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满鲲岛:1946年后中国大陆迁台书画名家选介

翰墨飘香满鲲岛:1946年后中国大陆迁台书画名家选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书画
  • 艺术史
  • 中国美术
  • 台湾美术
  • 迁台艺术家
  • 近现代艺术
  • 文化史
  • 历史
  • 艺术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系一本介绍台湾拥有传统中华文化特色的书籍,透过编者选介158位自1946年后由中国大陆迁台书画名家的简介、展示收藏作品以及相关性资料,让读者了解到在那个时局骤变的年代,各家对维护传统文化、书画艺术的努力及贡献,更实际见及各家在书画艺术上的卓越表现,而本书相关补充资料的提供亦能充足与辅助读者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悠久历史以及在宝岛台湾近期发展有着整体性的简明了解,实是坊间难得一见的好书。又书内呈现的名家作品系经专业摄影师拍摄,逼真的呈现出各家的精心杰作与特色,无论对从事书画艺术工作者,或者是想对历史、文化有所增进了解者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以及丰富美学的优良书籍。

本书特色

  1.本书具有文化性、艺术性、历史性、教育性、整体性及趣味性的特色,内容广泛,且笔法流畅通俗,宜读、宜懂,从中还涵有发扬中华文化的功能。

  2.本书採取各书画名家的一生发展简介为经,历史进展为纬的方式介绍,读者可相互对应历史的变迁,产生高度的阅读兴趣,且可由前辈的经历、贡献,来激发后学者产生见贤思齐心理,加以效法、学习与开创。

  3.本书选介1946年后在台湾艺、学、政、军、宗教、党、妇女及工商金融界有杰出表现的迁台艺术家,亦几等于荟萃近代中国的艺术菁英,他们过去曾经引 领着时代风潮,也对国家、民族、社会、文化作出极大的贡献,经由本书的介绍,在海崃两岸间增进往来之际,亦可增加民众间的情谊并填补一些历史空窗,而对研 究传统文化者亦多齐备了一份参考性资料。

  4.本书系经文化部核准补助出版的书籍,具有丰富国民美育知识的功能。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戴浦生

  1946年(民国35年)出生,祖籍广东南海。其曾祖父鸿慈公系清末赴西洋考察宪政五大臣之一,为大学士、军机大臣、礼部尚书,父亲庆煜公于1935年毕业于北平国立盐务专门学校,为盐业化学工程师,抗战期间,曾在四川自流井

   盐厂生产食盐水,协助政府平息霍乱,救人无数,1946及1947年间曾先后任粤西区白石塩场及两广区琼崖塩场场长职务,来台后创建通霄精盐厂,提高大 众生活品质,后自台湾制盐总厂协理乙职退休,母亲为戴杨锐瑛女士,祖籍广东番禺。编者于1949年随父母来台,定居台南,毕业于政治大学,2012年自公 职退休,喜爱文史、旅游及收藏。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翰墨飘香满鲲岛:1946年后中国大陆迁台书画名家选介》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肯定是一本分量很重的书。1946年之后,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无数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怀揣着不同的心情,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对于书画艺术而言,这批艺术家无疑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们不仅带来了他们在大江南北积累的深厚功力,也带来了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创新。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在于它能让我们窥见,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中国书画艺术是如何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这些艺术家们在台湾的创作,是否会因为台湾本地的材料、气候、甚至人文风情而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例如,水墨的晕染是否会更加细腻?色彩的运用是否会更显清新?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对比性的论述,比如,同一位艺术家在大陆时期的作品和在台湾时期的作品,在风格上是否有明显的差异?我相信,这本书的编选者一定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希望能通过这些名家的选介,呈现出一段完整而精彩的艺术发展脉络,也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台湾的艺术史。

评分

作为一个在台湾土生土长的读者,我对“外省艺术家”这个词汇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它包含了历史的烙印,也承载了文化的传承。这次看到《翰墨飘香满鲲岛:1946年后中国大陆迁台书画名家选介》这本书,立刻勾起了我想要深入了解那段历史的冲动。我总觉得,这些从大陆来的艺术家,他们身上带着一股浓厚的“根”的意识,那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是一种对故土的思念。我很好奇,当他们踏上这片土地时,他们的笔墨中是否就带着这份思念?他们在创作时,是否常常会想起大陆的山川河流,或是家乡的亲人?这本书的选介,是否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乡愁”在他们的笔尖流淌?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收录一些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写给亲友的信件,或者他们口述的创作心路历程,那样的话,我们就能更真实地触碰到他们内心的世界。我想,这本书不仅是介绍艺术家的作品,更是关于文化如何在逆境中传递、如何在新的土地上扎根的故事,这对于理解我们今天的台湾文化构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分

我一直对战后台湾的书画发展史很有兴趣,尤其关注那些从大陆迁徙过来的艺术家们。这次在书店偶然翻到《翰墨飘香满鲲岛:1946年后中国大陆迁台书画名家选介》,光是书名就让人充满期待。我印象深刻的是,许多前辈艺术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带着他们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中华文化的眷恋来到台湾。他们在这里落地生根,将大陆的传统笔墨精神与台湾本土的时代气息巧妙融合,创造出许多令人惊艳的作品。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记录了这些艺术家的生平与创作,更在于它串联起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展现了中华文化在迁徙中如何得以延续和发展。我尤其好奇,那些在大陆已是名家大师的艺术家,在台湾新的环境中,他们的创作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是如何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审美趣味,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语言中?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他们的艺术转折点,亦或是他们之间如何交流切磋,形成独特的艺术社群?这些都是我非常渴望了解的。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见这段波澜壮阔的艺术迁徙史。

评分

谈到书画,我总觉得它不只是笔墨的挥洒,更是文化的沉淀,是时代的印记。《翰墨飘香满鲲岛:1946年后中国大陆迁台书画名家选介》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让人感觉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扑面而来。1946年后的迁台艺术家,他们身上背负着太多的历史信息,也承载着巨大的艺术能量。我一直很好奇,当他们远离故土,来到台湾这片土地时,他们的创作是否会受到这片土地上独特人文风情的影响?比如,他们笔下的山水,是否会增添几分台湾特有的秀丽?他们的人物画,是否会因为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阶层而产生新的表现手法?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这些艺术家们在台湾的生活点滴,他们是如何与当地的文化进行碰撞与融合的。也许,书中会有一些从未公开过的手稿,或者艺术家本人的访谈录,那将是多么珍贵的资料。这本书,不仅仅是为艺术家立传,更是为那段特殊的历史留下一份详实的艺术记录。我想,读完这本书,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书画作品,更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的力量,以及艺术家们在逆境中坚守艺术理想的伟大精神。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古典艺术颇感兴趣的学生,平时阅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意犹未尽。最近在书店看到了《翰墨飘香满鲲岛:1946年后中国大陆迁台书画名家选介》,这本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知道,1946年之后,大陆发生了很多巨变,许多才华横溢的书画家选择迁移到台湾。他们身上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他们的到来,无疑为台湾的书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最想了解的是,这些艺术家在新的环境下,是如何保持他们对传统的敬畏,又是如何在这个相对保守的环境中寻求创新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技法上有所突破的?例如,有没有哪位艺术家,他的山水画更注重写意,表现出一种空灵飘逸的美感?或者,有没有哪位书法家,他的笔法雄浑,字字珠玑,充满了力量?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作品,更能深入剖析他们的创作理念,以及他们对后世书画艺术的影响。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宝贵的教科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也能为我们的创作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