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貝托.安傑拉(Alberto Angela) 大利最受歡迎的兩個科學節目的主持人,〈超級誇剋〉(Superquark)和〈尤利斯〉(Ulisse)。他是《等身博物館》(Life-sized Museums, 1988)的作者,他還與他的父親共同撰寫《成長生命的非凡故事》(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a Growing Life, 1996)、《鯊魚》(Sharks, 1997)和《宇宙之旅》(Voyage in the Cosmos, 1998)。
羅杭‧德奇Lorànt Deutsch 1975年生,法國演員、作傢、製作人。 在〈阿瑪迪斯〉中演齣莫劄特,在電影片中扮演拉芳登(Jean de la Fontaine),在電視節目中演齣哲學傢沙特後,再扮演畫傢富凱(Fouquet),這位多纔多藝的喜劇演員,是個熱愛曆史的人,也是個瘋狂迷戀巴黎的人。
巴黎,這座蔣夢麟筆下「世界都市之都」的偉大城市,曾有許多中外文人雅士企圖描繪它的形象,譬如說,在《城市的精神》(The Spirits of Cities, 2011)裏,就稱巴黎為「浪漫之城」,並補充說明是「未經巴斯德消毒法消毒過的浪漫」。
但在細細讀過,然後闔上《巴黎地鐵站的曆史課》之後,我腦海裏浮現的居然是兩款法式點心:一是多孔的硬質乳酪「古居耶爾」(Gruyère);另一則是據說由十七世紀著名大廚德拉瓦倫(François Pierre de La Varenne, 1618-1678)所創、層層疊疊的的韆層酥(Mille-feuille)。
但羅杭‧德奇終究不是裝模作樣、自命價值中立的蛋頭學者,在書中他毫不掩飾自己對於這座城市的真實看法,他在結尾批評道:「,二十世紀對巴黎毫不留情:濛帕納斯大樓、中央商城、沿河道路、河畔大樓區、龐畢度中心、巴士底歌劇院、密特朗國傢圖書館……首都的毒瘤數量可觀且驚人。一九八九年,新凱鏇門將它的拱形建築強加在凱鏇門的視野裏,延長瞭惡劣的品味。」讓人直接連結到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十九世紀末的吶喊:把我關進巴黎鐵塔吧,那裏是巴黎唯一看不見醜陋鐵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