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命运本来就不公平。若命运公平,我也不需要写这本书。
有时,运气来得莫名奇妙。话说Facebook刚成立时,曾邀请一位年轻画家崔大卫(David Choe)为新办公室的墙壁做画。一向我行我素的崔大卫毫不手软,把墙上涂满了限制级画面,但这群刚创业的大学生也看得挺爽。
马克.佐伯克(Mark Zuckerberg)当时问他:「你不拿钱的话,我们分你一些股份如何?」崔大卫回答:「无所谓啊,反正你们也都在乱搞!」七年后Facebook的股票上市,崔大卫的身价隔夜变成了两亿美金。
有时,运气是塞翁失马。话说梅尔.吉勃逊(Mel Gibson)年轻时找不到演戏机会,哪怕只是临时演员的角色,只要有试镜,他都会去报名。某次试镜的前一晚,他在酒吧里打架,下巴跟鼻子都被人打断,整张脸肿得像个猪头。
隔天,他开车载朋友去试镜现场,本来没打算要参加,结果导演一看到他就说:「哇!你像是从末日世界滚出来的!」岂知,试镜的电影就是一个讲末日世界的故事,而梅尔.吉勃逊(MelGibson)的猪头样,反而让他获得了二次试镜的机会。当他痊癒后,导演几乎认不出他,但对他的粗犷个性和演技印象深刻,于是让他演主角。这部电影就是「冲锋飞车队(Mad Max)」。
它创下了票房记录,叫好又叫座,让梅尔.吉勃逊摇身变成好莱坞当红炸子鸡。以上的故事实在令人感叹:好一个狗屎运啊!
其实,这种狗屎运天天都在发生。我讲的不是中乐透那种纯机率的运气,而是一种「高度槓桿的幸运机会」,英文叫luckybreaks。当这种机会出现时,一个小动作就能换来不成比例的后果。有些人因为一个眼神,而结识了一辈子的伴侣,或因为一句话,而得到了贵人的赏识。也许是一个突发奇想的灵感,造成蓬勃事业的发展。这种幸运机会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你我身边,只怕看不到而已!
这本书探讨的主题就是:要如何营造我们自己和身边的环境,导致生活中出现更多lucky breaks?
会写这本书,是因为我研究心理学,也觉得心理学给人的帮助非常重要。社会上有一个迷思,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治病,但其实它真正的宗旨是:让人理解自己、採取行动,让自己的思想更健康、进而获得更充实快乐的人生。如果你有毛病,心理学能帮助你改善自己。如果你已经很好,那心理学能教你一些方法,让生活变得更好。
自从研究所毕业,我的工作涉及了出版、音乐、教育、广告、媒体、品牌、活动规划和演出等不同的领域。我很幸运有了这么多元的经验,并从小在东西方双文化成长,能流利操作两种语言,让我面对一件事情能同时採用几种不同的观察角度、价值观和思考模式。也就是从这些综合领域中,我察觉到了一些社会现象,在职场和教育方面有了一些心得,再以科学模式去研究佐证,结论就是你握在手上的这本书。
这里要自白一下:在励志书的领域,我父亲是华语世界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所以我压根就没想过当作家,更不想写励志书。
何必跟老爸抢位子,还要受到读者们的比较?但如今过了不惑之年,我逐渐发觉,或许在耳濡目染之中,我继承了一些父亲的教育特质。再加上文化和资讯时代的影响,使我得到一些更新的观念。不知道这是否算「天命」,但我相信我要分享的东西有它的价值,而如今若不善用机会,就未免太可惜了!
我不认为《Get Lucky!助你好运:九个心理习惯,让你用小改变创造大运气》是一本励志书,而是工具书。它的目的不是鼓舞人心,而是用有科学根据的观念,来解析如何建立更幸运的思考方式。当然,如果这些文字也能够带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我也会很开心。
最后要说:近年来社会上有许多负面能量,导致一种无助感。我希望借此扳回一城。人生本就不公平,但你可以抱怨,也可以卷起袖子来做一些实际的改变。当命理师说「知命而改运」,这个「命」可以说是自己的性格。我则相信,理解了「运」的特质,也可以帮人创造更多好运的机会,进而改善我们的世界。
诚心希望这本书为你带来实质的帮助,让你能够为自己打造更幸福、美满的
人生。
Now,let's get lucky!
刘轩 2014年12月
导读 在21世纪初,心理学者韦斯曼博士(Dr. Richard Wiseman)与英国电视台BBC合作,在英国找到了数百位自认为很幸运,以及自认为很不幸运的人,邀请他们到实验室,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发现幸运的人有四个心理特征优于一般人:
1.他们能够察觉并善用随时发生的巧遇机会
2.他们有很强的直觉,并时常靠直觉做事情
3.他们相信自己的运气和生活会变得更好
4.即使遇到挫折,他们有「塞翁失马」的心态,往往能够把不顺的过程转为正面的结果
韦斯曼博士后来把研究结论写成一本很易读的心理学书,名叫《幸运的配方》(The Luck Fact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LuckyMind, Random House, 2003 )。这本书也曾经被翻译成中文,在台湾出版。因为这些结论都有实验结果和统计数据佐证,我的研究就从这里开始,也在此对韦斯曼博士致敬,感谢他做了这些很有意义的开端研究。
细读了《幸运的配方》后,我还是有许多疑问。韦斯曼博士的结论都很合理,但也略显笼统。或许幸运的人比较可能会有这四个特征,但有了这些特征,未必会是一个幸运的人。我就认识许多特例:有些人很懂得把握机会,整天忙东忙西,但最后瞎忙一场,没什么成就。有些人时常凭自己的直觉做判断,偏偏直觉总是错的!
