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校正医书局新探

北宋校正医书局新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北宋嘉祐二年,仁宗成立校正医书局,负责校勘医书。医书校勘后,由国子监颁行,成为往后定本,对中国医学发展影响极巨。本书不再以皇帝推行仁政的角度,了解校正医书局的工作,而是以新的视野,将校勘医书工作,放入北宋历史脉络中,探讨校正医书局成立的来龙去脉及其工作的特点,从而正确地理解校正医书局的历史意义。本书深入剖析太祖、太宗朝编撰本草和方书,仁宗朝校正医书局的成立,神宗熙丰变法对医学影响,以及徽宗朝政治与医学关系,清晰地展现北宋医学发展的面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范家伟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获一级荣誉文学士、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中古医疗史,着有《六朝隋唐医学之传承与整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大医精诚——唐代国家、信仰与医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7)、《中古时期的医者与病者》(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等,发表学术论文、书评数十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 001

第二章 研究进路与目的 009

第三章 韩琦建议设校正医书局的背景 015

第四章 三馆秘阁与医书校正 023

第五章 祖宗之法:太祖、太宗朝官修医书 035

(一)《开宝本草》编修 / 036
(二)《太平圣惠方》、《神医普救方》两书编修时间和书成后情况 / 039
(三)两部方书的编修人员、背景及其性质 / 044

第六章 校正医书局的分析 058
(一)设立 / 058
(二)组成 / 067
(三)工作 / 081

第七章 儒臣校正医书的理念与方法 095
(一)儒臣校正医书的理念 / 095
(二)个案一:《嘉祐补注本草》、《图经本草》 / 120
(三)个案二:《备急千金要方》 / 143

第八章 医书校正与医学发展 164
(一) 医学分科与考试 / 164
(二)北宋监本医书的流通 / 189

第九章 国家从民间吸纳医者及其影响 206
(一)国家从民间吸纳医者的情况 / 206
(二)北宋前、中期运气学说 / 229

第十章 熙丰变法时期国家与医学 239

第十一章 徽宗朝医学发展 259

(一)《证类本草》校勘 / 260
(二)《圣济经》所 / 266
(三)官方接纳运气学说 / 273
(四)儒医政策 / 289

第十二章 结论:刘完素及其医学 307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引言

北宋是中国医学史上很具特色的时代,从太祖立国开始,国家对于医药就非常注意,在推动医学发展方面,扮演了前所未有的角色,影响深远。赵宋立国,从开宝六年(973)太祖编《开宝本草》开始,经历太宗朝完成《太平圣恵方》、《神医普救方》,仁宗朝成立校正医书局整理十一部医书,徽宗朝编纂《圣济经》、《圣济总录》,持续时间之久,贡献之大,前所未有(以上仅举其大者)。1

近数十年,国家与医学是宋代医学史研究的一大课题,其中「皇帝与医学」更是当中焦点。2学者普遍认为北宋皇帝对医学关注,与实践儒家仁政有关,而宋人对医学典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理,并将它们广泛印行,对往后医学发展影响极巨。在200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杭州召开「宋代国家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从科学、技术、医学范畴,探讨宋代国家与科学的关系。从会议各篇论文所见,再一次肯定宋代国家对科学、医学发展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孙小淳、曾雄生在论文集【导言】指出:

就宋代而言,国家的主导地位是宋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宋代由国家组织的科学活动特别多,有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天文仪器的制作,医学经典的校正,本草、方书的修撰,大型类书的编纂等。这些多是由政府组织、国家支持,许多官僚机构都参与其事。从这些史实出发,在讨论儒家官僚体制对科学的作用时,我们可能得出和李约瑟不一样的看法。3

文中特别提到:李约瑟(Joseph Needham)中国文化里面促进科学研究和发明的因子,被儒家思想及其支配的官僚体制所扼杀。其实,儒家思想和官僚体制对科学发展所起作用,是多方面的,「促进」与「扼杀」作用可以同时并存。学者探讨儒家与科学关系时,往往从儒家思想对自然态度和科学探求精神进行分析。4这种分析容易流于仁智之见。席文(Nathan Sivin)对「李约瑟难题」的一个质疑是一个因素究竟是「促进」抑或「扼杀」科学发展,繋于分析者立场。5所以,抛开这种儒家与科学论述,回到宋代历史情境中,进行具体而仔细的个案分析,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