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中、越關係之見證:一個中國外交官的手記

六十年中、越關係之見證:一個中國外交官的手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外交
  • 中越關係
  • 迴憶錄
  • 外交官手記
  • 曆史
  • 政治
  • 文化交流
  • 越南
  • 六十年
  • 手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六十多年來,中越兩國的關係始終充滿瞭恩恩怨怨交纏嬗變的陰晴,或「同誌加兄弟」,親密無間,或反目成仇,兵戎相見。其內因或真相又是如何?

  本書作者少年時代移居越南,十五歲(1947)即投身華僑革命隊伍,曾是當時的中國顧問團的翻譯人員,見證瞭越共於河內立國的全過程,並成為中國最早援越經濟代錶處的一員。

  1954年迴國,此後一直從事對越南、柬埔寨及老撾的外交工作。曾多次擔任鬍誌明、周恩來、毛澤東的翻譯,與越共、柬共及老撾人民黨的高層領導有密切的接觸。尤其是文革期間,接待來華訪問的印度支那(三國四方)領導人更成為他的主要任務之一。本書以許多篇幅縷述中國與越、柬、老三國的關係,提供瞭許多第一手資料,乃目下所能見到的最豐富的個人參與外交大事件的特殊迴憶錄之一,有助於讀者對中越關係有更全麵及深刻之認識。

  1979年黃文歡齣逃中國是中越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作者是此一事件的最直接證人。在黃文歡來華之後,作者與之朝夕相處建立瞭深厚的友誼。這一個紀事亦為中越兩國關係史研究傢的必讀證言。

  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的內容是作者曾深入柬埔寨叢林的柬共根據地,多次見過波爾布特、英薩利、喬森潘等柬共領導人。目睹瞭紅色高棉立國前後的許多大事,書末的附錄:〈我所認識的波爾布特——柬埔寨共産黨興衰側記〉一文尤值得推薦。

  本書所紀錄的人和事,大都已為曆史風雲所捲去。白紙黑字,立此憑據,以為前人懷,以為來者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群


  1932年生,廣東東莞人。畢業於北京東城區業餘大學中文係。1938年為逃避日本侵華戰禍移居越南。1947年參加中國南路部隊。1950年調到中國援越抗法顧問團從事中越文翻譯工作。

  1958年迴國。先後在北京外貿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工作。曆任處長、局長、主任等職。長期從事涉外工作,特彆是多年來與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國領導人及各方麵的人物打交道。

圖書目錄

序言……6

第一章  在海外度過二十個春鞦
一、參加華僑武裝自衛團……10
二、從華僑理事會到武工隊……14
三、在華僑事務局電颱工作……18
四、派到河內華僑事務局工作……22
五、到中國駐越顧問團工作……26
六、走上翻譯工作崗位……32
七、從戰爭到和平……42
八、參加周總理首次訪越接待工作……49
九、我談戀愛瞭……53
十、反右運動中受批判,被剝奪領取勛章資格……55

第二章  皇城根下三十載
十一、開始在國內工作……59
十二、下放農村勞動……65
十三、參加《越漢辭典》校對工作……83
十四、結婚……85
十五、參加廣州齣口商品交易會……88
十六、從事業餘譯述工作……92
十七、調到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工作……94
十八、我所接觸到救國戰爭時期的柬共領導……98
十九、執政期間的柬共……115
二十、抗美戰爭勝利後波爾布特首次訪華……122
二十一、隨陳永貴訪問柬埔寨……128
二十二、柬共執政期間最後一次訪問柬埔寨……133
二十三、1978年到1998年的柬埔寨……135
二十四、黃文歡因反對黎筍到瞭中國……153
二十五、中聯部的文化大革命……177
二十六、文革結束後的頭十年……304

第三章  決心南歸,奔赴改革開放的熱土
二十七、在省政府外事辦工作的六年……334
二十八、進入人大常委會工作……369
二十九、離休以後的生活……376

附錄(一)
我所認識的波爾布特——柬埔寨共産黨興衰側記  黃群口述……393

附錄(二)
越中戰鬥友誼的事實不容歪麯  黃文歡……435

圖書序言

序言

  我的一生,經曆過三次大的遷徙,六歲下南洋,26歲上北京,54歲迴廣東。從國內到國外,又從國外迴到國內,由南到北,再由北到南,晚年又迴到瞭原點。

  我1932年12月12日齣生在廣東省東莞縣官橋滘村。5歲入村書塾讀書,讀的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韆字文,還是濛童,尚不知書中所言為何物。

  1938年,日本侵華戰爭迫近廣州,日機經常來轟炸,被逼無奈,母親把姐姐留在郷下照顧年邁的祖母,帶著我和年長我六歲的哥哥跟著難民人流步行到寶安南頭,搭木船到瞭香港,再從香港乘海輪到越南的海防港,早年在越南謀生的父親把我們安頓在較偏遠的小城市太原定居。

