫麵,由小而大、由模糊而清晰:圖書館窗前逗留的白雲、外雙溪畔的鷺鷥與釣者、斜風細雨中至善園斑斕的肥魚與故宮不同檔期的展品;哲人小徑的桂花香、素書樓的山茶艷、望星橋和冤傢路上迤邐的裙影。愛徒樓二樓的課室,孔老師清亮的講課聲,夾雜著安素堂的管風琴樂麯,以及一樓音樂係學生的練習麯,這是大一文字學課堂的「交響麯」。
懵懵懂懂的日子,難忘仲溫老師的長衫、遒勁的闆書,侃侃而談文字的起源、詳細地剖解文字的結構、堅信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已然潛藏我走入傳統小學研究的伏筆。若乾年的午後,站在不同學校的講颱,誠惶誠恐地講述著漢字起源的傳說、漢字的美麗與動人;腦海裏一次次浮現孔老師溫煦的麵容和堅定的眼神。
漢字是嚴謹而意蘊深厚的綫條,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其天空之下,順其引領,得以知曉古人的美麗與哀愁。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誌。其言也,約達,
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誌矣!(《禮記‧學記》)
如果教育是場接力賽,如何能承接前人的耕耘工作、賡續文化傳承工作呢?孔老師撒落的種子、無數教師撒落種子,願它們發芽、茁壯、開花、結果、落種 春風化雨的循環。
圖解識字教學法是筆者任教師範體係,心係「傳統小學知識在語文教育上的作用」,思索著為文字教學勾勒齣一種精簡有效的方法,從起念到成書,逾十二年,謹遵竺老師「小烏龜」的訓勉,雖慢不忘。
感謝無數關愛我的師長和朋友、與我一起努力的孩子們、讓作品更好的專業人士。推展這方法,願它成為文字教學的一顆種子,為語文教育工作略盡微薄之力;「前修未密,後齣轉精」,或是提供其他種子長成的養分。
周碧香譯序
103年5月31日嘉南平原暮色的高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