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醒

蔬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生活的简单是一种享受,心的简单是一种自由,
心若要觉醒,把一切归零,就从吃蔬食做起。

  农禅精神与故事、清心平和食观,加上寻常好滋味,
  「简单、健康、环保、有味」,彷彿《金刚经》的开头般。
  日常饮食,就是一种禅修。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或许可借由回归到最简单的饮食方式,来填补心灵的空缺处。本书作者邓美玲,用深刻动人的散文笔调,融合圣严师父教法,从土地、记忆、滋味,以及「食物」与「食观」出发,在每日三餐的单纯蔬食料理中,提醒大众选用当地、当季、天然食材,「感时应物」,找回阳光、风、土壤及水等大自然力量。光是如此,就足以在一口食物、一步行路之间找到清净身心的妙法,为守护自己跟家园贡献心力。

天然、纯朴、富足的好滋味,用蔬食来转动幸福:

「好好吃饭」


  现在大家都怕胖,以为米饭吃多了容易发胖,事实上如果肉类吃太多,五谷类又吃得不够,反而最容易发胖,因为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需要五谷帮忙催化。所以古早人每餐都要吃几大碗饭,饭多菜少,体型精瘦,这才是健康的体型。

「闲来且喫茶」

  中国人的东西里面,茶、香、花、书法、武术、静坐…,哪一样不是教人面对自己、跟寂寞相处的好方法?甚至再高明些,连这些有形的「艺」都不用,行住坐卧、日用行藏都可以入于道,何须劳神费力,大老远的跑去印度呢?

「阳光的滋味」

  客家人最擅长将过剩的食材用腌渍、曝晒保存,我从小就看着村里的婆婆妈妈随着不同的季节,腌了一缸一缸的宝贝放在屋檐下随时取用,也不怕风吹雨打。太阳好的时候,就摊开来晒。仓廪充实,田里还有四时供应的瓜果菜蔬,所以我们也从来不感觉匮乏。

「食野之苹」

  古今以来,所有的修行人都在追求如何打破自身局限,接通大宇宙的能量场,重返伊甸园。我们的宇宙之母,也从来没有忘记不断地给我们传递消息,指引我们回家的道路。在我眼里,野菜,就是宇宙之母最殷勤的信使。

「一钵千家饭」

  在厨房工作,对时间的掌控、工作次序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家庭主妇照顾三餐、维持家计所要用到的心思精力,绝不下于一国首相。可见下厨做菜绝非小道,所谓「大寮斋堂出祖师」,厨房里也可以出圣贤,六祖慧能不就是厨下舂米的伙计!

「酿制熬腌」

  真有害的不是遵循古法做出的纯天然腌渍、高盐分食物,而是心态及现今依赖人工调味、食品添加物的加工过程。万法为心造,我们的健康,也是经年累月的心念造就而成的……性格开朗、心境平和。我想,这才是健康长寿的祕诀吧!

「有机回乡」

  年轻人愿意从事农耕,粮食生产不会断绝,人类才能继续存活下去。可是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年轻人留在乡村呢?……但至少,台湾这几年陆陆续续冒出来许多有理念、有特色的有机耕作,以及放弃高薪、把高科技产业的知能注入农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

「都市农耕」

  眼前这个时代,似乎真的已经从很深的内在,开始酝酿一种巨大的变革。如果要指出这个变革的方向,我真想说,那一定是人们将重新认识自然的力量,人们将彻底地从物质的、感官的享乐中「蔬醒」了。

名人推荐

  高志尚(义美食品公司董事长)
  李伸一(法鼓山人文社会基金会祕书长)
  鲍伯‧艾萨克森(美国「动物法音协会主席」)
  施振荣(宏碁电脑创办人)
  陈武雄(前农委会主任委员)
  叶树姗(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长)
  刘君祖(台湾周易文化研究会创会理事长)
  张良维(气机导引创建人、沉香鑑定专家)
  叶树姗(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长)
  吴映蓉(台湾营养基金会执行长)
  许悔之(有鹿文化总经理暨总编辑)
  阳光推荐!

