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里的妈妈(上下套书)

水田里的妈妈(上下套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三代兴衰  一世起落
鸣和台湾近代史的绵长徒歌

  「我们总是以为,大时代的转变会是轰轰烈烈、改天换地、有如一个洪流向前澎湃汹涌而去。而真实的是,它往往是寂静的,悄悄的转变着。某一种声音消失了,某一种味道改变了,某一个角落的树林子没有了,某一条河流的鱼不见了,某一种生活常常有的人声,例如卖肉粽的召唤、收酒瓶人的铃铛、脚踏车的老叮当等等,慢慢从我们的身边走远。」

  《水田里的妈妈》曳引家族史的线轴,祖先落脚台中乌日,伴随大历史的浪潮,走过日治时期、国民政府迁台,社会转型期……父亲不甘固步于农村,决定开创锅炉制造的事业;母亲被迫逃亡,却始终坚毅强韧,维系一家灯火。家事衍续的同时,台湾社会也不停告别过去,迎向未知。走过农业转型的落寞晚景,走过工商业的涌动勃发,「家」如一扇眺望历史洪流的舷窗,见证台湾社会的诸多异变。

  班雅明在〈说故事的人〉中提到,「说故事」是一种透过叙事相互交换经验的能力……「说故事的人」有两种古老的典型:一是定居的农民,一是周游各地的水手或商人,这两者之间又相互渗透,中世纪四处旅行后定居开业的手工艺人,即是联系两者的典型。如此,拥有这双重的源头的「叙述者」形成了。

  在一个集体记忆衰落的时代,作者以一个家族,提喻台湾社会近代史,湮往宿昔娓娓迎来。本书透过「叙述者的乡愁」,让叙事款款召唤往事,温柔地展现文字记述故事的手工技艺。

本书特色

  * 杨渡顾盼举家一百年漂泊,最新长篇巨着,以细腻的家族轶事,提喻台湾近代史的纪实文学。

好评推荐

  王小棣(导演)、李永丰(纸风车剧团创意总监)、吴晟(诗人)、侯孝贤(导演)、高承恕(东海大学荣誉教授)、杨泽(作家)、郑宗龙(编舞家)、刘克襄(作家)、蒋勋(作家)
 
  (依姓氏笔划序)  好评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渡


  诗人、作家。喜欢旅行、阅读、电影和足球。最喜欢的地方,是新疆和阿尔卑斯山。大山大水,以及无尽的沙漠。最喜欢的电影是《直到世界的尽头》。

  生于台中农村家庭,写过诗、散文,编过杂志,曾任《中国时报》副总主笔、辅仁大学讲师,主持过专题报导电视节目「台湾思想起」、「与世界共舞」等,现任中华文化总会祕书长。

  着作有诗集《南方》、《刺客的歌:杨渡长诗选》,散文集《三两个朋友》、《飘流万里》,报导文学《民间的力量》、《强控制解体》、《世纪末透视中国》、《红云:严秀峰传》、《激动一九四五》、《简吉:台湾农民运动史诗》,及戏剧研究《日据时期台湾新剧运动》等十数种。

图书目录

水田里的妈妈  上
序  曲
第一章    三合院
第二章    通灵人
第三章    农村的奋斗
第四章    铁工厂时代
第五章    青春俱乐部

水田里的妈妈  下
第六章    夜路流亡
第七章    母亲的家园
第八章    温泉乡的吉他
第九章    告别的年代
第十章    真像一场眠梦
终  曲

后记 回到最初的一念

图书序言

序曲

  1,紧急简讯

 
「哥:爸病危,需开刀,妈不敢签字,请速回。阿清」二○一○年三月二十日下午二点二十分。
 
黄昏的时候,高铁列车慢慢驶向台中乌日站。列车放缓了速度,滑过家乡宽广平坦的田野,逐渐驶入车站。一轮火红的夕阳,在远远西海岸的方向,像一盏灯笼般,挂在黄橙橙的天空。

我坐在干净灰白的车厢里,重新把简讯看一遍,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

接到简讯的时候,我正在开会。会议室有人作简报,幽暗中,我悄悄看了简讯,顿时心中一沉,立即离开会议室,去外面打电话。

小妹中午接到妈妈电话。妈妈说,上午看父亲神情呆滞,右半边几乎都不能动,手臂也抬不起来,她感觉怪怪的,就叫一辆救护车,带父亲去医院检查,发现脑后有一个血块,可能是上次跌倒时受的伤,造成脑部神经压迫,医生说,其实就是中风。如果不开刀,原本罹患阿玆海默症的父亲,会有生命危险。但开刀也可能有后遗症,老人容易感染,因此要妈妈签下手术同意书。

「妈妈很害怕,哥,你一定要回去!这件事,只能由大哥来负责了。」小妹说。
「啊,好的,我尽量想办法。」我悄声回答。
「哥,那要不要通知二哥和姐姐回来?」小妹问。
「暂时先不要吧!免得他们紧张。」我想了想说。
「可是,如果爸爸怎么样了,他们没见到最后一面,会不会很难过?」小妹直接问。
「晚一点,我们看过以后再决定。如果有危险,再找他们一起回来吧。」
 
小妹今年四十来岁,跟我一样在台北上班,只有利用假日回老家看望父母。作为最小的女儿,她的个性和长相像极妈妈,两人特别亲近,父亲生病的事,妈妈都是先找她商量帮忙。

我们兄妹四人,弟弟差我三岁,继承了爸爸锅炉工厂的生意,转去越南开工厂,现在人还在越南。大妹与我年龄相差八岁,小妹差十一岁,她们小的时候,我曾经帮妈妈揹过她们,成长的过程中,我已经上了高中大学,「长兄如父」在她们的眼中,特别明显。大妹在上海工作,一时回不来,只有小妹同在台北,总是比较容易有个照应。
 
爸爸罹患阿玆海默症已经有好几年,无论用什么药,做哪一种复健运动,都无法抵抗那致命的退化。我们毫无办法,只能看着他的智力,他的认知,他的行动能力,一点一滴消失。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