有些人很乐观,什么事都能往好处想,却无法改变自己,处境也无法好转。他们的「塞翁失马」,比较像是「阿Q精神」。
所以我就想:在幸运的心态中,是否能找到更准确的座标?或以结果来反推,是否能找到一些生活方式或思维比较能够造成幸运的后果呢?
首先,我们要定义「幸运」是什么。
我参考韦斯曼博士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幸运定义,做了一点调整:
幸运的人,生命中看似巧遇和巧合的事情,往往都对他们有利。他们似乎比别人更容易得到好处,有更多的机会,时常能够得到贵人相助,碰到问题往往都能逢凶化吉。他们也经常「无心插柳柳成荫」,做一点付出,就能换来大收获。也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很幸运。
在我的定义中,没有「抽签摸彩都会中奖」、「从灾难中奇蹟般获救」、「特别有偏财运」之类的描述。虽然这的确算是很幸运,但这种运气大致靠「机率」,而我想把研究专注于「心态」,尤其是能够改变自己有助于幸运后果的心态。
「幸运感」跟「幸福感」一样,属于个人主观感受。有些人活在人间炼狱还觉得很幸运,但一般人绝不会称他们为幸运儿。有些人家财万贯,但一天到晚觉得自己很倒楣,这也不能说是很幸运的人生啊!所以,「幸运」的定义不能完全是主观的,但也不能忽略当事人对自己的评估。以上面的幸运定义为目标,我便着手往三个方向研究:
1.「塞翁失马」、「相信运气会更好」这些特征,都属于「乐观心态」,而乐观心态则属于近年来心理学最夯的研究领域:「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正向心理有许多因素,包括乐观程度、转念的能力、是否能让自己放松、对人生的方向感等等。我想要找到哪个正向心理的特质与幸运感有最大的关联,不仅仅是主观感觉,而是实际能促成自我改变的心态。
2.能够时常发现幸运机会,或能够有好的直觉,需要对环境有敏锐的察觉力。有关这种能力的研究,在心理学属于「正念」(mindfulness)的领域。正念训练现在很红,尤其「静坐」(meditation) 已经跨出了宗教,被证实对脑细胞确实有益。但静坐是否就能让人更幸运呢?静下心之后,是否有办法让我们更容易注意到lucky breaks呢?这是我在这个部分想找到的答案。
3.第三个部分,就是「人际关系」。这在中国人社会特别重视的。因为机会来自于人,个人的幸运也绝对与身边的人有因果关系,所以我想知道的是:哪些经营人际关系的方法或原则,是每个人无论在什么文化、社交圈、经济环境都能够运用,来为自己创造更幸运的结果呢?而且,在网路时代,我们明显看到许多幸运的案例,无论是得名或是得利,是在过去的社会不可能发生的奇蹟。我认为任何一个幸运概论,也必然要把网路世界的特性纳入考虑。这就是我们在Get Lucky要探索的「幸运地图」。这本书也以这三个主题,分为三部曲:
第一部曲叫「导正」。除了分析正向心理与幸运的关联之外,我将分享一些简单的技巧,让你的思想变得更正面,也将从肢体语言、表情、声音部分,教你如何传出更幸运的讯号,给人留下更正面的印象。
第二部曲叫「调频」,因为如同一个收音机,当你把自己的脑袋调到了对的频率,才会注意到幸运的机会。我将在这个章节里分享一些技巧,教你如何锻鍊正念力和观察力,也将告诉你如何设定目标,为自己调频,并增加工作效率和灵感。
第三部曲则是「联线」,不是连接的连,而是联谊的联。我整合不同领域的研究,分享我认为在21世纪最有幸运效果的社交方法,其中有大原则,也有很实际的练习方式,在online和offline的世界都适用。以社群网路的特性来说,我也将分享一些建议,或可以说是一种「观点」,希望能帮助你更佳运用社群网路,达到幸运的效果。
论述过程中,我也会不时提供一些练习的功课。我所分享的习题都不会花很多时间,也不会很困难。我自己最受不了那种讲了一番大道理,然后叫你要改头换面、立地成佛的励志书。任何的改变都有难度,大改变则要从小改变开始,所以「小改变、大幸运」则是我设计这些习题的原则。虽然这本书的结构可以跳着看,但我还是建议按照顺序读完,因为我觉得当我们出去面对世界之前,应该先做好一些准备,所以这「三部曲」的顺序也由内到外,从对自己的「导正」和「调频」,到对应社会的「联线」,逐步让你认识这个幸运地图,并沿途开始做一些有趣的自我试探和改变。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展开这场幸运的旅途吧!