  「一口气读完,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蔬食》的美味力量,在满满的喜悦中,更落实对地球、对生命的关怀。」——高志尚(义美食品公司董事长)

  「轻囊方能致远,净心方能行久 。」这本书传达了一种信念,那就是生活的简单是一种享受,心的简单是一种自由。让我们把心回到原点,从吃蔬食做起。——李伸一(法鼓山人文社会基金会祕书长)

  「这本书讨论食品安全、身心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等议题,充满洞见且发人深省。」——鲍伯‧艾萨克森(美国「动物法音协会」主席)

  谈吃、谈食材、谈料理的出版品何其多,但真能融入圣严师父「生活禅」精髓的,就属《蔬醒》!——叶树姗(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长)

  这本书,在全球气候变迁的时代里,分享「简单、健康、环保、有味」的饮食态度与方式,像《金刚经》的开头般,日常饮食,也是禅修。——许悔之(有鹿文化总经理暨总编辑)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老实、自然、关怀 ◎高志尚
【推荐序】用蔬食来转动幸福 ◎李伸一
【推荐序】让世界变成更美好的所在 ◎鲍伯‧艾萨克森
【推荐序】日常饮食是禅修◎ 许悔之
【自序】满怀感恩,一言难尽

卷一 好好吃饭
卷二 闲来且喫茶
卷三 阳光的滋味
卷四 食野之苹
卷五 一钵千家饭
卷六 酿制熬腌
卷七 有机回乡
卷八 都市农耕

图书序言

(节选自卷一「好好吃饭」)
 
清晨五点,闹铃响了,我披衣起身,走到厨房,前晚设定预约煮饭的电子锅也准时哔哔叫。掀开锅盖,饭香和热气一起扑上来,均匀淋上寿司醋,拌一拌,饱满的饭粒一粒粒晶莹剔透,木制饭匙搅拌的触感也不软不硬刚刚好。
 
放凉片刻,等热气稍稍收敛,再拌入一些紫苏粉,一锅紫苏醋饭早餐就大致准备妥当了。
 
我从去年八月起接下家人委託的重任,负责就近照顾三个分别就读高中、大学的外甥女,我的生活和饮食,便随着她们而有了奇妙的改变。就读医学院的女孩向来饮食清淡,大一住宿,学校餐厅的饮食她虽然吃得毫无怨言,但家人看她越来越清瘦,不免担心她的体力无法负荷越来越沉重的功课。两位唸普通高中的女孩,一个刚刚大病初癒,医师叮咛要特别注意饮食调养,一个则经过了几年的学生外食,几次跟我抱怨便当菜好像从油里捞起来,最想念的是干净清爽的食物。
 
我这个大阿姨天生爱小孩,能跟年轻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如何保持情感与做法上不即不离的适当距离,是很值得向往的挑战。加上我这些年的生活已经简化成只有工作、读书、练功、打坐;洗衣煮饭打扫,反而是我最主要的休闲活动。种种因缘巧妙安排下,我从半夜舍不得睡的夜猫子,自然而然地摇身一变,成为黎明即起的早鸟儿,每天清晨,家家户户还黑灯瞎火,我这里却已炉热灶香,早餐加便当,五、六样菜,井然有序地端上桌。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实验,孩子们给我的回馈是,早餐最好吃米饭,不要面包、馒头、豆浆、牛奶,因为清爽不油腻,而且很有饱足感,可以持续到中午还不太饿,上午的课也很有精神。中餐只要一点点,而且一定要吃素,下午才不会昏沉。晚餐只要汤和烫青菜就足够了。
 
就这样,我跟白米饭单纯而丰富的滋味,算是久别重逢了。
 
记忆中最好吃的白米饭,是小时候吃到的盐巴冷饭团。那个年代,山村里人家,绝少会有什么零食点心,饿狼似的孩子下午四、五点放学回家,唯一可能搜到的食物,就是锅子里的一点冷饭。只要手上沾点盐巴,再捏上一球饭团,就足够我们赶在天黑前,精饱力足地杀到山里唿啸一圈回来。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