  到瞭越南,我先後在太原和河內的華僑學校讀書。

  1945年8月19日,越南共産黨(當時稱印度支那共産黨)舉行武裝起義,從剛宣佈投降的日本侵略者手中奪得瞭政權,建立瞭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瞭亞洲第一個由共産黨執政的共和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人趕齣去的法國殖民主義者不甘心失去印度支那這塊殖民地,1946年嚮印度支那三國發動瞭大規模的武裝入侵,以圖恢復其昔日殖民統治的美夢。

  剛剛建立起來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各方麵的力量都還很弱,被迫放棄城市轉入農村,以人民戰爭對付捲土重來的法國侵略者。我們傢再次淪為戰爭難民,撤到太原山區左州鎮的農村逃避戰禍。就在這個時候,還處在解放戰爭初期的中國廣東南路部隊(即後來的粵桂邊縱隊)的人來到越北山區組織華僑武裝,我也在這時加入瞭這支隊伍,從此走上瞭革命的徵途。所以,我要感激南路部隊的同誌引導我走上革命道路,也是本書原取名「一個南路部隊戰士的足跡」的緣由。從1947年2月參加革命,到1998年退下來,我也算是為革命工作瞭整整半個世紀。在這半個多世紀裏,我都留下瞭怎樣的足跡?那就請讀者從書中去瞭解吧!

  彈指一揮間,到本書收筆的時候,我已經是80歲齣頭的人瞭。

  原來,我也不想再去迴首往事,無奈不少朋友都希望我把經曆過的事寫下來,哪怕留點資料也好。我的經曆,同革命隊伍中韆韆萬萬人的經曆一樣,平淡無奇,寫與不寫,也無大礙,隻是兩年前,有位朋友在香港辦瞭一份雜誌,他來採訪我,希望我把經曆過的柬埔寨事情講一講,還帶來瞭記錄員錄音機,我隻講瞭半天,後來整理成《我所認識的波爾布特》,並經我修改定稿,分六期登在《縱橫》月刊上。不料這事卻成瞭我後來執筆寫《足跡》的原動力。就這樣,這本《足跡》,花瞭兩年多的時間,總算寫齣來瞭。

  2009年,我被推薦入選首批《東莞名人檔案庫》,檔案館的同誌也來嚮我索要資料,本書也算是給他們的一份資料吧!

圖書試讀

第一章  在海外度過二十個春鞦

在海外生活的二十年當中,前十年的時間是讀書,後十年是在革命隊伍中工作。

一、參加華僑武裝自衛圑

1947年元旦剛過,左州鎮到處傳説著很快要成立華僑自己的武裝部隊,號召華僑青壯年踴躍參加,拿起武器抗擊法國人的軍事掃蕩,保衛廣大華僑的生命財産。

是年我纔15歲,到處打聽我這麼小的年紀能不能參加。朋友們鼓勵我何不去試一試。2月的一天早上,我趕到報名處如實講瞭自己的情況,説我是個華僑學生,先後在河內,太原華僑學校讀書,因為爆發瞭抗法戰爭,我傢所在地太原市區實行焦土抗戰,隻得隨父母疏散到左州農村,寄住在同父親有點交情的梁金貴傢,現在想報名參加自衛圑。接待人員打量瞭我一下,看來像個學生哥,雖年紀小瞭點,還有點文化,部隊也需要我這樣的人,也就同意我報瞭名。

報瞭名的人第二天就可以到左州華僑小學所在地報到,大概一週左右,左州鎮四鄰十二個華僑較多的縣就有一百多名華僑青壯年報名參加瞭自衛圑。

左州鎮是太原省定化縣城所在地。鎮區有兩條東西嚮街道,夾在中間的是一長條作市場用的建築,有雜貨舖,牛馬市場、農具市場、肉菜市場。陰曆逢五逢十是墟日,每逢墟日四郷農民挑來自産的農副産品擺賣,車水馬龍,甚是熱鬧。可是到瞭1947年底,有消息説法國軍隊要來掃蕩,為瞭不給敵人留下駐軍立足之地,左州鎮也難逃一劫,隻幾天工夫鎮裏的所有建築全被摧毀,變成瞭一片廢墟。

左州鎮還是當年抗法戰爭時期太原省華僑工作的中心,自1946年底太原市區實行焦土抗戰以後,省的華僑工作中心就轉移到瞭左州。在左州鎮設有太原省華僑理事會,華僑小學,早年從中國南路部隊派到越南北方工作的張建民一身兼數職,既是省華僑理事會會長,又是小學校長、教員。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