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字当游戏,
玩文字的声音,玩文字的字形,
一场笑声不断、创意联想的语文游戏开始啰!
孩子的语文力,是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累积而来的。平时爸妈和孩子聊天对话,孩子学会了说话,怎么与人沟通、表达想法;为孩子说一个故事,孩子感受故事中的趣味,里头丰富的语汇句式、叙事结构,让孩子的表述能力变得不一样;陪孩子唱一首充满音韵节奏的儿歌,不论是拗口逗趣的绕口令,在念快、念错笑成一团中,感受音韵相近的语文趣味;或是在文字变化或联想的儿歌中,从字音产生对字形的好奇心……。这样贴近孩子生活与爱玩的本能,潜移默化玩出来的语文力,是孩子亲近语文的最佳方式。
中文音韵变化,真有趣! 这本《花猫帽》,以字音与字形当作游戏引子,搭配孩子日常生活熟悉的自然环境与事物,有些组成了孩子喜爱挑战的绕口令,像〈三只蜂〉〈船上有扇窗〉〈鸡骑鸡〉〈蜘蛛网〉〈跳蚤找跳蚤〉,利用文字发音相近,四声的声调变化,让孩子念了舌头打结,却又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念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清楚,增进对字音的敏锐度。而有些同音字的儿歌,像〈麋鹿迷路〉不看字面光听字音,产生了「麋鹿」和「迷路」听觉混淆的趣味,孩子念了觉得好玩,下次听到类似的同音字,也会先停下来想一想,究竟说得是哪一个意思呢!
中文字形变化,真神奇! 由字音到字形,是孩子认识文字的途径。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对孩子来说,就像一个一个由笔画和线条画出来的图像,同一个字,画的方向相反、撇的位置不对,有时明显成了错别字,有时却又是一个相似字,就像〈八人入座〉里,八、人、入呈现文字双胞胎的趣味;也像〈开关〉这首歌,在聆听开开关、关开关的指令中,体验开与关动作相反,结合起来却又变成「开关」名词的趣味。另外,把文字当作积木来玩,叠在一起组字,创造出〈森林〉以木字叠罗汉的趣味;或是将字对调位置变成不同意思的词,又如〈蜜蜂酿蜜〉里的「蜂蜜」和「蜜蜂」。
这样趣味横生的文字游戏,让语文变得容易亲近又好玩!孩子循着线索,寻找埋藏在里头字音、字形的趣味,还能搭配节奏分明、韵律生动的CD,感受音韵跳动的律动美,相信孩子在念唱、朗读中,一定能发掘其中源源不绝的语文趣味。
名人推荐 林良(国家文艺奖特别贡献奖、金鼎奖终身成就奖、着名儿童文学作家)
小孩子念儿歌可以丰富他的词汇,变得很会说话。
小孩子念儿歌也可以练习听力,是听故事的准备。
谢武彰(资深儿童文学作家)
单字是模组,词汇是模组,句子也是模组。
再加上形、音、义等元素,在善于组合的作者手里,就千变万化、充满趣味了,
《趣味语文》就展现了这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